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量》是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萨宾可读性极强的社科著作,以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一场世纪赌局为切入点,带读者一窥美国政治界与学术圈如何互相影响。书中融合史实与专业知识、趣闻与见解,既严肃又活泼。
经济学家朱利安·西蒙与生态学家保罗·埃利希打了一个赌,用五种金属的价格变动,预知未来世界的发展。双方各买入一千美元的铬、铜、镍、锡、钨,约定十年后除却通货膨胀因素,如金属价格上涨,则证明地球资源稀缺,西蒙认输;如价格下跌,证明地球资源仍然富足,埃利希认输。这场赌局也被视为美国自由派与保守派的对决。
美国的科学如何影响政治,美国的政治如何影响科学?《较量》会改变我们对环保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的刻板印象,也向所有关心世界未来的人提供惊人见解,为我们思考环保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提供崭新的角度。
比尔·盖茨年度选书,耶鲁大学教授可读性极强的社科著作
两位知名学者的一场世纪赌局,带你看懂美国的科学如何影响政治,美国的政治如何影响科学
《出版人周刊》重磅推荐,《纽约时报》力荐
NewScientist杂志年度科学类图书,世界经济论坛官网年度图书
为何部分美国政要不相信地球在变暖?美国人为推广计划生育做过哪些疯狂之举?环保运动为何总是引发争议?在《较量》中,你能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九七○年一月初,在《今夜秀》的录制现场,一位男子在深夜脱口秀主持人约翰尼·卡森的身旁坐下,他身材瘦高,留着一头黑色短发、蓄着鬓角。三十七岁的斯坦福大学生物学教授保罗·埃利希上身微微前倾,毅然警告全国电视观众,人口过剩正威胁着人类和地球。两年前,轰动一时的悲观主义作品《人口炸弹》使埃利希一举成名。“养活全人类的战斗已经结束。”埃利希在书中警示,并预言数亿人“将死于饥荒”。他在《今夜秀》的首秀中将自己打造成了冷静预示厄运降临的预言者形象,给美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在卡森向数百万美国民众介绍埃利希时,一场新的环保主义运动开始了。在同月的国情咨文中,理查德·M·尼克松总统向国会和全体民众提出,“七十年代的严峻问题”在于美国人能否与自然和平共处。此时正值**个地球日的前三个月,尼克松也准备成立美国国家环保局。尽管埃利希的预言残酷严峻,但他本人却是一位风趣幽默的嘉宾,睿智自信、笑声爽朗。卡森又在二月和四月两度邀请埃利希上节目。每次节目结束前,屏幕上都会放出人口零增长组织的地址,该组织由埃利希建立,旨在推动控制人口的议程。每天约有一千六百封信涌入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附近洛斯拉图斯的组织总部。人口零增长组织迅速在全美发展了八十个分会。
在伊利诺伊州厄巴纳,同样三十七岁却鲜为人知的工商管理学教授朱利安·西蒙正在家中观看埃利希的节目,此时他充满愤怒,又心生嫉妒。卡森问埃利希人口增长与食物供应之间的关系,埃利希直言“这再简单不过了,约翰尼”。人口增长,食物供应就会随之减少。埃利希表示“避免饥荒为时已晚,数百万人会因此而死”。
然而在朱利安·西蒙看来,人口与食物之间的关系绝非如此简单。这位师承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近期写道:加工过的鱼、大豆和藻类可以“提供足够的蛋白质,以满足现在和未来的需求,并且成本低廉”。和埃利希饥荒逼近的观点相反,西蒙认为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缓解许多国家严重的蛋白质匮乏。分配问题在实际操作层面是个挑战,但西蒙认为,迅速增长的世界人口未必会造成全球性的食物短缺。
但他现在只能独自坐在客厅里,一边发着牢骚,一边看着深受全美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注视着保罗·埃利希,像西蒙后来抱怨的那样,带着一副“佩服到呆若木鸡的表情”。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对未来的激烈讨论中,西蒙和埃利希代表了两种极端论调。埃利希的可怕预言为当时的新环保主义意识打下了基础,西蒙的质疑则加剧了保守派对美国政府扩大监管范围的强烈反对。十年间,埃利希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写作和演讲的邀约蜂拥而至。他至少上了二十次卡森的节目,那可是别人梦寐以求的上镜机会。他还为《周六评论》写专栏,并在《花花公子》和《阁楼》杂志上和读者分享自己对饥荒和人口增长的担忧。
与此同时,数年来西蒙一直扮演着失意受挫、常被忽视的角色。“我能做什么?去和五个人谈谈我的观点?”后来他说道,“有这么个人,领导着环保主义者的狂热势力,拥有大量观众,这让我束手无策。”他的愤恨背后略显讽刺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西蒙也曾据理力争,主张减缓人口增长。他曾撰写文章,指出生育控制计划是各国寻求经济增长的“绝佳经济筹码”。但到了一九七○年,埃利希活跃在电视荧屏上时,西蒙已经改变了想法。他不再认为人口增长会带来问题。与埃利希的世界末日理论不同,西蒙认为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想法、更新的技术以及更好的解决方案。人口增长并不会引发世界危机,反而有助于解决危机。正如西蒙在其一九八一年里程碑式的著作《终极资源》中提出的,人类才是“终极资源”。
这位著名的环保主义者和这位鲜为人知的怀疑论者,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正面交锋,用一场双方观点纠缠不休的赌局为这十年画上了句号。一九八○年,西蒙在《社会科学季刊》中向埃利希发起挑战,提出二人进行一场比试,以检验他们对未来截然相反的预测谁对谁错—一方担忧人口过剩,认为世界末日将至;另一方看好人类的前程,持乐观态度。
埃利希同意和西蒙打赌,他赌铬、铜、镍、锡、钨的价格会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上涨。这个一千美元的赌局看上去很简单,只关于“五种工业金属的价格”“十年内”“上涨或下跌”。然而其意义却远不止于此。埃利希认为,金属价格上涨将证明人口增长会导致资源匮乏,从而支持他呼吁政府主导的控制人口以及限制资源消耗政策。埃利希的理念反映了一九七三年阿拉伯石油禁运之后人们的普遍认识,即全球都面临着重要资源耗尽的风险以及增长的极限。西蒙则认为,市场和新技术会使价格下降,由此可以证明社会并未面临资源危机,人类的福祉在稳步提升。这场赌局的结果,要么会为埃利希的反人口增长活动和环境灾难论提供论据,要么会推动西蒙关于新技术和市场的力量将丰富人类资源的乐观主义观点。
保罗·萨宾,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讲授美国在环境与能源、政治与法律方面的历史。进入耶鲁之前,曾任非营利组织环境领导项目的创办执行总监。著有《较量:乐观的经济学与悲观的生态学》和《原油政治:加利福尼亚原油市场》。
《全情景采购谈判技巧》内容简介:谈判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采购人必须学会谈判。市面上关于销售谈判的书有很多,但关于采购谈判的
张少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理论研究室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导师。2003年至2014年受训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本硕博连读,获人类学...
★ 经典中的经典!★ 畅销1800万册、横扫亚洲的“小幸福神书”首次登陆中国内地!★ 《南都周刊》、《环球人物》、新浪、网易、凤凰网等逾百家权威媒体专题报道,引...
滨下武志,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历史学家,他开创了一个中国、东亚和世界的历史研究的新领域。他带着批判的思想重读亚洲经济史,用“历史解释”的方法重新诠释了1 6世纪以来...
因巢轩诗文录存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学术论文、对国民党政府之讽议、对于国民道德修养之管见、谈南高学风等内容。因巢轩诗文录存 目录 前言一、学术论文 汤默斋先...
文津演讲录之一 内容简介 所收文章皆为知名学者、社会名流的精彩讲座,遵循“思想自由、务实严谨”之原则,取八方思想之精粹,采众家之所长,集各科之要义。旨在为读者开...
老梁说天下-犀利的民生反映.睿智的文人担当-2 本书特色 《老梁说天下2》是著名节目主持人梁宏达的*新系列评论合集。这里有他*犀利的新闻评论:打车软件、养老困境...
新国学研究第13辑 本书特色《新国学研究》旨在重建中国学术的整体观念,并在这种新的整体观念的基础上更加主动积极地、更加有效地从事各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
易图源流-中国易经图书学史 内容简介 读序卦、杂卦、说卦、系辞、彖辞、象辞、十翼之易文,然后知旁通(错卦)、反卦(综卦)、互卦、变卦之理,显然在目。三才、六位,...
作品目录前 言第一编 根本性混乱第一章 关于不可思议的事情第二章 关于自己和故园第三章 彼得·斯托雷平第四章 二月民主革
绕口令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练出中国好声音-最新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学生或者热爱朗诵的读者学习播音、朗诵、演讲等必不可少的练声材料。新版更是添加了*新的语言材料...
电视文字语言写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21世纪广播电视职业教育丛书中的一册,全书共分十章,1-5章对电视节目的文学语言作了概论性的介绍,6-10章主要对各种电视文字...
民族学与人类学方法论研究 本书特色 《民族学与人类学方法论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启发人们对民族学人...
金·麦夸里 Kim MacQuarrie,作家、人类学家,还是四次获得艾美奖的纪录片制作人。他先后在法国、美国和秘鲁求学,并在秘鲁生活过五年,已经创作了四本关于...
李华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数字人文宗教与宗教舆情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宗教社会学》辑刊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社会学、近现代儒学、数字人文等。主持...
《谁住进了养老院》内容简介:生育率的降低、预期寿命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改变,让养老成为当下中国老年人和中年人必须应对的一大难
译书记 本书特色 我们的阅读生涯中,一本书的阅读应是某种偶然与必然的结合,无论书以何种方式与你结缘,无论它给你的人生以怎样的影响,阅读本身,都已然成为你生命中的...
(精)康有为全集(增订本)(共13集)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箱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康有为一生由清末而入民国,经历复杂,思想庞杂,著述颇丰,其思想与著...
《罗琦的奇异科学:如果尸体会说话》内容简介:本书将向你讲述人类死后继续在历史上留下的点点滴滴,他们生前的所作所为都已湮没淡
1848-1917-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本书特色 本丛书围绕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为主题,在内容上,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