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是王阳明的语录和书信集,是了解心学不可不读的传世经典,但因其文字博大精深,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很多心学爱好者望而却步。 本书作者度阴山,研究《传习录》数十年,始终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难懂的心学理念。在本书中,度阴山通过108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将《传习录》中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概念解释得十分透彻。 心即理:天理在我们心中,不用向外求。 明朝刚建立时,天灾连连。朱元璋心忧百姓,于是让刘伯温占卜问上天,灾年什么时候能结束。刘伯温对朱元璋道:“陛下何必问上天呢?只要您存着勤政爱民的心,施行仁政,天下安定这个‘理’自然会呈现。”朱元璋从此以爱民之心施行仁政,没过几年,大明帝国果然开始蒸蒸日上。知行合一:遵从良知的指示去做,就是知行合一。 孔子是礼仪方面的专家。有一次他为一户人家主持丧礼,在死者坟前痛哭,哭过后,他这一天都恹恹不乐。有人看到孔子脸上露出的悲伤神色,问道:“丧礼已经结束了,您为何还这么悲伤呢?”孔子正色道:“礼是由良知而发的行为,我之所以在丧礼上哭泣,是因为内心真诚地为死者感到哀伤,这种真挚的悲伤怎么可能在一天内消除呢?”正因为有了为死者哀伤的“知”,才有了规范礼仪的“行”,*终成就了孔子圣人的地位。致良知:克除内心的私欲,而不是总想着掩盖它,如此才是真正的致良知。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找褚遂良,试图看起居注,修改其中某些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褚遂良坚决不给看,李世民生气道:“你把我的过失都记下来,后世人怎么看我啊!”刘洎在一旁突然道:“就算褚遂良不记,天下老百姓也会记在心里的!”李世民听完后,为自己试图掩盖错误的想法大为羞愧,从此改正错误,终成一代明君。 翻开本书,通过108个历史故事,轻轻松松读懂《传习录》中的心学智慧。
◆百万印量畅销书《知行合一王阳明》全新续作。 ◆用108个有趣的历史故事解读《传习录》,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心学要点。 ◆知名历史作家度阴山数十年研究《传习录》集大成之作。 ◆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传习录》中的“心即理”“事上练”“致良知”等心学概念,在轻松的阅读中领悟知行合一的心学真谛。 ◆轻松有趣,扎实有力,锁定读客“这本史书真好看文库”!
作者序 / 001
传习录·上
徐爱录 / 005
陆澄录 / 041
薛侃录 / 160
传习录·中
答顾东桥书 / 214
启问道通书 / 250
答陆原静书 / 258
答欧阳崇一 / 275
答罗整庵少宰书 / 283
答聂文蔚 / 291
答聂文蔚(二) / 298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 308
传习录·下
陈九川录 / 317
黄直录 / 349
黄修易录 / 371
黄省曾录 / 391
黄以方录 / 491
《传习录》跋 / 528
私欲真难克吗 萧惠问:“己私难克,奈何?” 先生曰:“将汝己私来,替汝克。”先生曰,“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萧惠曰:“惠亦颇有为己之心,不知缘何不能克己。” 先生曰:“且说汝有为己之心是如何。” 惠良久曰:“惠亦一心要做好人,便自谓颇有为己之心。今思之,看来亦只是为得个躯壳的己,不曾为个真己。” 先生曰:“真己何曾离着躯壳?恐汝连那躯壳的己也不曾为。且道汝所谓躯壳的己,岂不是耳目口鼻四肢?” 惠曰:“正是为此。目便要色,耳便要声,口便要味,四肢便要逸乐,所以不能克。” 先生曰:“‘美色令人目盲,美声令人耳聋,美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发狂。’这都是害汝耳目口鼻四肢的,岂得是为汝耳目口鼻四肢?若为着耳目口鼻四肢时,便须思量耳如何听、目如何视、口如何言、四肢如何动。必须非礼勿视听言动,方才成得个耳目口鼻四肢,这个才是为着耳目口鼻四肢。汝今终日向外驰求,为名为利,这都是为着躯壳外面的物事。汝若为着耳目口鼻四肢,要非礼勿视听言动时,岂是汝之耳目口鼻四肢自能勿视听言动?须由汝心。这视听言动皆是汝心。汝心之视,发窍于目;汝心之听,发窍于耳;汝心之言,发窍于口;汝心之动,发窍于四肢。若无汝心,便无耳目口鼻。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这性之生理,发在目便会视,发在耳便会听,发在口便会言,发在四肢便会动,都只是那天理发生。以其主宰一身,故谓之心。这心之本体,原只是个天理,原无非礼。这个便是汝之真己,这个真己是躯壳的主宰。若无真己,便无躯壳。真是有之即生,无之即死。汝若真为那个躯壳的己,必须用着这个真己,便须常常保守着这个真己的本体。戒慎不睹,恐惧不闻,惟恐亏损了他一些。才有一毫非礼萌动,便如刀割、如针刺,忍耐不过,必须去了刀、拔了针。这才是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汝今正是认贼作子,缘何却说有为己之心、不能克己?” 【译文】 萧惠问:“自己的私意难以克除,怎么办?” 先生说:“把你的私意说出来,我来帮你克。”又说,“人必须有为自己考虑的心才能克除自己的私意。能克除自己的私意,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萧惠说:“我也挺有为自己考虑的心的,不知为何还是无法克去己私。” 先生说:“且说说你为自己考虑的心是怎样的。” 萧惠想了很久,说:“我一心想做好人,便自认为很为自己考虑的。如今想来,恐怕也只是为了自己的身体考虑,并不是为了真正的自己。” 知行合一王阳明 4:轻轻松松读懂《传习录》 199 先生说:“真正的自己又怎能离得开身体呢?恐怕你都不曾真正为自己的身体考虑。你且说说,你所谓的为了自己的身体考虑,不就是为了自己的耳、目、口、鼻、四肢吗?” 萧惠说:“正是这样。眼睛要看美色,耳朵要听美声,口舌要尝美味,四肢要享安逸,所以才不能克己。” 先生说:“《老子》里说过:‘美色令人目盲,美声令人耳聋,美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这些都是对你耳、目、口、鼻、四肢有害的东西,怎么是为了你的耳、目、口、鼻、四肢好呢?如果真正为了耳、目、口、鼻、四肢好,便要考虑耳朵如何去听、眼睛如何去看、嘴巴如何去说、四肢如何去动。必须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才是成就耳、目、口、鼻、四肢的作用,才是真正为了耳、目、口、鼻、四肢好。你现在终日向外追求,为名为利,都是为了自己的身外之物。如果你为了耳、目、口、鼻、四肢的好,要非礼勿视、听、言、动时,难道是你的耳、目、口、鼻、四肢自己能够不视、听、言、动的吗?归根到底还是通过你的心才能做到的。视、听、言、动都是心的作用。心通过眼睛而看,通过耳朵而听,通过口舌而说,通过四肢而动。如果没有心,就没有耳、目、口、鼻、四肢。所谓心,并不是指那一团血肉。如果只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经死掉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为何不能视、听、言、动了?所谓心是指那个使得视、听、言、动得以可能的东西,也就是天性,就是天理。有了这个天性,才会产生与性相对应的生生之理,这就是仁。天性的生生之理,表现于眼睛便能看,表现于耳朵便能听,表现于口舌便能说,表现于四肢便能动,这都是天理的作用。而天理就其主宰具体的身体而言,便称之为心。心的本体就是天理,原来就没有不合乎礼仪之处。这才是你真正的自己,这个真正的自己才是身体的主宰。如果没有真正的自己,就没有身体。可以说是得之便生,失之便死。如果真的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必须时刻在真正的自己上下功夫,必须时刻保持着这个真己的本体。独处时也持守德行,唯恐对其造成一点伤害。稍有一点非礼的念头萌动,就像刀割、针刺一般难以忍受,必须将刀去掉、针拔除。这才是真正为自己考虑,才能克除私欲。现在你就好比是认贼作子,为何还说有为自己考虑的心,还说不能克除私欲呢?” 【度阴山曰】 李世民执政初期,自控能力特别强,他对所有的正确意见都听从,克制自己的私欲,满足广大群众的渴求。正是在这种自控能力下,他把大唐推向一个高峰。但李世民执政后期,从前的戒惧和自我克制之心逐渐放松,许多人都注意到了这种情况,群臣纷纷谏诤,可李世民像换了个人,一概不听。 某次,李世民居然要看起居注。起居注是由史官(一般是宰相)负责记载君主每天的起居言行,这是历代帝王公私生活的**手材料,史官必须如实、不虚美、不隐恶地来写起居注,当事皇帝无权过问。 李世民这一要求让负责这一工作的褚遂良大为震惊。褚遂良说:“不能看。” 李世民生气道:“我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你是不是也记录了?” 褚遂良说:“当然,这是我的职责。” 李世民恼羞成怒:“我有过失,你都记下来,后世人怎么看我啊!” 刘洎在一旁突然道:“就算褚遂良不记,天下老百姓也会记在心里的!” 李世民愕然。自这件事后,他稍有收敛,重新回归自我克制。 萧惠说:“自己内心的私欲很难克。”王阳明说:“你只是不想克,否则肯定能克。这和李世民看起居注的故事异曲同工。” 李世民为什么要看起居注?理由很简单,他心虚。因为他知道自己做过错事,也知道起居注里记下了,他恐怕是想在起居注上改正过来。这个“想改正”的念头就是良知发现,就是知道了自己心上有私。 每个人做了错事其实心里都知道,只是改和不改的问题。王阳明说:“萧惠,你就是没有为己的心,所以才觉得私欲难克。什么是为己?就是做一个毫无私欲的圣人。如果你真有为己的心,一做错事,一有私欲,良知马上会通知你,你立即去修正,这有什么难的呢?” 但遗憾的是,很多人真没有为己之心。如李世民,看似要留下美好形象给后人,其实是想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而不是靠实际行动,把自己修炼成真圣人。 世界上很多人都是如此,都觉得私欲难克,有了私欲,铸就错误后,又想掩盖它,这就不是真的为己。你在掩盖私欲和错误的同时,本身就是在犯错。 想要真正克除私欲,其实没那么难,只要有让自己成为货真价实的圣人的心,克掉所有的私欲不在话下。如果没有这种心,你纵然每天都想着克除,也是水中捞月。
度阴山,知名历史作家,新时代“阳明心学”的研究者及践行者,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硕士,大多数人通过他的作品《知行合一王阳明》了解王阳明。大学时便反复诵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至今已可倒背,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核心理论理解得十分透彻,遂以数十年之功,厚积薄发,著成这部结合历史、通俗通透讲解《传习录》的著作。
历史的经验 本书特色 谋略,中国古代文化又称为纵横之术、长短之术、勾距之术。用现代话讲,就是领导的哲学与艺术。本书重在其中经义的阐发,并将近一百五十则历史故事,...
熙朝新语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清前期的史料笔记,而且其来源现在基本上大都能看到,则其作为**手资料的价值自然是降低了,但并非说其书就全无所用,由于大体上是按时代先...
本书对苏联解体的原因给出了全新解释,时下流行的看法是:苏联旧体制的终结是由苏联经济崩溃,人们要求放弃社会主义所引起的。本
中国历史图谱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新研究成果,以时间为主线,横向以图的形式在有时间刻度的横坐标上铺展开来,纵向以年为单位对历史事件加以描述。...
北京的隐秘角落-甲骨文丛书 本书特色 《北京的隐秘角落》作者的重心在于两个方面:其一,考察北京城隐秘角落的文物遗存,重要的不是它们自身的前世今生,更多的是围绕这...
春秋史料集 节选 秋穀梁傳》 隱 公 元年 讓桓正乎?曰:“不正。”…隱將讓而桓弑之…先君之...
1912-1949-民国时期城市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本书特色 书稿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文献资料为支撑,运用历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知识...
巫玉之光:中国史前玉文化论考 本书特色 玉文化学是一门尚不为人所知的崭新的学术领域,同时,又是一个庞大科研课题,涉及地质、矿物、工艺、史学、文献、考古、宗教、美...
《巴尔米拉》内容简介:·巴尔米拉,叙利亚沙漠的珍贵绿洲、罗马帝国东部的商贸枢纽、波德莱尔笔下“被埋葬的珍宝”、毁于宗教暴力
《软件小设计》内容简介:本书从最基本编程理论开始,探讨了软件设计中的基本概念,比如过程、对象、封装、继承、多态等;然后,在
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考察魏晋时期史学主流之外出现的一系列非儒家价值体系的新史学写作形式,并结合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流变,探讨这些新史学写作...
盛世流芳:长孙皇后 本书特色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女人在历史深处留下了她们的名字,长孙皇后就是这些女性当中的佼佼者。她才思敏捷,能写出流传后世的诗歌;她睿...
《财富自由之路:ETF定投的七堂进阶课》内容简介:该书是由大咖创作的投资通俗读物,国内难得一见。作为国内原创投资理财图书,其启
中国史纲 本书特色 《中国史纲》: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中国文化书院 中国三峡出版社联袂推出中国史纲 内容简介 作者写此书时所悬鹄的...
《旧邦新造:1911-1917》是一本以中国1911-1917年间的政治大转型为研究对象的宪政史著作,探讨中国在多民族王朝国家瓦解、帝国主
中古文史探微 内容简介 本书为“文史哲学术文丛”之一,是作者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和研究的一些心得。本书所收论文主要涉及三个领域:一是隋唐史,二是中西交通史,三是...
云南名城史话丛书:保山史话 内容简介 历史上,保山还以相当发达的农业、手工业著称于世。诸多典籍均载,永昌“土地沃腴”,出“铜铁铅锡”,“知染采文绣”。“哀牢夷”...
商周青铜器与青铜器雕塑艺术 本书特色 《商周青铜器与青铜器雕塑艺术》的作者是张耀。《商周青铜器与青铜器雕塑艺术》内容介绍:商周青铜器是反映我国商周时期政冶、经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至第五批)(全三卷)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书脊处为皮面精装,加厚塑料封套,铜版纸全彩,印刷精美,箱装全三卷,重达11公斤★ 国...
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 本书特色 穆藕初先生是引进西方科学管理**人,被毛泽东誉为“新兴的商人派”代表,集创办实业、复兴绝学、奖掖后进于一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