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枣随笔集

张枣随笔集

作者:张枣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年:2018-7

评分:9.3

ISBN:978754731292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张枣(1962—2010),当代优秀的汉语诗人。先后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学院。1986年赴德留学获文哲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河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任教,2010年3月8日因病去世。张枣通晓法、德、俄等外语,他广泛采撷中西诗歌元素,以精妙的诗艺自成一家风格,在海内外享有卓著的声誉。《张枣的诗》《张枣随笔选》《张枣译诗》陆续被整理出版,深受读者欢迎。

编者简介:

颜炼军,青年诗人、文学博士,张枣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期间的学生,现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出版有诗学专著《象征的漂移——汉语新诗的诗意变形记》等。

作品目录

序跋
销魂/3
“世界是一种力量,而不仅仅是存在”/7
自己的官方/11
庆典/14
论文
论中国新诗中现代主义的发展与延续/19
诗人与母语/46
文学研究会与“五四”文学传统——与王晓明商榷/51
朝向语言风景的危险旅行——中国当代诗歌的元诗结构和
写者姿态/64
讲稿
艾略特的一首短诗: Morning at the Window/87
《普洛弗洛克情歌》讲稿/99
关于《长干行》及其庞德英译本/129
谈谈叶芝短诗: When You Are Old/135
关于当代新诗的一段回顾/138
文学史……现代性……秋夜/144
秋夜的忧郁/149
《野草》讲义/155
片语
一则诗观/193
《今天》编后记/194
散文诗二章/195
AnneKao诗歌奖受奖辞/197
略谈“诗关别材”/199
温洁与每个人的拜伦/203
评旺忘望的诗/205
枯坐/206
访谈
俄国诗人G.Ajgi采访录/215
黄灿然访谈张枣/221
环保的同情,诗歌的赞美/232
诗歌与翻译: 共同致力汉语探索——欧阳江河、赵振江、
张枣对话录/240
“甜”——与诗人张枣一席谈/246
译文
论诗人/271
论诗人/274
附录
风的玫瑰——致张枣/281
张枣生平与创作/292
《张枣随笔选》编后记/303
《张枣随笔集》编后记/306
· · · · · ·

作者简介

张枣(1962—2010),当代优秀的汉语诗人。先后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学院。1986年赴德留学获文哲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河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任教,2010年3月8日因病去世。张枣通晓法、德、俄等外语,他广泛采撷中西诗歌元素,以精妙的诗艺自成一家风格,在海内外享有卓著的声誉。《张枣的诗》《张枣随笔选》《张枣译诗》陆续被整理出版,深受读者欢迎。

编者简介:

颜炼军,青年诗人、文学博士,张枣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期间的学生,现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出版有诗学专著《象征的漂移——汉语新诗的诗意变形记》等。

精彩摘录

张:最后一个问题:在我们这个破碎的时代,写作还可能吗?A: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断裂,它虽是一个文化与精神的地平线,在我看来都没有根。所谓根就是爱,它表现为历史、传统和未来。在这儿我想起了叶赛宁的一句话:诗并不难,难的是度过完整的一生。人得学会跟别的人生活在一起,彼此了解彼此的不幸,忧愁,人得与大自然生活在一起。一棵树受难我们也受难。总之,人得生活他的生活,并给予他的生活一定的意义。生活绝不是后现代主义者所理解的那样短促和片面,生活是天长地久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写作不仅是可能,而且是一种必需。

——引自第52页


首先,母语是什么?对我们而言,她是汉语。她是那个我们赖以生存和写作,捧托起我们的内心独白和灵魂交谈的母语。她也就是那个在历史上从未摆脱过政治暴力的重压,倍受意识形态的欺凌,怀旧、撒谎,孤立无援却又美丽无比的汉语。

——引自第53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