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高雅:《新周刊》艺术观是《新周刊》二十周年系列丛书之一,以《新周刊》艺术观为主题,书中精选了《新周刊》创刊20年以来关于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改革开放以来30年间艺术发展历程及未来艺术发展方向的探讨文章,包括新闻报道、艺术评论、访谈等。
《看上去很高雅:<新周刊>艺术观》是《新周刊》“观点供应商”文丛二十年精选系列丛书之一,以《新周刊》的艺术观为主题。“观点供应商”文丛集结了《新周刊》创刊20年来在生活、情爱、历史、文化、艺术、财富、城市等领域的新鲜概念、优秀佳作,是对《新周刊》20年来对这些概念的总梳理。艺术,曾令人刮目相看。艺术,曾让人高不可攀。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究竟在何处?面对现实和真实,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选择,艺术家的肩负的社会责任又是什么?1980-2010,三十年间中国当代艺术狂飙突进,究竟是日上三竿还是夕阳西下?艺术家究竟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当代艺术,路在何方?种种疑问,看本书如何一一解答。
前言 Ⅰ
兑现主义——重估中国当代艺术价值
005 当代艺术是看中国的*好角度
兑现主义:重估中国当代艺术价值
艺术,令世人刮目相看。 中国当代艺术其实须臾未离中国的时代现场,艺术家的灵感喷涌,艺术的语言表达有
力。但中国当代艺术一度在同时期的文学、电影、电视、音乐面前,显得弱势和边缘化。 直到1992年,艺术市场的概念**次被引入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仅仅用了十年,中国
就正式取代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市场,现当代艺术品与古董字画、全球交易商、醒过来
和富起来的中国买家,共同创造了这一奇观。 艺术品成了高端投资,艺术家成了VIP,艺术区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投资客、银行
、政府、地产商、传媒络绎而来,画廊、展览、拍卖会数以千计。以2010年中国艺术市场交易总额来说,这是一个1700亿元的朝阳产业。各方力量把艺术创作的各种主义,统一成了现实名利场中的“兑现主义”。 但这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学术价值无关,也与艺术家们苦心孤诣追求的艺术创见无关。在艺术的自在王国里,再成熟再成功的艺术家也面临着一堵高墙,即如何以今我超越故我,如何突破自身认知局限,如何创作出更个性更有力的艺术形象与社会共鸣,并昂然迈入艺术史。 我们遍访中国当代艺术界的艺术家、批评家及各种角色的参与者,尝试还原和重估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解剖当代艺术这枚奇异果。当世人惊羡中国当代艺术“现时的明艳”,却不见深夜里多少画室还灯火通明。 中国当代艺术,还在野蛮生长中,有活力,未完成。
当代艺术是看中国的*好角度
学者李陀对当代艺术有个“烂西红柿理论”:“当代艺术好比一筐西红柿,有的是好的,
有的是烂的;有的看着是烂的,擦擦看原来是好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好西红柿从筐里择出
来,不受烂西红柿的传染。” 当代艺术有价、有市、有标准,亦有滥竽充数、浑水摸鱼。有人说:“粗糙和混乱才有活力。”这正是当代艺术的现状:不完善、未完成、有活力。 当代艺术 30 年,前半程是“理想主义的样板”。高名潞主持黄山会议,艺术家们搞达达主义,肖鲁在中国美术馆开枪,叶永青在重庆开火锅大会。当诗人芒克和北岛等人在白洋淀放歌时,艺术家们没闲着,从“文革”绘画、苏联绘画的时代醒悟,画《西藏组画》《春风已经苏醒》等,美术和诗歌,充当了时代变革前沿的发令枪。 后半程,艺术家桥归桥、路归路,各奔前程:能出国的出国,不能出国的聚居——圆明园、东村乃至后来的宋庄、798 以及八大美术院校的周边。艺术分化也逐渐开始:学术、商业,也有人在寻找学术和商业的平衡点。当单一的收藏模式被打破时,媒介、网络、画廊构成的网状收藏模式为艺术家的作品打开通路,一个艺术家只要有三五个收藏家认可和“供养”,便能生存下去,而且生存得很好。过去二十多年中,中国当代艺术的后半程可谓是“消费主义的狂欢”。 无论是“理想主义的样板”,还是“消费主义的狂欢”,中国当代艺术有力佐证了当代中国(一个大时代)的变革,并且充当了显而易见的当代历史的说明书,中国人的一切心态、状态、生态都能从艺术家的作品中找到答案。急吼吼、闹哄哄、乱糟糟,作品中有;急中求慢、闹中取静、乱中从容,作品中也有。了解西方历史,读美术史和看美术馆,是一个*易进入的切口;要了解当代中国正在行进中的历史,当代艺术也提供了一个看中国现场的独特视角。 艺术家徐冰说:“在没搞清楚什么是艺术的时候,做做环保、慈善总不会有错。”所以他做了《木林森》作品。一个大艺术家尚不敢说他搞懂了“艺术是什么”,对于众多艺术家而言,也只是老老实实的“艺术的学徒”而已。艺术,真不是艺术史论专家们能说清的。 当代艺术可供利用的资源:一类是传统文化,一类是现行社会,一类是媒介理论,一类是消费理论,一类是后现代理论,一类是全球化理论,一类是体制异见。在这些的背后,是“世道人心”,是“通感”—— 感染别人。艺术家的手、艺术家的眼,决定了作品是否成立。 而当代中国,提供了这样多的素材,对艺术家而言真是幸事。有人说:“回国*兴奋的事,是一闭眼,第二天醒来不知又会发生什么新闻。” 21世纪初,一股海外艺术家回归浪潮涌起,在“不发生事”的西方,艺术家待不住了,搭着飞机回来,发觉“中国像个大工地”,每天都在变化,一个新鲜而问题多多的中国,等待艺术家发声。 *多时,北京一天有 300 个展览同时开幕。极盛时,30 家艺术杂志创刊。牛x时,顶级的MoMA策展人会来找私人收藏家管艺借作品。而拍卖会更是十年三级跳,从百万俱乐部到千万俱乐部,再到近期齐白石作品拍出4个多亿,杭州也花5个亿打包购买了包豪斯藏品。“亿元俱乐部”指日可待。 有钱者投奔艺术,有学问的人也投奔艺术。这是精英荟萃的场合,在艺术社交场,没有娱乐界的尖叫,却比娱乐界更加 VIP。都在投奔艺术,这是必然的。由富而贵,由GDP而中国形象,由硬实力而软实力,当代艺术和当代中国的关系绞在一起,既参与又旁观, 既享受快感又目睹灾难,既得意又失落——西方人只有人性,中国人除了人性之外,还有中国性。 从“理想主义的样板”到“消费主义的狂欢”,当代艺术提供了看中国的*好视角,“艺术眼”看到的是中国病痛和幸福的根源,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爱与怕”。
《新周刊》属于时事生活类杂志。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新周刊》始终保持对社会潮流动态的高度敏感,彰显无情解构的犀利风格,并开创多种全新传媒报道模式,“中国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之定位深入人心,是中国期刊市场上颇具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同时,《新周刊》享有传媒界“话题发源地”的美誉。
西学清代文化 内容简介 从明末清初开始的以传教士为媒介的中西文化交流,至鸦片战争以来欧风美雨挟同坚船利炮的大举入侵,虽然中西交往互动的方式乃至性质都发生了巨大的...
中国神话-中国古典小说青少版 本书特色 我很愿意为这一套的“经典触摸”热情推荐。这套书的改写者里有很杰出的文学家,所以他们的简略也很杰出。不是用笔在简单划去,而...
拥有七个名字的少女遇上只跟树说话的青年纯真爱情、乡野传奇、山林浩劫横扫台湾文学界所有大奖莫言评价“如此文笔可惊天”...................◎ 编辑...
《月冈芳年:月百姿》内容简介:这本书是最后的浮世绘大师月冈芳年最后的杰作。他从中国、日本的神话及历史故事中寻找灵感,把辉夜
中国古代丧葬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丧葬》不仅介绍了古代的思想观念、礼制风俗、丧葬观念和礼俗,而且还叙述了古代社会的演进过程。在书中,你可以了解:由于我国古代厚葬...
诗经-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本书特色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出中...
世说新语 本书特色 1926年,由王云五、朱经农主编的《学生国学丛书》开始陆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套隶属在王云五做总主编的《万有文库》之下,为中学生和社会普...
《啊!煩惱-成長的酸甜苦辣》的作者是英國人莎拉米達,圖文全由她自己一手包辦。莎拉米達的作品風格清新幽默,而且藝術性很強,內容經常是生活點滴的反思,語言雋永又十分...
论现代兴奋剂 本书特色 《论现代兴奋剂》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一本著作。在本书中,大文豪巴尔扎克化身社会学家,论述十九世纪法国社会中的酒、糖、茶、咖啡...
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美术馆馆长冯远主编★ 收录大量黑白插图以朝代为序,并附以作者、规格、馆藏等...
白娘子传说 本书特色 雨心、碎风、流泪、梦缠……烙印了千古爱情的青白两色,在如血的夕阳中寻不见灰灭的古塔,浩渺的西湖,何时梦回千年?本书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
1793:英国使团画家笔下的乾隆盛世: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 内容简介 1973年,大英帝国派往大清帝国的马戛尔使团到达中国,在热河行宫觐见了乾隆皇帝。年轻的英...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特色 改革开放30年,流行词语300条——300只大脚印;300扇新窗口;300个活记忆——组成一部编年体“史记”!本书以1978至2008...
作为方法论原则的无语言理论 本书特色 本书在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学史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通过对元语言这一现代哲学、现代语言学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的梳理,旨在系统阐释哲...
上海话实用词汇一本通 本书特色 我们不追求潮流,我们拥有自己的风格。我们代表上海新文化。我们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抛开烦恼,表达自我。我们是上海的新一代,我们...
中国计谋-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本书特色 余耀东编写的《中国计谋(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以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谋略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我国善用计谋...
湘学研究-二O一三年第二辑(总第二辑) 本书特色 千年湘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学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张力,深刻陶冶和...
明代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的明朝,至公元1644年春由于李白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人北京,其统治全国的政权宣告灭亡,而后福王在南京即位,建立...
《恋恋巴黎:“光之城”的浪漫地形图》内容简介:巴黎拥有大量隐蔽的、氛围绝佳的公园、艺术家工作室、咖啡馆、餐厅,以及一些自19
中国古代的类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我国类书的性质、起源、类型和作用,以及魏晋南北朝至北宋时期的二十多种类书的编纂经过、体例、版本、流传情况和各种书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