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量》是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萨宾可读性极强的社科著作,以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一场世纪赌局为切入点,带读者一窥美国政治界与学术圈如何互相影响。书中融合史实与专业知识、趣闻与见解,既严肃又活泼。
经济学家朱利安·西蒙与生态学家保罗·埃利希打了一个赌,用五种金属的价格变动,预知未来世界的发展。双方各买入一千美元的铬、铜、镍、锡、钨,约定十年后除却通货膨胀因素,如金属价格上涨,则证明地球资源稀缺,西蒙认输;如价格下跌,证明地球资源仍然富足,埃利希认输。这场赌局也被视为美国自由派与保守派的对决。
美国的科学如何影响政治,美国的政治如何影响科学?《较量》会改变我们对环保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的刻板印象,也向所有关心世界未来的人提供惊人见解,为我们思考环保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提供崭新的角度。
比尔·盖茨年度选书,耶鲁大学教授可读性极强的社科著作
两位知名学者的一场世纪赌局,带你看懂美国的科学如何影响政治,美国的政治如何影响科学
《出版人周刊》重磅推荐,《纽约时报》力荐
NewScientist杂志年度科学类图书,世界经济论坛官网年度图书
为何部分美国政要不相信地球在变暖?美国人为推广计划生育做过哪些疯狂之举?环保运动为何总是引发争议?在《较量》中,你能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九七○年一月初,在《今夜秀》的录制现场,一位男子在深夜脱口秀主持人约翰尼·卡森的身旁坐下,他身材瘦高,留着一头黑色短发、蓄着鬓角。三十七岁的斯坦福大学生物学教授保罗·埃利希上身微微前倾,毅然警告全国电视观众,人口过剩正威胁着人类和地球。两年前,轰动一时的悲观主义作品《人口炸弹》使埃利希一举成名。“养活全人类的战斗已经结束。”埃利希在书中警示,并预言数亿人“将死于饥荒”。他在《今夜秀》的首秀中将自己打造成了冷静预示厄运降临的预言者形象,给美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在卡森向数百万美国民众介绍埃利希时,一场新的环保主义运动开始了。在同月的国情咨文中,理查德·M·尼克松总统向国会和全体民众提出,“七十年代的严峻问题”在于美国人能否与自然和平共处。此时正值**个地球日的前三个月,尼克松也准备成立美国国家环保局。尽管埃利希的预言残酷严峻,但他本人却是一位风趣幽默的嘉宾,睿智自信、笑声爽朗。卡森又在二月和四月两度邀请埃利希上节目。每次节目结束前,屏幕上都会放出人口零增长组织的地址,该组织由埃利希建立,旨在推动控制人口的议程。每天约有一千六百封信涌入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附近洛斯拉图斯的组织总部。人口零增长组织迅速在全美发展了八十个分会。
在伊利诺伊州厄巴纳,同样三十七岁却鲜为人知的工商管理学教授朱利安·西蒙正在家中观看埃利希的节目,此时他充满愤怒,又心生嫉妒。卡森问埃利希人口增长与食物供应之间的关系,埃利希直言“这再简单不过了,约翰尼”。人口增长,食物供应就会随之减少。埃利希表示“避免饥荒为时已晚,数百万人会因此而死”。
然而在朱利安·西蒙看来,人口与食物之间的关系绝非如此简单。这位师承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近期写道:加工过的鱼、大豆和藻类可以“提供足够的蛋白质,以满足现在和未来的需求,并且成本低廉”。和埃利希饥荒逼近的观点相反,西蒙认为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缓解许多国家严重的蛋白质匮乏。分配问题在实际操作层面是个挑战,但西蒙认为,迅速增长的世界人口未必会造成全球性的食物短缺。
但他现在只能独自坐在客厅里,一边发着牢骚,一边看着深受全美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注视着保罗·埃利希,像西蒙后来抱怨的那样,带着一副“佩服到呆若木鸡的表情”。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对未来的激烈讨论中,西蒙和埃利希代表了两种极端论调。埃利希的可怕预言为当时的新环保主义意识打下了基础,西蒙的质疑则加剧了保守派对美国政府扩大监管范围的强烈反对。十年间,埃利希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写作和演讲的邀约蜂拥而至。他至少上了二十次卡森的节目,那可是别人梦寐以求的上镜机会。他还为《周六评论》写专栏,并在《花花公子》和《阁楼》杂志上和读者分享自己对饥荒和人口增长的担忧。
与此同时,数年来西蒙一直扮演着失意受挫、常被忽视的角色。“我能做什么?去和五个人谈谈我的观点?”后来他说道,“有这么个人,领导着环保主义者的狂热势力,拥有大量观众,这让我束手无策。”他的愤恨背后略显讽刺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西蒙也曾据理力争,主张减缓人口增长。他曾撰写文章,指出生育控制计划是各国寻求经济增长的“绝佳经济筹码”。但到了一九七○年,埃利希活跃在电视荧屏上时,西蒙已经改变了想法。他不再认为人口增长会带来问题。与埃利希的世界末日理论不同,西蒙认为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想法、更新的技术以及更好的解决方案。人口增长并不会引发世界危机,反而有助于解决危机。正如西蒙在其一九八一年里程碑式的著作《终极资源》中提出的,人类才是“终极资源”。
这位著名的环保主义者和这位鲜为人知的怀疑论者,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正面交锋,用一场双方观点纠缠不休的赌局为这十年画上了句号。一九八○年,西蒙在《社会科学季刊》中向埃利希发起挑战,提出二人进行一场比试,以检验他们对未来截然相反的预测谁对谁错—一方担忧人口过剩,认为世界末日将至;另一方看好人类的前程,持乐观态度。
埃利希同意和西蒙打赌,他赌铬、铜、镍、锡、钨的价格会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上涨。这个一千美元的赌局看上去很简单,只关于“五种工业金属的价格”“十年内”“上涨或下跌”。然而其意义却远不止于此。埃利希认为,金属价格上涨将证明人口增长会导致资源匮乏,从而支持他呼吁政府主导的控制人口以及限制资源消耗政策。埃利希的理念反映了一九七三年阿拉伯石油禁运之后人们的普遍认识,即全球都面临着重要资源耗尽的风险以及增长的极限。西蒙则认为,市场和新技术会使价格下降,由此可以证明社会并未面临资源危机,人类的福祉在稳步提升。这场赌局的结果,要么会为埃利希的反人口增长活动和环境灾难论提供论据,要么会推动西蒙关于新技术和市场的力量将丰富人类资源的乐观主义观点。
保罗·萨宾,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讲授美国在环境与能源、政治与法律方面的历史。进入耶鲁之前,曾任非营利组织环境领导项目的创办执行总监。著有《较量:乐观的经济学与悲观的生态学》和《原油政治:加利福尼亚原油市场》。
今日传媒:大众传播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mass communication 本书特色 《今日传媒》是了解美国传媒业的组织、经济和发展趋...
六十年代台湾社会现象-柏杨解码-5/8 本书特色 《高山滚鼓集》所谈主题有病、吃、酒、建筑等大项,随意而谈,生活杂事,娓娓道来,笔调轻松。《道貌岸然集》中柏杨陈...
藏书家-第16辑 本书特色 这期间出版的十六辑《藏书家》,共刊出三百八十多篇文章,内容说古道今,作者老少成集,既总结和借鉴前人优秀的读书藏书理念,也反映了上世纪...
《隐秘的女皇》内容简介:从蜀地孤女到临朝称制,刘娥究竟是如何攀升到权力之巅的? 对于宋代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又带给今人什么样
图像的生与死-西方观图史 本书特色 《图像的生与死》是一部讲述图像在西方的起源、演进和死亡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通过分析图像及其传播手段而建立的西方思想史。《图像...
明清江南人口社会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立足社会史,提出区域人口社会史的学科新概念;原创性地将明清江南人口社会视作一个系统,考察其自平衡的运...
★ 著名军事历史学家、多项奖项得主安东尼·比弗名作★ 全景展现人类迄今最大的登陆作战★ 波澜壮阔、骇人听闻的西线战场重要转折点★ 战争的气息、混乱和痛苦从未如此...
外国古建筑二十讲--插图珍藏本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欧洲,下篇主要写亚洲,带上非洲的古代埃及。欧洲从古罗马末期起就进入了基督教世界,亚洲则是伊斯...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09版附光盘) 本书特色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09)》:2008年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分水岭。《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09)》力图站在...
[英]邓肯·格林(Duncan Green),英国乐施会高级战略顾问,同时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作为实践教授讲授国际发展课程。王晓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
《中心与边缘:萨满教的社会人类学研究》(Ecstatic Religion: A Study of Shamanism and Spirit session),...
社会学家茶座-合订本 25-28辑 内容简介 《社会学家茶座(合订本)(7)(第25-28辑)》既有正襟危坐、渊懿博雅之高文;也有谈古论今、回味绵长之小品;学界...
城市文化论纲 本书特色 《城市文化论纲》对城市文化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文化,在这里表现出城市的来龙去脉以及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人创造了城市,城市反过来影...
曾国藩与金陵书局-第一卷 本书特色 冶城山崎岖的小路旁杂草簇簇。人们站在路旁,有的挎着菜篮子,有的扛着锄头,看着马车上的书柜等物品和坐着的读书人,猜测着、议论着...
传媒经济学教程 内容简介 《传媒经济学教程》是一部知识性和应用技巧性相结合的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传媒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分析了传媒和传媒生态的基础理论,阐述了传...
《风俗与历史观》内容简介:☆作者岸本美绪被认为是“日本中国史、明清史研究的正统继承者,同时也是有建设性的批评者”,也有人称
古典与现代-第四卷 本书特色 《古典与现代》自**卷以来,即在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本次秉承前三卷的特色,既收入大量名家名作,又不乏有潜质之新...
中国当代出版史料文丛 本书特色 《中国出版通史》,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主持下即将编撰完成,介绍了许多有影响的出版社的社史、店史、著名出版家的传记、有价值的研究...
编辑推荐★ 世界著名医学与健康博物馆、以“那些无可救药的好奇者的免费目的地”为宗旨的英国惠康博物馆出品★ 据BBC Radio 3“A Body of Essa...
[日]桃崎有一郎,1978年生于东京,历史学者。现为高千穗大学商学部教授。2001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2007年于庆应义塾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后期博士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