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
中国当代重要的一位思想隐士,隐于市而专心著书的人。
熊逸,是一个笔名,只有极少的人识得他的庐山真面目。
熊逸坚持用这个笔名解剖中国传统文化,用学贯中西的现代视角反观中国传统文化。
熊逸
中国当代重要的一位思想隐士,隐于市而专心著书的人。
熊逸,是一个笔名,只有极少的人识得他的庐山真面目。
熊逸坚持用这个笔名解剖中国传统文化,用学贯中西的现代视角反观中国传统文化。
有趣的是,《老实人》是伏尔泰的晚年之作,而他的早期作品《查第格》竟然表现过一种并不亚于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他借着天使之口道出这样一则真理:”恶人终究是苦恼的,他们的作用不过是磨炼世上少数的君子;须知善恶相生,没有一点恶不生一点善果的。“
——引自第50页
道是没有边界的,语言是没有定说的,而为了争论是非,凭空划出许多边界,比如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辨,有竞,有争。而在圣人的眼里,对天地以外的事情存而不论,对天地以内的事情论而不辨,对先王治世的记载议而不辨。凡是争辩,必定是因为争辩者的目光太局限了,不能看到全体。
——引自第90页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在其助手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通力协作下,历时十九年编纂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
蔡智恒,网络上的昵称是痞子蔡。1969年11月13日生于台湾嘉义布袋。台湾成功大学水利工程博士。1998年于BBS发表第一部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造成全球华...
理气、理血剂 内容简介 《古方今用》丛书精选了190余首至今仍经常应用的古方,在介绍了每首方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重点讲解了现代医家对古方...
沈祖棻,浙江海盐人,1934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历主金陵大学、华西大学、江苏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武汉大学讲席。1...
美国宪法解释与判例 内容简介 本书特别适宜于宪法学家和经常适用成文宪法的法院。成文宪法虽然并非刚面世,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即开始的非殖民化运动以来,赢得了前所...
发热原因待查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写体温的生理调节、发热的病理生理、不明原因发势的诊断标准、不明原因发势的诊断思路与策略等内容。发热原因待查 目录 **章 体温的...
陈鼓应,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1973年,因参...
帝都绘工作室致力于关于城市的研究、设计和公众传播。作品涵盖信息可视化设计、城市研究、空间设计、绘本制作及城市科普教育等多个领域。 在《长城绘》之前,他们还著有科...
张若愚,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2004年获日本姬路工业大学(现兵库县立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于日本神户制钢综合研究所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HenryJamesrebelledagainstthetyrannyandbanalityofplots.Believingalifetohavemanypo...
宿白,辽宁沈阳人。1922年生,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肄业,并任职于该所考古学研究室。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1978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
17岁,正是青春年少,却意外结婚生子,成为年轻的父母17岁,正值如花年纪,却患有早熟症,拥有80岁的脸庞,成为最衰老的孩子一段浪漫的青春恋情●一个充满困惑的成长...
作品目录第1章 交互式软件的人性因素1.1 引言1.2 系统工程的目标1.2.1 适当的功能性1.2.2 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1
新冠病毒席卷全球之际,颠覆了国家治理、经济运行和社会交往的方式,革新了人们的固有认知。在这场空前危机中,人类社会的裂痕从未像今天这样一览无余,社会分化、公平缺失...
★内容介绍纳粹军官妻子、犹太女人,这两个看似截然对立的称呼却在本书中紧紧地捆绑在一个人身上。不为别的,只是一个女人为了尽力存活下去。伊迪丝·汉恩是在奥地利快乐成...
实用砭石疗法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有关砭石疗法专著。本书的特点在于“实用”。 本书作者将自己多年的砭疗实践,结合古书记载和前人的经验,对砭石疗法...
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 本书特色 王占义先生编著的《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收录中外词目、语目约4300余条,涵盖日常用语、时尚语言、翻译词语、俗语...
陈丹青,1953年生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以同等学历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
《基督教史纲(插图本)》继承了历史写作“左图右史”的传统,并考虑到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运用文化地理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方法,强调从地理的角度理解宗教的传布。全书共...
《书读完了(增订版)》内容简介: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