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介绍了明清时期的会馆文化,介绍了会馆的兴起、会馆的作用和类型。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始设于明代前期,迄今所知*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嘉靖、万历时期趋于兴盛,清代中期*多。会馆在清末逐渐衰落。
适读人群 :大众影响几代人的历史入门读物,大家为大家写的小小书。
若单从字面解释,《广雅》曰:“会,聚也。”《说文解字》曰:“馆,客舍也。”简单说,会馆就是寄寓、聚会的场所。历史学家何炳棣对会馆是这样解释的:“会馆是同乡人士在京师和其他异乡城市所建立,专为同乡停留聚会或推进业务的场所。”《辞源》的解释是:“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在京城及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这两个解释都很准确,但还需要进一步申说。设立和使用会馆的人,一般为同籍贯者,或是同行业者,或是同行业兼同籍贯者。同籍贯者,即同乡。所以,同籍贯者设立的会馆被称作同乡会馆,同行业者设立的会馆被称作同业会馆。会馆不仅在京师和省会大城市中设立,许多府、州、县,商埠、繁华镇市、移民居处,也都设有会馆。会馆不仅供同乡之人集会、寄寓之用,还有其他许多功能。会馆是一种社团,是一种互益性的社会组织。会馆是民办的,是一种民间的自治组织。官员不代表官府所办的会馆,也是民间性质。明人朱国祯《涌幢小品》卷四《衙宇房屋》云:“汉时,郡国守相置邸长安,唐有进奏院,宋有朝集院,国朝无之,惟私立会馆。”此谓汉唐宋都有官办的供进京官宦下榻的馆舍,而明代没有,于是民间办起了会馆。可知会馆的民办私立性。设立会馆一般要得到政府的许可,并登记备案,这样可以得到保护。“会馆”一词,可以做三方面的理解:一、会馆是一种同乡或同业的组织;二、会馆是同乡或同业组织的机构及所在地;三、指会馆的馆舍建筑。传统的中国社会,人们的组合有血缘、地缘、业缘等方式。血缘的组合造就了家族制度,地缘和业缘的组合造就了会馆及公所制度。同乡会馆是典型的地缘组合,是以籍贯(乡籍)为本,以乡谊为纽带,建立的一种地域性团体。同业会馆则是以业缘(常兼地缘)为纽带建立的一种行业性团体。会馆一般都是按照一定地域范围设立的。其范围包括两种:一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立,一是按照某自然地理区域设立。前者占大多数,后者很少。按行政区划设立的会馆,包括省会馆、府会馆、州会馆、县会馆;按某自然地理区域设立的会馆,如关中、津南、贵西、粤东、湘西等区域所设立的会馆。因会馆常按某行政区划设立,故又被称为“郡邑会馆”。行政区有大小,会馆也就有了级别,省馆、府馆、州馆、县馆就是不同的级别。级别高的会馆,一般力量(财力、官宦之力等)也大;但有的发达区域的县份所建的会馆力量也不小,如江浙一些县级会馆的财力就不小。人们如果需要结为较大的会馆团体,那么一定是由在地理、语言、历史诸方面有共同因素的人士组合为一个大的会馆。如广州府的岭南会馆,宁波府的四明会馆,就是由一府之下的几县人士联合组成的。一省之下的两三府人士合组的大会馆,如广肇会馆是由广州、肇庆二府合组的,潮惠会馆是由潮州、惠州二府合组的。如果在某都会中,同省人太少,不能组成有力的会馆的时候,或同省人虽不少,但愿意组成更大会馆的时候,互相临近的二三省人便合组成一个大会馆,如云南、贵州两省人合组的云贵会馆,湖南、湖北两省人合组的湖广会馆。清代有人著文云:“京师之有会馆,犹传舍也。”传舍是古代的旅馆。这是认为会馆如同旅馆。这是不准确的。会馆的功能很多,住宿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会馆是同乡或同业组织,是这个组织的办事机构,而传舍则不是这样的。唐人颜师古注解《汉书·郦食其传》“传舍”一词云:“传舍者,人所止息,前人已去,后人复来,转相传也。”可见传舍只是一般供旅人食宿的旅馆,而不是同乡或同业组织。会馆的命名,有八种情况:一、在“会馆”二字前冠以地域名称。这个地域名称,或是省府州县行政区的名字,或是某一自然地理区域的名字,前者如安徽会馆、福建会馆、绍兴会馆、潮州会馆、绩溪会馆,后者如关中会馆、津南会馆、贵西会馆、粤东会馆、酉西会馆。二、在“会馆”前冠以行业的名称。如颜料会馆、药业会馆、银号会馆、梨园会馆。三、旗人设立的会馆称为八旗会馆。四、一些会馆并不直接称“会馆”,而是因性质、新旧等原因称为试馆、行馆、邑馆、老馆、新馆等,如云亭试馆、棚行会馆、山会邑馆、直隶老馆、泾县新馆等。但在众多会馆中,还是直接称为“会馆”的占绝大多数。五、以本省别称、地理位置、名胜等为会馆名称。如豫章会馆、山左会馆、山右会馆、河东会馆、酉西会馆、四明会馆、嵩云草堂(河南会馆)等。六、有的会馆称为“公所”。如绦行公所、糖饼行公所等。七、在“会馆”前冠以馆内所奉之神或神庙的名字。前者如文昌会馆、轩辕会馆、长春会馆。文昌是文昌帝君,轩辕是轩辕黄帝,长春是长春真人丘处机。后者如“万寿宫会馆”“天福宫会馆”“哪吒庙绦行公所”。八、以神庙代称会馆。会馆一般都设有敬神敬贤的神庙、神殿、祠堂。因馆人极尊崇这些神贤,故庙祠的名字常被作为会馆的代用名。如江西会馆又称为万寿宫,福建会馆又称为天后宫,广东会馆又称为南华宫,浙绍会馆又称为越中先贤祠,缝纫业会馆又称为轩辕宫,屠宰业会馆又称为桓侯宫,船帮会馆又称为杨泗庙等。民国时有一本《闽中会馆志》,序言推测说:会馆之名,起于会馆是专门为科考会试之人所设立的,是“会试之馆”,所以叫“会馆”。这个推测是不准确的。在历史文献中,名为“会馆”的处所,不一定就是本书所说的会馆。如乾隆时期《吉安府志》所记的青原会馆,就是一处专门讲学聚会的场所,而非同乡同业会馆。
李乔,1954年生于北京,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任《北京日报》理论部主任、北京日报编委。高级编辑,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政协委员。著有《行业神崇拜一中国民众造神运动研究》、《中国师爷》、《清代官场图记》、《文史抬荒》、《烈日秋霜》、《人在史中》、《战纸风雪》。
文言常用虚词通解:虚词图解 用法溯源 用法表解 用法辨析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实用性、学术性兼备的文言虚词专著。选收了文言常用虚词122个,每个虚词独立成篇,每...
中国古代的道士生活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道士生活》历史学的命运不是没有转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一古老学科已经逐渐转向于一些新兴的分支。其中很值得注意的...
文化理论-导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现代文化理论的专业教材,着重从社会学和人类学角度深入浅出地分析各种有代表性的西方文化理论。全书共14章,每章集中讨论...
丰城赣方言语法研究 本书特色 《丰城赣方言语法研究》以语法描写为中心,兼及语音和词汇,介绍了赣方言中的一个点方言的较为完整的语法面貌;从一种没有书面材料的方言人...
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本书特色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世界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国家,多数没有能够继续维持下去,有的中断了,有的随着文化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到另外的地...
平水韵新编 内容简介 本书是研究古汉语音韵学的学术著作。全书以《广韵》为蓝本,将《广韵》的206韵以邻韵通押的形式合并整理为106韵,并在每个韵部检出今同音古不...
幾米三十幾年前開始畫插畫,二十年前開始創作繪本,想要讓繪本的美好與各種年齡層的讀者分享,開創了成人繪本的類型,至今出版各式作品超過五十種。幾米的書被翻譯成英、法...
古典名著阅读无障碍本(典藏版):增广贤文 弟子规 朱子家训 孝经 二十四孝 本书特色 喻岳衡、喻涵译注的这本《增广贤文弟子规朱子家训孝经二十四孝(典藏版阅读无障...
【美】威廉·克诺德斯德美国资深记者、畅销书作家。曾在《洛杉矶时报》工作12年,克诺德斯德为该报的金融版面贡献了诸多关于唱片业的开创性报道,并汇著为广受赞誉的作品...
书报话旧 本书特色 郑逸梅先生(1895~1992)是海内外知名的文史掌故大家。自1913年起,他就在报刊发表文字,至耄耋之年仍然挥笔不辍,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其...
论语 本书特色 “中华经典诵读”系列图书,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流传*广、*适合记诵的著作,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孝...
1840-1876-西方的中国及中国人观念-西方的中国形象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综论1840至1876年间西方人“中国观”之纵向演变与横向差异的著作。作者选取从群...
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吴宓:理想的使者 内容简介 吴宓以诗人兼学人,留学美国,游学西欧,以外语讲授西洋文学却酷爱中国古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风行南北时创办、《学衡...
《新零售实战:商业模式+技术驱动+应用案例》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近10年新零售的实战经验总结,分为模式、技术和应用三大篇。模式
希行,女,生於燕趙之地,平凡上班族,雙魚座小主婦,以筆編織五彩燦爛的故事為平淡生活增添幾分趣味,偏好鄉土氣息,愛有一技之長的女主,愛讀書,愛旅遊,用有限的時間和...
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 内容简介 本书以研究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引领读者深入贾府的家庭生活,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家庭,剖示传统社会的文化与伦理格局,演绎社会...
民间故事精粹 本书特色 《民间故事精粹》作品所展现的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民间故事精粹》是一本开卷必有益的书。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各个民族都有丰富...
帝都梦华-中华古都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宋词编著的《帝都梦华--中华古都文化大观》一书以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中极具魅力的古都文化为专门论述题材,以生动的阐述,精美绝...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是由武汉大学著名教授赵林的同名课程录音整理而成,本课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基督教发展演进的基本情况,以及它对于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事实上,自从公...
中华传统美德壹百句 本书特色 学术大师与书法名家倾情解读中华传统美德 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共同编写的《中华传统美德壹百句》已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