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条件下,如果高收入地区、社群与低收入地区、社群的贫富悬殊进一步扩大,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边缘化等现象加剧发展,再与各种意识形态理念争相结合,就可能引发新的政治矛盾与社会冲突。面对各种利益和矛盾的冲突,中国能否在保持社会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保持社会政治的稳定?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能否以较小代价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软着陆”?能否避免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本国现代化过程中往往陷入的“现代化断裂”?如何*充分*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这些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因而,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是*具决定性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各种利益进行协调和整合的制度的建构。这里,又把整合和凝聚的问题突出出来了。所谓社会整合与凝聚,就是通过协调社会系统内部各部分和各力量之间的利益关系来维持一定的社会和谐,它既包含社会结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又包括对这些社会结构各个部分的利益协调和控制。这种整合既强调不丧失被整合个体的自身特性,又强调个体中一些要素的动态交叉与融合,从而在高度和谐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功能,*终达到整个社会在动态中的和谐发展。在社会多样化发展的环境中,为使人们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必须使社会的整合方式从原来的基于纵向结构、单向依赖的权力控制式,转向现在的基于内在需求、相互依赖的内在契合式。这种新的社会整合方式的形成,虽然需要建立新的制度规范协调体系,需要在个体和整体互动基础上的被整合双方的主动调节和适应,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形成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认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共同价值观,才能在多元价值基础之上建立更高的共同价值统摄,从而形成广泛的遵从动机,构建普遍的伦理秩序,支撑社会的制度建设,增进社会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协调,进而有利于整合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因为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尤其在个人价值取向上,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关系之间,在社会结构及制度架构之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都发挥着导向功能、评价功能、凝聚功能和整合功能。从基础上说,它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从目的上说,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功能上说,它具有协和性、公正性、包容性、整合性和亲和性。显然,以人为本有利于凝聚社会一切积极力量,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样,“整合和凝聚”便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和环节。其实质和本质特征,就是力求保持各种力量和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要做到这一点,既可以从经济、政治上入手,也可以从确立一种具有权威解释力、涵盖力、包容力、整合力和凝聚力的全社会认同的共同利益观入手。本书就是从利益观上考虑检察权问题的一种思路和一种努力,以人为本始终是作者写作的出发点。
所谓“利益”(Intercst),顾名思义,就是指一切对人来说有利、有益的事物,或有利、有益的状态;就是指能够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一切事物,或指人的需要被满足的一切状态。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追求对自己有利的东西,避免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即趋利避害,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的本能。正像人类的需要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一样,人类的利益也是如此。此外,由于每个人都在竭力实现和维护着自己的利益,所以,人们基于共同利益所自觉或不自觉构成的种种组织或群体,也都在竭力维护和实现着自己的利益,无论他们是否高度自觉而充分地意识到这一点。对人类的利益,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划分方法,比如:直接的利益、间接的利益;单一的利益、复合的利益:简单的利益、复杂的利益:低级的利益、高级的利益;局部的利益、整体的利益;长期的利益、短期的利益;显露的利益、隐藏的利益:真实的利益、虚假的利益;等等。权力与利益的关系无论是在政治学理论、哲学理论、法学理论中,还是在现实政治法律生活中,人们都非常重视权力和利益问题。但是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进行深入探讨者却不多,尤其是如何通过探求权力s利益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发掘权力制约的新路子,是一个令笔者深感兴趣的问题。在司法改革的实践与相应的理论对话中,检察权的性质或称检察机关的定位成为关注的焦点。学界的质疑与检察界的抗辩在互动中碰撞出的革新力量,以及从理论研讨向改革实践渗透,使检察机关面临重建以来*严峻的挑战和*佳的发展机遇。但是,停留于对检察权根本属性的苛求与深究却容易局限检察权重构思路的合理性。笔者以为,检察权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是法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深入探究的必要。近年来,笔者收集、积累了中外许多有关检察权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愿在此书中将一些想法和观点和盘托出,以就教于广大读者。
**章我国检察权的利益分析框架
一、利益和利益冲突的一般含义
什么是利益?现有的文献对此有不同的表述。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利益被解释为“人们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不同的需要”。这就说明利益起源于人们的“不同需要”,而这种不同的需要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表现出来,即离开了社会关系就无所谓利益和利益关系。
有位政治学家把利益界定为“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②。这一概念不仅赋予了利益的社会关系属性即制度属性,而且表明利益及利益的分配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状况的产物,亦即利益受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的双重约束。
有位社会学家把利益界定为“是处在生产力和人类需要一定发展阶段上人们生存和社会生活的客观条件。需要是利益的自然基础,而社会资源则是利益的载体和具体内容”④。这一解释表明,不仅人们的生存需要是利益的自然基础和客观条件,而且人们需要的量和质与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是相对应的和不断发展的。因此,利益具有本源性、普遍性、永恒性和不断(随生产力发展)增长的刚性。同时,他还指出社会资源即社会拥有的用来满足人们需要的一切稀有和短缺的存在物(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存在的和可感知的),是利益的具体内容和载体。简而言之,财富与金钱、名誉与地位、权利与尊严等一切对人们有增益性的东西(实体或者价值)都是利益的真实内容。
有的哲学学者把利益界定为:“利益是需要主体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中介,以社会实践为手段,使需要主体与需要对象之间矛盾状态得到克服,即需要的满足。”④这一解释表明,利益有三要素:利益主体、外界对象和主体活动。离开了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成果,利益主体的需要与需要对象之间的矛盾便无法克服;反之,只有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不断进行社会实践即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人们的利益冲突才能得以不断克服。因此,利益的满足或利益冲突的不断缓解过程,就是以利益主体需要为起点和基本动力、以主体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为手段和客观基础、以主体需求随实践成果增加而不断得到满足为目的和归宿的社会发展过程。
……
TomHand,backfromasummeratseaaboardaseascalloper,choosestodropfootballandjointhef...
在线阅读本书"Youllnotonlybreaktheice,youllmeltitawaywithyournewskills."--LarryKing"The...
贺欣,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S.J.D)、法学硕士(J.S.M),北大法学本硕,四川人,现任职于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博导。十余篇法社会学和司法经验研究方面的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解读-(第五版) 本书特色 刑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
本书是杜登出版社独立编纂的一本专注于语法讲解和语法练习的练习册。全书共11个章节,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了德语语法的全部规则
芭芭拉·加拉沃蒂(Barbara Gallavotti)意大利生物学家、作家、科学记者。曾担任电视节目编剧20多年,主要参与了《超级夸克》和《尤利西斯》的创作。...
王芸生(1901~1980),原名德鹏,笔名芸生、倦飞等。天津市静海人。出身贫寒,自学成才,在天津东浮桥口茶叶铺当学徒时,已开始为《益世报》写稿,署名倦飞。民国...
骨科急症手术治疗学 内容简介 《骨科急症手术治疗学》着重阐述了骨科急诊手术在骨科急症处理中的应用。全书共两篇十一章,浓缩了近10年内该领域中的新知识、新理论、新...
刘宇昆,美国华裔科幻作家,1976年出生于中国兰州,十一岁时随家人移居美国。成年后在哈佛大学主修英国文学和法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波士顿一家大型法律事务所担任商务...
纷舞妖姬(1978~),今国内军事小说作家中的中流砥柱,著有《弹痕》、《第五部队》等超级畅销书。作品风格以阳刚、热血、震撼著称。他笔下塑造的每一个主人公的血性都...
《唐宋八大家散文》内容简介:“唐宋八大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唐宋时期的八位文学家。他
高敬镐被万千“粉丝”热血追捧的“新理财教父”国际金融理财师资金管理专家理财规划师高敬镐在创办“高敬镐理财教练研究所”之前,已经在证券、保险领域已摸爬滚打多年,职...
可蕊本名閆冰,女,網名可蕊,一九七五年出生,山東省青州市人。自幼酷愛文學,尤其喜歡幻想類作品,著有詩歌散文集《遠去的歌》(2000年)。 2002年起在網路發表...
伊恩•麦克尤恩,1948年生,英国当代著名作家。1976年以处女作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成名,并获当年毛姆奖。此后佳作不断,迄今已出版十几部既畅销...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全二卷) 本书特色 ★ 16开盒精装,研究出版社出版★ 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景图片★ 按都城建筑、城防建筑、宫殿建筑、民居建筑,会馆和书...
作品目录第一章 “四清”的起源/1 一、“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1 二、“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5 三、反修防
How is social action related to aesthetics, and anthropology to theatre? What is...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不管是知识密集型企业,还是资本密集型企业,甚至连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都在向“智造”转型。知识的创
本书是朱永嘉先生继《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之后又一部明史研究专著。本书从明代后期财政问题及社会演变讲起,叙述明朝灭亡与清朝建立的经过,以及清初巩固统治、加强...
《麦当劳准则》作者从16岁起即在麦当劳打工,从最基层的操作工一直做到地区副总裁。他从自己的工作心得出发,结合麦当劳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实践,结合麦当劳企业文化的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