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理循曾任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中华民国政府政治顾问,从1897年至1918年在中国工作、生活了20多年,与清末民初的中国关系密切.本书大量运用莫理循未刊档案文件及英国伦敦《泰晤士报》原文,对莫理循与清末民初中国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客观的研究与分析,同时依据原始资料考证了莫理循在华活动中的一些具体史实,如他在北京的居住和社交状况、辛亥革命时期南北议和过程中他赴鄂的情形及对袁世凯的支持、1915年日本侵略中国的“二十一条”内容透露的内幕和莫理循对袁世凯帝制自为的态度。
莫理循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曾先后担任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和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政治顾问。在当时时局动荡、制度转折的重要时期,他一身而几任,既是旁观的记者,又深深地卷入中国的高层政坛;既是外籍人士,又对中国内部事务多有参与,并与中国的政界、文化界的诸多重要人士多有交往。深入研究他的言论活动与中国内外政治事件的关系,是一件具有比较重要学术价值的工作。我院窦坤所著的《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确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是作者的博士论文,所以她严格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要求去做。《绪论》是开宗明义之篇,包含研究意义、研究回顾和研究思路三个小目。作者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以较大篇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回顾,既显示自己研究工作的起点,又为自己提出原创性见解奠定了基础;之后作者从政治史、社会史、中外关系史和史料等角度论述选题的研究意义,着重探讨了莫理循在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史中的活动及历史地位,以回答莫理循在中国20年如何认识中国、产生过怎样的影响。这篇《绪论》是阅读本书的锁钥,也为本书及其作者确立了遵守学术规范的地位。纵览全书,尚有这么几个特点值得介绍:
首先,本书对该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动态有颇为深入的了解,对前人的学术成果有评述、有判断、有批评,特别是对其中的学术源流有清晰的梳理,对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有系统的把握。在本书撰写期间,作者曾与人合作翻译出版了《北京的莫理循》一书,又推动国家图书馆引进了莫理循文件的缩微胶卷,并系统地参阅了相关时段的英文《泰晤士报》及与论题有关的各种文集、函电和档册等。此前,中西学者多有对莫理循其人其事的研究,但应该说,该书是迄今为止对莫理循的相关资料掌握得*为全面的研究作品。
其次,本书对研究对象的评价比较客观公允,结论是建立在翔实可靠的材料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作者认为,“认识中国、实践自己的认识并试图影响中国,是莫理循在华活动的三步曲”。对莫理循这样一个长期生活在中国的英国来说人,如何协调祖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是此类“两栖”人物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引起后来研究者极高兴致的问题。在这方面,本书做出如下结论:“作为一个对中国充满同情之心的英国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也热爱他生活二十载的国度。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中英双方都得到利益。然而当双方出现冲突的时候,他则毫不犹豫地向母国倾斜,莫理循始终以维护英国在华利益为其行事的基本原则”。应当说,这一结论是建立在对大量史料、史实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
再次,注重发掘、利用**手原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分析,进而提出自己独到创新的观点,是本书的另一个特点。作者也因此揭示出了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史实真相,澄清了既往研究中的一些谬误和谜团。如莫理循在辛亥革命中的作为,中日“二十一条”向外界披露的真相,莫理循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莫理循在巴黎和会上的作用,等等,都多发前人所未发。
古德诺以一篇《共和与君主论》而留下百年骂名,所以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中要为古德诺鸣冤叫屈。袁氏另一个重要的外国顾问莫理循,则长期以来被史家忽略了。莫理循在中国生活、工作了二十几年,并在这里成了有世界影响的记者,北京王府井大街曾被叫做“莫理循大街”,他本人也被称为“北京的莫理循”(或“中国的莫理循”)。北京女学者窦坤在合作翻译了莫理循的英文传记之后,又独立完成了《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这大概是**本研究上个世纪之交莫理循与中国社会转型的专著。
莫理循在中国的职业记者生涯始于1897年,他留在北京的16年,正是中国变化*急剧的年代,一方面动荡不安,一方面又在腐朽没落的夹缝中露出了希望。他见证了六君子的头颅和热血,并亲身介入了对张荫桓的救援;他曾在东交民巷的交火中受伤;1902年他**次采访袁世凯就被吸引,他对当时的改革寄予厚望,认为改革可以把衰弱老朽的中国带入新时代。他在**时间向世界提供了许多独家报道,先是他以自己的方式鼎立支持袁世凯,再是袁世凯有意利用他作为大报名牌记者的特殊身份赢得国际势力的支持。他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袁世凯的一颗重要棋子,他在《泰晤士报》连篇累牍地发表挺袁的报道、访谈,对西方列强的政策取向所产生的微妙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莫理循的重要性不仅是他留下了大量日记、书信、备忘录、照片等珍贵的历史资料,也不仅因为他与袁世凯的密切关系,以及他对清末民初的中国政局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更重要的是他对中国时局、社会变革等方方面面的报道,成为国际社会认识这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国度一个极为重要的窗口。
窦坤,1963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从事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工作。现就职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社会科学》杂志社;副研究员。已发表《评珀尔<北京的莫理循>、《中法汉学研究所与中法文化交流》等文章多篇,并翻译出版了《北京的莫理循》。
家天下是如何倒掉的-中国十二个王朝的最后10年 本书特色本书以新颖的视角、慢镜头加特写的倒叙方式梳理、再现并深刻剖析了中国历史上12个王朝末世的*后十年,对其政...
近代史资料.总108号 本书特色 本号刊发《瞿鸿禨明僚书牍》,披露了清末新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入满打工的中国劳工问题》、《满支芝工供求关系调查》是研究劳工问题的...
马亮集辑笺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商务印书馆2016年7月1版1印★ 本书是将保存于两岸故宫等处有关伊犁将军马亮的档案文献以及稿本《伊犁将军马广奏稿》等传世...
趣味无穷的历史传奇-十万个好故事 本书特色 《趣味无穷的历史传奇》是趣味百科系列其中一册,英国诗人雪莱说:“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石壁上的一首回旋曲。”它以不同的...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内容简介:作为一个经历了王制、共和制、帝制三种政体并持续存在超过千年的国家,古罗马的历史
《语音感知视角下的英语外国口音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为“当代外语研究论丛”系列之一,从听者对口音的感知视角出发对中国英语学习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内容简介:永泰二年(766)颜真卿遭权相元载排斥,被贬,开始寄情山水,依托佛道。加之与陆羽、张志和等隐逸之
《规矩和爱:升级版》内容简介:规矩和爱的融合是家庭教育成功的核心。如何爱孩子需要学习,如何给孩子立规矩更需要学习。美国哈佛
《战国时代:德川的喜与忧》内容简介:本书是通过幕府将军德川秀忠与一干重臣的关系、重臣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德川秀忠传位于德川家
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 内容简介 新课程进程中的课堂面临重构与新建的任务,教学行为需得注入新课堂的内涵——教师的专业成长正真实地直面着这一挑战与机遇。本书基...
战国时代大国的博弈争胜 内容简介 全书系统地分析了战国时代若干争雄国家中主要政治人物的政治、军事及外交等谋略,深刻解剖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在时代大环境中...
薄伽梵往世书 本书特色 毗耶娑天人著的这本《薄伽梵往世书(上下)》是*受爱戴也是*丰富多彩的古印度圣典之一。这部由一万四千多梵语偈颂组成的作品是诸《往世书》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北非战场》内容简介:1940年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为英国军队保存了三十三万有生力量,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
《黑色电影:历史、批评与风格(增订本)》内容简介:黑色电影无疑是电影中最无定形的门类之一。诞生自美国好莱坞的“黑色电影”,
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吗? 本书特色 《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吗?(四色全彩印刷)》全彩印刷,配以近百幅珍贵古代插图,极其精美。随书附赠精装笔记本。封面采用了中...
《二战经典战役系列丛书:死守莫斯科(图文版)》内容简介:莫斯科,一个不死之城。前有拿破仑折戟沉沙,希特勒很清楚这段历史。可
《指尖上的中医:中医大夫的家用小儿常见病治疗笔记》内容简介:本书为几位中医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平时治疗小儿常见病的经验总结,
明史讲稿 本书特色 《明史讲稿(大学用书)》为樊树志教授几十年讲述明史的讲稿整理而成。讲稿从基本知识讲起,既把这一领域*有权威性的观点介绍出来,又附带介绍作者自...
《深度实践Spark机器学习》内容简介: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或颠覆各行各业,包括我们的生活。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已经供
19-20世纪法国史学思潮 本书特色 《19-20世纪法国史学思潮》是当代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克里斯蒂昂德拉克鲁瓦、弗朗索瓦多斯、帕特里克加西亚等人就19和2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