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更指出了处世的方略。本书提供了《道德经》的原著实录,对原文进行了经典解读,并进行了说文释义,还逐章对相应的经典思想进行了活学活用。阅读本书,能更深刻地认识《道德经》中所蕴涵的思想,本书更是现代人修身处世宝典。 《道德经》仅五千余言,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涵盖哲学、伦理学
《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道经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道经》共三十七章,是关于宇宙之根本问题的探讨,即关于宇宙真相及其运动总规律的探讨。老子把宇宙的运动总规律概括为“反者,道之动”。万物生生灭灭,不停地发展运动变化着,这是宇宙的普遍规律,是任何人、任何物也逃脱不了的。《道经》中的第十六章、二十五章、四十章都体现了这一说法。 老子了悟了人类以及宇宙万物的实相——空,无,以多维空间之慧眼看地球三维空间的生生灭灭的规律,认知到空性是一切事物的本质,由意识的“无”创造人类可见的“有”,观察有无相生的变化。上和光同尘,是道也是术,更是人类践行宇宙终极真理的实操性方向,也是改变现实创造未来的人生之道。悟道实修,连接宇宙能量,体验宇宙源头显化事物奇迹的过程,更深刻地认知和遵从宇宙规律,了悟生命实相。 我们也可以在老子的哲学宇宙论中,领会宇宙万物的根源和作为万物之一的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进而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寻求为人、处世、修身的治国之道。文中每章的内容都很有阅读价值,值得广大读者品味、欣赏。 一章 把“道”作为哲学概念提出来,是从老子开始的,它贯串《老子》全书。 本章极力称述“道”高远深奥、无可名状而又至关重要,是万物的始源和根本。老子认为宇宙是从“无”到“有”,是“无”产生了天地,天地又产生了万物。至于“道”的本质是什么,是物质实体还是绝对精神,本章并没有明示。 道①可道②,非常道③;名可名,非常名④。 无,名天地之始⑤;有,名万物之母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⑦;常有,欲以观其徼⑧。此两者,同出而异名⑨,同谓之玄⑩。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①道:此处为名词,本义指人们应走的道路,即事物应该遵循的规则或做事的途径。可引申为事物规律性、自然法则等。 ②可道:可以解释清楚,说得明白的。道,在此处为动词,意为说明,解释。 ③常道:永恒不变之道。“常”字在马王堆帛书版本(以下简称“帛书本”)中为“恒”,当以汉时为避孝文帝刘恒的名讳而改为“常”。 ④名可名,非常名:**个“名”为名词,指具体的事物名称。第二个“名”为动词,称名、命名之意。第三个“名”是老子特用术语,指称“道”之名。 ⑤无,名天地之始:“无”指“道”。它首先产生了天地,故“无”是天地的本始。 ⑥有,名万物之母:“有”指“道”由无形质转向了有形质。指由道而产生的万物,故“有”是万物的本原。 ⑦妙:事物演化之道的微妙、奥妙。 ⑧徼(jiǎo):边界。此处指此物与彼物区别的界限,也可引申为“端倪”的意思。 ⑨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此两者”指上文的“无”和“有”。帛书本此句为“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 ⑩玄:深黑色,意为深远、看不透。形容“道”之深邃。 众妙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译文】 可以用言语说出的道,就不是永恒存在的道;可以用文字表述的名,就不是永恒存在的名。“无”,是形成天地的本始;“有”,是创生万物的母体。所以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微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来源相同而称谓不同,都可说是幽隐深远的。而幽深又幽深,是一切玄妙的门径。 【解析】 老子认为“有”与“无”同出而异名,实际上是一回事,这个观点确实惊世骇俗。其意蕴深邃超远,不是西方的“否定之否定”哲学原理能简单涵盖的。只能说玄之又玄,只可意会,难以言表。 老子提出了“道”,又提出了“道”同时包含了“无”和“有”。“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就是老子讲到的两种认知“道”的方法,“观”就是认知的意思,“其”就是指“道”。 “常无,欲以观其妙”是说明了一种从上至下的认知方法,即从“道”的本体“无”入手认知世界,就可以得到“道”的“妙”。“妙”的意思是精微奥妙。具体说,就是哲学、数学的方法。哲学一般并无实验基础,所有的哲学都是起源于哲学家对事物、对真理的感悟,而直接建立一套理论去认知世界的。数学这点上有点像哲学。用哲学、数学的方法去认知世界,会得到这个世界的“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是说明了一种从下至上的认知方法,你从“道”的作用“有”入手认知世界,就可以得到“道”的“徼”。“徼”的意思是广大。具体说,就是实验科学的方法,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的方法。用实验科学去认知世界,会得到这个世界的“徼”。 古代社会的物质匮乏,人们的精神世界却相对丰富,人类多能从“无”的角度入手看世界,从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哲学家,实验科学却相对薄弱。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社会,在大量物质的缭乱下,人类再难以从“无”的角度入手看世界。所以,现代社会的哲学发展十分缓慢,但实验科学却能得到大力的发展。 老子认知世界的方法当然是“常无”,但老子并没有否定用“常有”的方法去认知世界。不仅没有否定,而且郑重其事地把它写在了**章。不过可惜的是,中国人太重视“常无”的方法,太忽视“常有”的方法。老子早就指出,认知世界不只需要自上而下,也需要自下而上的认知,哲学数学和实验科学是认知世界的两种方法。但后人却没有认识到他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名家点评】 蒋锡昌:“老子书中所用之名,其含义与世人习用者多不同。老子深恐后人各以当世所习用之名来解《老子》,则将差以千里,故于开端即作此言以明之。” 高亨:“道可道非常道者,例如儒墨之道,皆可说者,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者,例如仁义之名,皆可命者,非常名也。老子此二语实为其全书而发。其意以为吾所谓道之一物,乃常道,本不可说也;吾所称道之一名,乃常名,本不可命也。” 张默生:“本章可以说是老子哲学的本体论。他首先把道的本体和道的名相提示出来,教人不要执着语言和名相,入了是是非非的迷途。” 余培林:“先秦时代,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思想的黄金时代,但各家所讨论的问题,都集中于人生修养和政治方术,很少涉及宇宙问题。只有道家,除研究人生、政治问题外,进而探讨宇宙的各种问题,而老子在这方面谈得更多,因为宇宙论是老子思想的基础。也因此,老子的思想比儒墨名法各家就显得更为深刻。” 张松如:“老子书中**次提出‘道’这个哲学概念,与一般所谓神道、天道或伦理之道等习惯用法不同。大体说它有两个意思:(一)有时是指物质世界的实体,亦即宇宙本体;(二)在更多场合下,是指支配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 陈鼓应:“整章都在写一个‘道’字。这个道是形而上实存之道,这个形上之道是不可言说的,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用来表述它,任何概念都无法用来指谓它。道是老子哲学上的一个*高范畴,在老子书上它含有几种意义:一、构成世界的实体。二、创造宇宙的动力。三、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四、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本章所说的道,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中*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限的潜在力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蓬勃的生长都是道的潜藏力之不断创发的一种表现。无、有是用来指称道的,是用来表明道由无形质落实向有形质的一个活动过程。老子所说的无,并不等于零。只因为道之为一种潜藏力,它在未经成为现实性时,它‘隐’着了。这个幽隐而未形的道,不能为我们的感官所认识,所以老子用‘无’字来指称这个不见其形的道的特性。这个不见其形而被称为‘无’的道,却又能产生天地万物,因而老子又用‘有’字来形容形上的道向下落实时介乎无形质与有形质之间的一种状态。可见老子所说的‘无’是含藏着无限未显现的生机,‘无’乃蕴含着无限之‘有’的。无和有的连续,乃在显示形上的道向下落实而产生天地万物时的一个活动过程。由于这一个过程,一个超越性的道和具体的世界密切地联系起来,使得形上的道不是一个挂空的概念。” 卢育三:“老子不局限于对有形的具体事物的感性直观,探索出了隐藏在事物背后,并决定事物的*一般的东西。这在人类认识史上,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展,对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于凤斌,硕士学历,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有多年古籍整理校注经验,发表有多篇论文,如《张金吾藏书趣事》等。
易经64卦384爻故事-古代名人用易启示-中 本书特色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这部*伟大的宝典中,与历代名人用《易》的故事中,双重吸取到中华民族传统人生智慧的精华,使...
实在主义的形而上学 内容简介 《实在主义的形而上学》以西方思想史的核心内容并以形而上学为中心线索对整个哲学史进程做了通盘分析,力图恢复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理论之...
翻译与语言哲学 本书特色 这一次翻译高潮的出现,首先是全球信息时代降临的结果。信息爆炸、知识爆炸,同时也就是翻译爆炸。在今日“地球村”,良开翻译谈论知识信息,是...
图解经典119 河图洛书河洛真数-不可不知的命运数理密码 本书特色 购买紫图任何图书,可加买:《李居明虎年运程》或:《神之雫1》任一本,即可抽奖赢大礼!推荐购买...
一切都在孤独里成全: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帕斯卡是一个只活了39年的天才。但这短短的一生中,他在物理学,数学,哲学等领域均有突出贡献。其身...
【文本中的历史:藏传佛教在西域和中原的传播,ISBN:9787802535473,作者:沈卫荣主编,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目录 目录前言
中国古典哲学略述 目录 先秦篇导言:中国古典哲学的发源一、传说时代的“帝”“皇”形象二、殷商西周的“帝”“天”信仰三、古典文明的*初结晶:六经四、春秋时期的贵族...
新世纪古代哲学经典读本--论语选评 内容简介 《论语》是一部记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历史文献。研究《论语》,实际上是研究孔子的生平行事...
周易卦爻辞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详细越密的材料,首先考证论述了《周易》本经及十翼的来源、作者以及撰作时代问题,持论平允,有说服力,并立足于《周...
《山海经》语境重建与神话解读 本书特色 《<山海经>语境重建与神话解读》是近年中同学界《山海经》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就方法论而言,《<山海经>语境重建与神话解读...
信仰与政治哲学(施特劳斯与沃格林通信集) 内容简介 本书的书名——《信仰与政治哲学:施特劳斯与沃格林通信集》——似乎已经为我们提示了本书的论题位置:沃格林与施特...
通俗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了青年自学哲学编写的,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广泛地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就,并力求对这些成就给予马克...
清代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以伦理道德丶儒学经典和宗族为切入点的考察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 本书是海外学者利用大量原始档案...
安然自在-星云日记-1 本书特色 大师生活哲学 ⊙ 智慧语录高僧行仪风范 ⊙ 完整典载从平实的步伐中,进入佛学、进入一代宗师圣洁的心境!日记,是生活的痕迹,是成...
在中國大放異彩並影響深遠的大乘佛教,對於基督宗教的神學思考有何意義?這是著名傳教士李提摩太、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的創設者艾香
禅话-南怀瑾作品 本书特色 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早期禅宗的人物和史事的著作。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甚便初学者阅读。禅话-南怀瑾作品 内容简介...
南怀瑾选集-庄子諵譁-第三卷-[典藏版] 本书特色 《庄子》一书记载了庄子本人及其门人后学的思想言行,是道家的代表作品。自魏晋以降,其影响力更是跨越道家,与儒、...
对一些重要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论述,尤其是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论述,多有独到之处。对古希腊哲学思想的
宽容-全译插图典藏本 本书特色 ★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语文课外阅读书目 ★美国图书馆协会、美国儿童读物协会联合推荐 ★纽伯瑞大奖作品,畅销百年的世界经典,美国本...
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对神经症的分析和治疗 本书特色 《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的重点在于强调神经症患者实际存在的冲突和他为解决这些冲突所付出的努力,以及神经症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