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沉》的“鲁迅篇”以鲁迅为研究主体,“群星篇”则侧重于鲁迅同时代人研究。《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沉》所收诸篇均属学术随笔:既接近西方不拘一格、信手写来的散文,也接近中国古代不拘体制的杂论、杂识。就篇幅而言,虽然大多短小,难免有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局限,但同时又似乎有积微成著的优长。古人笔记中有一种《识小录》,就含有借一斑而窥全豹的意思。就内容而言,笔者力求做到观点与史料的有机统一,尤其着力于更多地提供珍稀资料。在行文上,笔者也一贯追求文质相彰,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
《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沉》:鲁迅的魅力日本朋友要我找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对鲁迅作一些通俗的介绍。大家知道,在中国现代,鲁迅是首屈一指的作家。他的作品又被世界各国译成了四五十种不同的文字;仅仅在日本,就出版了不同版本的鲁迅选集和全集。我记得早在1909年,日本的《日本和日本人》杂志就介绍了鲁迅和他弟弟周作人共同从事的翻译活动。20年代初,日本樱美林大学的老校长清水安三先生就指出:“鲁迅是当代小说家里的**号人物。”此后由于他的小说《故乡》被选进了日本的教材,鲁迅的名字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可是,鲁迅又是一位世界级的作家。他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人类。要介绍他,不论从什么角度切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我现在“人在旅途”,手边连一本鲁迅的书都没有,只能从我的记忆里挖掘一些材料,向大家谈谈我心目中的鲁迅。长期以来,不少人对鲁迅有一些误解,认为他横眉怒目,尖酸刻薄,特别喜欢骂人,总之是一个冷酷的人。加上鲁迅在中国一度被“神化”——实际上是被政治化,即用他的某些言论为当时的政策服务,这就更使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对鲁迅产生了隔膜。中国有句俗话,叫“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意思是,讨厌和尚,连和尚穿的衣服也感到厌恶。于是,真实的鲁迅就出现了变形。那么,实际生活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呢?根据鲁迅本人的作品和同时代人的回忆,我试作一点简单描绘。有人把鲁迅说成是酒鬼。有一张漫画,画面上的鲁迅躲在大酒缸后面,露出阴阳脸,醉眼蒙陇看人生。鲁迅辩解说:“其实我并不很喝酒,饮酒之害,我是深知道的。现在也还是不喝的时候多,只要没有人劝喝。”不过鲁迅偶尔也有喝醉的时候。比如1925年端午节,他跟房东小姐俞芬、俞芳姐妹和学生许广平同饮,一人喝了六杯酒和五碗葡萄酒,不能自制,按了许广平的头,打了俞芬一拳,吓得三位小姐直跑,逃到鲁迅西三条寓所附近的白塔寺逛庙会去了。又有人讽刺鲁迅满口黄牙—因为抽烟太多。这倒比较接近事实。鲁迅吸烟的方式是“连珠炮式”,即一支接一支,几乎用不着火柴,而且吸的大多是劣质的。他习惯夜间工作。凌晨一看,取暖用的炭盆里插满了香烟头,像是一个大马蜂窝。这当然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他在给恋人许广平的信中说:“今天我发现我的手指有点抖,这是吸烟太多了之故,近来我吸到每天三十支了…我于这一点不知何以自制力竟这么薄弱,总是戒不掉。”(《两地书·九十九》)鲁迅的生活十分简朴,相当平民化。他爱吃农民的食物,如蛋炒饭(用柴火炒)、“蟹壳黄”(一种表皮烤得焦黄的烧饼),爱吃辣椒一—因为18岁到南京求学时,冬天用吃辣椒的方式取暖,后来养成了习惯。他很少吃鱼,因为吃鱼要挑刺,耽误时间。改善生活时,就吃一点火腿。鲁迅卧室的陈设简单。在北京西三条胡同寓所里,有一间大约不到两坪的小房,就是他的卧室兼工作室,又兼作他跟好朋友晤谈的地方。有人问他为什么用窄窄的木板当床,他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为生活所累。”也就是“玩物丧志”的意思。他的穿着极不讲究。小时候偶尔穿新衣裳,家长都要千叮哼万嘱咐,要他不要弄脏。这样一来,穿衣便成了一种负担,不像穿旧衣服那样随意,吃完饭,袖子就可以当餐巾用。年老多病时,穿厚棉袍不堪负重,妻子就给他做了一件又轻又保暖的丝绵长袍。鲁迅舍不得穿,死后成了他的尸衣。鲁迅喜欢散步。走路的姿态一往无前,很少左顾右盼,更不回头观看。这种姿态非常性格化。晚年在上海,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偶尔乘出租汽车兜风是少有的奢侈。作为一个普通人,鲁迅当然有他的喜怒哀乐。他认为做人的趣味在于和许多朋友有趣地谈天,热烈地讨论。小时候曾幻想当皇帝。后来到北京,看到宫殿建筑刻板的格式,觉得单调无聊。想象皇帝口出一声,群臣下跪,只听见不绝声的Yes、Yes,更觉得没有趣味。心情不好的表现是沉默,茶烟不沾,像生了大病。有一次,鲁迅丢了,妻子儿子到处找,急得满头大汗。后来五六岁的儿子找到了他,原来他心情不好喝了酒,醉卧凉台。儿子马上悄悄躺在他身边。妻子见到丈夫和孩子双双卧凉台,哭笑不得。……
陈漱渝,生于1941年,1976年调入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曾任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兼鲁迅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文学史料学会副会长等职。作品有:专著《鲁迅与女师大学生运动》、《鲁迅在北京》、《鲁迅史实新探》、《许广平的一生》、《鲁迅史实求真录》、《宋庆龄传》、《风情·亲情·乡情——一个人陆人看台湾》、《五四文坛鳞爪》、《剪影话文坛》、《胡适心头的人影》等,合著《许广平的故事》、《胡适与周氏兄弟》、《鲁迅与中国现代女作家》,主编及独立编写r《鲁迅诗作鉴赏》、《世纪之交的文化选择——鲁迅藏书研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情与爱丛书》、《鲁迅序跋》、《鲁迅语录。四卷本》、《鲁迅语录》、《鲁迅的风月闲谈》、《一个都不宽恕——鲁迅和他的论敌》、《说不尽的阿Q》等。
让美好现在发生 本书特色 没有人告诉我们生活的真实模样,我们在拼凑来的价值观里寻找人生。有时弄丢自己,有时弄丢爱情,有时弄丢生活,我们渴望过美好生活,有美好的关...
母亲-跟大师学感恩 本书特色 获得新闻出版总署第六次向全国的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奖。母亲-跟大师学感恩 内容简介 好书对读者产生的效果,不是说服而是感动。读梁...
《吃多不如吃巧》内容简介:本书从女性的视角出发,结合春、夏、秋、冬所对应的不同饮食调理特点编写而成。书中结合女性在四季的体
文化品格-周国平散文辑萃 本书特色 ★ 32开,作家出版社出版★ 周国平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汇集周国平三...
三国·荆州 本书特色 1.著名作家、编剧朱苏进亲自编选杂文集,重点收录《三国·荆州》,本篇也是张艺谋2018年秋季大片《影》的初始版本,电影定档2...
城南旧事 本书特色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影响力的代表作。本书是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全书以7-*岁的英子为视角,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也...
陶渊明诗 本书特色《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
吕思勉为史学大家,但在古典文学研究上亦非全无建树。本书即收入了吕先生该方面的一些著述。《宋代文学》193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贺照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兼任研究员,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邀研究员,并先后在台湾东海大学(2007)、清...
诗经全注(彩插本) 本书特色 《诗经》是我国现存*早的诗歌总集,收有305篇诗作,代表了诗歌创作的*个高峰。千百年来,它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被儒家奉...
《雨天的书:周作人作品精选集》内容简介:《雨天的书》精选周作人作品80余篇。包括《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喝茶》等名作。
味蕾唱歌 本书特色 《味蕾唱歌》汇集了爱亚多年来的饮食小品文,她的幽默风趣,她的细腻情思,她对饮食特别的品味与深长的过往记忆,全都融揉在《味蕾唱歌》之中。全书共...
《莫砺锋诗话》是一本关于古典诗歌的读书札记,也是作者多年研读古典诗歌的心得的集成。它分四十个专题,分门别类地选录了近二百
不日记:二集 本书特色 《不日记二集》收入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一年里《文汇报·笔会》“周末茶座”版所刊登“不日记”专栏文章38篇,比《不日记》一集所收...
《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为12章,第1—4章讲解软件测试基础,包括软件测试概念、流程、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
90后骑行侠单车去西藏 本书特色 更多自助圣经、旅游随笔,新书、热书、畅销书,点击进入:路就在那里,而你又在哪里?90后单车西藏**人,展示90后真我风采“搭车...
漱石集 本书特色 《漱石集》是冯其庸先生研究《石头记》古抄本论文的结集。《漱石集》主要是关于《红楼梦》版本的论文、序言和题记等。综合论述庚辰本、己卯本...
这是一部极具党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纪实作品,是美国学者毕森1937年6月到访延安的见闻与记录,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革命实践和思想理论的重要见证。作者托马斯·亚瑟·...
流金岁月 内容简介 亦舒原名倪亦舒,另有笔名梅峰,依莎贝和玫瑰等,兄长是大名鼎鼎的倪匡。当亦舒一露头角就迅速成名时,两兄妹就成了香港文坛上的两朵奇花。有人称之为...
狼王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叶炜中短篇小说5篇,都是关于动物叙事的小说精品,。这些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体成人小说,逼真、传神。有歌颂赞美纯真爱情的,也有鞭笞人情冷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