本书以“世界文学的相互趋近与多元共生”为主题,论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 32开平装,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 《比较世界文学史纲》是一部全新的外国文学史教材,由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承担编写
★ 主编和执笔作者均为相关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
★ 全书以民族文学、地域文学、东西方文学、世界文学为核心概念,并以四个概念所形成的平行递进关系,构成世界比较文学史的基本面貌
★ 既适合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也适合爱好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普通读者
友情提示:本套书年版久远,切口处有黄斑,但内页完好,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比较世界文学史纲》是作为北师大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承担的教育部“高等师范院校外国文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研究项目的*终成果,写出的一部新的外国文学史教材。
“比较世界文学史”,首先是“世界文学史”。世界文学史是一种宏观的、全球视野的文学史。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个是指世界各国文学,这是它的研究范围;一个是能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而加以弘扬的优秀经典作品,这也是世界文学史的选材取舍的原则尺度和评价标准。同时,“世界文学史’:又是一种“比较文学史”。所谓“比较”,又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是描述世界各民族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相互交流与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二,是对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演进的历史进程、民族特色加以比较研究,从而寻找出世界文学发展的某些基本规律,揭示出各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总体格局中的特色和地位。
这部《比较世界文学史纲》中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体现出了世界文学史总体研究与国别文学个案研究的有机结合,体现出了世界文学的纵向演进与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学的横向交流、横向联系的有机结合。为此,全书确立了四个核心概念,即“民族文学”、“地域文学”、“东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并以四个概念所形成的平行递进关系,来描述构成从古到今世界文学发展演进史的基本面貌。所谓“民族文学”,是指各民族在没有广泛的相互交流之前所形成的相对孤立的文学;所谓“区域文学”,是指由若干民族和国家由于密切交流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文学集合体;所谓“东西方文学”是指在十五世纪前后“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分途发展所形成的两大分野;所谓“世界文学”,是指十九世纪以后出于东西方各国文学的密切联系而形成的文学全球化的趋势。
本书有独特的框架体系,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以“民族文学”和“区域文学”为中心,分两编论述“神话、史诗与各民族文学的起源”、“古典文学的形成与文学的区域性”;中卷以十五至十九世纪间形成的“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两大文学体系为对象,论述“东西方文学的分途发展”;下卷以“世界文学的相互趋近与多元共生”为主题,论述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陈惇,浙江省湖州市人,1934年9月21日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于外国文学教研室,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会员,兼任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研究会顾问、北京市比较文学研究会顾问等职,曾作为中国学者代表多次参加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年会。
长期从事西方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对莎士比亚、莫里哀、歌德等作家有深入研究,曾写有《莎士比亚和他的喜》、《莫里哀和他的喜剧》等著作及大量论文,主编《西方文学史》、《外国文学名著精解》、《外国文学史纲要》、《外国文学》、《外国文学作品选》等,参编《欧洲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简编》等全国通用教材。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攻比较文学,与人合写及主编多种有关比较文学原理的著作,如《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比较世界文学史》等。另著有论文集《陈惇自选集》等 。
1992年起获国家特殊津贴。
王向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学博士。1962年生,山东人。1987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6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起担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东方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中日关系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独立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文章100余篇。出版《东方文学史通论》《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述论》《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翻译文学导论》《中国文学翻译十大论争》(与陈言合著)《比较文学一百年》(与乐黛云合著)《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日本右翼言论批判——“皇国”史观与免罪情结的病理剖析》等论著及《初航集——王向远学术自述与反响》13种。另有译著4种,合作主编丛书4套50余册,主编《中国比较文学论文索引(1980~2000)》等工具书3种。曾获首届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四届宝钢教育奖全国高校优秀教师一等奖、第六届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度华东地区教育图书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刘象愚,1942年生于四川成都,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离退休教师,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曾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担任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外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外国文学评论》编委,《中国比较文学》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委等多项学术兼职。
百年契诃夫-戏剧三种 本书特色 对于时时感到精神一物质处于分裂状态的现代人来说,“上帝已经死了”!在契诃夫的世界中,我们却能发现,分明存在着一个“上帝”-对庸谷...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读杜甫漂泊一生的济世夙愿 本书特色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红楼梦资料汇编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资料丛刊》,此点睛之笔;揽此一名,可知全美。《资料汇编(精装版)》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宝库。红楼梦资料汇编 目录 中国...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 内容简介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适用于集团公司管内200km/h以下的铁路(仅运行...
这部叙述无羁,寓意丰饶的长篇小说是一阕寻找天人合一的祈歌,作者苦著三年,历经四次修改后完成。猎人、记者、烂头在为商州尚存
古代诗歌注释元素-基于四家注杜的研究 本书特色 杨永发、侯桂秀所*的《古代诗歌注释元素--基于四家注杜的研究》以钱谦益、仇兆鳌、浦起龙、杨伦四家注本为主,通过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8 本书特色 本书为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自考教材。主要讲述中国文学自先秦至隋唐五代的文学发展状况。全书分四编,为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
李涛-开国上将 内容简介 序篇将军在动乱时离去北风呼啸,寒凝大地,百物凋零。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进入了第五个冬天。首都北京的西城区授璧胡同东口附近,有一个普...
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研究:九叶诗派综论 本书特色 《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研究——九叶诗派综论》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书系”之一,由张岩泉编...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生活常识全集 内容简介 本书解答了与学生课本相关而课本上又未能解答的各类问题,将从生活的各个层面分门别类地解除你的小忧虑、小难题、小困扰。以此保...
这套书第一次在“百年中国文学“的整体性框架内思考文学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学术群体共同完成的成果。这套书由谢冕、孟繁华主编,
靓女杀手 本书特色 杰瑞·科顿,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一生致力于维护正义、打击犯罪。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征服了世界上60多个国家数百万读者的心。 本书集心...
中国象征主义百年史 内容简介 本书全方位讲述了20世纪西方象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中国作家的接受史、创作史,对中国文学界的影响及其历史命运。中国象征主义百年史 ...
美国黑人诗歌研究 本书特色 美国黑人著有许多优美诗篇,其主题和格调极为多样化。在美国少数民族文学中,黑人文学*为成熟,内容异常丰富。作为国内少有的研究美国黑人诗...
中国法律思想通史(一) 本书特色 《中国法律思想通史(1)》撰写过程中,得到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法律系: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诲军学术...
读书指南 本书特色 《传世经典文库:读书指南》是梁启超先生《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和《要籍解题及其读法》的合集,介绍了国学主要书籍的基本信息和阅读方法。读书指...
象棋古谱全局谋略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系女子象棋大师,其成功行益于研究古谱。书中作者将自己体会*深的全局古谱,以大师慧眼,做了深入浅出的注解,在涉及象棋思维、大局...
《尘封的历史书系•中国金:在蒙特里湾的中国人》内容简介:第一部关于美国加州蒙特里湾区中国人的研究巨著,追溯了一整部华人移民
吉本芭娜娜的文学世界 内容简介 吉本芭娜娜为日本当红女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出现在日本文坛后来断大放异彩,被称为“日本现代文学的天后”。吉本作品反映了现代城...
学生紧急保护一册通 内容简介 本书经过中国教育名家思想库专家委员会的审读。被指定为全国中小学生紧急保护技能竞赛的主要参考书。全书共分五章,主要介绍了身体紧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