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清末的城市 (聚落) 地图计85种共213幅。这些地图, 有的绘在岩壁上, 有的刻在龟甲、砖、石上, 有的绘在帛、绢、墓壁及各种质地的纸上。
城市是人类聚落的高级形式。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中国城市的发展,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期的城市(聚落)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以往人们主要是依据考古发现遗存,古籍文献记载,研究城市的萌芽及其发生发展历史。这无疑是研究城市发展史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但是,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亦不应忽视,即古代聚落、城镇在其发展进程中的某一历史阶段,其布局结构,例如,城郭形状,范围,城门城墙、街巷桥梁、寺观庙坛、宫学衙署、河流湖泊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或早或晚、或详或略地被先民用图形、线条、文字,或示意性地、或按一定比例尺绘制,镌刻在绢、纸、木板、石碑等不同载体上。古代绘制的那些城市(聚落)地图,有许多已经亡失,也有一部分留传下来。今天,利用先民千百年前绘制的传世地图,研究古代地图学的成就,探讨城市的发生发展历史,同样值得重视与倡导。
清末以前,地图(包括城市地图)一直被历代统治阶级视为机密文档,深藏于宫廷内府之中,非特殊官员不得查阅。解放后,那些秘藏衙署的地图,虽然回到了人民手中,但也还不能因需要而可随意阅览。况且它们大都散藏在全国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故纸堆里,查阅多有不便,因此未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加之地图绘成已久,载体发生自然毁蚀或人为损坏的现象亦在所难免。此种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如果再不及时进行抢救,加以整理、研究、出版,使其广为传布,那么,长此以往,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为此,我们在和各协作单位一起完成了《中国古代地图集》**册战国至元代,第二册明代,第三册清代的编撰出版后,随即着手筹划《中国古代地图集》第四册城市地图专辑的编写工作,制定了中国古代城市地图的收集、整理、研究和编纂的规划,确定了研究课题,拟就历史上的城市地图与城市发展问题,开展研究。1998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本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对散藏在全国各大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绘本、刻本城市地图,以及地方志等古籍中的城市地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阅览。在此基础上,精选出绘制较好、具一定代表性的82个城市(另有3种不是特指某一座城镇(或聚落)的雏形图,未计入其中)共213幅地图。涵盖了33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青海省暂缺)。这些地图中,绘制时间*早的是云南省沧源县境内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岩画“聚落图”*(或日“村落图”*)。它是一幅描绘某个聚落群体生产、生活场景的画图。我们将其视做早期城市雏形(聚落)之图,收录在本图集中。下限截止至清末19l1年。时间跨度上下长达4000多年。我们对选用之图逐幅进行研究,搞清楚每幅城图的制图者、绘制时间、内容特点,版本源流、绘制方法及其地图学价值,并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加以阐明。重要城市地图或重要城市,另撰专题研究论文加以论述。除深入探讨地图内容及地图学价值外,还着重研究该城镇自建成之时起,经过各个朝代的不断发展,其城郭范围的拓展,街道坊巷的扩延,河渠的兴废与迁徙,重心位置的变迁,人口的增减,手工业、商业的兴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这样,一方面实现了收集、整理、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地图的初衷,抢救了一批祖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弘扬中华文明,推动地图学史研究,促进中外科技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追寻城镇发展足迹的探讨中,还为今后我国城市化建设与规划设计、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等,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经验与教训。在古地图的研究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亦有所创新。
郑锡煌 男,1940年12月生,广东省大埔县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研究所教授,196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质地理系,分配到中国科学学院工作,1964年-197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部《新建设》杂志社任编辑。1977年至今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地帝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党支部书记、教授、研究行导师,《中国科技史料》编委。从事中外地理学史、地图学史以及中外地图交流研究。出版的著作有《中国古代地理学史·测量与制图》、《彩色挣图中国科学技术史·地学》、《中国古代地图集》、(战国至元代》合作)、《中国 古代地图集》(明代,合用)、《中国古代地图集》(清代,合作)发表的论文有《九域守令图研究》、《扬子器跋舆地图及其图式符号》、《历史上北京的演进与北京城地图》、《中国与欧洲地图交流的开始》(合作)等四十余篇。提出的中国古代地图系统地使合作图式符号始于元代朱思本舆地图的观点,被中外学界广泛引用。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奖二等奖,十佳优秀图书奖,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9年获首届郭沫苦中国历史学奖三等奖。现在负责中国科学院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城市地图集》的编撰工作。
纸是一个宇宙,如果不去看它,又怎么理解我们这个星球?【编辑推荐】《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是法兰西学院院士埃利克·奥森纳
权臣之路:帝国大佬的结局自白(上) 本书特色 写作的生命在于创新,代代如此。王觉溟兄在网络上开创“**人称写史”的独特文体,令人耳目一新。在他的作品里,历史是苍...
《人心至上》内容简介:一介草根杜月笙,孤身闯荡上海滩,崛起市井,出入黑白两道,游刃于商界、军界和政界,将触角伸向金融、工业
华夏文明的起源 目录 **章探讨华夏文明起源中的问题一中国古代的野蛮与文明二历史学与考古学三关于华夏文明第二章华夏文明的前奏曲一在混沌初开时的神话战争二考古学提...
湘湖风俗 内容简介 《杭州全书湘湖(白马湖)丛书:湘湖风俗》设岁时、生活、生产、礼仪、信仰诸篇,择要予以绍介。岁时篇按春、夏、秋、冬四时,简述主要节令习俗,还写...
《《大公报》报道与评论(下)》内容简介:本册文献集编纂收录了《大公报》对李顿调查团的报道和评论。作为民国时期具有影响力的重
世界文明5000年(精装) 本书特色 世界文明的时间跨度超过5000年,地域跨度则覆盖全球各洲,宏大且复杂,本书却完整而清晰地理清了世界文明的脉络。本书以时间和...
本书用第一人称的手法,通过一双天真的眼睛,将希特勒最后龟缩在地堡中的一段日子的恶行和最终的结局做了细致入微的描述。是作者阿
马立博(RobertB.Marks,又译罗伯特•B•马克斯),1978年获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中国史专业博士学位,长期任教于加州惠特尔学院
前门·大栅栏 内容简介 前门大栅栏是北京城*具魅力的古老商业街区,它的辉煌与繁盛在北京首屈一指,其旺盛的生命力绵延至今而不衰。商业活动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这一地区...
《机器情人》内容简介:人和机器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其中情感被认为是两者根本的区别。情感不只用于繁衍后代、延
秘境观察之历史探秘 本书特色 本套丛书是btv科教频道探索类节目收视冠军《秘境观察》之终极版,套书的基点是“从悬疑中说历史,从解密中品文化”,王刚、白明、李宝臣...
东汉故事 本书特色 它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历史知识普及读物的经典,也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一套祖孙几代人爱读的书。畅销四十多年不衰,家庭书架珍藏精品。东汉故事...
公元875-979年-五代枭雄的帝王之路-黄袍的诱惑 本书特色 本书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自唐朝末年至宋朝建立这百余年纷乱、黑暗的乱世中,即五代十国时期涌现出的各路豪...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红颜卷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让你触摸到历史人物体温的传记作品,也是*有态度的三国历史全景作品。史书《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关注的是男人的霸王...
《劫中得书记》内容简介:这是一幅真正的爱书人的绝美的自画像。《劫中得书记》乃郑振铎先生在抗战烽火劫难中搜求古书之记录,其间
算死人不偿命诸葛亮 本书特色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谓“虑”,说白了就是“算计”。丞相,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地位特殊,以一...
《漫话肿瘤放疗》内容简介:本书为"走进美丽的核科学世界系列”之一。本书以科普的语言结合漫画形式为读者解读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
《中国茶画》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具有观赏性、资料性和实用性的工具书,收录了369件茶文化绘画名作。作为时代的产物,中国茶画作品
幽灵帝国拜占庭-通往君士坦丁堡的传奇旅程 本书特色 刘禹锡有诗云,“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