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先生是我国红学研究中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红学研究大家,更是一位红学活动家。本书汇集何其芳先生学术遗产中在《红楼梦》研究领域绕不开的主要代表之作,共收录了何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上经典的三篇文章,即1956年下半年完成的长篇论文《论》、1957年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的讲演《答关于的一些问题》、1962年原为筹备“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撰写的报告《曹雪芹的贡献》,从而可以对何先生的红学研究有一个接近整体的估量。《史诗》此次作为“大家小书”精装版推出,新增我国现代著名工笔重彩人物女画家王叔晖先生22幅红楼梦人物图,编选者还特意为原作中每一个二级标题添加了恰到好处的新颖标题,起到画龙点睛之功,不仅使得全书的主旨在目录中得以完整呈现,也有益于极大拉近文学经典与普通读者之间的距离。何其芳先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严谨细致、精辟独到,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深入认识何先生的红学贡献和从中体悟其在红学发展史上的显赫地位。
《史诗》行文行云流水,以论文、讲演、报告三种文体,用诗意的文字体贴红楼人物和生活细节,融理论的深度和体验的深度为一体,显示了作为文学批评家的何其芳先生有理有据的学术追求和个性独具的诗人气质。《红楼梦》这部巨着为这个古老的社会作了一次深刻的描写,就像在历史的新时代将要到来之前,给旧时代作了一个总的判决一样。——何其芳《论〈红楼梦〉》可以说是诗的论文,论文的诗……我们又可感到文中注入了深沉的理性和精辟的思索,在诗的文采和情境中可以见到冷静的分析,正是这样,何其芳的学术论文不仅可读性强,而且科学性也很强。他的论文的写法,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师法。——刘再复
一、引子伟大的不朽的作品《红楼梦》是我国小说艺术成就的*高峰。关于它的深入人心,清代的笔记里有过一些故事。有一位作者说,他从前在杭州读书的时候,听说有某商人的女儿,貌美,会作诗,因为太爱读《红楼梦》了,后来得了肺病。她快死的时候,她父母把这部书烧了。她在床上大哭说:“奈何烧杀我宝玉!”又一位作者说,苏州有个姓金的人,也很喜欢读这部小说,他给林黛玉设了牌位,日夜祭祀。他读到林黛玉绝食焚稿那几回,就呜咽哭泣。这个人后来竟有些疯疯癫癫了。这些故事是比较奇特的,未必都是真事。前一位作者更是企图用那个故事来反对《红楼梦》。然而这些故事却也反映出来了这样的事实:《红楼梦》的艺术异常迷人,它所创造的人物异常成功,它对许多读者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我们少年时候,我们还没有读这部巨着的时候,就很可能听到某些年纪较大的人谈论它。他们常常谈论得那样热烈。我们不能不吃惊了,他们对它里面的人物和情节是那样熟悉,而且有时爆发了激烈的争辩,就如同在谈论他们的邻居或亲戚,如同为了什么和他们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事情而争辩一样。后来我们自己读到了它。也许我们才十四岁或十五岁。尽管我们还不能理解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这个悲剧仍然十分吸引我们,里面那些不幸的人物仍然激起了我们的深深的同情。而且我们的幼小的心灵好像从它受过了一次洗礼。我们开始知道在异性之间可以有一种纯洁的痴心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比起在我们周围所常见的那些男女之间的粗鄙的关系显得格外可贵,格外动人。时间过去了二十年或者三十年。我们经历了复杂的多变化的人生。我们不但经历了爱情的痛苦和欢乐,而且受到了革命的烈火的锻炼。我们重又来读这部巨着。它仍然是这样吸引我们——或许应该说更加吸引我们。我们好像回复到少年时候。我们好像从里面呼吸到青春的气息。那些我们过去还不能理解的人物和生活,已不再是一片茫然无途径可寻的树林了。这部巨着在我们面前展开了许多大幅的封建社会的生活的图画,那样色彩炫目,又那样明晰。那样众多的人物的面貌和灵魂,那样多方面的封建社会的制度和风习,都栩栩如生地再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我们每次都感到它像生活本身一样新鲜和丰富,每次都可以发现一些以前没有察觉到的有意义的内容。伟大的作品,整个世界文学史上也为数不多的伟大的作品,正是这样的:它能获得不同年龄和经历了不同生活的广大的读者群的衷心爱好;它能够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精神生活;它能够吸引我们反复去阅读,不仅因为它的艺术的魅力像永不凋谢的花一样,而且因为它蕴藏的意义是那样丰富,那样深刻,需要我们去做多次的探讨然后可以比较明了。《红楼梦》出现于十八世纪中叶,出现于中国*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后一段兴盛的时期。经过了一百余年的统治,以满族入主中国的清朝不但已经打败了汉族的抵抗和反叛,而且征服了北部、西北、西部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它这时的统治应该承认是巩固的,强有力的,否则无法解释那样多次的战争的胜利。这个王朝看起来很显赫,实际却很快就要转入衰败了。就是十八世纪末叶和十九世纪初年,农民起义像火一样连绵不断地燃烧在许多地区。到了1840年,离《红楼梦》的出现还不到一百年,鸦片战争就爆发了。在中国的土地上存在了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从此就走向瓦解。《红楼梦》这部巨着为这个古老的社会作了一次*深刻的描写,就像在历史的新时代将要到来之前,给旧时代作了一个总的判决一样。它好像对读者说:这些古老的制度和风习是如此根深蒂固而又如此不合理,让它们快些灭亡吧!虽然在这沉沉地睡着的黑夜里,我无法知道将要到来的是怎样一个黎明,我也无法知道人的幸福的自由的生活怎样才可以获得,但我已经诅咒了那些黑暗的事物,歌颂了我的梦想。……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作家、学者。重庆万州人,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6年与卞之琳、李广田的发表诗歌合集《汉园集》,1937年出版散文集《画梦录》。曾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现鲁东大学)任教,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做了大量拓荒工作。在延安期间,他出版了著名的《预言》《夜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央马列学院教员,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出版有《关于写诗和读诗》《论“红楼梦”》《文学艺术的春天》等论著。1977年7月24日病逝。
野人献曝 内容简介 近年来我写的东西实在太少,做的工作也不够多,这个小书能够出版,既欣喜且深深惭愧,真近于古人说的野人献曝,东西不足道,意思却还好。——沈从文“...
《魔术师物语(Ⅱ公主的守护者)》由顶猫の小姐编著。《魔术师物语(Ⅱ公主的守护者)》讲述了:虚实难测的魔术与魔法……身处险
对日本美术颇有造诣的美术史学者潘力博士撰著的中国第一部全面、深入研究浮世绘的著作出版了。该书在原始、古代直至现代的日本美
多重主体策略的自我命名: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女性主义与文学话语的再造、女性主义的后现代处境、女性主义美学的探讨、身份政治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
解析秦可卿 内容简介 本书列举了秦可卿身上存在着的34个“谜”,并将所有这些“谜”都作了解析。当解开这些“谜”之后,人们发现:原来秦可卿的居室,竟然隐写的是皇后...
敦煌歌辞通论 本书特色 吴肃森先生的《敦煌歌辞通论》是一部理论专著,三十余万言。全书主体内容,共分概论、渊源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风格的形成和...
沈德潜诗学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探讨清代格调派代表沈德潜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独特风貌。作者通过考察沈德港《古诗源》《唐诗别裁集》《宋金三家诗选》《明诗别...
清代大学者袁枚在治学之余对饮食文化也情有独钟。由于他在诗士林的声望与地位,使得他常常成为各地门生故旧,社会名流宴请的对象
走近往事 内容简介 吕大渝少年便因其独特气质,姣美容颜而获得向毛泽东、周恩来以及外国元首敬献鲜花的殊荣;十岁那年拍摄了电影《祖国的花朵》,其中插曲《让我们荡起双...
序清风明月,素影分辉,美丽的夜晚却没有与之相符的事情。踢了踢脚下少年,一身血污,脏得不成样,连脸都快看不清,锦衣少年蹲下
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 本书特色 专著书稿《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是台州学院蒋承勇教授承担的国家基金项目*终研究成果。该成果从宏观上梳理了西方文学随着文化...
出版学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分九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出版学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的基本知识,为出版实践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具...
西班牙语国家文学研究-第七辑 本书特色 为了弘扬北大优秀的学术传统,促进欧美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决定联合主办“欧美文...
随着女娲神像的出现,世上的负面力量突然增强,整个世界都失去了平衡。何弼学竟然在大白天发现满大街都是鬼,而殷坚则在见客户时
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源起及本质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意从“元理论”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元意义”进行研究,主旨在于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探究“思想政治教...
宿敵コルブスを追えば、いつかディックに会える―。密かな希望を胸にFBI捜査官に転身したユウト。彼を縛るのは、愛を交しなが
白雪石画选 内容简介 简介选编了作者近20年来所创作的作品260余幅。白雪石画选 作者简介 白雪石(1915- )北京市人。自幼喜爱绘画。1932年在中学读书时...
Alarge,beautifulbluestoneisdiscoveredinaforest.Itiscutinhalf,andonehalfstaysinth...
龙抬头 内容简介 《龙抬头》聚焦于国际大豆市场竞争和国家大豆计划振兴的时代平台,着眼于北大荒雁窝岛油脂业国企改革的典型环境,分别讲述了退休场长杨坚石、离职场长魏...
杨司令的少先队 小武工队员-精品连环画.小英雄故事-3-(全2册) 本书特色 连环画是绘画的一种,是根据文学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成简明的文字脚本,据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