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沉》的“鲁迅篇”以鲁迅为研究主体,“群星篇”则侧重于鲁迅同时代人研究。《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沉》所收诸篇均属学术随笔:既接近西方不拘一格、信手写来的散文,也接近中国古代不拘体制的杂论、杂识。就篇幅而言,虽然大多短小,难免有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局限,但同时又似乎有积微成著的优长。古人笔记中有一种《识小录》,就含有借一斑而窥全豹的意思。就内容而言,笔者力求做到观点与史料的有机统一,尤其着力于更多地提供珍稀资料。在行文上,笔者也一贯追求文质相彰,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
《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沉》:鲁迅的魅力日本朋友要我找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对鲁迅作一些通俗的介绍。大家知道,在中国现代,鲁迅是首屈一指的作家。他的作品又被世界各国译成了四五十种不同的文字;仅仅在日本,就出版了不同版本的鲁迅选集和全集。我记得早在1909年,日本的《日本和日本人》杂志就介绍了鲁迅和他弟弟周作人共同从事的翻译活动。20年代初,日本樱美林大学的老校长清水安三先生就指出:“鲁迅是当代小说家里的**号人物。”此后由于他的小说《故乡》被选进了日本的教材,鲁迅的名字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可是,鲁迅又是一位世界级的作家。他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人类。要介绍他,不论从什么角度切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我现在“人在旅途”,手边连一本鲁迅的书都没有,只能从我的记忆里挖掘一些材料,向大家谈谈我心目中的鲁迅。长期以来,不少人对鲁迅有一些误解,认为他横眉怒目,尖酸刻薄,特别喜欢骂人,总之是一个冷酷的人。加上鲁迅在中国一度被“神化”——实际上是被政治化,即用他的某些言论为当时的政策服务,这就更使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对鲁迅产生了隔膜。中国有句俗话,叫“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意思是,讨厌和尚,连和尚穿的衣服也感到厌恶。于是,真实的鲁迅就出现了变形。那么,实际生活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呢?根据鲁迅本人的作品和同时代人的回忆,我试作一点简单描绘。有人把鲁迅说成是酒鬼。有一张漫画,画面上的鲁迅躲在大酒缸后面,露出阴阳脸,醉眼蒙陇看人生。鲁迅辩解说:“其实我并不很喝酒,饮酒之害,我是深知道的。现在也还是不喝的时候多,只要没有人劝喝。”不过鲁迅偶尔也有喝醉的时候。比如1925年端午节,他跟房东小姐俞芬、俞芳姐妹和学生许广平同饮,一人喝了六杯酒和五碗葡萄酒,不能自制,按了许广平的头,打了俞芬一拳,吓得三位小姐直跑,逃到鲁迅西三条寓所附近的白塔寺逛庙会去了。又有人讽刺鲁迅满口黄牙—因为抽烟太多。这倒比较接近事实。鲁迅吸烟的方式是“连珠炮式”,即一支接一支,几乎用不着火柴,而且吸的大多是劣质的。他习惯夜间工作。凌晨一看,取暖用的炭盆里插满了香烟头,像是一个大马蜂窝。这当然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他在给恋人许广平的信中说:“今天我发现我的手指有点抖,这是吸烟太多了之故,近来我吸到每天三十支了…我于这一点不知何以自制力竟这么薄弱,总是戒不掉。”(《两地书·九十九》)鲁迅的生活十分简朴,相当平民化。他爱吃农民的食物,如蛋炒饭(用柴火炒)、“蟹壳黄”(一种表皮烤得焦黄的烧饼),爱吃辣椒一—因为18岁到南京求学时,冬天用吃辣椒的方式取暖,后来养成了习惯。他很少吃鱼,因为吃鱼要挑刺,耽误时间。改善生活时,就吃一点火腿。鲁迅卧室的陈设简单。在北京西三条胡同寓所里,有一间大约不到两坪的小房,就是他的卧室兼工作室,又兼作他跟好朋友晤谈的地方。有人问他为什么用窄窄的木板当床,他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为生活所累。”也就是“玩物丧志”的意思。他的穿着极不讲究。小时候偶尔穿新衣裳,家长都要千叮哼万嘱咐,要他不要弄脏。这样一来,穿衣便成了一种负担,不像穿旧衣服那样随意,吃完饭,袖子就可以当餐巾用。年老多病时,穿厚棉袍不堪负重,妻子就给他做了一件又轻又保暖的丝绵长袍。鲁迅舍不得穿,死后成了他的尸衣。鲁迅喜欢散步。走路的姿态一往无前,很少左顾右盼,更不回头观看。这种姿态非常性格化。晚年在上海,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偶尔乘出租汽车兜风是少有的奢侈。作为一个普通人,鲁迅当然有他的喜怒哀乐。他认为做人的趣味在于和许多朋友有趣地谈天,热烈地讨论。小时候曾幻想当皇帝。后来到北京,看到宫殿建筑刻板的格式,觉得单调无聊。想象皇帝口出一声,群臣下跪,只听见不绝声的Yes、Yes,更觉得没有趣味。心情不好的表现是沉默,茶烟不沾,像生了大病。有一次,鲁迅丢了,妻子儿子到处找,急得满头大汗。后来五六岁的儿子找到了他,原来他心情不好喝了酒,醉卧凉台。儿子马上悄悄躺在他身边。妻子见到丈夫和孩子双双卧凉台,哭笑不得。……
陈漱渝,生于1941年,1976年调入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曾任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兼鲁迅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文学史料学会副会长等职。作品有:专著《鲁迅与女师大学生运动》、《鲁迅在北京》、《鲁迅史实新探》、《许广平的一生》、《鲁迅史实求真录》、《宋庆龄传》、《风情·亲情·乡情——一个人陆人看台湾》、《五四文坛鳞爪》、《剪影话文坛》、《胡适心头的人影》等,合著《许广平的故事》、《胡适与周氏兄弟》、《鲁迅与中国现代女作家》,主编及独立编写r《鲁迅诗作鉴赏》、《世纪之交的文化选择——鲁迅藏书研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情与爱丛书》、《鲁迅序跋》、《鲁迅语录。四卷本》、《鲁迅语录》、《鲁迅的风月闲谈》、《一个都不宽恕——鲁迅和他的论敌》、《说不尽的阿Q》等。
枣树里的阳光 本书特色 《枣树里的阳光》的作者徐贵祥是散文中的军旅阳刚派,他的作品文风朴实,情感真挚,读后能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并且同时审视自我。本书分为谈文说艺...
北欧现代诗选 本书特色 本诗集精选了两百余首诗作,涉及五十九位诗人,他们来自瑞典、芬兰、挪威、丹麦、冰岛五国;其中既有已经作古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尔拉格克维斯...
《便利店经营从入门到精通》内容简介:本书围绕便利店经营的核心内容,全面阐述了便利店从开设到推广的全过程要点,包括类型选择、
不成样子的扯淡 本书特色 这是中国著名批评家、《文学评论》副主编李建军的一本批评文集,也是一个批评家的文学批判书。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莫言、余华、刘震云等……无...
寂寞烟云的绝世风华-陆小曼情传 本书特色 1、对于陆小曼,我们所了解到的,可能不多,也许是关于她与徐志摩的那点事。但是不然,她极其有才华。虽然曾经沉沦过,但徐志...
万物归一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天地出版社出版★ 当代世界文豪的名作: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铁皮鼓》作者君特·格拉斯的遗作★ 格拉斯巨大的影响力:格...
元曲三百首诠注详析-插图本 本书特色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山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山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
《显义与晦义》内容简介:本书是罗兰·巴尔特的第三部“文艺批评文集”。与他谈论文学的方方面面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四部文艺批评
瞿秋白文集 内容简介 政治运动与智识阶级(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七日)、《新青年》之新宣言(一九二三年五月)、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一九二三年三月)、北京政府之财政破...
闲谈中西 本书特色 本书中的书评,往往因了作者对论坛之感情而格外滋润,戴新伟、孟庆德、小奚奴、程蝉……不由人不赞叹,需要什么样的胸襟才能写出他们那样清洁、涤净烟...
执子之手-《诗经》爱情往事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写给那些“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小资们的必读之书。那种“独自徘徊,寂寥又悠长”的“雨巷”式孤独,在产生于二千五百多年前...
《布鲁克林有棵树(青少版)》内容简介:☆数次打磨,诚意推出青少版,送给孩子的成长之礼;传阅半个多世纪,温暖无数心灵;豆瓣评
品品文人 内容简介 本书广泛收集了古今中外一些文人大家于写作之外的轶闻趣事,编撰的目的,即在于将这点点滴滴的凡情琐事,作为窥视和探录文人创作成就的窗口、路径,以...
跟大师读懂古典词曲 本书特色 古典词曲是中阅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古典文学中重要的文体形式。本书内容均来自于精心选编的王国维、吴梅、郑振铎等人师巨匠研究探讨中国古典...
《天香》内容简介:《王安忆长篇小说系列:天香》从上海申家“天香园”讲起,丝丝缕缕,牵出“天香园绣”,渐渐编织出晚明时上海乃
张学良人格图谱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再现张学良传奇人生的系列大散文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史学著述,它运用的是文学手法,选取独特视角,以哲学思维解析人性、人生以及命运抉...
萨德侯爵夫人 本书特色 《萨德侯爵夫人》描述了萨德入狱之后,萨德侯爵夫人一生坚守贞节,为营救丈夫出狱奔波,到了老年,萨德获得自由之时,却突然与他分手的谜一般的故...
白眉大侠-贰 本书特色 宋朝仁宗年间,开封府包公手下以白眉大侠徐良、玉面小达摩白芸瑞为首的侠义英雄为保国安民,不顾个人安危,捣匪巢、灭贼寇,与邪恶的武林枭雄展开...
《雅姆诗选》内容简介:我爱这温柔的驴子,它沿着冬青树走着…… 比蜜蜂花更温柔的珍贵记忆居住在我悲喜交集的心里,像一座花园,满
词学十讲 本书特色 龙君标举词学,使百年来倚声末技,顿成显学,厥功甚伟。(夏承焘)词学大师龙榆生作品;版画插图版古诗词读本;古诗词爱好者的**词学十讲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