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走在正确的路上,渐渐地,你会发现没有别的路。
?他说,我曾祖母说,‘我把身体给你,灵魂留下来。’我当场就愣在那里了,不只是感动,而且是被打了一棒。”
我买下了这个笔筒,不知是帮了那位老人,还是给老人、给纪家造成了永远的痛。
我认真地想,等我更老了,我的珍物会是身上的老人斑。那是时间专属给我的,平凡却无价的岁月的勋章!!
唐人有法,法度,但有个问题,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最直观的或者最原初的浑然一体的认识,唐人显然是不具备的。因为到唐代的时候,这些事情已经开始分工,开始专业化,这件事开始一件一件地被拆开,由拆开之后才有道理,由拆开之后才有法度的产生,开始变得有规矩、清楚、明朗。最原初的那种浑然一体的带有一点点神性的东西,在唐人那儿是没有的。唐人有庙堂气,但没有自然的神性。这就是通过练习这些书法得到的感受。
我只要是不看书,或者没有做设计,写字就是用来填空的。所以经常,我中间一会儿做设计,一会儿休息个二十分钟,纸一摊开,就写。每个工作室的纸墨笔都是摆在案头的。跟喝茶一样,一会儿要喝一口茶,过一会儿要写一会儿字。今天写不到古人的水平,是因为写得不够。“熟能生巧”,就是你要想达到那种自然的自由的状态,要烂熟于心,有法如无法,坐忘的前提是,你把这件事做到烂熟于心之后,你才能到那个境界。
“熟能生巧”,就是你要想达到那种自然的自由的状态,要烂熟于心,有法如无法,坐忘的前提是,你把这件事做到烂熟于心之后,你才能到那个境界。
中国的艺术特别好玩儿,既要想又不能想。你得写的时候,不能多想。可是你又必须同时很清醒地意识到你在写。就像一个人分裂成两个,你在写的时候另外一个你站在旁边看着你。
由这件事上,你可以看到王老对艺术与文物有多么大的热情。他对自己的每件收藏,都作了身世、来历的考证,更不用说他那影响深远的明式家具研究,是他与妻子袁荃猷女士多年来寻觅、修复与探索一件一件古家具所得来的成果。王老对于文物的热情与用功让我无比的敬佩,这种人格特质,现在多数收藏家身上几乎已经找不到了。
一个人书读多了,你会干些什么呢?你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写。一个人见过顶级的收藏就未必能做成同样的事。大师林语堂好像说过:“男人不能没有癖。”静下来的时候,他在那里持久地发呆,问自己:作为一个男人,吃的有了,喝的也有了,多出来的钱,能干些啥呢?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爱好,为什么偏要费时费力地玩摄影收藏呢?
一个真正好的摄影家,他的心一定是个流浪者。真正有天赋的摄影家更多的时候是在消遣中创造出杰作的。
喝茶,要喝出茶汤里头没有的滋味。只要是茶,一定有其优点跟缺点,如同人一样,喝茶的人必须懂得去欣赏茶的优点,包容茶的缺点,完全就像人跟人之间的相处。
“如果没有那些(信以及整个箱子)东西,我父亲这个普通人,没什么能证明他活过。”
收藏意义上的名贵于我不重要,我看重的是其形态、意蕴是否透露出优雅的品质,是否承载特殊的意义或趣味。
实际上,中国美院在西湖边获得的就是湖山的情怀,进而是诗性的情怀。
今天纯粹的文人没有了,但大学教授是新文人,他们的艺海生涯有几个特点,一是民学立场,源自民间,源自底层。
“所有的知识都是一个漏网。打捞起有用的东西,漏掉更多的东西。
“在一些人看来好像我回的是别人的故乡,其实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故乡’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指代一个地域性的概念,而是能让人产生归属感,有心灵认同感,这就是故乡。就像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很多人来说,八十年代就是故乡。”
当下。文化的革命必然导致生活的革命。
《印度记》就是赞美了印度生活的品位。人们日复一日地热爱着某事某物,成为一种生活的专业。
我遇到过擦了一生皮鞋的大师、做了一辈子裁缝的大师、在歌舞团以外跳了一辈子舞的大师,他的年迈真是美,跳舞的时候基本上不迈开步子,只是原地抖动,就像一棵树在春天开花。
就做学问而言,多读书不一定能有成就,但不读书绝对不会有任何成就。当然,如果有一个好的读书方法,成功的概率就更高一些。另外,读书固然是要从中获得知识,但更应该从中获得智慧,培养一种好的思维方法。
一种好的(或者说科学的)思维方法,其重要性,几乎到了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地步。
现在回想起来,写歌创作对当时二十出头想尽办法避免回家送瓦斯的我来说,其实更像是在进行一种仪式。在体力劳动强度极大的工作之后,一把琴与一支笔让我不再是瓦斯行的工人。琴与笔是我在创作的这个仪式中启动另一个灵魂,经营另一个身份,通往另一个世界的法器。这支笔对于我。就好比超人得装上最后一个神奇特殊的零件之后才可以大显神通一样。因为怕弄丢了。如今我已经极少带着它出门。极少人亲眼见过,那就拍几张照片给你看看吧。
一九七三年的这张画是我的珍物,而我和郑振信正是前面提到的:人与人的相遇是星辰彼此照耀,辉映天空。从中国现代艺术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张画是产生于“文革”中并被保留下来的最早的个人主义绘画,它不但对我和郑振信有意义,对艺术和历史来讲也是有深刻意义的。它证明了生命的顽强和其无法被压制的真实性,再高压的政治环境也不能长久地扭曲人性的正常追求。
在主人的关爱下见其风情,这木锅,因用而美。
孤岛碟片在精神音乐的意义上恰如这个“止”,人的一生不仅要知行,还要知止。
“中医是一门生命科学,它结合了医学、哲学等多门学科,是开启中国文化源流的一把钥匙,它的背后蕴藏了一种生活方式。”
刘锡庆自选集-励耘文库 本书特色 这套丛书建构了一方精神守望者的家园。在这里,一群甘于寂寞的思想者,用执著与静思来面对飞逝的岁月和骤变的时代。他们身处喧哗...
游记卷-朱增泉散文与随笔 本书特色 这卷游记,包括国内、国外两部分。两部分内容不同,但风格互补。国外部分,是作者访问俄罗斯、芬兰、瑞典等国时所写的一组文章,其特...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和作家。1932年在清华大学结识后来的夫人杨绛,次年毕业,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1935年与杨绛完...
这是一本别出心裁、充满诗意的小书,卡明斯用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通过六次“非演讲”讲述了作者的家庭,他的成长,他的诗歌理念
中国书籍文学馆·散文苑:破茧而出 本书特色 李冬梅,安徽省巢湖市人,巢湖市作协副秘书长,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读者》《意林》《思...
此生此情-二十四曲有情人的生命挽歌 本书特色 《此生此情(二十四曲有情人的生命挽歌)》的作者丁东希望能够在目力所及的范围里,选出一集能够直抵灵魂的文字。...
也看风景也读书 本书特色 本书是崔济哲先生的*新散文集,收录散文41篇。全书洋洋36万字,内容涵盖地方风物人俗、古人古事感怀、佛说佛思佛史、历史伟人逸事...
《李商隐诗》内容简介:后人对李商隐的诗有千百种解读,因为他笔下有太多精彩绝伦、扣人心弦的文句:有百转千回的诉情抒意、也有冷
朱自清散文 本书特色 《朱自清散文·现代文学经典文库》朱自清在中国文坛以散文著称,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但朱...
蔡元培-近代名人文库精粹-(上.下) 本书特色 《近代名人文库精萃:蔡元培(套装共2册)》品读名家精粹,点亮智慧人生!。蔡元培-近代名人文库精粹-(上.下) 内...
《美国海军图鉴(上册)》内容简介:美国海军是一支具备全球部署及作战能力的海空军事力量。《美国海军图鉴(上册):舰艇与基地》
履风者:《灵光篇》详释-兰波诗歌-3 本书特色 这是《兰波诗歌》的第三部,解读的是被称为*不易读懂的《灵光篇》。正如科恩所说,《灵光篇》中存在着一种高度浓缩的“...
云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从1923年开始建立教学体系,历经百年,名家辈出,历史上有袁嘉谷、杨宪益、赵萝蕤、闻宥、胡小石、罗常培、袁家骅、闻家驷、施蛰存、李长之、...
急欲轻生的鲸群 本书特色 村上春树喜爱的日本作家 日本现代派小说先驱 安部公房 晚年随笔集 《急欲轻生的鲸群》首次引进出版 急欲轻生的鲸群 内容简介 《急欲轻...
百花散文书系 新当代部分 袁鹰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像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不敢说已将它们串成珠联,但它们在这里总已不再是散...
欧文读本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外国文学大师读本丛书”之一。 华盛顿·欧文(1783—1859),美国作家、短篇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游记作家、传记...
大地之门丛书--守望家园 目录 自序敢问沧桑岁月,雪在何方引子:地球——惟一的家园家园往事我们怎样脚踏实地流失的国土西部风沙线小心翼翼接近辉煌大地盘锦绿色榆林依...
郭小川诗选 本书特色 ★ 七十年来有代表性的诗人诗集★ 作品有力度,气势宏大,影响广泛深远★ 编选有针对性,适合当今学生的语文学习,价值观念树立,以及意志品质的...
大国卫士 本书特色 大运河畔的古镇窑湾,向黄埔军校献出四位优秀的儿子。他们在抗日战场并肩作战,先后晋升国军将军。其中的著名抗日英雄孙明瑾两战淞沪,三战长沙,逐鹿...
往事并不纷纭:国民文坛钩沉 内容简介 《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沉》的“鲁迅篇”以鲁迅为研究主体,“群星篇”则侧重于鲁迅同时代人研究。《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