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定鼎金陵,江南社会剧烈震荡。各阶层群体的政治取向发生分化,民众与太平天国的关系表现为消极避世、合作或对立等多重面貌。其中,民众与太平天国对立关系的形成、发展直接导致太平军对清战争形势的逆转。在太平天国统治区,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太平军奄有苏浙膏腴之地,“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民变”呈现了一道别样的历史景象。民变所展现的对立内涵具有特殊性和说服力。这些集体行动主要是利益的对抗,事件本身不甚具有明显的政治敌对意识;民变的大部分领导人和参加者是先前在社会分化浪潮中归顺或遵从太平天国统治的群体,他们的呐喊传达了更为真实的历史信息。“天国”民变的时空分布、人员构成、类型区划、动员模式、太平天国政府的调控应对等诸项因素全景式地展现了太平天国与民众对立关系的重要表现、成因及影响。与太平天国据守江南前20年间清朝统治下的同区域民变相比,“天国”民变的各项要素既有前朝传统的延续性,又有战时太平天国自己的特殊性。
民变的抗争矛头大多指向太平天国的社会战略,特别是经济政略。虽然文化反感与禁毁偶像、变动婚丧礼法等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是士绅和普通百姓排斥太平天国的重要原因,但切身的经济利益冲突才是引发士绅和普通百姓共同参与民变的根源。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统治方式转向的误差主要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在田赋制度方面承袭清朝旧制旧弊,以及在恢复传统社会经济秩序时自我孤立的政略。从这个层面说,太平天国只是在占领区实现了政权的易手,并未能实现新旧社会的转型交替。于是经济政略的弊病直接促生了江南在太平天国短短三四年统治期内的数十起民变。民变多元复杂的社会效应同样对太平天国统治产生影响。首先,民心渐失,后期太平天国“人心冷淡”的现实,不仅是在军中、朝内,在民间亦是如此;其次,“高效”镇压的背后,反映了民变耗费政府财力、牵扯行政精力和分散太平军兵力的实质。更重要的是,在某种程度上,统治区风起云涌的民变宣告了太平天国在社会控制层面的失败。民变与团练、盗匪、腐败、内讧等不安定因素愈演愈烈,官、绅、民的关系陷入结构性失衡,社会失控加剧,太平天国的内溃之势已萌生于军事溃败之先。社会战略的失败,预示着“天国”陨落的命运。
太平天国的社会战略展现了太平天国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特殊实态。在太平天国占领下的广大乡村地区,乡村政治实践的主角仍然是“天国”政府官员和太平军。他们通过普及乡官制度将乡村管理纳入国家政权系统运行轨道、不遗余力地干预敏感的业佃关系和倾向动用军队镇压因租佃事务而起的民变、力图取代传统社会组织在社会救济和公共工程等领域的角色,均体现了太平天国政治权力向乡村社会的渗透。广泛而频繁地引发激变四野的民众反抗,也是国家权力不当控制地方社会的直接反映。一般来说,民变与太平天国统治深入基层的程度和干预介入基层的多少成正比例关系:愈是“天国”统治深入基层的地区,民变的数量愈多,规模愈大,烈度愈强。我们并没有充分看到太平军的控制困守于行政城市城墙之内的现象,也没有看到正统乡村名流继续稳固地掌控农村,反而发现太平天国以较为积极的姿态涉足地方事务,士绅的传统权力在“天国”统治区也因乡官制度的束缚、民变的打击、太平军的打压、土地的丧失、生计无着、乡绅数量的流失、社会结构重组等原因遭到限制和削弱。不同于该时期绅权扩大的一般势态,统治区的绅权呈现被压缩的另面镜像。战后,清政府在重整社会秩序工作中有意识地继承江南绅权被压制的趋势,在更广范围内限制和约束绅权,激发了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的新一轮角逐,并对晚清政局产生影响。
处动荡时代,民变频发,种类繁多。在面面俱到的一般性叙述和较深入的特定时空特定对象研究的两选之间,应对研究的时段、地区和对象有所侧重,研究区域:偏重于太平天国建立较稳定统治并有效推行各项政策方略的地区——江南;研究时段:瞩目于太平天国的后期;研究对象:框定于带有自发性、突发性,特别是与清政府或清军没有直接组织联系的民变类别。
刘晨,1986年生,山东滨州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首批“博雅”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员、助理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教学与研究。著有《萧朝贵与太平天国早期史》《义和团》等,在《近代史研究》《清史研究》《历史档案》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第一辑) 内容简介 本书为南开大学“985工程”创新基地成果。本辑所选取的论文,涉及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民本思想、华夷正统思想、佛学与宗...
吕思勉中国民族史 本书特色 吕思勉与陈垣、陈寅恪、钱穆被人推崇为现代史学四大家、其一生刻苦钻研,勤勉著书,尽瘁于国学,尤殚精于历史研究和教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史...
消逝在东交民巷的那些日子 本书特色 这是片方圆不到一平方英里的区域,离紫禁城不远,紧挨着北京内城的东南角。从1900年一直到1949年,它曾是外墙高筑、戒备森严...
明清之际,在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天主教传播较为广泛。明朝万历年问传教士来华最早建造教堂的四个城市中就有南京。至明朝末年,传教士在江南所建教堂数目位...
品牌中国电视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跳出新闻传播学的范畴,从经济学、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等多个角度对电视媒体经营进行研究的专著;这是一本突破事业单位的视野,把电视媒体...
新疆维吾尔族人口离婚问题研究 目录 **章新疆维吾尔族婚姻习俗及其婚姻状况一、伊斯兰教的婚姻观与维吾尔族的婚姻习俗二、新疆维吾尔族人口演变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三、维...
瘟疫下的社会拯救:中国近世重大疫情与社会反应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的撰写是想揭示历史上的一段“真实”的存在,推动中国疾病医疗社会史乃至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同...
行政-观念读本 本书特色本书为“观念读本”系列之一种,由浙江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郑春燕编选。书中选入的20篇经典文章,涵盖了上自亚里士多德、...
中华文史论丛(总第80辑) 目录 释“情志”——中国诗学的生命本原论宋文化的转型卫三畏与美国汉学的起源17-18世纪西方汉字起源研究述评生治贞夫对楚辞学的贡献今...
《热爱生活的一万个理由》内容简介:在民警马拓的眼中,地铁站就像一幅浮世绘。安检员、站务员、商亭里做卷饼的大姐、卖伞的老奶奶
图书馆的故事-从文字初创到计算机时代 本书特色 《图书馆的故事》阐明:没有一种数字化的奇迹,能减少中世纪的彩绘图饰手抄本或格罗里埃式装订的美学价值。任何一位研究...
他者的历史-社会人类学与历史制作 本书特色 《他者的历史:社会人类学与历史制作》:当代世界学术名著他者的历史-社会人类学与历史制作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历史与欧...
《“一带一路”中非发展合作新模式》内容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非洲”频频成为世界各国媒体的头条,“新殖民主义”“债务
1953年生于北京,籍贯重庆,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中国人民大学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及华东师范大学...
易行,湖北恩施人,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和经济史研究。汪元盛,湖北宜昌人,南开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金融学、科技...
20世纪云南人文科学学术史稿 内容简介 本书总结整理了20世纪100年中云南人文科学学术史。20世纪是云南学术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初步建立起自身学术...
污名-受损身份管理札记 内容简介 “污名”之成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要归功于戈夫曼。在本书中,戈夫曼将污名定义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具有的某种令人“丢脸”的特征,...
《女性的力量》内容简介:鼓舞我一直做下去的,是女性展现的力量。——德尼·穆奎格 ☆2018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深情自传 ☆震撼人
张舜徽集.第2辑清儒学记 内容简介 本《张舜徽集》是继国学大师、有名历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著作《张舜徽集》辑推出后的第二辑。第二辑7部5册,内容涉及...
2010-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 本书特色 《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中国社会舆情蓝皮书系列之一。2010-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