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考古成果,将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五谷的历史告诉我们。方法新颖,思路清晰,生动有趣。
本书是由万国鼎先生编写的普及性历史知识读物,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五谷”,其后探讨了“五谷”的起源,古代五谷相互之间的比重和古今粮食作物及其比重的变化。*后介绍了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和其他粮食作物的历史、传入与推广等情况。
王思明
《五谷史话》是由万国鼎先生编写的普及性历史知识读物。为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我国古代“五谷”,理清古今“五谷”的区别,特作导读一篇,以此倡导人们珍惜粮食,呼吁人们关注当前的粮食、食品安全问题。
本书在篇章结构上,首先是介绍了什么是“五谷”,其后探讨了“五谷”的起源,再是介绍了古代五谷相互之间的比重和古今粮食作物及其比重的变化。*后分别是介绍了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和其他粮食作物的历史、传入与推广等情况。整体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容易引起读者思考。
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五谷”通常是指粮食作物,而在古代,“五谷”指的又是什么呢?“五谷”一词,*早见于《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于“五谷”*早解释的记载是《汉书·食货志》,指出五谷是稻、黍、粟(稷)、麦、菽。汉代以后,人们还有一种解释,指出五谷是麻、黍、粟(稷)、麦、菽。这两种解释的差别在于一种有稻而没有麻,另一种有麻而没有稻。综合上述两种说法,现在一般认为古代“五谷”函括稻、黍、粟(稷)、麦、菽、麻六种主要作物(附“五谷表”,见文末)。
中国是世界上三大农业起源中心地之一,又是世界栽培作物起源中心之一。中国是粟、黍、稻、菽的家乡,中国农业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粟(稷,谷子)原产于中国,在原始农业时期,因其适应黄土高原的地理生态环境而优先得到驯化。粟有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随着农业技术改进,到商周时期,粟便逐渐取代了黍,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相当普遍,一直到隋唐时期,其首要地位才被稻所取代。
黍也原产于我国,与粟一样,在原始农业时期已经驯化栽培,因其生产期短、耐旱,竞争力*强,种植*早,成为主要粮食作物。到商周时期,黍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黍的地位已经下降,“黍稷”的首席地位已被“菽粟”所代替,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位有所回升后,便不再是主粮。
麦,包括了大麦、小麦,考古发掘迄今没有发现黄河流域原始时代的麦作遗存,所以,麦类在黄河中下游的种植比粟、黍和水稻晚,很可能是后来引进的。麦在商周时期播种面积不大,在粮食作物中地位不高。麦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较快,秦汉时期得到进一步推广。魏晋南北朝时期,麦在北方未显著发展,在南方获得了推广。隋唐时期,麦的地位上升,与粟处于等同地位。中唐以后,荞麦就经常见于记载了。稻麦复种一年两熟的明确记载,首见于唐代。宋元时期,小麦在长江和珠江流域得到了广泛推广,促使了稻麦两熟制在长江流域的形成。小麦在明代成为仅次于稻的粮食作物。
稻也是我国原产,原始农业时期长江流域以种植稻为主。考古发现,水稻在新石器时代已普遍种植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了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并且已经区分了籼、粳。可以说,中国古代长时期内农作物分布南稻北粟的格局,早在原始农业时期就已形成。到商周时期,稻开始逐渐传入北方地区。隋唐时期,稻的地位上升,中唐以后,稻逐渐代替了粟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首要地位。宋元时期,水稻品种发展很快,并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稻麦两熟制在长江流域正式形成。明清时期,水稻有了明显发展,在粮食作物中的比重占绝对优势。
菽(大豆)原产于中国,现今世界各国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去的,它是由野生大豆通过不断的人工选择,才逐渐驯化为栽培种。商周时期,因播种面积不大,在粮食作物中地位不高。在春秋战国时期,菽地位迅速上升,且已和粟并列为主要粮食作物。
麻,一般指大麻,是新石器时代极为重要的纤维作物兼粮食作物。商周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麻的纤维做衣服,仅少量作为粮食。秦汉时期,麻在粮食作物中已不占重要地位了。隋唐时期,麻籽作为油料而不作粮食了。
万国鼎,农史学家,中国农史学科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首届主任,终生致力于农史资料汇集和整理,农业古籍和农业历史的研究。他主持汇集和整理、分类辑成的中国农史资料共613册,4000余万字,并创办我国最早的农史刊物《农业遗产研究集刊》、《农史研究集刊》,在国内外农史和科技史学界颇具影响。
太平天国词语汇释-史式文集-第一卷 本书特色 我这一生研究过的学科不少,课题也不少,可以分为许多部分。出版社要出我的文集,那么,先出哪一部分呢?首先考虑的是史学...
蒋介石海外档-访史秘录 本书特色 杨雨青著的《访史秘录(蒋介石海外档)》是利用海外档案研究、解密蒋宋家族的历史著作。作者充分利用了散布在海外的档案史料,同时参考...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典藏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创办人孙玉胜的著作,讲述了《东方时空》十
老照片-南京旧影-高清典藏本 本书特色 这些年民间收藏大热,老照片,尤其是与南京有关的影像,开始为藏家追捧。没见过的老照片不断发现,藏在民间的宝贝,远比我们所能...
新编历史小丛书:明史简述 本书特色 本书为“新编历史小丛书”中的一本,是作者在原版书的基础上做的新稿。论及了明朝开国其早期的部分历史大事...
我与浦东抗日游击战:忆凇沪支队逐鹿浦江两岸 本书特色 《我与浦东抗日游击战一一忆淞沪支队逐鹿浦江两岸》一书是由时年逾八十、现已97岁高龄的原新四军浙东纵队淞沪支...
《随园食单》内容简介:《随园食单》,活得要任性,吃得要讲究。乾隆才子袁枚平生九大爱好,第一是“吃饭”,读书排最后。“豆腐煮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内容简介 简帛古书是二十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作者二十余年躬临整理简帛古书,本书是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准备的一份授课讲稿,对简帛...
《政治学的邀请》是萨瓦特尔邀请三部曲之政治篇,认为政治是一种公民意识的自觉召唤,呼吁读者勇于认识政治、介入政治,虽然我们
战争曾经摧毁了我们的一切,只留下惨痛的记忆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的这些更是难以算记,它摧毁了人类的文明和梦想,还
古道西风:一口气走完丝绸之路(青少年读物) 本书特色 本书从文化史视角,丝绸之路为主体,描述丝绸之路上的故事。主要以具体人物及城市为对象,讲述丝绸之路&ldqu...
邱处机与成吉思汗 本书特色 1222年,在成吉思汗西征中亚强国花剌子模的前夕,他派密使前往山东,邀邱处机前来与自己见面。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刚刚拒绝了金朝、南...
史记考索 目录 《史记》终于太初考《史记》纪表书世家传说例史赞质疑《史记》序传质疑楚人建置考读《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书后汉初匈奴大事年表《史记》徐广本异文考证裴驷...
《内战之殇》内容简介:☆长久以来为历史学家所忽略的西班牙内战的另一面 ☆20世纪西班牙历史学者集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权威之作 ☆严
中国地方志流播日本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地方志大量流散国外,其中日本是收藏数量*多、质量*好的国家。日本搜集中国地方志的历史相当久远,到近代更是肆意搜集、掳掠。对...
春秋争霸-图说中国历史 本书特色 本书为“图说中国历史”系列之一,一部春秋历史从平王东迁始,三家分晋终。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承载着太多的战乱...
绅商也要革命-苏省辛亥年 内容简介 绅商是活跃在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特殊社会阶层,在辛亥革命前后他们用富有血性的行动竭力挽回国家利权,并因应时势理性地选择革命...
《露丝·沃达克政治话语分析的学术思想研究》内容简介:本研究以沃达克的英语学术成果为语料,通过文本细读结合自建数据库的方式,
以獨一無二的寬廣度和精彩度,呈現一場異端者的盛會。在近年出版的文化史作品中出類拔萃,是當代一個大歷史家的至高成就。本書集
《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内容简介:本书全面分析了2019年全球新兴产业发展动态和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并对2020年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