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先生是我国红学研究中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红学研究大家,更是一位红学活动家。本书汇集何其芳先生学术遗产中在《红楼梦》研究领域绕不开的主要代表之作,共收录了何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上经典的三篇文章,即1956年下半年完成的长篇论文《论》、1957年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的讲演《答关于的一些问题》、1962年原为筹备“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撰写的报告《曹雪芹的贡献》,从而可以对何先生的红学研究有一个接近整体的估量。《史诗》此次作为“大家小书”精装版推出,新增我国现代著名工笔重彩人物女画家王叔晖先生22幅红楼梦人物图,编选者还特意为原作中每一个二级标题添加了恰到好处的新颖标题,起到画龙点睛之功,不仅使得全书的主旨在目录中得以完整呈现,也有益于极大拉近文学经典与普通读者之间的距离。何其芳先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严谨细致、精辟独到,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深入认识何先生的红学贡献和从中体悟其在红学发展史上的显赫地位。
《史诗》行文行云流水,以论文、讲演、报告三种文体,用诗意的文字体贴红楼人物和生活细节,融理论的深度和体验的深度为一体,显示了作为文学批评家的何其芳先生有理有据的学术追求和个性独具的诗人气质。《红楼梦》这部巨着为这个古老的社会作了一次深刻的描写,就像在历史的新时代将要到来之前,给旧时代作了一个总的判决一样。——何其芳《论〈红楼梦〉》可以说是诗的论文,论文的诗……我们又可感到文中注入了深沉的理性和精辟的思索,在诗的文采和情境中可以见到冷静的分析,正是这样,何其芳的学术论文不仅可读性强,而且科学性也很强。他的论文的写法,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师法。——刘再复
一、引子伟大的不朽的作品《红楼梦》是我国小说艺术成就的*高峰。关于它的深入人心,清代的笔记里有过一些故事。有一位作者说,他从前在杭州读书的时候,听说有某商人的女儿,貌美,会作诗,因为太爱读《红楼梦》了,后来得了肺病。她快死的时候,她父母把这部书烧了。她在床上大哭说:“奈何烧杀我宝玉!”又一位作者说,苏州有个姓金的人,也很喜欢读这部小说,他给林黛玉设了牌位,日夜祭祀。他读到林黛玉绝食焚稿那几回,就呜咽哭泣。这个人后来竟有些疯疯癫癫了。这些故事是比较奇特的,未必都是真事。前一位作者更是企图用那个故事来反对《红楼梦》。然而这些故事却也反映出来了这样的事实:《红楼梦》的艺术异常迷人,它所创造的人物异常成功,它对许多读者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我们少年时候,我们还没有读这部巨着的时候,就很可能听到某些年纪较大的人谈论它。他们常常谈论得那样热烈。我们不能不吃惊了,他们对它里面的人物和情节是那样熟悉,而且有时爆发了激烈的争辩,就如同在谈论他们的邻居或亲戚,如同为了什么和他们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事情而争辩一样。后来我们自己读到了它。也许我们才十四岁或十五岁。尽管我们还不能理解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这个悲剧仍然十分吸引我们,里面那些不幸的人物仍然激起了我们的深深的同情。而且我们的幼小的心灵好像从它受过了一次洗礼。我们开始知道在异性之间可以有一种纯洁的痴心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比起在我们周围所常见的那些男女之间的粗鄙的关系显得格外可贵,格外动人。时间过去了二十年或者三十年。我们经历了复杂的多变化的人生。我们不但经历了爱情的痛苦和欢乐,而且受到了革命的烈火的锻炼。我们重又来读这部巨着。它仍然是这样吸引我们——或许应该说更加吸引我们。我们好像回复到少年时候。我们好像从里面呼吸到青春的气息。那些我们过去还不能理解的人物和生活,已不再是一片茫然无途径可寻的树林了。这部巨着在我们面前展开了许多大幅的封建社会的生活的图画,那样色彩炫目,又那样明晰。那样众多的人物的面貌和灵魂,那样多方面的封建社会的制度和风习,都栩栩如生地再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我们每次都感到它像生活本身一样新鲜和丰富,每次都可以发现一些以前没有察觉到的有意义的内容。伟大的作品,整个世界文学史上也为数不多的伟大的作品,正是这样的:它能获得不同年龄和经历了不同生活的广大的读者群的衷心爱好;它能够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精神生活;它能够吸引我们反复去阅读,不仅因为它的艺术的魅力像永不凋谢的花一样,而且因为它蕴藏的意义是那样丰富,那样深刻,需要我们去做多次的探讨然后可以比较明了。《红楼梦》出现于十八世纪中叶,出现于中国*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后一段兴盛的时期。经过了一百余年的统治,以满族入主中国的清朝不但已经打败了汉族的抵抗和反叛,而且征服了北部、西北、西部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它这时的统治应该承认是巩固的,强有力的,否则无法解释那样多次的战争的胜利。这个王朝看起来很显赫,实际却很快就要转入衰败了。就是十八世纪末叶和十九世纪初年,农民起义像火一样连绵不断地燃烧在许多地区。到了1840年,离《红楼梦》的出现还不到一百年,鸦片战争就爆发了。在中国的土地上存在了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从此就走向瓦解。《红楼梦》这部巨着为这个古老的社会作了一次*深刻的描写,就像在历史的新时代将要到来之前,给旧时代作了一个总的判决一样。它好像对读者说:这些古老的制度和风习是如此根深蒂固而又如此不合理,让它们快些灭亡吧!虽然在这沉沉地睡着的黑夜里,我无法知道将要到来的是怎样一个黎明,我也无法知道人的幸福的自由的生活怎样才可以获得,但我已经诅咒了那些黑暗的事物,歌颂了我的梦想。……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作家、学者。重庆万州人,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6年与卞之琳、李广田的发表诗歌合集《汉园集》,1937年出版散文集《画梦录》。曾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现鲁东大学)任教,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做了大量拓荒工作。在延安期间,他出版了著名的《预言》《夜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央马列学院教员,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出版有《关于写诗和读诗》《论“红楼梦”》《文学艺术的春天》等论著。1977年7月24日病逝。
高适诗文注评 内容简介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的杰出代表,与岑参并称“高岑”。诗风悲壮激昂,雄浑苍凉;许多佳篇名句,历越千年而传唱不衰。该书精选了高适诗歌的代表作...
本书是三毛的第一部中文电影原著剧本,以中国近代史上的动乱年代为背景,描绘一个全中国人悲欢离合的故事。实际上,它不经意流露
古典文学研究丛书修订版 胡适红学年谱 内容简介 《胡适红学年谱》分为“前记”、“年谱”两部分。其中,“年谱”是主体。他以胡适为中心将其全部红学著述言论及相关背景...
1910-1931-《小说月报》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进程 本书特色 《小说月报<1910-1931>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进程》由潘正文所著,本书通过对《小说月报...
理论的幽灵:文学与常识 本书特色 《理论的幽灵--文学与常识》(作者安托万·孔帕尼翁)是“当代文学理论系列”之一,回顾了文学理论与常识问所发生的种种冲突...
鲁迅藏书签名本 内容简介 查看《鲁迅日记》有很多搜到赠书的记录…很多人是签名的,还有人会在扉页上题写情谊深长的赠言。鲁迅藏书签名本 目录 国内部分...
女のヒモだった久は、かつての同級生・小田と偶然再会する。仕事や住むところが見つかるまで自分と暮らせばいいという小田の申し
铁道游击队传奇 内容简介 本书以鲜活的**手资料批露鲜为人知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台前幕后,介绍历史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和趣闻轶事,融历史与人物于一炉。铁道游击队传奇 ...
红楼梦的艺术创新 目录 前言**编 艺术境界 至关迷人全面创新把一 立意,“打破历来小说窠臼”二 取材,来自作家“半世亲睹亲闻”三 人物描写,“强似前代所有书中...
4/1発売予定コミックス「それでも、やさしい恋をする」収録内容同人誌「after9hours」「after10hours」「色のある世界」「色のあ
我笔下七宗罪 内容简介 海岩是个奇人。 他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成为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他创作了《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
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特色 《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由乔治·斯坦纳所著,作者认为,在**的小说之中,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
《金瓶梅》资料汇编(精装) 本书特色 《金瓶梅资料汇编》为了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把近年来积累的《金瓶梅》资料,汇编出版。在此以前,朱一玄、刘毓忱同志已共同编写...
南斗文星高 本书特色 《南斗文星高》:香港文学界的伯乐,金庸梁羽生武侠小说的催生婆,大陆文人眼里的两栖作家,董桥风靡大陆的推托。南斗文星高 内容简介 罗孚先生长...
在法兰克福,木心写道,飞越大西洋,伦敦消失,法兰克福出现,机组人员没发任何表格,心里有点痒兮兮。登录一个不设防的国家……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是刘师培(申叔)在北京大学教学时编的。这虽然是一本提纲举要的讲义,却为当时的学者所推重,也...
《朱光潜谈读书(剪纸漫画珍赏版)》讲述了对于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先生来说,书既是他通向学术顶峰的必经途径,也是他深厚修养和丰
项目管理 内容简介 变革已经成为企业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工作就是是管理各种项目,使变革能顺利进行,本书将揭示:企业如何轻松适应和种项目管理工具?项目管理...
世界著名小提琴抒情乐曲精选.8.二重奏曲集锦 内容简介 这些名作多半来自歌曲的改编,无疑是那些深切动人的歌词打动了那些*富情感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以至留下了这些无...
诗学隐喻理论及其文学实践 本书特色隐喻涉及到文学活动的各个层面。朱全国、肖艳丽编著的《诗学隐喻理论及其文学实践》依据隐喻与文学思维、语言运作、话语形式、作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