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杨念群教授,《何处是“江南”?》之后,另辟新径之作——
跨政治史、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等多元领域,融入对五四重要议题的全新思考,展现最为新锐的史学前沿研究。
☆五四一百周年纪念热潮中的理智冷静之作——
有意淡化纪念五四的仪式感,反对老调重弹、拘泥旧话题的“纪念史学”套路。
☆重新定位五四,发现斑 驳多彩、异常复杂的历史真相——
把五四放在由清末变革,到民初社会革命,直至20世纪40年代的历史长程中,进行重新定位。将五四视为上承民初政治改革危机,下启社会变革风潮的重要历史环节。以关注历史运动的动态视角,呈现五四丰富的意义。
☆探索五四的另一面:社会变革风潮——
创造性地指出,五四除了是一场“政治事件”和一种“个人自由觉醒”外,它掀起的社会变革风潮也不容忽视,甚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深究五四时期“社会”观念如何产生,各类社会改造组织纷纷涌现的原因,发掘长期为人忽视的重要历史遗产。
☆关注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抉择——
以康有为、梁启超、胡适和毛泽东为代表,勾勒出不同类型中国近代知识群体的面貌。从近代知识人不同活动区域和地方思想传承路线的角度,比较他们在思想和行动上产生的差异。
☆纵贯古今,理清中国现代历史转型的内在逻辑,发现有生命力的中国传统价值——
将五四前后涌现的各种概念、主义、思潮,置于中国具体的历史状况中进行分析,以此剖析五四后兴起的各类“主义”的思想来源,并考察它们和传统价值之间的关系。
☆五四研究面面观——
清晰梳理、有力反思既往各流派五四研究的各种观点。分析不同研究观点的形成原因,解码隐藏在观点背后的不同意识形态动机。
☆拓宽研究视野,重新思考政治史的活力——
充分考虑政治与各类社会文化因素的关联;尝试打通“思想”争论与基层实践的关系,探寻群体政治行动的逻辑。
---------------
本书引入了五四的社会改造面相,指出当时涌现出的各种“社会改造”构想是五四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作者将五四看作一场具有多维试验角度的社会文化运动,同时,通过把五四发生及延续的时段拉长至20世纪40年代,深度考察了五四一代成长起来的“新青年”面对各种时势变迁做出的反应和抉择。
----------------
杨念群称自己“不守‘家法’”,实际上是他刻意创新已经成为了习惯。
——《新京报》
对已构成中国生活常识的部分历史观提出质疑和修正,想办法克服一种刻板僵化的认识,激活鲜灵的思想,是杨念群一贯的追求。
——《南风窗》
在中国史学界里,杨念群一直是个“时髦”人物……他身体力行地倡导“多学科对话”,探索一条把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和中国史学研究相结合的新路径。
——《南方人物周刊》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2006)、《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2010)等,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
五四知识人吸收的是一种无政府主义思想,是以消灭家庭作为“社会改造”手段的,这条路径被当时的社会主义者延续下来,他们形成的共识是,中国基层社会的原有资源是完全靠不住的,必须彻底加以摧毁。其实,历史经验证明,“社会革命”之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的文化基础是否能够得到妥善的利用和有效的转换。因此,后五四时期弥漫开来的“社会革命”风潮,其要义不在于遏止了个人的自由解放,而在于彻底阻断了乡村文化再生的渠道,这才是五四时期发生的最大悲剧之所在。
——引自第30页
鮑桑葵指出:“作为最高的权力,国家一方面要对个人生活、家庭和经济生活的领域保持一种外在必要性的态度。它可以使用强制手段进行干预,以排除意外事件和不成熟因素在共同利益道路上设置的种种障碍。但是,国家实质上是这些生活方式内在的明确目的,并坚决要使普遍的目的和人类的特殊利益达到和谐一致。简言之,它是公共意志或真实意志的化身。”
——引自章节:“民族”与“国家”概念如何相互分离
蔡正元,1953年出生於台灣省雲林縣北港鎮,祖先於1621年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青陽鎮移民台灣島。清華大學法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哲學碩士、哈佛大學政府學院...
娄霄鹏,编剧,著有网络剧《刺》、电影剧本《暗器》《地球恋爱报告》等,并在《电视指南》《凤凰都市》等杂志发表过多篇文章。
Discover the latest innovations in tiny space design in this lush compendium in ...
迈克尔·J.桑德尔(1953— ),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讲授当代政治哲学与政治思想史,著作有《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
朴赞郁,1963年生于韩国首尔,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以极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开创了韩国电影的新类型。2002年,执导犯罪片《我要复仇》。2004年,《老男孩》震...
[美]守卿·雅米内,*哈佛著名教学医院(BIDMC)分析所主任,哈佛医学院生物分子学家,美国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资深研究员。[美]保罗·雅米内*曾任哈佛史密斯松...
作品目录风的安慰曲黄昏里的战士们道路边的少年蚀约定的时刻降临人间以外的君魔城堡诀别宴会· · · · · ·
莎拉·佩里英国作家,1979年出生于埃塞克斯。她拥有英国皇家霍洛威学院创意写作博士学位,除了小说写作,也为《卫报》和《金融时报》撰写评论。2016年,莎拉在布拉...
伊曼纽尔·赛斯是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和公平增长中心的主任。他主要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研究税收政策和不平等。他于2009年获得美国经济协会颁发的约翰·贝茨·克...
Questionsthatfacedyingindividuals,theirfamilies,andtheprofessionalsthathelpthema...
李翎(1966.7—),女,辽宁大连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毕业,中国国家博物馆美术工作部研究馆员。曾承担“通史陈列”宋代部分的研究与陈列;参与了“陈正雄...
梅叶挺,80后,浙江岛民。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毕业后十年间从事过媒体、房地产、广告,连续创业者,创办过3家公司,现定居...
姚瑶:1989年生,作家、翻译、独立摄影师。《ONE·一个》APP人气作者,最金句作者。著有《天冷就回来》《末日之前没有想念》等。译有《初恋那些事儿》《我和狗狗...
Thisbookpresentstheviewsofthefoundersofconstructivismandmodernsystemstheory,whoa...
李碧妍,女,上海人,历史学博士,先后就读于上海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从事唐代政治史、历史政治地理的研究。论文曾先后发表于《学术月刊》、《唐研究》...
胜者为福尔摩斯 败者为华生伊贺之乡俳句比拟杀人×护城河幽灵之谜×高中合宿集训杀人事件朋友,对手?高中生伊贺桃与上野青的侦探对决推理——也是提示和承认的对话---...
医学心理学-(第3版)-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本书特色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规划教材·...
西尾維新《西尾維新Nisio Isin》1981年出生,立命館大學肄業。以別稱「京都的二十歲」出道,2002年以《斬首循環》一書榮獲第23屆梅菲斯特獎。創作風格...
慎柔五书 内容简介 地黄丸为肾家之主剂。盖肾水枯,则肝木不荣;木不荣,则枯木生心火。故用熟地以滋肾,用泽泻以去肾家之邪,则地黄成滋肾之功。肾所恶者土也,脾家有湿...
《后汉书(繁体竖排版)(套装共12册)》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