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维尼楚克的Shou个中译本,《冰冻时光之窗》选译了维尼楚克Z具代表性的的17个完整短篇以及5种长篇的精彩片段,包含了抒情与哲理故事、心理小说、奇幻寓言、黑色幽默与讽刺以及低俗小说等各种类型。
从抒情与哲学想象,到人性的病理分析,从奇幻与变形世界,到黑色幽默与讽刺,邪典、科幻、情色、超现实、反乌托邦、黑色幽默、两性喜剧,这位文学大师,是个犀利毒辣的老“朋克”,是个古灵精怪的千面巫师,是个奇思妙想的造梦者。
《秋园春趣》获2005年BBC年度图书奖;
《梨煎饼》获2010年BBC年度图书奖提名;
适读人群 :世界文学、欧洲文学爱好者、研究者
不是每位了不起的作家,都能在在世时获奖无数、尽人皆知;不是每本在文学的银河之中光辉难掩的佳作,都蜚声世界、洛阳纸贵。就像乌克兰文学大师尤里·维尼楚克,他令某些人恐惧,引起某些人的愤怒,被躲避、被封杀、被人为掩藏,但是,必须冒犯他们!历史自会证明其不朽。
不是每一部“高雅文学”都曲高和寡、玄而又玄;也有些“低俗小说”亦庄亦谐、弦外有音,登上大雅之堂——在维尼楚克笔下,一切都难以被简单定义。
尤里?维尼楚克是当代乌克兰Z具代表性、创作水准Z高的作家、小说家之一。在英语世界尚未对这位作家的重要性及其文学天才的多面性全面认识,中文读者对其则更为陌生,因此这一选本的翻译引进意义重大。
维尼楚克的短篇构思精妙,充满诗意描画,又不乏崇高之美;他擅长以悲喜交加的魔幻现实主义笔触刻画乌克兰历史的悲剧性及人民的生存状态,从而Yin领读者进入小说家以当下社会现实为基础、凭借文学想象创造出的奇幻世界。
译序
在欧美人士眼中,大名鼎鼎的尤里·维尼楚克可谓乌克兰文坛的传奇人物:他出生于乌克兰文化艺术中心斯坦尼斯拉夫城——此一外省城市一度汇聚了尤里·安德鲁克维奇(Yuri Andrukhovych)、尤里·伊兹德里克(Yuri Izdryk)、塔拉斯·普罗科哈斯科(Taras Prokhasko)以及维尼楚克本人等一批中青年作家——乌克兰文学批评家由此将其命名为“斯坦尼斯拉夫现象”。维尼楚克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二战期间参加了反斯大林及反纳粹的游击队,他的舅舅尤里·萨皮哈1941年被苏联秘密警察(契卡)杀害,尤里之名便是为纪念他死去的舅舅。20世纪70年代初,尚在大学求学期间,维尼楚克便开始地下文学创作。1973年,维尼楚克从斯坦尼斯拉夫教育学院毕业,在此期间,他参与的学生刊物及地下出版物已小有名气,甚至引起了警方的注意。1974年,克格勃强行搜查他的住所,所幸并未发现任何苏联当局认定的违禁之物,他由此逃过一劫。为逃避随时降临的拘捕,他决定搬迁到邻近大城市利沃夫。在那里,他在几个朋友的公寓之间流窜,以躲避无所不在的克格勃耳目。
流亡期间,因为长得像巴尔干人,乌克兰语又讲得怪腔怪调,维尼楚克便自称是来自南斯拉夫的学者,由此不仅能继续他的文学创作,还能时常抛头露面做演讲,很长一段时间居然没有被人识破。当然,早已被当局列入黑名单的维尼楚克长期未能获准公开发表作品,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解禁。而在此之前,他只能用假名或冒用已故作家之名,以便于领取稿酬——不知是出于谋生需要还是有意为之,他将这一积习保留至今。维尼楚克时常自夸的一点便是:在此期间,迫于生计,他谎称其诗作乃是由古老的凯尔特语“翻译”而来,由此骗过了审查官。后来更是变本加厉,“翻译”了若干“阿卡努米亚”史诗和抒情诗——当然,该国在地球上从来也不曾存在。
维尼楚克跟当局的紧张关系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在朋友寓所内举办的小型作品朗诵会,内容大多是关于一个神秘国度阿卡努米亚的讽喻诗和一些短篇故事。在这个国家,每一条街道,每一片土地,都布满恶臭——当然,维尼楚克解释说,任何将阿卡努米亚视为苏维埃联盟或苏维埃乌克兰的联想纯粹是巧合。警察受命及时阻止了这一“非法”集会,而维尼楚克从此也和以当地总检察长为首的司法机构结下了梁子(后者曾以诽谤罪向高等法院起诉维尼楚克侵犯了他的名誉权,作家被迫公开道歉,声明总检察长不是一个“私生子”)。此后二十余年间,他的文学作品不断以各种罪名被起诉,而每次判决又无一例外地以他的败诉而告终——作品被判销毁,作家被科以巨额罚款——而更为滑稽的是,据维尼楚克本人宣称,每次庭审宣判以后数日内,他所接受的社会捐赠,都刚好可以抵销罚没的金额。在他看来,这桩“不赔不赚”的文学冒险事业很有必要继续下去,因为它让当局感到相当没有面子。
维尼楚克*为津津乐道的是他在情色文学领域的成就。被冠以“低俗小说”恶名的《黑夜少女》出版以后引起轰动,几乎可以说是一夜成名,但同时他本人亦领教了成名之艰辛——以“妇女之友”为代表的社会正统人士和保守势力白天在他的寓所周围集会,声讨这个“伤风败俗、诲淫诲盗的色情狂”;而到了夜晚,年轻的拥趸者们又会在此集结,以示声援——至于“妇女之友”们,此时大多已赶着回家收听或收看由小说《黑夜少女》改编而成的广播剧和连续剧。
维尼楚克自认为他成就*大的情色小说非《后宫纪事》莫属。该书以自传形式讲述了奥斯曼帝国号称“东方*伟大的皇后”——罗克索拉纳的爱情传奇。作者自称在历史档案馆无意中发现失散数百年的皇后手稿,经过考证,证明皇后具有高贵的乌克兰血统,只是由于战乱才被沙里曼苏丹掳掠到土耳其。作者言之凿凿,读者也拿它当历史小说,再加上活色生香的异国情调,维尼楚克竟由此一跃成为当时乌克兰头号畅销作家。
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和乌克兰独立革命形势的影响下,维尼楚克由“地下”作家变为新乌克兰文学杰出代表。此后,他开始在乌克兰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和译作。由于犀利的言辞和辛辣的嘲讽,他在俄苏话语权处于垄断地位的苏联(乌克兰)文学界树敌太多,几乎每部小说都会惹出麻烦。
1987年,他转向舞台剧创作,指导成立了歌舞剧表演团队“莫愁”,并一炮走红。1989年,美加之旅结束后,他决定离开剧团,专心于文学创作。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一经推出便销售一空。与此同时,他还出版了一部诗集《反思》和两部19世纪乌克兰奇幻故事选集,同样广受追捧。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时间里,他担任反主流的报纸《招贴报》和《后招贴报》的专栏作家和评论员,招致苏维埃新法西斯和新民粹主义两大阵营的攻讦。1996年,他出任《招贴报》主编并任职至今。
维尼楚克目前居住在利沃夫城郊结合部的维尼克村,似乎有意无意地与乌克兰文学界保持距离。20世纪90年代维尼楚克*著名的小说是反乌托邦式的短篇《齐策岛》。作家在这部小说中提出“反粪污化”的概念,其象征性隐喻无需解释,即允许热忱的乌克兰改革者以荒岛为试验场进行社会改造(作者对此不无讥讽);故事荒诞不经,但同时又深植于苏维埃及后苏维埃的社会文化语境。他在世纪之交这一时期的另一大成就是小说系列“利沃夫三部曲”——《利沃夫传奇》《利沃夫酒馆》《利沃夫咖啡馆之谜》。此外,还有以女主角命名的小说《玛尔瓦·兰达》和故事集《冰冻时光之窗》。同时,他在国际奖项中也屡有斩获,如小说《秋园春趣》荣膺当年BBC年度图书奖。
故事集《冰冻时光之窗》的编选者、宾夕法尼亚大学著名乌克兰小说评论家及翻译家内丹(Michael M. Naydan)教授认为,这一短篇故事集堪称维尼楚克作品的荟萃,可以全面展示作家创作的不同维度及其卓越才能。他根据主题和叙述手法,将维尼楚克全部作品分为五类。抒情短篇如《祖母的刺绣》和哲理小说《冰冻时光之窗》构思精妙,既充满诗意描画,又不乏崇高之美——照评论家的说法,作者是以悲喜交加的魔幻现实主义笔触刻画出了乌克兰历史的悲剧性及乌克兰人民的生存状态。作为擅长人性分析的病理学家,维尼楚克在《那年飘香的苜蓿草》和《门铃》等小说中,以冷峻的笔调,深入人性的至冥至暗处,挖掘其狰狞之一面——由此营造出另一个世界,既可视为对当下的讽刺,亦可视为当下的参照。借用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理论,作者通过视角的转变创造出另一个现实,一个令读者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维尼楚克即为这一文学批评术语提供了绝佳的范例,在《豌豆汤》《基里姆花床》《规矩至上》等小说中有完美体现。通过以上小说,维尼楚克似乎在暗示:理想主义只能是天外来客强加于人类的某种怪胎,像《蜗牛纪》中的蜗牛,它通过控制思想进而达到征服人类。作者另一部讽刺代表作《欢迎来鼠镇》是关于动物族群肆虐以致*终控制整个人类的怪诞故事,同时也是对极权专制的影射。
维尼楚克是卓有建树的小说家,更是创作方面的多面手。他的叙事手段像变色龙,似乎能适应题材的各种变化。虽然成名日久,他至今仍是乌克兰*政治不正确的作家,时有惊人之论。他创造出一种情结,而后又亲手将它巧妙地拆解(令读者如释重负)。
由于主题及叙事的多样性,尽管不同读者的兴奋点各不相同,维尼楚克短篇故事无不引人入胜。当然,对西方读者而言,维尼楚克小说借助于不偏不倚却又入木三分的讽喻,刻画出一个与客观现实截然不同的奇幻世界(此类作品的出版仅在“后苏维埃”时代的乌克兰才有可能),或许这一点*令他们心驰神往。魔幻故事《脉动灯标》是一个凄婉而哀伤的故事,讲述了外星人与地球公民接触过程中所遭遇到的误解、冷落和暴力。《麦克斯与我》的故事则更加发人深省:它描摹了一个神经错乱、凶狠残暴的资产阶级家庭,为快速致富而无所不为,这种资本主义式的贪婪与冲动(在“后苏维埃”时代的乌克兰尤为典型)所造成的恶果是——正如作品中这个新贵企业家家族所展示的——贪得无厌以至于彻底丧失人性。整部小说堪称对1979年前后乌克兰社会生活的绝妙讽刺。
跟他的乡贤果戈理一样,维尼楚克也是当代乌克兰一流的黑色幽默和怪诞派大师。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照片显示二人连外貌也惊人地相似。当然,这也纯粹是巧合。《欢迎来鼠镇》故事中神秘的拉特伯格小镇也可视为对老旧的苏维埃生活模式的一种隐喻。他的低俗小说能大行其道,本身也表明独立后的乌克兰文学界突破了之前的各种禁忌,获得了某种创作自由。小说《玛尔瓦·兰达》游走于禁忌与黑色幽默的边缘,他毫无顾忌地刻画了一个恋童癖的形象,却又能凭借高超的写作技巧将读者带入奇妙的梦幻世界。维尼楚克以厚颜无耻的男性视角对女性的描画极富创意,在小说《秋园春趣》以及自传体的《梨煎饼》等小说中都有所体现。
尤里?维尼楚克(Yuri Vynnychuk,1952—)是当代乌克兰Z具代表性、创作水准Z高的作家、小说家之一,出生于乌克兰文化艺术中心斯坦尼斯拉夫城,被誉为后苏维埃时代乌克兰文学中的果戈理。
他是“情色诗歌之夜”文学节上受到无数拥趸的Ju星,他在《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作者的诞辰纪念会上大读诗歌,他是东欧文坛一位不走寻常路的“老朋克”。
因其大胆犀利文学主张,受到苏维埃新法西斯和新民粹主义两大阵营的攻讦,屡被封杀,却饮誉欧美主流文学圈,两获BBC乌克兰图书奖及提名。
杨靖
男,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美国文明研究所所长。兼任江苏省翻译协会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近年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世界文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译作五十余篇。代表性著作《爱默生教育思想研究》,译著《西方以东》以及《数字时代的创意写作》等。
《清代刻工与版刻字体》内容简介:刻工研究一直是传统文献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本书则是迄今为止部对清代刻工作进行多角度、多层
《STM32F0实战:基于HAL库开发》内容简介:全书共分为12章,全面系统地讲述了OpenCV3和Qt5的核心内容,包括:OpenCV和Qt介绍、创建
北欧现代诗选 本书特色 本诗集精选了两百余首诗作,涉及到五十九位诗人,他们来自瑞典、芬兰、挪威、丹麦、冰岛五国;其中既有已经作古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尔·拉格克...
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集精读 本书特色 辛弃疾的词慷慨悲壮,被誉为“英雄之词”,他现有的词作,有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
《叙事的胜利:在大众文化时代讲故事》内容简介:◆全球思想领袖的极简公民课 ◆引导批判性思考,探索现代人的善好生活 ◆五堂新闻
潘汉年案审判前后 本书特色 《审判员亲笔披露共和国**冤案:潘汉年案审判前后》是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潘汉年案审判前后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起重大案件的审判实录...
山河多黄金 本书特色 本书为“星星?年度诗人”诗歌选集中的一部,是2011年“年度诗人”阳飏的诗歌作品选集。本套...
《我在世纪的心脏: 曼德尔施塔姆诗选》内容简介:《我在世纪的心脏——曼德尔施塔姆诗选》书稿精选了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诗人曼
陆游读书诗 内容简介 《陆游读书诗》对研究陆游,对研究中华“士”文化传统,都具有开创性、基础性的史料价值,也对广大的读书人具有普及性的鉴赏价值。在当今电脑资讯、...
鲁迅杂文全集 内容简介 将这些体式上截然不同的东西,集合了做成一本书样子的缘由,说起来是很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首先就是因为偶尔看见了几篇将近二十年前所做的所谓文...
2001年,洪子诚教授在北大开设“近年诗歌选读”讨论课,分析讨论张枣、王家新、臧棣、欧阳江河、翟永明、吕德安、孙文波、萧开愚
花果小品 本书特色 ☆一代掌故名家郑逸梅经典之作。☆读之既可长花果培育之知识,又可领略旧时文人之闲情。☆为花果写照,更写名人轶事,知识性、欣赏性、可读性俱佳。花...
扶桑 本书特色 作者用文字绘制出一幅百年前旧金山唐人街的清明上河图,贩夫走卒,江洋大盗,妓女,老鸨,警察,绅士,少妇,白人孩童与贵族,长辫子华工与善心修女,三教...
林语堂作品新编 本书特色 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
本书为大型资料汇编,收录宋以来直至民国时期(1916年)的文评专书和论著,共计一百四十三种,六百余万字,十册精装。所收内容主
《面前的月亮·圣马丁札记》内容简介:本书为阿根廷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西班牙语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的早期诗歌代表作,收
岂有此理 本书特色 一部体现中国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奇书,作者被三代皇帝定为离经叛道、视为眼中钉,被迫逃亡数十载。一部被乾隆、嘉庆、道光三代皇帝钦定的禁书。岂有此...
《店务通讯》排印本(全3册) 内容简介 供书店同人阅读的内部刊物《店务通讯》,创刊于1938年1月22日。到各地分支机构纷纷被国民党封闭、《全民抗战》被迫停刊、...
持灯的使者 本书特色 1.《今天》杂志以及“今天”诗歌派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诗歌群体,他们的存在为七十年代末的历史抹上了诗意的色彩,尽管矗立在诗意旁边的赫然是残...
不思议图书馆 本书特色 怪人胡迪尼的逃脱艺术、怀孕机器人的悲剧、世界上*古老的迷宫是给克里奥帕特拉的礼物、巨人的毛发对黑死病有效说、发明了自杀机器并当场演示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