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叶集》中所介绍的,是艺术类图书的旧签藏本,广涉碑刻、壁画、戏曲、民歌、电影、摄影、建筑、设计及多种民间工艺,而皆有前人签赠或收藏印迹。作者喻之为艺林的零花散叶,故以“拾叶”为名。作者爱读杂书,多能触类旁通,对相关艺术有精当品评;对图书及写作的时代背景,追根寻源,亦有心得;而签赠者与原藏者也不乏故事。各篇以图书出版时间为序,读来有“转侧看花花不定”之感,饶富趣味。
《拾叶集》中所介绍的,是艺术类图书的旧签藏本,广涉碑刻、壁画、戏曲、民歌、电影、摄影、建筑、设计及多种民间工艺,而皆有前人签赠或收藏印迹。作者喻之为艺林的零花散叶,故以“拾叶”为名。作者薛冰爱读杂书,多能触类旁通,对相关艺术有精当品评;对图书及写作的时代背景,追根寻源,亦有心得;而签赠者与原藏者也不乏故事。
写这本书之前,我写了一本与吃饭有关(与美食无关)的书,书名《饥不择食》。因为,在我亲身经历的六十余年中,前三十年物资极度匮乏,饥不择食,尚有人不免于被饿死;后三十年物资相对丰富,然而国人仍被饥不择食的心态所左右,丑态劣行,不一而足。
无独有偶,在前三十年中,被喻为“精神食粮”的书籍,同样面临极度匮乏。我上中学时,除读书外没有别的娱乐,而读书也只能“捡到篮里都是菜”;及至下乡插队,成年累月,片纸难见,更是从没有选择的可能,直发展到没有选择的欲望。阅读经历中的这种极度饥渴,使我养成了杂食的习惯,至今买书无节制,读书也是漫无边际,九流三教,五行八作,都能读得兴味盎然。
古人“于书无所不窥”是一种优点,因为那时书的数量少,品类更少,读书面广,可以免于偏狭。如今图书浩如烟海,一味顾盼流连,难免无所皈依。于是读书的“专”与“博”,似乎也成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有涯,学海无涯,“博”便常常被与“浅”相关联;但也有人挑出专家们的悖谬之处,反唇相讥。近年倡导“全民阅读”,“读什么”和“怎么读”,更常常成为话题,专家学者各抒高见,令读者眼花缭乱。
我还是想把读书比作吃饭,而不是吃药。药不可乱吃。药不对症,于人无益甚至有害,这是常识;但对症与否,须有医家诊断才能判定。然而,谁能给读书人一一作此诊断呢?倘说无须诊断,有“包治百病”的万用灵药,那可就像当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肯定会“把我们害苦了”的。
至于吃饭,则不妨各色菜肴、各种口味都尝一尝,营养全面,有益健康。有些食材,如芫荽,如秋葵,如臭豆腐,如榴莲,未必像传说的那样不能忍受。囿于前人的经验或教训,而纯吃某一类食物,要牺牲掉多少口腹之乐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种食物是否合口味,自己的舌头*有发言权。
如果说“饥不择食”是一种无奈,那么,神农尝百草,则是一种境界。“百闻不如一吃”,尝过之后再做决定。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亦无不可;持之以恒,由浅入深,当可别开生面;倘若追源溯流,触类旁通,收获自然就更大。
这本书话集,就是我的一种“杂食”实录。所写到的书,涉及博物、考古、碑刻、雕塑、建筑、戏剧、民歌、摄影、装帧设计及多种民间工艺。我于这些领域的介入,深浅不一,有由泛览而沉潜,曾经写成专书的;也有仅作为票友或看客,始终兴趣不减的。这里写下的文字,只能算是艺林漫步时捡拾的零花散叶,故以“拾叶”为名。
“叶”又通“页”,这拾得的一页,便是书中的题签页。许多书都是二三十年前买下的,当时签名本远没有今日的荣宠,买卖双方都不甚在意。近年翻检,仅艺术类签名本即有数百种;遂选取其中签赠者或原藏者故实可考的,写作书话,杂谈艺术,兼涉史事,夹叙轶闻,先汇为此集。近年来以各种方式伪造的签名本常见于拍场市肆,这里印出的一些签名本书影,亦可供书友作鉴别参考。
各篇以图书出版先后为序,或有“转侧看花花不定”之趣。真正有趣的还是“花儿”本身,当然,您不必定要寻找这一朵——如果这一朵能引起您的食欲,相信它的同类味道也不会差。
愿你胃口大开!
“巧遇”於澄建
二〇一四年夏天,在南京的一家旧书店里,偶然看到这册《论摄影及其发展》,系新华社新闻摄影部研究室编印的“新闻摄影参考资料”;《编译前言》署一九六三年五月,无版权;大三十二开本,一七一页,随文插图。引起我兴趣的是,封面左下角竟有於澄建先生的钢笔签名,不知这本书怎么会流落到南京来,实在要算是一种“巧遇”了。
於澄建,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摄影史上的一位风流人物。当年他初出茅庐,就以一幅新闻摄影照片暴得大名。这幅杰作以《一颗早稻大“卫星”》为题,发表在一九五八年八月十五日《人民日报》头版上,表现的是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建国一社一块亩产三万斤的“天下**田”,照片上四个孩子在生长着的稻穗上跳跃,且有文字说明“这块高产田里的早稻,长得密密层层,孩子站在上面就像在沙发上似的”。以《人民日报》的权威地位,这幅具有开创意义的照片,顿时引起全国轰动,成为示范,类似“丰产丰收”的照片一时层出不穷。
一个月后,当年的《大众摄影》九月号转载了这幅照片,标题易为《欢跃在早稻“卫星”上》,文字说明更为详尽:“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建国**农业社创造了亩产干谷三万六千九百五十六斤的丰产记录,这块早稻长得密密层层,孩子们站在上面就像在沙发上似的。”同时还配发了於澄建的文章:《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的拍摄经过》。於澄建介绍,他是在“群众”的启发下,想到让四个活泼的孩子在稻穗上跳动,以表现稻穗的厚、密与弹力。他试过有稻穗上滚鸡蛋,但因反差小而不突出;还曾想到可以在稻穗上滚西瓜。他纯情地写道:“一切有意义的题材都隐藏在美好的现实生活中,一切生动的表现方法,也只有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才能获得。”
於澄建是浙江黄岩人,一九三四年生,一九五六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工作,一九五八年三月复被分配到新华社湖北分社担任摄影记者。这年八月,他随湖北省委验收团到麻城,验收亩产三万多斤的丰产记录,所以这幅照片,确实是他“深入生活”的产物。当然他所受的“启发”,恐怕未必来自于“群众”,而更可能是省委领导,因为当时的湖北农民,倘能有对沙发的体验,倒也不失为一种“卫星”呢。
於澄建的有趣之处,是在多年之后,能对此表示内疚,以受了蒙蔽为自己做解释。在这个无数祸国殃民者对自己的罪责毫无反省之意的国度中,於澄建也要算是难能可贵了。实则一九五八年的诸多造假,都属于明火执仗的公开行为;於澄建当时就清楚地知道,那一块稻田,是将十几二十亩地里将成熟的稻子,硬行堆并到几分地中,倒伏之后才形成了那种“密密层层”。这样的稻子已失去了生命力,很可能在收割前就因受潮而烂光。而所谓三万多斤的亩产,不过是一种数字计算的游戏。至于摄影作品的造假,且有理论依据,便是从苏联学习来的“组织加工”与“摆拍”。当时的鼓吹者,公然宣传这种“加工”“不仅不会影响真实性,反而更真实地反映了丰收”,正符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
初出茅庐的於澄建,与其说是被蒙蔽了,不如说是被利用了。然而毋庸讳言,他同样也利用了这一切。一九五九年,他即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先后任新华社高级摄影记者、新华社湖北分社摄影部主任、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二〇〇五年去世后,被称为“享有崇高声誉的摄影家”。当然,他的那幅成名作,也有一个“声誉”,被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有影响的虚假照片”。
一九五八年大放“卫星”噪声未息,“三年困难时期”便已接踵而至,将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推进死亡的深渊。一九六三年,新华社新闻摄影部研究室编印这一本《论摄影及其发展》,或许也可以算是一种反省之意吧。书中所选入的十六篇文章,全部是欧美作品,甚至有曾真实报道中国“大跃进运动”的法国摄影家布列松的一篇。尽管在《编译前言》中,编者仍竭力强调摄影艺术的“阶级性”:“在我们看来,生活,这就是劳动人民用革命的方法改造旧世界建设新社会的斗争,摄影艺术之可贵,就在于它能够迅速真实地反映这个斗争,促进这个斗争的胜利;而资产阶级的摄影家则恰好相反,他们是以摄影为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反革命暴政服务的。”但他们不得不承认,能够“从这些资料中获得可供研究的东西”;并且也不得不说出一些真话,比如於澄建以红笔勾画出来这样几句:“摄影艺术的*珍贵的特点,是能够把生活中*有意义的瞬间动态,以生活原有的形式,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下来”,“因为它是生活的实录,能够表明真实的生活图景和人们的真实的感情变化,有强烈的生活气氛,而更能激动人心”。
真实,是所有艺术作品的真谛所在。
……
薛冰,浙江绍兴人,历任《雨花》杂志编辑、《东方文化周刊》副总编辑;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南京市地方志学会副会长。著有长篇小说《城》《盛世华年》,书话随笔集《旧书笔谭》《版本杂谈》《旧家燕子》《家住六朝烟水间》《书生行止》《饥不择食》及专著《南京城市史》等四十余种。
新书--快乐的死 本书特色 《快乐的死》为加缪的小说处女作,完成于他二十四岁那年,但直至他去世后才出版。在一桩精心设计的谋杀案之后,梅尔索获得了人人羡慕的财富,...
《VC++深入详解:基于Visual Studio 2017(第3版)》内容简介:本书在内容的组织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知识的介绍上,从内到外、
余光中散文-散文名家典藏-凡.高的向日葵 本书特色 散文是一切文学类别里对于技巧和形式要求*少的一类:譬如选美,散文所穿的是泳装。散文家无所依凭,只有凭自己的本...
刘长富1954年生,大连市人。在北国边防线珍宝岛战斗生活过四年。出版有长篇小说《神圣的守望》、《进退》,长篇随笔《做官与修德》、《权力的思辨》。
骆一禾诗选 本书特色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
冯至美诗美文 内容简介 本书按体裁分为诗歌、历史小说、散文散笔、杂文、文论五辑,除去“文论”一辑文中,每辑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部分是诗歌。第二部分是历史小说...
废名 田园小说新文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读本 本书特色 吴中杰编的《废名田园小说》介绍:废名的田园小说,所写皆乡间景致及凡人细事。它写竹林,写河柳,写桃园,写菱荡...
在新疆 本书特色 《一个人的村庄》姐妹篇内地、香港大中小学生必读作家《中华读书报>2012年度十大好书了解新疆,游走新疆,品味新疆,必读《在新疆》刘亮程创作三十...
《我是一个兵:少年航空兵》内容简介:本书是大型国防教育主题少儿军事科普小说,目的是向少年儿童宣传国防教育,普及国防知识,增
纳兰诗词赏读 本书特色 《纳兰词》是我国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著的词作合集,主题涉及爱情、亲情、友情、杂感等方面,塞外江南、古今风物尽收其中,词风清丽隽秀、幽婉顽艳...
我在史铁生 本书特色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特殊的身体状况给了他人所不及的感悟力,他所经历的苦难造就了他笔下的坚强与宁静。《我在史铁生》精选了...
吃马铃薯的日子 内容简介 吃马铃薯的日子》不是自传文学,但既然涉及我个人一些经历,总可算作自传文字。我记下这段生平的用心,是为了励志。当然,今天香港的社会环境,...
《穿透财报,发现互联网的商业逻辑》内容简介:本书系统解读了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百度、亚马逊、字母表和元宇宙公司过去10年甚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刍议 本书特色中国文学自上古产生以后,经过中世至近世的发展演变,不仅创造了古典文学的辉煌,而且曾促使日本、朝鲜等邻国出现过汉文学的繁荣,即使中国...
《请给我结果4:要结果,关键在执行》内容简介:本书是姜汝祥博士的全新作品。传统观念对执行的定义往往停留在机械执行,强调员工要
《风吹落我们那么多叶子》内容简介:生命里刮过很多场风,吹落了我们那么多叶子和果实,风带走无数的笑声,叹息静静没入河床。谁会
艾滋女生日记 本书特色 透过你手中的鲜花,我可以感受到你灿烂的笑容,希望你和其他人不幸的人,能生自学成才在被尊重和爱护的环境里。——一个已是母亲的网友在灾难来临...
你懂 本书特色 1.词和画的首次跨界合作集 ,不同于普通绘本。2.风格是现在*具市场的文艺清新范 。3.图书设计很具特色,极为考究,不同于一般此类书籍 。你懂 ...
《围炉夜话》内容简介:《围炉夜话》《小窗幽记》《菜根谭》并称“处世三大奇书”。全书分为二百二十一则,以随笔的形式阐发了安身
朱自清作品精选 内容简介 《朱自清作品精选》主要收录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以他曾经出版的作品集为类别,并按出版的先后顺序排列,但同时也收录了部分集外散文和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