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本书循时间的脉络,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过程中,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带来的戏剧性苦难,而于苦难之外,又更难忘学长深思,友人深情。先生虽言“自传”只述事实,不及其余,然“诗与真”并行不悖,洋洋十数万言,生命之诗性本已蕴集期间。
《留德十年》:1911——209:百年季羡林,平民中的大师,大师中的平民,儒者情怀,布衣精神。季羡林先生出身农家,幼时家里没有一本书;叔父决定培养他上学,由此命运有了转折,旧式家庭给了他一个包办婚姻,而在离家求学十一年后,夫妻二人仍相濡以沫;当年他同时考上了清华和北大,为了出国的梦想决意选择了清华;在哥廷根也曾有过一段苦涩的异国之恋;思恋故土,他谢绝剑桥邀请,毅然回国;在受过“文化大革命”的炼狱之后,走出牛棚,他笑容依旧。这就是季羡林先生一生的几个片断。《留德十年》中,先生用素朴而不乏智慧灵光的语言讲述了1935-1945年留学德国的经历。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满怀激情孜孜不倦地学习,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又刻苦研究吐火罗文,在该领域成为世界级专家。先生在本书的“楔子”中,挦扯曹雪芹作一绝:毫无荒唐言,半把辛酸泪;作者并不痴,人解其中味。
下,心领神会;然而握在手中的那一只饭碗,则摇摇欲飞矣。因此,我必须想法离开这里。离开这里,到哪里去呢?“抬眼望尽天涯路”,我只看到人海茫茫,没有一个归宿。按理说,我当时的生活和处境是相当好的。我同学生相处得很好。我只有二十三岁,不懂什么叫架子。学生大部分同我年龄差不多,有的比我还要大几岁,我觉得他们是伙伴。我在一家大报上主编一个文学副刊,可以刊登学生的文章,这对学生是极有吸引力的。同教员同事关系也很融洽,几乎每周都同几个志同道合者出去吃小馆,反正工资优厚,物价又低,谁也不会吝啬,感情更易加深。从外表看来,真似神仙生活。然而我情绪低沉,我必须想法离开这里。离开这里,至高无上的梦就是出国镀金。我常常面对屋前的枝叶繁茂花朵鲜艳的木槿花,面对小花园里的亭台假山,做着出国的梦。同时,在灯红酒绿中,又会蓦地感到手中的饭碗在动摇。二十刚出头的年龄,却心怀百岁之忧。我的精神无论如何也振作不起来。我有时候想:就这样混下去吧,反正自己毫无办法,空想也白搭。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我这辆车还没驶到山前,等到了山前再说吧。然而不行。别人出国留学镀金的消息,不时传人自己耳中。一听到这种消息,就像我看别人一样,我也是浑身发抖。我遥望欧山美水,看那些出国者如神仙中人。而自己则像人间凡夫,“更隔蓬山千万重”了。我就这样度过了一整年。
...
一转眼,时间已经到了 1939年。
在这以前的两年内,德国的邻国,每年春天一次,秋天一次,患一种奇特的病,称之为“侵略狂”或者“迫害狂”都是可以的,我没有学过医,不敢乱说。到了此时,德国报纸和广播电台
就连篇累牍地报道,德国的东西南北四邻中有一个邻居迫害德国人了,挑起争端了,进行挑畔了,说得声泪俱下,气贯长虹。德国人心激动起来了。全国沸腾了。但是接着来的是德国出兵镇压别人,占领了邻居的领士,他们把这种行动叫作“抵抗”,到邻居家里去“抵抗”。德国法西斯有一句名言:“谎言说上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这就是他们新闻政策的灵魂。连我*初都有点相信,德国人不必说了。但是到了下半年,或者第三年的上半年,德国的某一个邻居又患病了,而且患的是同一种病,不由得我不起疑心。德国人聪明绝世,在政治上却幼稚天真如儿童。他们照例又激动起来了,全国又沸腾起来了。结果又有一个邻国倒了霉。
我预感到情况不妙,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了。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史学家、教育家、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专家。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作为学贯中西、久享盛名的学者,他对印度中进语言形态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文的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洞集》、《季羡林散文集》等;译作有《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ABAQUS岩土工程实例详解》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应用ABAQUS6.14进行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的步骤及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本书分为
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冯玉奇卷:豆蔻女郎续集 本书特色 《豆蔻女郎续集/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冯玉奇卷》为其通俗小说的代表作品。冯玉奇的作品在民国年间风行市面,...
夏天的肖像-Vol.7 本书特色 王蒙著的《夏天的肖像》作品的时间跨度超过了半个世纪,是王氏相当独特的一个选本。包括《太原》《春堤六桥》《寻湖》《没有》《室内乐...
把每一个朴素的日子都过成良辰 本书特色 大山深处的南溪村,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至今保留着原始、纯朴的生活方式,耕牛犁田、手工插秧、农人健硕,七十岁还能爬树摘...
零距离-李响与米卢的心灵对话 本书特色 李响,米卢的红粉知己与知心爱人,中国著名体育女记者,她向我们真情袒露着一个有血有肉的米卢,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他的辛酸、...
逼近的瘟疫-12 本书特色《逼近的瘟疫》这部像惊悚小说一般让人紧张的纪实作品中,作者以令信服的口吻告诉人们:人类在与瘟疫的战争中打了败仗。反观此书初版之后的 十...
姜德明卷-旧锻坊题题题 本书特色 本书为当代著名学人姜德明先生的题跋本,为萧跃华先生历数年时间辛苦辑得,并请姜先生签名题跋,然后尝试着就其出版、开本、印数、掌故...
2007散文 内容简介 进入二十一世纪,散文创作仍然欣欣向荣、气象万千,成为文学园地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了及时总结年度散文创作的实绩,向读者集中推荐优秀的散文作品...
母系家族:泸沽湖采访手记--人文中华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坐落于川滇交界处的纳西族的民族文化史,阐述其作为母系社会的家庭状况、婚俗,及家庭经济...
贰零零玖-象形-诗性文化读本 本书特色 星辰出现在天空,这是光明的一个返影 你看,这些琐碎的、无名的灯盏 为了赎回它们在尘世的美,至今仍保持着孤单的高度...
曼斯菲尔德书信日记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简介 曼斯菲尔德是我国读者所熟悉的英国小说家。她的书信和日记既是一个善良、敏感的女作家内心世界的自述,又是一篇优美...
无所归止:胡兰成集外集 本书特色 陈丹青题字推荐;民国才子胡兰成生平散佚文字首次完整结集;印证《今生今世》的**手文字。1.著名画家、作家陈丹青题字推荐;首次精...
米格尔·埃尔南德斯(1910-1942),十四岁辍学,在家牧羊,为居民送奶。十六岁开始诗歌创作,经常出入他的好友拉蒙·希赫主持的文
反贪局专案(之二) 本书特色 本书披露的一个个贪官,每一个都是反面教材,它能让我们在经历令人咋舌惊心动魄的阅读之后,掩卷长思。那一道道曲折的前车之辙,那一声声洪...
钱遵王诗集校笺 本书特色 饱览钱谦益衣钵传人、虞山诗派代表作家的诗歌风采。 旅美学者考校海内外珍秘版本,覃心数十年之力作。 钱曾文献之资料,堪称当世定本。 钱遵...
汉魏六朝诗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共辑录两汉、曹魏、两晋、南北朝文人诗和乐府民歌200余首。基本体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诗歌创作风貌。汉魏六朝诗选 目录 两汉诗刘邦项籍刘...
人间词话 本书特色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近代极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静安先生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 本书特色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作品集首次登陆中国十部作品,震撼上市!翻译阵容超级豪华,齐集全国著名的德语文学翻译家。这是...
《文物中的物理》内容简介:大家常从历史与艺术的角度欣赏文物,却忽略了其中隐藏的科技密码。本书则以物理学各分支学科(力学、光
《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研究》内容简介:本书讲述随着现今各大音乐教育理念在中国的大力推广,市面上涌现出了达尔克罗兹、奥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