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叶集》中所介绍的,是艺术类图书的旧签藏本,广涉碑刻、壁画、戏曲、民歌、电影、摄影、建筑、设计及多种民间工艺,而皆有前人签赠或收藏印迹。作者喻之为艺林的零花散叶,故以“拾叶”为名。作者爱读杂书,多能触类旁通,对相关艺术有精当品评;对图书及写作的时代背景,追根寻源,亦有心得;而签赠者与原藏者也不乏故事。各篇以图书出版时间为序,读来有“转侧看花花不定”之感,饶富趣味。
《拾叶集》中所介绍的,是艺术类图书的旧签藏本,广涉碑刻、壁画、戏曲、民歌、电影、摄影、建筑、设计及多种民间工艺,而皆有前人签赠或收藏印迹。作者喻之为艺林的零花散叶,故以“拾叶”为名。作者薛冰爱读杂书,多能触类旁通,对相关艺术有精当品评;对图书及写作的时代背景,追根寻源,亦有心得;而签赠者与原藏者也不乏故事。
写这本书之前,我写了一本与吃饭有关(与美食无关)的书,书名《饥不择食》。因为,在我亲身经历的六十余年中,前三十年物资极度匮乏,饥不择食,尚有人不免于被饿死;后三十年物资相对丰富,然而国人仍被饥不择食的心态所左右,丑态劣行,不一而足。
无独有偶,在前三十年中,被喻为“精神食粮”的书籍,同样面临极度匮乏。我上中学时,除读书外没有别的娱乐,而读书也只能“捡到篮里都是菜”;及至下乡插队,成年累月,片纸难见,更是从没有选择的可能,直发展到没有选择的欲望。阅读经历中的这种极度饥渴,使我养成了杂食的习惯,至今买书无节制,读书也是漫无边际,九流三教,五行八作,都能读得兴味盎然。
古人“于书无所不窥”是一种优点,因为那时书的数量少,品类更少,读书面广,可以免于偏狭。如今图书浩如烟海,一味顾盼流连,难免无所皈依。于是读书的“专”与“博”,似乎也成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有涯,学海无涯,“博”便常常被与“浅”相关联;但也有人挑出专家们的悖谬之处,反唇相讥。近年倡导“全民阅读”,“读什么”和“怎么读”,更常常成为话题,专家学者各抒高见,令读者眼花缭乱。
我还是想把读书比作吃饭,而不是吃药。药不可乱吃。药不对症,于人无益甚至有害,这是常识;但对症与否,须有医家诊断才能判定。然而,谁能给读书人一一作此诊断呢?倘说无须诊断,有“包治百病”的万用灵药,那可就像当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肯定会“把我们害苦了”的。
至于吃饭,则不妨各色菜肴、各种口味都尝一尝,营养全面,有益健康。有些食材,如芫荽,如秋葵,如臭豆腐,如榴莲,未必像传说的那样不能忍受。囿于前人的经验或教训,而纯吃某一类食物,要牺牲掉多少口腹之乐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种食物是否合口味,自己的舌头*有发言权。
如果说“饥不择食”是一种无奈,那么,神农尝百草,则是一种境界。“百闻不如一吃”,尝过之后再做决定。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亦无不可;持之以恒,由浅入深,当可别开生面;倘若追源溯流,触类旁通,收获自然就更大。
这本书话集,就是我的一种“杂食”实录。所写到的书,涉及博物、考古、碑刻、雕塑、建筑、戏剧、民歌、摄影、装帧设计及多种民间工艺。我于这些领域的介入,深浅不一,有由泛览而沉潜,曾经写成专书的;也有仅作为票友或看客,始终兴趣不减的。这里写下的文字,只能算是艺林漫步时捡拾的零花散叶,故以“拾叶”为名。
“叶”又通“页”,这拾得的一页,便是书中的题签页。许多书都是二三十年前买下的,当时签名本远没有今日的荣宠,买卖双方都不甚在意。近年翻检,仅艺术类签名本即有数百种;遂选取其中签赠者或原藏者故实可考的,写作书话,杂谈艺术,兼涉史事,夹叙轶闻,先汇为此集。近年来以各种方式伪造的签名本常见于拍场市肆,这里印出的一些签名本书影,亦可供书友作鉴别参考。
各篇以图书出版先后为序,或有“转侧看花花不定”之趣。真正有趣的还是“花儿”本身,当然,您不必定要寻找这一朵——如果这一朵能引起您的食欲,相信它的同类味道也不会差。
愿你胃口大开!
“巧遇”於澄建
二〇一四年夏天,在南京的一家旧书店里,偶然看到这册《论摄影及其发展》,系新华社新闻摄影部研究室编印的“新闻摄影参考资料”;《编译前言》署一九六三年五月,无版权;大三十二开本,一七一页,随文插图。引起我兴趣的是,封面左下角竟有於澄建先生的钢笔签名,不知这本书怎么会流落到南京来,实在要算是一种“巧遇”了。
於澄建,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摄影史上的一位风流人物。当年他初出茅庐,就以一幅新闻摄影照片暴得大名。这幅杰作以《一颗早稻大“卫星”》为题,发表在一九五八年八月十五日《人民日报》头版上,表现的是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建国一社一块亩产三万斤的“天下**田”,照片上四个孩子在生长着的稻穗上跳跃,且有文字说明“这块高产田里的早稻,长得密密层层,孩子站在上面就像在沙发上似的”。以《人民日报》的权威地位,这幅具有开创意义的照片,顿时引起全国轰动,成为示范,类似“丰产丰收”的照片一时层出不穷。
一个月后,当年的《大众摄影》九月号转载了这幅照片,标题易为《欢跃在早稻“卫星”上》,文字说明更为详尽:“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建国**农业社创造了亩产干谷三万六千九百五十六斤的丰产记录,这块早稻长得密密层层,孩子们站在上面就像在沙发上似的。”同时还配发了於澄建的文章:《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的拍摄经过》。於澄建介绍,他是在“群众”的启发下,想到让四个活泼的孩子在稻穗上跳动,以表现稻穗的厚、密与弹力。他试过有稻穗上滚鸡蛋,但因反差小而不突出;还曾想到可以在稻穗上滚西瓜。他纯情地写道:“一切有意义的题材都隐藏在美好的现实生活中,一切生动的表现方法,也只有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才能获得。”
於澄建是浙江黄岩人,一九三四年生,一九五六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工作,一九五八年三月复被分配到新华社湖北分社担任摄影记者。这年八月,他随湖北省委验收团到麻城,验收亩产三万多斤的丰产记录,所以这幅照片,确实是他“深入生活”的产物。当然他所受的“启发”,恐怕未必来自于“群众”,而更可能是省委领导,因为当时的湖北农民,倘能有对沙发的体验,倒也不失为一种“卫星”呢。
於澄建的有趣之处,是在多年之后,能对此表示内疚,以受了蒙蔽为自己做解释。在这个无数祸国殃民者对自己的罪责毫无反省之意的国度中,於澄建也要算是难能可贵了。实则一九五八年的诸多造假,都属于明火执仗的公开行为;於澄建当时就清楚地知道,那一块稻田,是将十几二十亩地里将成熟的稻子,硬行堆并到几分地中,倒伏之后才形成了那种“密密层层”。这样的稻子已失去了生命力,很可能在收割前就因受潮而烂光。而所谓三万多斤的亩产,不过是一种数字计算的游戏。至于摄影作品的造假,且有理论依据,便是从苏联学习来的“组织加工”与“摆拍”。当时的鼓吹者,公然宣传这种“加工”“不仅不会影响真实性,反而更真实地反映了丰收”,正符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
初出茅庐的於澄建,与其说是被蒙蔽了,不如说是被利用了。然而毋庸讳言,他同样也利用了这一切。一九五九年,他即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先后任新华社高级摄影记者、新华社湖北分社摄影部主任、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二〇〇五年去世后,被称为“享有崇高声誉的摄影家”。当然,他的那幅成名作,也有一个“声誉”,被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有影响的虚假照片”。
一九五八年大放“卫星”噪声未息,“三年困难时期”便已接踵而至,将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推进死亡的深渊。一九六三年,新华社新闻摄影部研究室编印这一本《论摄影及其发展》,或许也可以算是一种反省之意吧。书中所选入的十六篇文章,全部是欧美作品,甚至有曾真实报道中国“大跃进运动”的法国摄影家布列松的一篇。尽管在《编译前言》中,编者仍竭力强调摄影艺术的“阶级性”:“在我们看来,生活,这就是劳动人民用革命的方法改造旧世界建设新社会的斗争,摄影艺术之可贵,就在于它能够迅速真实地反映这个斗争,促进这个斗争的胜利;而资产阶级的摄影家则恰好相反,他们是以摄影为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反革命暴政服务的。”但他们不得不承认,能够“从这些资料中获得可供研究的东西”;并且也不得不说出一些真话,比如於澄建以红笔勾画出来这样几句:“摄影艺术的*珍贵的特点,是能够把生活中*有意义的瞬间动态,以生活原有的形式,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下来”,“因为它是生活的实录,能够表明真实的生活图景和人们的真实的感情变化,有强烈的生活气氛,而更能激动人心”。
真实,是所有艺术作品的真谛所在。
……
薛冰,浙江绍兴人,历任《雨花》杂志编辑、《东方文化周刊》副总编辑;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南京市地方志学会副会长。著有长篇小说《城》《盛世华年》,书话随笔集《旧书笔谭》《版本杂谈》《旧家燕子》《家住六朝烟水间》《书生行止》《饥不择食》及专著《南京城市史》等四十余种。
《航空运输营销》内容简介:本书内容涵盖航空运输产业与环境、航空运输法律与航权、航空运输营销实务与营销战略、航空运输营销信息
鲁迅小说集:故乡 本书特色 鲁迅著的《故乡(精)》介绍: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其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
心灵卷-你若盛开 清风自来 本书特色 读者编委会集《读者》杂志三十年来的精粹,编录而成“读者35年典藏”系列丛书九本,浸泡在社会斑驳的大染缸中,人的心灵不可避免...
《荒原狼》内容简介:《荒原狼》是赫尔曼·黑塞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描写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哈里·哈勒——一个心中藏着荒原狼的人,
弗兰肯斯坦在巴格达 本书特色 《弗兰肯斯坦在巴格达》是伊拉克小说家艾哈迈德·萨达维的长篇小说。冲突不断的巴格达,几乎每天都有袭击发生,本书的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
《玉色》内容简介:小说以生长在岫岩的玉雕大师、玉石大鳄佟一琮的成长奋斗和爱恨情仇为主线,展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玉石世界。在主
琦群散文-粽子里的乡愁 本书特色本书收录了台湾散文大家琦君*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其中饱含了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琦君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
中国诗歌-2011年民刊诗选-第24卷 二零一一第十二卷 本书特色 阎志编写的《中国诗歌(2011年民刊诗选)》收录了《当代诗人》、《潮白河诗刊》、《微光诗刊》...
开着F1寻找天使——一个独身女孩的欧洲旅行 本书特色 ……我顾不上寒冷和疲惫,我全身心都被恐惧占据。不知道过了多久,我发现自己站在车库的房顶上,天空没有乌云,而...
《大国锁钥:国产替代浪潮》内容简介:第一篇主要讲述作者从本书后面的半导体、航空航天、军工、新能源、汽车、工业软件等案例当中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 本书特色由威廉·莎士比亚*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 (英文版)》收录了莎士比亚的所有十四行诗、长诗和 17世纪被归到他名下的其他诗歌,并附...
民国最美的情诗 本书特色☆内容简介 ★又梦相思泪几行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相思是一种凄然之痛,但又夹杂着几许甜蜜,让人欲罢不能,欲说还休。而...
种子 本书特色 《种子》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作者蔡铮将笔墨集中在一段特殊的岁月,写了一些挣扎在底层的乡村人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及心灵的轨迹。都是些简单的关于吃和穿...
中国.特色 本书特色 2013年出版《徒步中国》之后,雷克在微博上爆红,先后为《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杂志撰写专栏,本书即为雷克在中国多家媒体的专栏结...
《草叶集》内容简介:《草叶集》是马洛伊流传最广的散文集,谈人生,谈品德,谈理想,谈哲学,谈情感,为那些处于痛苦之中和被上帝
一听说那岛上有猫,我就出发了:日本猫岛旅行笔记 本书特色 日本猫岛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两座,但其实猫岛遍布全日本呢!各地猫岛皆有其不同特色,有的以橘猫居多,有的以...
词选--胡适选注 本书特色 《词选》的工作起于三年之前,中间时有间断,然此书费去的时间却已不少。我本想还搁一两年'等我的见解更老到一点,方才出版。但今年匆匆出国...
生命的韵律-朱自清美学文选 本书特色本书分四个部分,从古文、诗词、雅俗、生活等方面,依次梳理出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他的散文生动而鲜明地表露出其审美理想,以及审...
一段迷乱、疯狂的流浪岁月,一段温情、意外的特殊情谊《每日电讯报》“定义二〇〇〇年代的百本图书”之一汤姆·哈迪、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同名电影《斯图尔特的倒带人...
G-SZ-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师陀代表作--结婚 目录 师陀小传长篇小说结婚短篇小说谷过岭记人下人毒咒倦谈集落日光一片土宝库无言者果园城散文这世界劳生之舟谷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