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清末的城市 (聚落) 地图计85种共213幅。这些地图, 有的绘在岩壁上, 有的刻在龟甲、砖、石上, 有的绘在帛、绢、墓壁及各种质地的纸上。
城市是人类聚落的高级形式。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中国城市的发展,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期的城市(聚落)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以往人们主要是依据考古发现遗存,古籍文献记载,研究城市的萌芽及其发生发展历史。这无疑是研究城市发展史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但是,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亦不应忽视,即古代聚落、城镇在其发展进程中的某一历史阶段,其布局结构,例如,城郭形状,范围,城门城墙、街巷桥梁、寺观庙坛、宫学衙署、河流湖泊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或早或晚、或详或略地被先民用图形、线条、文字,或示意性地、或按一定比例尺绘制,镌刻在绢、纸、木板、石碑等不同载体上。古代绘制的那些城市(聚落)地图,有许多已经亡失,也有一部分留传下来。今天,利用先民千百年前绘制的传世地图,研究古代地图学的成就,探讨城市的发生发展历史,同样值得重视与倡导。
清末以前,地图(包括城市地图)一直被历代统治阶级视为机密文档,深藏于宫廷内府之中,非特殊官员不得查阅。解放后,那些秘藏衙署的地图,虽然回到了人民手中,但也还不能因需要而可随意阅览。况且它们大都散藏在全国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故纸堆里,查阅多有不便,因此未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加之地图绘成已久,载体发生自然毁蚀或人为损坏的现象亦在所难免。此种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如果再不及时进行抢救,加以整理、研究、出版,使其广为传布,那么,长此以往,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为此,我们在和各协作单位一起完成了《中国古代地图集》**册战国至元代,第二册明代,第三册清代的编撰出版后,随即着手筹划《中国古代地图集》第四册城市地图专辑的编写工作,制定了中国古代城市地图的收集、整理、研究和编纂的规划,确定了研究课题,拟就历史上的城市地图与城市发展问题,开展研究。1998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本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对散藏在全国各大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绘本、刻本城市地图,以及地方志等古籍中的城市地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阅览。在此基础上,精选出绘制较好、具一定代表性的82个城市(另有3种不是特指某一座城镇(或聚落)的雏形图,未计入其中)共213幅地图。涵盖了33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青海省暂缺)。这些地图中,绘制时间*早的是云南省沧源县境内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岩画“聚落图”*(或日“村落图”*)。它是一幅描绘某个聚落群体生产、生活场景的画图。我们将其视做早期城市雏形(聚落)之图,收录在本图集中。下限截止至清末19l1年。时间跨度上下长达4000多年。我们对选用之图逐幅进行研究,搞清楚每幅城图的制图者、绘制时间、内容特点,版本源流、绘制方法及其地图学价值,并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加以阐明。重要城市地图或重要城市,另撰专题研究论文加以论述。除深入探讨地图内容及地图学价值外,还着重研究该城镇自建成之时起,经过各个朝代的不断发展,其城郭范围的拓展,街道坊巷的扩延,河渠的兴废与迁徙,重心位置的变迁,人口的增减,手工业、商业的兴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这样,一方面实现了收集、整理、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地图的初衷,抢救了一批祖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弘扬中华文明,推动地图学史研究,促进中外科技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追寻城镇发展足迹的探讨中,还为今后我国城市化建设与规划设计、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等,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经验与教训。在古地图的研究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亦有所创新。
郑锡煌 男,1940年12月生,广东省大埔县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研究所教授,196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质地理系,分配到中国科学学院工作,1964年-197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部《新建设》杂志社任编辑。1977年至今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地帝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党支部书记、教授、研究行导师,《中国科技史料》编委。从事中外地理学史、地图学史以及中外地图交流研究。出版的著作有《中国古代地理学史·测量与制图》、《彩色挣图中国科学技术史·地学》、《中国古代地图集》、(战国至元代》合作)、《中国 古代地图集》(明代,合用)、《中国古代地图集》(清代,合作)发表的论文有《九域守令图研究》、《扬子器跋舆地图及其图式符号》、《历史上北京的演进与北京城地图》、《中国与欧洲地图交流的开始》(合作)等四十余篇。提出的中国古代地图系统地使合作图式符号始于元代朱思本舆地图的观点,被中外学界广泛引用。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奖二等奖,十佳优秀图书奖,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9年获首届郭沫苦中国历史学奖三等奖。现在负责中国科学院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城市地图集》的编撰工作。
历史的B面-十周年典藏本 本书特色 史上*强官场笔记:潜规则视角透析汉武帝、刘备、赵匡胤等“一哥”的政治智慧。曾获第六届巴金文学奖,被新浪网评为年度“*有价值图...
三国志:中华经典藏书 内容简介 《三国志》是记述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期间这段历史的一部史学名著,它记述的主要是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称《三国志》。《三国志》历来...
《法兰西世界史》内容简介:本书是由法兰西公学院教授帕特里克·布琼主编,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巴黎
《电工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指导书》内容简介:本教学指导用书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颁发的《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内容简介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精)》是蒋礼鸿在学术上*重要的代表作,是一部考释敦煌变文中词语的专著。此书于1959年初版后,36年间,蒋礼鸿锲...
失落的古格王朝 本书特色 一个*接近天空的神秘古国,一段信仰之乡消逝的荣光。一个西藏神秘古国的兴盛与衰亡之谜。 阿里的古格被人们视为西藏的谜中谜,有着700年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内容简介:《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全13册)考察了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到清王朝结束
中华上下五千年:献给孩子的历史(6册) 本书特色《中华上下五千年》全套共6册,适合6-12岁。 《中华上下五千年》概括了华夏族汉族的故事,带领孩子掌握历史文化,...
清末民初老图画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老图画,是中华文化传向世界、世界了解古老中国的一个缩影。不得不承认,那个时代,首先主要是洋人走进来,而不是封闭的中国走出去。来...
《千字文:双语版》内容简介:本书仅用一千个字,就对中国传统天文、地理、历史、伦理、教育诸方面进行了介绍,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人的抗战-樊建川抗战文物收藏札记-修订版 本书特色 《一个人的抗战(樊建川抗战文物收藏札记修订版)》是樊建川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可以让更多的...
台湾四百年-许倬云说历史 本书特色 史学大家许倬云写给两岸同胞的台湾简史一本书读懂台湾的历史与现实了解过去的台湾,理解现在的台湾台湾四百年-许倬云说历史 内容简...
《黄河与中华文明》内容简介: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黄河安澜就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欣欣向荣的保证和象征。那么,为
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资治通鉴(彩图版) 目录 韩、赵、魏三家分晋商鞅变法施妙计孙膑胜庞涓张仪说六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乐毅伐齐田单收复失地触龙巧说越太后毛遂自荐信陵...
堀敏一(ほりとしかず、1924年-2007年5月29日)是日本极具权威的中国史专家,日本的唐代史研究会的创立者。是“东京文献学派”代
老兵讲述:2:新四军、游击队 本书特色 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在敌后广阔的战场上,涌现出许多新四军和游击队的英雄队伍和英勇战士,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著的《老...
文明的故事 本书特色 本书是英国著名作家韦尔斯的史学巨著——《世界史纲》的普及版,是一本写给大家看的世界文化史。主要内容包括:生命的起源;*初的游牧民族;早期的...
美国的故事 本书特色 *引人入胜的美国历史读本,美国历史的大幕缓缓拉开,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林肯等人开始了精彩绝伦的伟大演出……美国的故事 内容简介 以宏...
1956:觉醒的世界 本书特色 1956年,被广泛赞誉为国际“觉醒之年”,全球各地的普通民众开始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聚集在大小街道...
鲤译丛·倭寇:海上历史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关于明代的“倭寇”,在理解上存在误区,概念与史实都有所混淆。甚至《中国历史大辞典》中也不能幸免。该辞典明史卷的“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