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人口都是移民。
.
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但我认为,历史首先是由那些并非身在其中的人书写的。
.
牧羊人说,你也会逃离,但如果我留下呢?如果你留下……我给你一个月,看见那棵橡树了吗?你会在那里上吊自尽。
.
我爱我的祖国。我在她高高的树枝上荡秋千;我躺在她的监狱里。没有什么东西,能像祖国的歌和烟叶一样,减轻我的忧郁。
.
【内容简介】
卡帕卡· 卡萨波娃在这部非凡的叙事报告文学作品中,回到阔别25年的保加利亚,探访它与土耳其和希腊的边界。在她儿时,有传言说那里的边境地区虽然满是士兵和间谍,但相比柏林墙,它是进入西方的一条捷径。她记得自己在黑海之滨的“红色里维埃拉”玩耍度假时,区区几英里之外就是一道带电的铁丝网,上面的倒钩指向国家内部的敌人。
.
卡萨波娃还发现了一块被历史不断塑造的地方,她在书中对蹈火者、走私者、寻宝猎人、植物学家和边境守卫等进行了细腻的描述,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叙利亚和伊拉克,穿越土耳其边境的衣衫褴褛的男男女女。然而,那里似乎还有着非人的力量:密林中藏着众多温泉和色雷斯人墓地,远古世界、时间循环和万物有灵论的吸引也从未远离。
.
《边境》既是一部引人入胜、让人身临其境的旅游叙事作品,也是一部冷战秘史,从侧面审视了困扰欧洲的移民危机,是对内外地理环境的一次深刻而诡异的探索。
.
【媒体评价/本书获誉】
.
荣获2018年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艾尔-罗德汉全球跨文化理解奖
荣获2018年高地图书奖
荣获2017年苏格兰蓝十字协会年度图书奖
荣获2017年英国爱德华斯坦福杜尔曼旅行写作奖
.
卡萨波娃写了三部诗集、一本小说和三本回忆录,她显然在字里行间展现了敏感细腻的描述才能……然而,她还拥有一种天赋,它只属于最优秀的旅行作家:她能适时地瞄准那些反映当地状况的人物。
——《纽约时报书评》(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
卡萨波娃深入地方挖掘细节,同时又能以足够超脱的态度去看待事物,而非加以评判。她观察、倾听、叙述,而非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歪曲故事。她是一个公平公正的信使。在当前世界难民危机的形势下,《边境》一书提醒我们,穿越边境的人绝不仅仅只是数字。他们是人,承载着一些值得倾听的故事。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
这是卡萨波娃的第三部作品,它以深刻博学、机智诙谐的方式生动揭示了一段隐秘的历史……她轻巧而精准地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脱离众多主题的各自特性,展现了一种令人艳羡的和谐关系……“这是个令人惆怅的奇迹,”卡萨波娃写道,“至今仍然零星地留存着曾经富饶的人类多民族记忆。”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出色的编年史作家了。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
卡萨波娃的书更接近于一部出色完成的人类学著作。这部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作者非凡的散文才华。
——美国《当代历史》杂志(Current History)
.
当卡萨波娃穿越保加利亚腹地,沿着该国与土耳其和希腊交界的边界旅行时, 她发现边界塑造了人的生活,其中既包括试图越境的人,也包括定居其附近人……《边境》让我们看到了走私犯和间谍横行的黑暗世界,尽管人们努力到达更光明的未来,但往事仍占有一席之地。
——美国图书馆协会《书目》杂志(Booklist)
.
这是一个关于移民的故事,既有现代的也有历史的;这是个来来往往跨越边境的故事,它和土地本身一样古老。
——美国文学网站“Literary Hub”
.
卡帕卡·卡萨波娃是一位探险家,她与最优秀的旅行作家一道,揭开历史和传说的面莎,用发现的眼光观察每一件事物。她让我们想要仔细看看地图,亲眼瞧瞧这些奇妙的地方。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
这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一个关于旅行和聆听的故事,它为有关现代移民故事的文学作品带来了全新气象……当寻求庇护者从世界的一端漂到另一端时,《边境》提供了及时的阅读体验。
——英国《新政治家》杂志(New Statesman)
【作者简介】
卡帕卡·卡萨波娃(Kapka Kassabova)1973年出生于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1992年时跟随家人移居新西兰,现居苏格兰。曾经出版小说《和平别墅》(Villa Pacifica)、回忆录《无名之街》(Street Without a Name)和《十二分钟的爱:探戈故事》(Twelve Minutes of Love: A Tango Story)。
.
【译者简介】
马娟娟,浙江人,国际关系学院毕业,曾在新闻媒体长期从事国际新闻工作,译有《软实力》《战略:一部历史》《以色列总理私人史》等作品。
然后到了1989年,世界翻了个个儿。我存下的大把钱一夜之间变成了废纸。
——引自章节:心头的铁丝网
阿里说,一次有个背帆布包的男人走进店里,穆拉特上前刚了句“想来点什么?”男人便失声痛哭起来。他在伊斯坦布尔向人贩子支付了8000欧元,试图搭乘卡车跨越边境。但卡车司机在斯特兰贾的山里把人赶下了车。他们下车后遇到一个牧羊人便赶紧问:这里是不是保加利亚?保加利亚?牧羊人摇摇头土耳其,土耳其!他已经身无分文,只好徒步走回阿里的茶馆“你知道最糟糕的是什么吗?”阿里说,“他完全可以从伊斯坦布尔坐公共汽车去边境,只需要50欧元。”那个男入在叙利亚失去了所有亲人。
——引自章节:人人光顾阿里的店
编辑艺术 内容简介 这本《编辑艺术》,是杨牧之同志当年主持编辑《文史知识》的体会,其中包含着他多年编辑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既有高屋建瓴的办刊宗旨和体现时代要求的...
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 内容简介 工具书包括的范围很广,用处也很多。顾名思义,这一类书籍不是学术研究的对象,而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使用的工具。一般工具书大致有这...
古代城市-希腊罗马宗教 法律及制度研究 本书特色 古希腊罗马社会研究的经典之作,此书强调了早期宗教对于希腊罗马社会组织结构的重要影响。作者认为希腊罗马的城市社会...
环保.生活.健康系列——天气和人类活动 目录 致谢引言**部分气层**章地球大气一起源第二章大气的分层第三章云的形成第四章行星的转动第二部分动力源第五章海气相互...
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汇编-五 本书特色 《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汇编(5)》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汇编-五 目录 彝良...
李公朴文集(上下) 本书特色 面对国破家亡 ,一位爱国知识分子舍弃生命救亡图存的历程爱国民主人士走遍海内外,寻找救国之路,几经求索,*终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
《走出人类世》内容简介: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加剧了社会撕裂、政治纷争、经济衰退,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焦虑情绪。不同政治理念
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 本书特色 1、本书作者徐贲,是国内外知名的独立学者,研究领域以公共生活、文化批评为主。徐贲在《南方周末》、《新京报》等多家平煤开有专栏...
2011-中国广播收听年鉴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部分,综述。主要从收听环境、听众特征、听众收听行为、频率竞争格局等方面对2010年中国广播...
作品目录导言第一单元 治理模式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基于政体的整体性解
《谛听杂音》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三辑。第一辑:1930年代“南来文人”的角色和贡献;第二辑:1940、1950年代之交“青年文化教养”的
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本书特色 风行日韩,累计销量突破100万册,**次解开日本人之谜的畅销名著。国内首次引进韩国文坛泰斗李御宁先生之扛鼎巨作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内容...
新媒体.融合与发展 本书特色 本书汇集了作者*新研究成果。本书通过翔实权威的数据资料、独特新颖的理论视角,全面深入地解读了当今中国和世界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对新媒...
互联网+工会-现代工会干部互联网思维与改革创新意识 本书特色 本书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颇有影响力的实战型咨询与培训讲师、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mb...
《什锦拼盘》内容简介:唐鲁孙是中国饮食文化和掌故杂谈方面具有代表性和传奇性的人物。他以其博闻强记和细腻动人的文字功夫,演绎
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当前博物馆发展趋势,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博物馆学的相关内容,既系统介绍了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强调了多学科交...
罗伯托·希普里阿尼(Roberto Cirpriani),意大利罗马大学社会学教授。曾在巴西圣保罗大学与加拿大奎伯克拉瓦尔大学做过访问教授,并在希腊与墨西哥进行...
《风雅大宋(一):天下归一》内容简介:本书是对北宋开国时期的历史进行的一次梳理。作者融合对比了正史和古代笔记的内容,详细解
陇上学人文存:彭铎卷 本书特色 彭铎:语言学家、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致力于汉语音韵、文字、训诂学等研究工作。出版了《潜夫论笺校正》、《唐诗三百首词典》、...
日本的面孔 内容简介 我们的邻国日本——循着万古不变的轨迹,月升月落。樱花决绝地开放,曼妙地凋零,让花下的行人感到颤粟。这是个谜一样的国家! “东亚人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