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考古成果,将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五谷的历史告诉我们。方法新颖,思路清晰,生动有趣。
本书是由万国鼎先生编写的普及性历史知识读物,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五谷”,其后探讨了“五谷”的起源,古代五谷相互之间的比重和古今粮食作物及其比重的变化。*后介绍了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和其他粮食作物的历史、传入与推广等情况。
王思明
《五谷史话》是由万国鼎先生编写的普及性历史知识读物。为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我国古代“五谷”,理清古今“五谷”的区别,特作导读一篇,以此倡导人们珍惜粮食,呼吁人们关注当前的粮食、食品安全问题。
本书在篇章结构上,首先是介绍了什么是“五谷”,其后探讨了“五谷”的起源,再是介绍了古代五谷相互之间的比重和古今粮食作物及其比重的变化。*后分别是介绍了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和其他粮食作物的历史、传入与推广等情况。整体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容易引起读者思考。
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五谷”通常是指粮食作物,而在古代,“五谷”指的又是什么呢?“五谷”一词,*早见于《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于“五谷”*早解释的记载是《汉书·食货志》,指出五谷是稻、黍、粟(稷)、麦、菽。汉代以后,人们还有一种解释,指出五谷是麻、黍、粟(稷)、麦、菽。这两种解释的差别在于一种有稻而没有麻,另一种有麻而没有稻。综合上述两种说法,现在一般认为古代“五谷”函括稻、黍、粟(稷)、麦、菽、麻六种主要作物(附“五谷表”,见文末)。
中国是世界上三大农业起源中心地之一,又是世界栽培作物起源中心之一。中国是粟、黍、稻、菽的家乡,中国农业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粟(稷,谷子)原产于中国,在原始农业时期,因其适应黄土高原的地理生态环境而优先得到驯化。粟有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随着农业技术改进,到商周时期,粟便逐渐取代了黍,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相当普遍,一直到隋唐时期,其首要地位才被稻所取代。
黍也原产于我国,与粟一样,在原始农业时期已经驯化栽培,因其生产期短、耐旱,竞争力*强,种植*早,成为主要粮食作物。到商周时期,黍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黍的地位已经下降,“黍稷”的首席地位已被“菽粟”所代替,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位有所回升后,便不再是主粮。
麦,包括了大麦、小麦,考古发掘迄今没有发现黄河流域原始时代的麦作遗存,所以,麦类在黄河中下游的种植比粟、黍和水稻晚,很可能是后来引进的。麦在商周时期播种面积不大,在粮食作物中地位不高。麦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较快,秦汉时期得到进一步推广。魏晋南北朝时期,麦在北方未显著发展,在南方获得了推广。隋唐时期,麦的地位上升,与粟处于等同地位。中唐以后,荞麦就经常见于记载了。稻麦复种一年两熟的明确记载,首见于唐代。宋元时期,小麦在长江和珠江流域得到了广泛推广,促使了稻麦两熟制在长江流域的形成。小麦在明代成为仅次于稻的粮食作物。
稻也是我国原产,原始农业时期长江流域以种植稻为主。考古发现,水稻在新石器时代已普遍种植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了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并且已经区分了籼、粳。可以说,中国古代长时期内农作物分布南稻北粟的格局,早在原始农业时期就已形成。到商周时期,稻开始逐渐传入北方地区。隋唐时期,稻的地位上升,中唐以后,稻逐渐代替了粟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首要地位。宋元时期,水稻品种发展很快,并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稻麦两熟制在长江流域正式形成。明清时期,水稻有了明显发展,在粮食作物中的比重占绝对优势。
菽(大豆)原产于中国,现今世界各国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去的,它是由野生大豆通过不断的人工选择,才逐渐驯化为栽培种。商周时期,因播种面积不大,在粮食作物中地位不高。在春秋战国时期,菽地位迅速上升,且已和粟并列为主要粮食作物。
麻,一般指大麻,是新石器时代极为重要的纤维作物兼粮食作物。商周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麻的纤维做衣服,仅少量作为粮食。秦汉时期,麻在粮食作物中已不占重要地位了。隋唐时期,麻籽作为油料而不作粮食了。
万国鼎,农史学家,中国农史学科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首届主任,终生致力于农史资料汇集和整理,农业古籍和农业历史的研究。他主持汇集和整理、分类辑成的中国农史资料共613册,4000余万字,并创办我国最早的农史刊物《农业遗产研究集刊》、《农史研究集刊》,在国内外农史和科技史学界颇具影响。
自1894年始,中国与日本发生了两次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日本崛起为帝国主义强国;1937-1945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以中华民
《爱丽儿》内容简介:★开启拉丁美洲民族主义思潮的思想家,沉闷与迷茫时代的“敲钟人”。拉美史上畅销作,一出版即引起轰动。★描
父母官-明清州县官群像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新华出版社出版★剖析州县政治结构,探讨父母官如何施政,分析父母官心理活动、政治行为与官场权术,解析塑造他们喜怒哀...
清史-蔡东藩中华史 本书特色 朝代更迭下的民谷民生·千古兴亡中的得失成败!毛泽东喜爱并推荐的历朝通俗演义!顾颉刚、二月河等高度评价的通俗历史巨著!一般历史通俗演...
旧制度与大革命 本书特色 托克维尔的著作,总指引我们准确剖析社会。就像此次随书收录的“附录”,是从《托克维尔回忆录》中摘译的文字,是亲历大革命的生动纪实。早在革...
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 本书特色 《史集》是中世纪波斯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拉施特(1247—1318)主编的一部久享盛名的世界史名著,是研究中世纪亚欧各国的历史,...
宋代书籍出版史研究 本书特色 ★今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苏轼★闽浙庸蜀之锓刻者已遍于天下。——魏了翁宋代书籍出版史...
中国文化史纲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作为一个“东方之谜”,引起世人注目;而中国人自己当然应该责无旁贷地去探求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的奥秘。本书以丰富的史料、翔实的...
漫画中国历史 第六卷 春秋(三) 本书特色 纪连海作序,方成、金波、纪连海跨界推荐你*该读的一套好书。 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点扶持项目 ...
中国历史故事 本书特色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下来无数 脍炙人口的故事。历代王朝的兴衰*替,风云人物的 功过是非,历史事件的波诡云谲,除了能增长后人...
国民党军政秘档 本书特色 《国民党军政秘档》内容可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官场百态描画政坛人物形象,多为国民党军政要员们争权夺利之举;抗战掠影展现抗日时期各方态度与战...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目录 **章 “司天”、“司地”的远祖**节 祝融与古帝的世系和位次第二节 祝融的功业第三节 大巫·尊神·精灵第四节 祝融八姓——陆终...
大运河-环境 人居 历史 本书特色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和论述古代尤其是明、清、民国时期大运河的演变、环境变迁的得与失,城市和乡镇空间的特征,人居环境的变迁,包...
唐代诚信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苏士梅所著的《唐代诚信思想研究》在梳理先秦诚信思想的发展后,拟从几个方面对唐代的诚信问题作以考察:首先,从不同层面,分阶层对唐代诚信...
《武士革命:明治维新与近代日本的崛起》内容简介:1853年,美国人佩里率舰队闯入江户湾,奉行锁国政策二百余年的日本从此打开了国
《官德十讲》内容简介:何为官德? 官德是官员所应恪守的职业道德,是官员工作生活、思想行为的规范与准则,是从政之道、用权之德,
《会吃的女人更美丽》内容简介:食商,即饮食商数,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智商、情商、艺商等概念。如今,人们对于饮食的追求不再仅仅是
《能掌控情绪的人,都不缺安全感》内容简介:对别人的话敏感,心里就会反复琢磨; 心生自卑,就会担心别人的看法; 别人的一句话就
《夫子继圣 春泥护花:程长庚传》内容简介:程长庚(1811~1880),清同治、光绪时期京剧艺人,是徽班进京后,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
《中国传统文化导读》内容简介:中国传统文化导读是面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我们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