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沉》的“鲁迅篇”以鲁迅为研究主体,“群星篇”则侧重于鲁迅同时代人研究。《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沉》所收诸篇均属学术随笔:既接近西方不拘一格、信手写来的散文,也接近中国古代不拘体制的杂论、杂识。就篇幅而言,虽然大多短小,难免有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局限,但同时又似乎有积微成著的优长。古人笔记中有一种《识小录》,就含有借一斑而窥全豹的意思。就内容而言,笔者力求做到观点与史料的有机统一,尤其着力于更多地提供珍稀资料。在行文上,笔者也一贯追求文质相彰,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
《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沉》:鲁迅的魅力日本朋友要我找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对鲁迅作一些通俗的介绍。大家知道,在中国现代,鲁迅是首屈一指的作家。他的作品又被世界各国译成了四五十种不同的文字;仅仅在日本,就出版了不同版本的鲁迅选集和全集。我记得早在1909年,日本的《日本和日本人》杂志就介绍了鲁迅和他弟弟周作人共同从事的翻译活动。20年代初,日本樱美林大学的老校长清水安三先生就指出:“鲁迅是当代小说家里的**号人物。”此后由于他的小说《故乡》被选进了日本的教材,鲁迅的名字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可是,鲁迅又是一位世界级的作家。他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人类。要介绍他,不论从什么角度切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我现在“人在旅途”,手边连一本鲁迅的书都没有,只能从我的记忆里挖掘一些材料,向大家谈谈我心目中的鲁迅。长期以来,不少人对鲁迅有一些误解,认为他横眉怒目,尖酸刻薄,特别喜欢骂人,总之是一个冷酷的人。加上鲁迅在中国一度被“神化”——实际上是被政治化,即用他的某些言论为当时的政策服务,这就更使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对鲁迅产生了隔膜。中国有句俗话,叫“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意思是,讨厌和尚,连和尚穿的衣服也感到厌恶。于是,真实的鲁迅就出现了变形。那么,实际生活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呢?根据鲁迅本人的作品和同时代人的回忆,我试作一点简单描绘。有人把鲁迅说成是酒鬼。有一张漫画,画面上的鲁迅躲在大酒缸后面,露出阴阳脸,醉眼蒙陇看人生。鲁迅辩解说:“其实我并不很喝酒,饮酒之害,我是深知道的。现在也还是不喝的时候多,只要没有人劝喝。”不过鲁迅偶尔也有喝醉的时候。比如1925年端午节,他跟房东小姐俞芬、俞芳姐妹和学生许广平同饮,一人喝了六杯酒和五碗葡萄酒,不能自制,按了许广平的头,打了俞芬一拳,吓得三位小姐直跑,逃到鲁迅西三条寓所附近的白塔寺逛庙会去了。又有人讽刺鲁迅满口黄牙—因为抽烟太多。这倒比较接近事实。鲁迅吸烟的方式是“连珠炮式”,即一支接一支,几乎用不着火柴,而且吸的大多是劣质的。他习惯夜间工作。凌晨一看,取暖用的炭盆里插满了香烟头,像是一个大马蜂窝。这当然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他在给恋人许广平的信中说:“今天我发现我的手指有点抖,这是吸烟太多了之故,近来我吸到每天三十支了…我于这一点不知何以自制力竟这么薄弱,总是戒不掉。”(《两地书·九十九》)鲁迅的生活十分简朴,相当平民化。他爱吃农民的食物,如蛋炒饭(用柴火炒)、“蟹壳黄”(一种表皮烤得焦黄的烧饼),爱吃辣椒一—因为18岁到南京求学时,冬天用吃辣椒的方式取暖,后来养成了习惯。他很少吃鱼,因为吃鱼要挑刺,耽误时间。改善生活时,就吃一点火腿。鲁迅卧室的陈设简单。在北京西三条胡同寓所里,有一间大约不到两坪的小房,就是他的卧室兼工作室,又兼作他跟好朋友晤谈的地方。有人问他为什么用窄窄的木板当床,他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为生活所累。”也就是“玩物丧志”的意思。他的穿着极不讲究。小时候偶尔穿新衣裳,家长都要千叮哼万嘱咐,要他不要弄脏。这样一来,穿衣便成了一种负担,不像穿旧衣服那样随意,吃完饭,袖子就可以当餐巾用。年老多病时,穿厚棉袍不堪负重,妻子就给他做了一件又轻又保暖的丝绵长袍。鲁迅舍不得穿,死后成了他的尸衣。鲁迅喜欢散步。走路的姿态一往无前,很少左顾右盼,更不回头观看。这种姿态非常性格化。晚年在上海,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偶尔乘出租汽车兜风是少有的奢侈。作为一个普通人,鲁迅当然有他的喜怒哀乐。他认为做人的趣味在于和许多朋友有趣地谈天,热烈地讨论。小时候曾幻想当皇帝。后来到北京,看到宫殿建筑刻板的格式,觉得单调无聊。想象皇帝口出一声,群臣下跪,只听见不绝声的Yes、Yes,更觉得没有趣味。心情不好的表现是沉默,茶烟不沾,像生了大病。有一次,鲁迅丢了,妻子儿子到处找,急得满头大汗。后来五六岁的儿子找到了他,原来他心情不好喝了酒,醉卧凉台。儿子马上悄悄躺在他身边。妻子见到丈夫和孩子双双卧凉台,哭笑不得。……
陈漱渝,生于1941年,1976年调入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曾任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兼鲁迅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文学史料学会副会长等职。作品有:专著《鲁迅与女师大学生运动》、《鲁迅在北京》、《鲁迅史实新探》、《许广平的一生》、《鲁迅史实求真录》、《宋庆龄传》、《风情·亲情·乡情——一个人陆人看台湾》、《五四文坛鳞爪》、《剪影话文坛》、《胡适心头的人影》等,合著《许广平的故事》、《胡适与周氏兄弟》、《鲁迅与中国现代女作家》,主编及独立编写r《鲁迅诗作鉴赏》、《世纪之交的文化选择——鲁迅藏书研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情与爱丛书》、《鲁迅序跋》、《鲁迅语录。四卷本》、《鲁迅语录》、《鲁迅的风月闲谈》、《一个都不宽恕——鲁迅和他的论敌》、《说不尽的阿Q》等。
洪烛诗选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诗人洪烛创作的经典诗作。他的诗体现了他对信仰、理想的坚守。诗人20多年来笔耕不辍, 新作迭出, 且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水准, 在读者,...
捡麦穗:张洁散文 本书特色 著名女作家张洁的散文作品集《捡麦穗——张洁散文》,是“名家散文典藏”系列之一,由&l...
徐志摩诗文全集(全3册) 本书特色 ★ 收录民国时期出版的徐志摩诗集与散文集,增编《集外诗》《集外文》,收全志摩诗歌和散文★ 梁实秋:志摩是诗文并佳,其作品经过...
上帝之肋:一部男人的文化史 本书特色 全美**畅销书。连续六十二周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对于打造一个真正的男人,本书非常重要……恰逢其时……充满力量。—...
行者无疆-文化苦旅全书 本书特色 一个当代人心中的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 **流的美文,**流的深度。行者无疆-文化苦旅全书 内容简介 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
2014中国散文排行榜 本书特色 中国散文学会为了梳理和总结2014年中国散文创作的实绩,推荐编选了70篇左右的散文佳作集结成册,这些作品涉及当代诸位名家名作,...
《犯罪侧写师手记》内容简介:犯罪侧写师?女性?你会由此联想到什么?女版夏洛克·福尔摩斯吗? 李珍淑是韩国首位女性犯罪侧写师,
《诗经》讲义 本书特色此书原名《〈诗经〉讲义搞》,是傅斯年1928年在中山大学讲授《诗经》时留下的课堂讲义。虽名为讲义,但就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已可称得上一部...
半生为人-一代叛逆者的心灵史 本书特色 “首篇《永远的五月》,徐晓叙述的是一种生死间无能为力的悲壮——这死的缘起就因为一次误诊,一次误诊引发一场长达30年的苦难...
萧伯纳卷-圣女贞德-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本书特色 举世闻名的幽默大师 喜剧界的革新家 被誉为“20世纪的莫里哀” 在嬉笑怒骂间写尽世态炎凉萧伯纳卷-圣女...
天下才子必读书 内容简介 本书收有金圣叹批《左传》、《国语》、《战国策》、秦文、西汉文、东汉文、晋文、唐文、宋文等15卷。从选文的数量来看,做到了繁简适中。从选...
怎样读丛书---怎样读古典小说 内容简介 为了适应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河北人民出版社向全国中学生郑重推出一套中学语文《怎样读》从书。本丛书总体设计有如下三点...
《因为风的缘故》是洛夫先生的抒情诗代表作选集,从其创作的大量抒情诗作品中精选而出,共收诗作140余首,代表洛夫抒情短诗创作的
金子美铃物语-国文版 本书特色 在《金子美铃物语》一书中,大陆首次亮相金子美铃人生各时期的留念相片、家族全家福及遗作手稿!本书由强强联手奉献。全书辅以日本名家竹...
常谈一束:吴小如学术随笔自选集 本书特色 这里有对俞平伯、周汝昌、萧乾等一代名家的温馨回忆,有对《故宫退食录》、《桥畔杂记》等作品的评析,有对他曾热爱的京剧表演...
《杜弗的动与静》内容简介:博纳富瓦的诗宗于波德莱尔、马拉美、瓦雷里以来的象征主义传统,又融入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创新活力,代表
鲁迅全集(八)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一九0三年中国地质略论** 绪言觇国非难。入其境,搜其市,无一幅自制之精密地形图,非文明国。无一幅自制之精密地质图(并地文土...
叶圣陶集(1-26卷)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1版1印★ 叶圣陶是著名作家、资深编辑和出版家,也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先行者,为我们留...
20世纪中国散文读本(当代) 本书特色 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有像中国这么悠久壮阔的散文传统,像中国有这么许多人写散文,像中国知识界这样看重散文。不少学者、诗人、小...
鲁迅全集(编年版全10卷) 本书特色 《鲁迅全集(编年版共10册)(精)》以编年分类的形式编辑鲁迅作品,清晰地反映鲁迅写作的纵向发展,为研究鲁迅思想创作提供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