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没有人喜欢垃圾。垃圾肮脏,而且是“没用”的,不是吗?然而,大城市每天生产的垃圾,却吸引了小玲、丽雨这样的年轻姑娘带着嗷嗷待哺的婴儿,从农村老家搬到大城市郊区;我们毫不吝啬地丢弃的衣服鞋袜,流转到像冷水村一样的城乡接合部,却成为马大姐和老乡大姐这样的拾荒女性的一种矛盾的骄傲;我们每天丢弃的一次性水瓶和餐具堆积如山,它们却和年轻人小张的创业梦交织在一起;而我们的生活垃圾,更构筑了许多像大熊、星星、李涵般在废品场长大的小孩,最独特的童年记忆。
本书就像一部以文字为载体的影片,用平视的、细腻的镜头,以社会学、人类学的视角,借由对在北京居住和生活的十位拾荒者的走访与记述,呈现了这个群体的日常点滴、内心独白和家庭故事。通过审视废品、废品经济、收废品人,作者尝试重新看待这个城市的消费与浪费,重新理解废品回收经济和空间如何与我们息息相关;通过了解废品从业者的工作和生存空间,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城市成员、城市化,以及中国的现代性问题。
--------------------------------------------
【编辑推荐】
在垃圾分类大潮中,当被问到“你是什么垃圾”时,别笑,垃圾确实是我们的一部分……
本书以社会学的视角,将垃圾作为一种标志、一个节点,带出我们身处其中的巨大的物质网络,此间,万物皆相关联。垃圾与城市,拾荒者与我们,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一幅“人类世”的山水画。
在垃圾分类大潮中,拾荒者的角色是什么、功能是什么?他们受到了什么样的冲击?他们可以做什么?我们又可以为他们做什么?
这些问题,正是本书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如作者所言:“社会科学有责任给大众提供一种全新的看待垃圾的眼光,讲述一个完整的关于‘物的社会生命’的故事。”
--------------------------------------------
【媒体推荐】
此书另辟蹊径,带你进入“垃圾”的世界;作为人文关怀和学术思考的结合,是对现代的、消费的大城市生活的绝佳反思,深刻而富有趣味。
——陈冠中(作家)
“收废品的人”是都市生活中的“隐形人”。人们天天看见他们,但又似乎从来看不见他们。《废品生活》引领我们去端详凝视这些人——不仅仅是去发掘他们的卑微与挣扎,更是去发现他们如何在卑微与挣扎中构建自尊和“意义”,以此捍卫人之为人的完整。富有同情但不煽情,好看但不失学理,是一部理解当代中国的人类学力作。
——刘瑜(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
买买买,也是丢丢丢。嘉明与劼颖的《废品生活》是一部描绘收废品人的民族志,也是一幅“人类世”(Anthropocene)的山水画,揭示垃圾并非中国经济奇迹的废渣或副产品,反而是现代生产方式的核心,所谓垃圾围城,垃圾就是当代生活的隐喻。作者以人类学家的眼光,以物观我,见微知著,从废品出发,观照中国的盛世背后,社会的建构重组、空间的流转变幻、百姓的得失寻觅。
——卢思骋(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总干事)
胡嘉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与宗教研究系副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文化人类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当代中国的国家、社会、文化、资本的交叉博弈关系。曾出版探讨乡土文化与国族话语互动的专著《延安寻真》(2018)。论文曾发表于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Modern China、The China Journal、Cities、Urban Geography、Ethnology、China Perspectives等期刊。
张劼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博士。研究领域为科学技术社会研究(STS)、环境人类学、废弃物、劳工。曾在《社会学研究》《开放时代》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与废弃物相关的研究包括《中国高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垃圾治理困境》《废品和垃圾从业者的工作、生活和主体性》《环境治理中的知识生产与呈现——对...
(展开全部)
对于“非正式经济”或者“非正规经济”,学者黄宗智(2009)提醒我们,这是目前发展中国家最大的非农群体就业领域。所谓“非正式”,是指它并非现代的、工业的、城市的企业或者经济部门,也不是传统的农业领域。它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农业人口城市化过程中,事实上大量的农业人口并未被完全吸纳进入全然现代化的经济部门,而是进入传统与现代部门之间的中间领域。黄宗智(2008)认为“非正规经济”最确切地概括了这种城市中的低层次就业情况。这些城市底层的新兴劳工所从事的,不是稳定的、被纳入国家福利系统和劳动保障体系的工作,而是在小规模的、零散的,不被国家管理、法律规制的经济单位中,提供廉价的劳动力。这个领域吸纳了大量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剩余劳动力,同时也创造了城市中劳动报酬低微、欠缺福利的“次级公民”。
——引自章节:第一部分城市采矿人:废品回收作为非正式经济
使人重尊严的老家“电梯房”王大哥特别为他们在县城的“电梯房”拍了一段视频,虽然他们没有很多机会住在那里,但是这个家远比他们每天居住的平房有意义。这个房子,并不如外人所认为的那样是多余的,它是农民工一种乡土感情或者责任的寄寓。这个楼房住宅除了显示他赚钱的能力外,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其中之一可能是对老爹的一种示威,象征着他对当年离家京漂定的一种无悔。
——引自章节:第一部分城市采矿人:废品回收作为非正式经济
西窗法雨 本书特色 ★法科入门学子人手**! ★众多政法院校新生入学阅读推荐!西窗法雨 内容简介 《天下·西窗法雨》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
黎晓亮,时尚摄影师。曾供职于业内知名传媒集团, 长期与《世界时装之苑ELLE》《大都市Numéro》《BAZAAR 时尚芭莎》 等多本杂志合作,个人偏爱1960...
苏伟贞台湾著名小说家。现任教于国立成功大学中文系,曾任《联合报》读书人版主编。以《红颜已老》、《陪他一段》饮誉文坛,曾获《联合报》小说奖、《中国时报》小说奖、《...
三年前为了平定西疆,他迎娶了雍州兵马总督的女儿为皇后,但他却在有生之年遇见了霍时英,这个世间独一无二的女子,这个大燕朝唯一的女将军。她不知道,也没有人知道,他已...
作品目录前言 第1章 童年及早期教育(1806~1819年) 第2章 少年时期父亲对我的影响 (1813-1821 年) 第3章 受教育末期及自 学初期(
中西法律传统:第一卷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有“近代中国法学语词的形成与发展”、“中国自然法论的哲学基础”、“先秦儒家礼法思想中的道德与法律”、“司法独立学说在西方...
每个人都会做梦,只分觉与不觉,那么,能够觉梦的人,可以通过梦境来预知五脏是否存在什么隐患,从而可以提前对身体进行调治,保证平安无事;不觉梦的人,对病症预示的一些...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销售量逾10亿册,而且还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售量亦逾10亿册
儿童文学作家。1971年3月生于辽宁昌图,现居沈阳。大块时间在河边的木屋里读书、写作、做白日梦。近年出版《九月的冰河》《孤单的少校》《砂粒与星尘》《豆粒儿,你的...
雅克·拉康是最富挑战性与争议性的当代思想家之一,也是自弗洛伊德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理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诊疗室的范围,从而波及到了诸如文学理论、电影...
诗玫,家庭装修类图书作者,撰稿人。2006年第一出版的《这样装修最省钱》成为家庭装修类图书的经典,畅销至今,被称为“家装红宝书”,为千万读者化解了装修的困惑。本...
人要任性,但是也要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可以放肆去想,大胆去做,又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一定要有自己把日子过好的能力,在最想做事情的时候,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有时候...
新药发现-寻找维护人类健康的武器 本书特色 《新药发现:寻找维护人类健康的武器》为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之一。新药发现-寻找维护人类健康的武器 目录 1新药发...
胡慎之关系心理学家,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拥有20余年的咨询实践经验,15000余小时的个案咨询经验,曾任CCTV《心理访谈》特邀嘉宾,湖南...
淘宝移动设计专家潜心力作,阿里集团首本移动交互设计类重磅图书·作者基于多年实践经验,结合大量案例,全面总结了移动应用设计的原则和理念·配有线上主页,书中案例可供...
杨炼,当代著名诗人。1955年出生于瑞士伯尔尼,成长于北京,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杨炼以长诗《诺日朗》出名,曾与芒克、多多等创立“幸存者...
「我羨慕她有一顆為全世界跳動的心。」──西蒙.波娃 Simone de Beauvoir「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靈性作家。」──安德烈‧紀德 André Gide西蒙...
伯纳德·屈米,世界著名建筑评论家、设计师。他出生于瑞士,毕业于苏黎世科技大学,具有法国、瑞士以及美国国籍。在美法两国之间工作与居住,拥有美国与法国建筑师的执照,...
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1985年1月残雪首次发表小说,至今已有六百万字作品,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颇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
TheNightChildisavampirestorybasedinthe1800s.YoungJamesAilingisavampeelahis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