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大宋(精装)》是中国历史普及读物,以带读者到中国历目前的宋朝“旅行”的新颖视角,让读者从衣食住行、科技文化、社会娱乐等诸多方面了解宋朝在中国历目前留下的深刻烙印。本书以轻松、幽默的笔触展现了宋朝的社会文化史,拉近了读者和历史的距离,让读者在这部“历史纪录片”中寻找中华民族的骄傲。
公务员招考哪家强,
大宋科举*繁忙
进士,读书人眼里只有你
有意加入大宋朝公务员团队吗?希望一举成名、为国效力,开创一片美好前途吗?请不要犹豫,马上报名参加大宋公务员统招科举考试!三级考试、多重渠道、成熟模式、完美规划,并且完全无年龄限制——您可以少年高中、一鸣惊人,也可以老来题名、光耀门第!
公招门类多,首选进士科
有志加入大宋公务员队伍的您,应该首先有个目标。国家部门多,样样人才都需要,所以公务员招考也不是只有一种,而是分成很多门类——宋代科举有贡举、武举、制举以及词科四大类,还有通过国家级医、算、书、画等专门学校学习并通过考试成为公务员的途径。这么多条跻身大宋公务员之列的道路,应该如何选择,参加哪一种学习考试比较好呢?
武举就不必多说了。您一听就知道武举出身将来要从军当武将。前面咱们刚说过,大宋重文抑武,当武将虽然威风但不受重视,而且前途悲哀,就算有机会成为狄青、岳飞那样的名将也很难有好下场,所以您还是别打算了。至于制举,那是由皇帝下诏举办的临时考试,时间不定,录取名额又少,而且大多数时候要有官员的举荐才行,自己不能报名,您也*好别抱太大希望。此外还有词科,是选秘书的,专考古代公文,什么诏书、表啦,还有檄、箴、铭、序等。有宋一代前后有宏词科、词学兼茂科、博学宏词科、词学科四种,且名额更少,每科*多才录取五人,终大宋朝也只有一百多人被录用,您觉得自己有希望吗?
想想武举、制举、词科,不是不理想就是太难考,您觉着学点专业技术或者走艺术特长路线也不错。当然,您如果能在太学开办的医学院、算学院、书学院和画学院学有所成、名列优等,的确可以直接当官。不过从这些专业技术口和艺术口出来只能做专门的工作——当个医官啦,审审财税啦,做个抄写员或者画师什么的,这些职位起点低(*低的只相当于文官从九品,也就是将仕郎),升迁机会少,想做高官更是恐怕终生都没指望,实在说不上是什么好选择。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说大宋公招好?这不是笑话嘛!您别急,这不还有贡举吗?其实大宋科举考试中*重要的就是贡举,也就是常科。它是大宋公务员招考主要的途径,同时也是招收和录取公务员*多的考试,当然是您的首选。
在北宋前期,贡举考试又分进士、明经、诸科三种科目,其中的诸科又包括九经、五经、三礼、三传、三史、学究、开元礼、明法等不同的级别和内容,要说清楚实在是件麻烦事,一本本专业教材加上考试的内容和方式说出来保准让您头痛。不过没关系,您听到“进士”这个词是不是眼前一亮,科举考过了不就是中进士吗?没错,大宋公招招生范围*广、考中概率*大、考中后*为荣耀、当官机会*好、升迁机遇*多的,正是进士科!
所以您如果想参加大宋公务员考试,进士科绝对是首选中的首选!实际上,在经过王安石变法之后,大宋朝贡举考试也只剩下进士一科,明经和诸科后来都渐渐被取缔了。
限制比较少,人人可报考
目标有了,您一定急着去报名了吧?但是您也在担心:我这个身份、学历够不够资格?大宋朝会不会“唯血统论”,讲个家世出身?又有没有身体和相貌等方面的要求?
您放心,大宋朝在招考公务员这件事上基本上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原则,从皇亲国戚宗室子弟到贩夫走卒、山野乡民可以说来者不拒。您只要不违反以下条件,报考大宋公务员绝对是没问题的!
**,您没出过家,也就是没当过和尚、道士。北宋时有个进士杨何,人家老爸是道士,母亲是尼姑,自己照样当公务员——看来出家人虽然出世,却不妨碍后代子孙做官。
第二,您不是吏,即不是专门给官儿们写写文书、抄抄案卷,身在官府却不属于官儿的人士。关于为什么吏不能当官,宋元之交有个历史学家叫马端临这么说:“盖惟恐杂流取名第,以玷选举也。”就是说吏只能算“杂流”,不够“高大上”,难怪宋江宋押司这个“笔墨小吏”要愤愤不平,反上梁山等招安,寻求新的做官门路呢!
第三,就算您是下九流的工匠商贾也没关系,只要您属于“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照样可以报考。神宗朝的宰相冯京,曾经连中三元,他爹就是商人。
第四,您的人品一定要没问题。大宋朝注重公务员的个人道德品质,决不允许滥竽充数,更不让道德败坏、违法乱纪之人混入大宋公务员队伍。所以,您要是犯过罪,不孝敬父母,和兄弟姐妹不友爱,或者被认为是“为害乡里”的恶人,甚至您的爸爸还有爸爸的爸爸犯过重罪,您都不能报考。
第五,身体不能有重大残疾。在宋代,伤残人士也分几等:聋哑弱智、四肢之一残废、腰背脊柱断折和侏儒属于废疾,得了疯癫绝症、两个以上肢体残废和两眼全盲则称为笃疾。废疾和笃疾是不能报名参加科举考试的。但要是程度没有这么严重,还是可以的。南宋淳祐十年(1250)的状元方梦魁不仅跛了一条腿,还瞎了一只眼,但依然名列榜首,可见大宋朝对人才的重视。不过当时南宋已经风雨飘摇,这位方状元后来虽然被升到礼部尚书,但还没来得及上任,南宋就灭亡了。
除去上面这些条件,就算您没上过大宋国家公办的学校,在家请家教或者是自学成才都没关系,一样可以报考。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赶上家里有人亡故,需要服丧,那可就不能报考了。服丧的期限是一年,或者至少超过三个月,才准许报考。
考场纪律严,犯规很危险
顺利报名成功,您可以准备参加考试了。宋朝和之前的唐朝一样,科举考试有解试和省试,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又增加了殿试,这样就总共有三级考试。解试在中央(京城)由国子监组织,在地方则由州府和转运司分别负责组织当地普通考生和地方官的家人亲属们参加。解试一般在秋天(农历八月)进行,考试通过的考生被称为解士,也就是要被解送到京城去的士人。而解士**名叫作解元——明朝江南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就被称为唐解元(明清的公务员**级考试称为乡试而不是解试)。
解士们被解送到京城,到第二年正月再参加省试(明清后称会试,故省试**为省元,后来的会试**为会元)。省试结束,通常在二三月放榜公布通过考试的考生名单,再然后就是*后一级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了。殿试结果要给*终高中的进士们排定名次,也就是决出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和探花以及以下各甲名次。这样,三年一度的大宋公招才算基本结束。殿试排名的决定权在皇帝,因此进士们*要感谢和效忠的是皇帝,而不再是主考官——这也是创立殿试制度的赵匡胤独揽大权的又一妙招。自此,“恩归有司”变成了“恩由主上”,您的进士身份和名次是皇帝给的,您不感谢皇帝、不效忠皇帝,又去感谢、效忠谁呢?不过,自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开始,省试放榜之后基本就确定了进士的身份,殿试只决定名次,考生不管怎么样都已经是大宋公务员了。考试过程复杂,还要一级一级去考,而且考场纪律也很严肃,想要胡混过关或者作弊过关可不容易。违反了考场纪律,后果会很严重!
说起大宋公务员招考的考场纪律,首先是对号入座,也就是考生要按照发榜规定的考尝考号入场就座,参加考试,不能随便调换位置。其次,考试规定在白天进行,不许晚上点上蜡烛继续答卷,以免考生借着昏暗的灯光作弊。再次,考生和主考官有关系的要另设考场单独考试,就连录取名额都是单独规定的,称为别试或者别头试,以避嫌疑。
除了这些考场秩序和纪律的制度安排之外,对考生行为当然也有要求:带资料、打小抄、传纸条、找人代考当然都是不可以的。例如挟带,除了大宋官方指定的参考书《韵略》之外严禁携带其他书籍资料,否则当即清出考场,至少一届或两届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来甚至加重处罚,五届不得应考。还有传义,不管是口头指点还是写纸条给别人,都会立刻被取消考试资格,不准再参加考试。至于代考就更不可以了——凡是发现代考的,本人终生不得再参加科举考试,更不能做官。就连相关人员都要受连累:考生报名参加考试的证明人知情的四届不准参考,不知情的也要两届不得参考。还有受贿协助代考者的,当官的罢免,待岗的丧失三次上岗机会,推荐人五届不准参加考试。
大宋公务员考试三年一届,称为“三年大比”。动辄两三届或四五届不准考试,一耽误就是数年、十数年光阴。因此这种惩罚不可谓不重,对于读书人来说不啻于断送了政治生命,实在是很可怕的。
科考一成功,从此官路通
考试如此艰难,又有这么多危险,不过您行得正坐得端,一路过关斩将通过解试、省试加殿试,成了一名光荣的大宋朝进士,您的前途也就一片光明了。殿试之后录取的进士,前期分为三甲,后来又分五甲。进士五甲,一二甲为进士及第,三四甲为进士出身,第五甲*差,也算同进士出身——各甲名次排定,就要进行唱名赐第了。届日,皇帝带着宰相和相关大臣们来到崇政殿(宋神宗之后是集英殿),封好的试卷已经被放在御座旁,专有官员按照事先拟定的名次拆开试卷,交给中书侍郎和宰相观看。于是两人同观试卷,照字唱名,逐个宣布当科进士。这就是唱名,又叫作“传胪”。又据《宋会要》,皇帝也有亲自唱名的,宋太宗赵光义就干过这个“特别嘉宾”的活儿,以示对进士们的恩宠。
唱名完毕,进士们就算是及第的及第,出身的出身,同出身的同出身,不再是一介布衣,而是朝廷命官,堂堂大宋公务员了。不过科举考试虽然结束,后续活动却还有不少。进士们还要吃一顿饭,谢一次恩,搞一番庆典活动。
吃饭吃的是皇帝的赐宴,也就是琼林宴(不过南宋临安没了琼林苑,只好在礼部贡院里赐宴,估计也只好叫“礼贡宴”了)。谢恩要向皇帝谢恩,叫作“朝谢”。至于接下来的庆典活动,包括祭拜孔子、孟子等圣贤先师,进士们互相团拜分个尊卑长幼,还得立题名碑石,造同年小录,等等,好不热闹。
不过考进士当然不只是为了热闹这么几天,更重要的是做官。在整个大宋朝,科举进士前四等基本上立马就封官:状元*大,可以做到将作监丞(从八品)或大理评事(正九品),榜眼和探花也可以做大理评事或者到地方去干个文秘工作锻炼锻炼。剩下的一甲进士及第者全有官职,好的时候甚至直接去当知县,以下各等也都能分到个工作。只有第五甲要“守选”,也就是等着考核,考核通过有了空缺才能正式工作。
从进士出身当上的官,升迁很快。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吕蒙正中状元,他六年做到副宰相(参知政事),十一年做到宰相(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他才42岁,简直如同坐上了火箭。而且大宋朝的公务员中进士绝对占大多数,宰相和副宰相更几乎十有八九都是进士。仅凭这一点,您要想当大宋公务员,而且要干出点样子,就非考中进士不可!
《活在大宋》是国内少有的历史普及读物,以带你穿行于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和城市生活更为发达的宋王朝“旅行”的新颖方式,让读者从衣食住行、科技文化、社会娱乐等诸多全新的方面了解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重烙印的王朝:宋代的户籍制度与“学区房”,宋代妇女的解放程度与时尚观,宋代舌尖上的文化,宋代的物价与工资对比……全系列以轻松、幽默的笔触展现了宋朝的社会文化史,拉近了读者和历史的距离,让读者在这部“历史纪录片”中寻找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者:刘曙刚,青年作家,十余年间先后为《今古传奇》《文史知识》杂志供稿近百篇,担任天涯论坛“煮酒论史”频道副版主,先后出版了《唐朝怎么了》《世说新语背后的故事》等历史类图书,均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响。
中国新疆近代行省建制下的历史发展 本书特色 《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丛书汇集了我国史地专家长期研究新疆的思想积累,以尊重史实、分清是非、立足现实、落笔历史为主旨,...
《儿童歌曲器乐演奏启蒙——钢琴》内容简介:本书是一套适于乐器初学者使用的简易曲集,包含二胡、古筝、琵琶、扬琴、竹笛、钢琴、
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上册 本书特色 傅国涌编著的《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以辛亥革命为中心点,通过大量各方面人物的日记、书信、口述资料以及在华记者的...
《动画运动规律与时间掌握》内容简介:本书共五章,第一章介绍运动的基本规律,从动画运动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动画与物质的特性
童年忆往 内容简介 历史学同其他许多学科一样,过去并未将注意力放在卑微、无势力或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的人与事上。儿童,便是这群集体“空白”中的一部分。是知之残阙,无...
简明世界史大纲 本书特色 全书仅用十余万字,不到两百五十页的篇幅贯穿起5000年的世界通史,实为难得的世界史入门好书。全书共分为五编,述及内容上至上古时期,下至...
《长期利润》内容简介:在年轻消费一代崛起、信息更透明的商业形势下,助力企业持续发展、更具韧性的商业策略书。“股东至上主义”
民国往事:一本书讲透民国幕僚真相 本书特色 辛亥革命百年,有关民国的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有理性分析者,有义愤填膺者;有一本正经者,有插科打诨者;有...
德国史 内容简介 所有这些都会使人产生疑问。超过2 000年的悠久文明能用过去的150年加以定性吗?谁是1848年和1933年之前的德国人?贯穿着这些意义重大却...
辽宁省博物馆藏碑志精粹 内容简介 为了庆贺建馆五十周年,特为广大读者编辑这本《辽宁省博物馆藏碑誌精粹》在馆麇前夕,经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东京中教出版株式会社合作,精...
东夷杂考 本书特色 本书是《百年河大国学旧著新刊》系列之一的《东夷杂考》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鬲族考、古铜韵语、蒲姑熊盈考、戊辰彝补苴、唐兰函三件、徐夷考、奄族...
大足石窟艺术 内容简介 伟大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面对祖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有人洋洋自得,靠吃祖先老本;有人则嗤之以鼻,眼中什么都是西方的好。而我以为...
千里走三国 目录 **章在刘备的家乡第二章洛阳的关公文化第三章管理学视野中的中国历史第四章寻找陶谦时代的徐州第五章许昌的旅游经济第六章访问卧龙故地第七章赤壁大战...
三辅黄图校注 内容简介 秦都咸阳,汉都长安,是我国古代的名都。三辅黄图专记秦汉都城的建设,而以汉都长安为主。所载长安城及其周围的布局、宫殿、馆阁、苑囿、沼、台榭...
许翰集 内容简介 《许翰集》是對许翰文集《襄陵文集》的點校整理,本書校勘,以對校為主,擇善而從,為保持底本原貌,除明顯誤字如己已巳之類予以逕改,書中出現的俗體字...
《世界文明史》是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历时四十余年写就的旷世巨著,是举世公认的传世经典,作者因此荣获1968
故事再次反转:在众义士及朝中贤臣的积极努力下,余玠重新出山,再掌四川帅印。为打开局面,重启山城抗蒙方略,余玠、俞兴等将领
非常年代-罗斯福夫妇在二战风岁月中(套装上下册) 本书特色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0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时代。在这部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中,多莉丝基恩斯古德温...
中国历代战争之两宋烽烟-军事地图本 本书特色本书通过对北宋、南宋时期十场典型战争的历史再现,真实还原两宋年间战争场景的波澜壮阔——四攻太原,雍熙北伐,澶渊之役,...
2012-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第十二辑 本书特色 沈阳故宫不仅是一处著名的清代皇家建筑遗存,也是一座有着近八十年历史的大型博物馆。由于这座皇宫与清人关前历史、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