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先生是我国红学研究中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红学研究大家,更是一位红学活动家。本书汇集何其芳先生学术遗产中在《红楼梦》研究领域绕不开的主要代表之作,共收录了何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上经典的三篇文章,即1956年下半年完成的长篇论文《论》、1957年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的讲演《答关于的一些问题》、1962年原为筹备“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撰写的报告《曹雪芹的贡献》,从而可以对何先生的红学研究有一个接近整体的估量。《史诗》此次作为“大家小书”精装版推出,新增我国现代著名工笔重彩人物女画家王叔晖先生22幅红楼梦人物图,编选者还特意为原作中每一个二级标题添加了恰到好处的新颖标题,起到画龙点睛之功,不仅使得全书的主旨在目录中得以完整呈现,也有益于极大拉近文学经典与普通读者之间的距离。何其芳先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严谨细致、精辟独到,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深入认识何先生的红学贡献和从中体悟其在红学发展史上的显赫地位。
《史诗》行文行云流水,以论文、讲演、报告三种文体,用诗意的文字体贴红楼人物和生活细节,融理论的深度和体验的深度为一体,显示了作为文学批评家的何其芳先生有理有据的学术追求和个性独具的诗人气质。《红楼梦》这部巨着为这个古老的社会作了一次深刻的描写,就像在历史的新时代将要到来之前,给旧时代作了一个总的判决一样。——何其芳《论〈红楼梦〉》可以说是诗的论文,论文的诗……我们又可感到文中注入了深沉的理性和精辟的思索,在诗的文采和情境中可以见到冷静的分析,正是这样,何其芳的学术论文不仅可读性强,而且科学性也很强。他的论文的写法,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师法。——刘再复
一、引子伟大的不朽的作品《红楼梦》是我国小说艺术成就的*高峰。关于它的深入人心,清代的笔记里有过一些故事。有一位作者说,他从前在杭州读书的时候,听说有某商人的女儿,貌美,会作诗,因为太爱读《红楼梦》了,后来得了肺病。她快死的时候,她父母把这部书烧了。她在床上大哭说:“奈何烧杀我宝玉!”又一位作者说,苏州有个姓金的人,也很喜欢读这部小说,他给林黛玉设了牌位,日夜祭祀。他读到林黛玉绝食焚稿那几回,就呜咽哭泣。这个人后来竟有些疯疯癫癫了。这些故事是比较奇特的,未必都是真事。前一位作者更是企图用那个故事来反对《红楼梦》。然而这些故事却也反映出来了这样的事实:《红楼梦》的艺术异常迷人,它所创造的人物异常成功,它对许多读者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我们少年时候,我们还没有读这部巨着的时候,就很可能听到某些年纪较大的人谈论它。他们常常谈论得那样热烈。我们不能不吃惊了,他们对它里面的人物和情节是那样熟悉,而且有时爆发了激烈的争辩,就如同在谈论他们的邻居或亲戚,如同为了什么和他们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事情而争辩一样。后来我们自己读到了它。也许我们才十四岁或十五岁。尽管我们还不能理解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这个悲剧仍然十分吸引我们,里面那些不幸的人物仍然激起了我们的深深的同情。而且我们的幼小的心灵好像从它受过了一次洗礼。我们开始知道在异性之间可以有一种纯洁的痴心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比起在我们周围所常见的那些男女之间的粗鄙的关系显得格外可贵,格外动人。时间过去了二十年或者三十年。我们经历了复杂的多变化的人生。我们不但经历了爱情的痛苦和欢乐,而且受到了革命的烈火的锻炼。我们重又来读这部巨着。它仍然是这样吸引我们——或许应该说更加吸引我们。我们好像回复到少年时候。我们好像从里面呼吸到青春的气息。那些我们过去还不能理解的人物和生活,已不再是一片茫然无途径可寻的树林了。这部巨着在我们面前展开了许多大幅的封建社会的生活的图画,那样色彩炫目,又那样明晰。那样众多的人物的面貌和灵魂,那样多方面的封建社会的制度和风习,都栩栩如生地再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我们每次都感到它像生活本身一样新鲜和丰富,每次都可以发现一些以前没有察觉到的有意义的内容。伟大的作品,整个世界文学史上也为数不多的伟大的作品,正是这样的:它能获得不同年龄和经历了不同生活的广大的读者群的衷心爱好;它能够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精神生活;它能够吸引我们反复去阅读,不仅因为它的艺术的魅力像永不凋谢的花一样,而且因为它蕴藏的意义是那样丰富,那样深刻,需要我们去做多次的探讨然后可以比较明了。《红楼梦》出现于十八世纪中叶,出现于中国*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后一段兴盛的时期。经过了一百余年的统治,以满族入主中国的清朝不但已经打败了汉族的抵抗和反叛,而且征服了北部、西北、西部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它这时的统治应该承认是巩固的,强有力的,否则无法解释那样多次的战争的胜利。这个王朝看起来很显赫,实际却很快就要转入衰败了。就是十八世纪末叶和十九世纪初年,农民起义像火一样连绵不断地燃烧在许多地区。到了1840年,离《红楼梦》的出现还不到一百年,鸦片战争就爆发了。在中国的土地上存在了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从此就走向瓦解。《红楼梦》这部巨着为这个古老的社会作了一次*深刻的描写,就像在历史的新时代将要到来之前,给旧时代作了一个总的判决一样。它好像对读者说:这些古老的制度和风习是如此根深蒂固而又如此不合理,让它们快些灭亡吧!虽然在这沉沉地睡着的黑夜里,我无法知道将要到来的是怎样一个黎明,我也无法知道人的幸福的自由的生活怎样才可以获得,但我已经诅咒了那些黑暗的事物,歌颂了我的梦想。……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作家、学者。重庆万州人,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6年与卞之琳、李广田的发表诗歌合集《汉园集》,1937年出版散文集《画梦录》。曾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现鲁东大学)任教,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做了大量拓荒工作。在延安期间,他出版了著名的《预言》《夜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央马列学院教员,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出版有《关于写诗和读诗》《论“红楼梦”》《文学艺术的春天》等论著。1977年7月24日病逝。
捷进英语4(两册) 内容简介 每级课本包括1册主课本和1册学习用书,两册书相辅相成、配合使用。每级分为9个单元,每单元3课。主课本:每单元包括3篇课文,每篇课文...
胡云翼说诗 内容简介 本书分“唐诗研究”、“宋诗研究”和“明清诗选”三部分内容,作者认为唐诗初盛中晚并不是由盛趋衰,而是各有佳处;宋诗研究拈出宋诗“整练”、“细...
巴金的两个哥哥 本书特色 巴金学过,大哥是他爱得*深的人,三哥是*关心他的。 巴金还说,他们三兄弟的共同之处,都是愿意多为别人着想,多付出一点。“两个哥哥对我的...
这本书固然说的是一个年轻姑娘与她的家庭的事,但也属于一个时代,一个地方,在最终意义上,属于一个民族。这民族与我们西方人印
英国史演义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中的英国史演义。演义体,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用于文学艺术作品,这自然不难被接受,但要用于表现社会科学的一些...
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 本书特色 此书为著名作家、学者格非解读《金瓶梅》经典之作。全书共分三卷。卷一(经济与法律)和卷二(思想与道德)联系明代社会史和思想史...
经典的背景 本书特色 作家李骏虎多年来在创作和评论两个园地都有建树,《经典的背景/赵树理研究文丛》一书收录他有关现实主义创作的创作谈、发言和理论文章30余篇,基...
TheintroductiontothisstunningworkisbyMurrayRothbard,whocallsFrenchradicalGustave...
肿瘤的蛛丝马迹 本书特色 尽管人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已有了长足的进步,诊法手段日新月异,生命预后也大有改观,但是离彻底控制这种令人为之色变的疾患尚有较大距离,尤其...
在政治理论领域,“剑桥政治思想史原著系列”作为主要的学生教科丛书,如今已牢固确立了其地位。本丛书旨在使学生能够获得从古希
钟绍京.灵飞经-历代名家小楷临习速成 目录 钟绍京及其所书《灵飞经》钟绍京·灵飞经原帖呈现小楷笔法基本规律钟绍京·灵飞经笔画特点小楷结体基本规律钟绍京·灵飞经结...
文学论默识录-附翻译小说 论文拾遗 目录 文学论自序**章 何为文学**节 文化发展之概观第二节 文学成立及发达之原因第三节 文学之两大作用第四节 属于感化之文...
故事发生在上海房价飙升时期。主人公海萍与丈夫苏淳下决心离开租住了5年的10平米的小屋,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却发觉“攒钱的速
阳光正浓-奔儿头的精华 作者简介 p> 徐舒凡(笔名),1 992年1 0月31日生于北京。初中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竞赛班,现在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
燕园变法(谁能站上北大讲坛)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21世纪经济报道》与《书城》至目前为止发表的有关北大改革的文章及其他媒体发表的部分文章。这些文章观点有所不同...
越界与想象:20世纪中国、日本文学比较研究论集 内容简介 汇集在本书里的文字,是作者近些年来的读书、教学过程中陆续写成的,讨论的对象,主要是中国和日本的文学,时...
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阐述了有效教学研究的提出、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有效教学思想的发展概览、教师有效教学的现状分析等内容。有效教学论-理论与...
明清小说研究 目录 综论进化论与《中国小说史略》岳飞故事:史实的拘泥与民间性的失度明清历史演义观中文史定位之分歧与走向晚明的公案小说创作——小说观念的变迁与叙事...
好像只要他們兩個一見面,就擺脫不了被人追殺的命運。明明他們一個人是武聖莊主,一個人是暗流首領!只是這一次出馬的不是普通角
吉本芭娜娜的文学世界 内容简介 吉本芭娜娜为日本当红女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出现在日本文坛后来断大放异彩,被称为“日本现代文学的天后”。吉本作品反映了现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