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心灵、直击灵魂深处的散文集,共收录散文60篇。其中包括沈从文、丰子恺、梁实秋、林语堂、杨绛、余光中、周国平、贾平凹、苏童、刘亮程等几十位知名作家的经典散文作品。
作家们在书中谈论亲情、友谊、久别的故乡、逝去的时光等,或直击主题,或慢慢铺叙,却都饱含巨大的能量,给予读者在喧嚣现世中从容前行的精神信仰。
1、精选收录沈从文、丰子恺、梁实秋、贾平凹等几十位知名作家的经典散文60篇。在沈从文、丰子恺、梁实秋、贾平凹、杨绛、钱钟书、林清玄、余光中等大家笔下,他们谈论亲情、友谊、久别的故乡、逝去的时光等,或直击主题,或慢慢铺叙,都饱含巨大的能量,给予读者在喧嚣现世中从容前行的精神信仰。2、全书包括四个部分,涵盖多个主题——有关生命和成长,有关信仰与心灵,谈论如何摆脱生活的苦闷,谈论令人欣喜的平凡事物,谈论消失的天空和精神明亮的人,字里行间满是文学大师的人生真味,语言优美而质朴,内容精辟并富于哲理。3、人生背着沉重行囊,走过山高水远,一路跋涉,其实都是在寻找心灵的原乡。来路即是归途,希望每个内心孤独焦躁的人都能得到安宁的抚慰。作家们将他们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出来,用散文的笔调写精神境界、生存状态、身边事物,以及对时间、对故乡、对生命中存在的欣喜和遗憾等感悟,能够引导读者暂时逃离繁杂现实,回归恬静生活。
街 文/沈从文 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 那里住下许多人家,却没有一个成年的男子。因为那里出了一个土匪,所有男子便都被人带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永远不再回来了。他们是五个十个用绳子编成一连,背后一个人用白木梃子敲打他们的腿,赶到别处去做军队上搬运军火的伕子的。他们为了“国家”,应当忘了“妻子”。 大清早,各个人家从梦里醒转来了。各个人家开了门,各个人家的门里,皆飞出一群鸡,跑出一些小猪,随后男女小孩子出来站在门限上撒尿,或蹲到门前撒尿,随后便是一个妇人,提了小小的木桶,到街市尽头去提水。有狗的人家,狗皆跟着主人身前身后摇着尾巴,也时时刻刻照规矩在人家墙基上抬起一只腿撒尿,又赶忙追到主人前面去。这长街早上并不寂寞。 当白日照到这长街时,这一条街静静的像在午睡,什么地方柳树桐树上有新蝉单纯而又倦人的声音,许多小小的屋里,湿而发霉的土地上,头发干枯脸儿瘦弱的孩子们,皆蹲在土地上或伏在母亲身边睡着了。做母亲的全按照一个地方的风气,当街坐下,织男子们束腰用的板带过日子。用小小的木制手机,固定在房角一柱上,伸出憔悴的手来,便捷地把手中犬骨线板压着手机的一端,退着粗粗的棉线,一面用一个棕叶刷子为孩子们拂着蚊蚋。带子成了,便用剪子修理那些边沿,等候每五天来一次的行贩,照行贩所定的价钱,把已成的带子收去。 许多人家门对着门,白日里,日头的影子正正地照到街心不动时,街上半天还无一个人过身。每一个低低的屋檐下人家里的妇人,各低下头来赶着自己的工作,做倦了,抬起头来,用疲倦忧愁的眼睛,张望到对街的一个铺子,或见到一条悬挂到屋檐下的带样,换了新的一条,便仿佛奇异的神气,轻轻地叹着气,用犬骨板击打自己的下颌,因为她一定想起一些事情,记忆到由另一个大城里来的收货人的买卖了。 她一定还想到另外一些事情。 有时这些妇人把工作停顿下来,遥遥地谈着一切。*小的孩子饿哭了,就拉开衣的前襟,抓出枯瘪的乳头,塞到那些小小的口里去。她们谈着手边的工作,谈着带子的价钱和棉纱的价钱,谈到麦子和盐,谈到鸡的发瘟,猪的发瘟。 街上也常常有穿了红绸子大裤过身的女人,脸上抹胭脂擦粉,小小的髻子,光光的头发,都说明这是一个新娘子。到这时,小孩子便大声喊着看新娘子,大家完全把工作放下,站到门前望着,望到不见这新娘子的背影时,才重重地换了一次呼吸,回到自己的工作凳子上去。 街上有时有一只狗追一只鸡,便可以看见一个妇人持了一长长的竹子打狗的事情,使所有的孩子们都觉得好笑。长街在日里也仍然不寂寞。 街上有时什么人来信了,许多妇人皆争着跑出去,看看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寄来的。她们将听那些认字的人,念信内说到的一切。小孩子们同狗,也常常凑热闹,追随到那个人的家里去,那个人家便不同了。但信中有时却说到一个人死了的这类事,于是主人便哭了。于是一切不相干的人围聚在门前,过一会儿,又即刻走散了。这妇人,伏在堂屋里哭泣,另外一些妇人便代为照料孩子,买豆腐,买酒,买纸钱,于是不久大家都知道那家男人已死掉了。 街上到黄昏时节,常常有妇人手中拿了小小的笸箩,放了一些米,一个蛋,低低地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慢慢从街的这端走到另一端去。这是为不让小孩子夜哭发热,使他在家中安静的一种方法,这方法,同时也就娱乐到一切坐到门边的小孩子。长街上这时节也不寂寞的。 黄昏里,街上各处飞着小小的蝙蝠。望到天上的云,同归巢还家的老鸹,背了小孩子们到门前站定了的女人们,一面摇动背上的孩子,一面总轻轻地唱着忧郁凄凉的歌,娱悦到心上的寂寞。 “爸爸晚上回来了,回来了,因为老鸹一到晚上也回来了!” 远处山上全紫了,土城擂鼓起更了,低低的屋里,有小小油灯的光,为画出屋中的一切轮廓,听到筷子的声音,听到碗盏磕碰的声音……但忽然间小孩子又哇的哭了。 爸爸没有回来。有些爸爸早已不在这世界上了,但并没有信来。有些临死时还忘不了家中的一切,便托便人带了信回来。得到信息哭了一整夜的妇人,到晚上便把纸钱放在门前焚烧。红红的火光照到街上下人家的屋檐,照到各个人家的大门。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长街这时节也并不寂寞的。 阴雨天的夜里,天上漆黑,街头无一个街灯,狼在土城外山嘴上嗥着,用鼻子贴近地面,如一个人的哭泣,地面仿佛浮动在这奇怪的声音里。什么人家的孩子在梦里醒来,吓哭了,母亲便说:“莫哭,狼来了,谁哭谁就被狼吃掉。” 卧在土城上高处木棚里老而残废的人,打着梆子。这里的人不须明白一个夜里有多少更次,且不必明白半夜里醒来是什么时候。那梆子声音,只是告给长街上人家,狼已爬进土城到长街,要他们小心一点门户。 一到了阴雨的夜里,这长街更不寂寞,因为狼的争斗,使全街热闹了许多。冬天若夜里落了雪,则早早起身的人,开了门,便可看到狼的脚迹,同糍粑一样印在雪里。 一九三一年五月十日作 梧桐树 文/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为拙劣,但态度*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荫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但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现在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它,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我最喜爱的一句沈从文的情诗,只有十个字,但是深深打动了我——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
——董卿
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沈从文的《边城》高呢?
——汪曾祺
丰子恺的文和画就像一首首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滋味儿。
——朱自清
从丰子恺那里,我学会了朴素。
——林清玄
人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贾平凹
林非 江苏海门人,当代著名散文家、学者。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其学术论著与散文创作均追求独创个性和文化内涵,海内外学者对其评论颇多,有些论著和作品已被国外翻译出版或发表。代表作品有《鲁迅和中国文化》等。 施晗 湖南祁东人,80后代表作家、出版人。曾任“为你读诗”总编辑,《青年文学家》杂志执行主编。现任文贤阁出版公司总编辑,“大米艺术”创始人兼总编辑,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首批特聘艺术家。代表作品有《书生味道》等。 部分作者——沈从文;梁实秋;丰子恺;林语堂;余光中;林清玄;冰心;杨绛;贾平凹;周国平;毕淑敏;席慕蓉;林徽因;巴金;史铁生;
玉壶清谈 本书特色 这部作品见证着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发展。作为一位出身于中国书香世家的学者,作者赵启光教授深入“异乡”30年,感受着两个世界的人和事。30年说长不...
《酒店经典案例与分析》内容简介:本书收集了大量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服务与管理中的经典实例及酒店运营管理中有关服务与管理的
今夜无人入睡:一个志愿军战士的日记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日记,大部是在1951年至1953年入朝前后断断续续写下的,并于1953年回国休养期间...
抱婴集 本书特色 《抱婴集》系“全天候读书人”杨小洲早期的读书文字结集,收录书评文章三十余篇。该书中所评书籍,题材广泛,内容包罗万象,凡政治思想、宗教、艺术、建...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施工与运维手册(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在介绍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及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
散文诗精选-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 内容简介 由王蒙担任主编、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选编的《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由《中篇小说精选》、《短篇小说精选》、《小小说精选》...
姚雪垠文集-(全20卷)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本套书收录姚雪垠自1929年以来的各类著作,按文体编为20卷,共计764.1万字,总重...
小王子写给妈妈的信 本书特色 本书搜罗了作者安东·德·圣埃克苏佩里从十岁开始,陆续写给母亲玛利亚·德·圣埃克苏佩里的一百封家书,使读者有机会走入他的生活,了解他...
梦想的权利 本书特色 《梦想的权利》属于“轻与重”文丛中的一种。作者巴什拉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文学批评家。《梦想的权利》收录了巴士拉的多篇文章,并按照主题分...
意思 本书特色 该选题是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尚德琪作品”系列之一。尚德琪,现任甘肃日报社文教部主任,高级编辑,2007年获“全国优...
且介亭杂文 内容简介 本书收作者1934年所作杂文三十六篇,1935年未经作者亲自编定,1937年7月由上海三闲书屋初版。且介亭杂文 目录 序言一九三四年关于中...
中国画报出版社尤利西斯 本书特色 《尤利西斯》讲述的是青年诗人斯蒂芬寻找一个精神上象征性的父亲和布卢姆寻找一个儿子的故事。文本以时间为序,描述了男主人公利奥波德...
清代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本书特色 2015年7月3日至4日,上海大学清民诗文研究中心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诗话全编》课题组,广邀海内外学者,举办了&ldqu...
黑铁时代 本书特色 ★王小波笔下有风雷,被视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家和灵魂刻录者★读懂人生**王小波,读懂人心**王小波黑铁时代 内容简介 《黑铁时代》是由王小波...
《新批判主义》内容简介:本书是一系列有关中西文化、社会与历史的思想随笔集,讨论了法制、伦理、人生观、生死观、自由、信仰和伪
文化的哲学 内容简介 **部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序**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形象第二章 人第三章 自由第四章 恶第五章 爱第六章 革命。社会主义第七章 ...
汪曾祺作品套装3册(人间草木+人间有戏+人间滋味) 内容简介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
唐诗精选 内容简介 唐诗的发展,通常分为初、盛、中晚四期,简称“四唐”。初唐(618-713)前期,南朝浮艳诗风虽有消极影响,但总的趋向是南北交融互补,全面继承...
日记-缪荃孙全集-(全四册) 本书特色 《缪荃孙全集》日记部分,又称“艺风老人日记”,为全集的重要部分,收录了缪荃孙从1888年至1919年间32年间的日记。全...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珍藏版) 本书特色 戈壁滩上,只需一棵树,就能把大地稳稳地镇在蓝天之下。《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珍藏版)》是李娟散文集。有关“童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