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理循曾任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中华民国政府政治顾问,从1897年至1918年在中国工作、生活了20多年,与清末民初的中国关系密切.本书大量运用莫理循未刊档案文件及英国伦敦《泰晤士报》原文,对莫理循与清末民初中国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客观的研究与分析,同时依据原始资料考证了莫理循在华活动中的一些具体史实,如他在北京的居住和社交状况、辛亥革命时期南北议和过程中他赴鄂的情形及对袁世凯的支持、1915年日本侵略中国的“二十一条”内容透露的内幕和莫理循对袁世凯帝制自为的态度。
莫理循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曾先后担任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和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政治顾问。在当时时局动荡、制度转折的重要时期,他一身而几任,既是旁观的记者,又深深地卷入中国的高层政坛;既是外籍人士,又对中国内部事务多有参与,并与中国的政界、文化界的诸多重要人士多有交往。深入研究他的言论活动与中国内外政治事件的关系,是一件具有比较重要学术价值的工作。我院窦坤所著的《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确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是作者的博士论文,所以她严格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要求去做。《绪论》是开宗明义之篇,包含研究意义、研究回顾和研究思路三个小目。作者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以较大篇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回顾,既显示自己研究工作的起点,又为自己提出原创性见解奠定了基础;之后作者从政治史、社会史、中外关系史和史料等角度论述选题的研究意义,着重探讨了莫理循在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史中的活动及历史地位,以回答莫理循在中国20年如何认识中国、产生过怎样的影响。这篇《绪论》是阅读本书的锁钥,也为本书及其作者确立了遵守学术规范的地位。纵览全书,尚有这么几个特点值得介绍:
首先,本书对该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动态有颇为深入的了解,对前人的学术成果有评述、有判断、有批评,特别是对其中的学术源流有清晰的梳理,对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有系统的把握。在本书撰写期间,作者曾与人合作翻译出版了《北京的莫理循》一书,又推动国家图书馆引进了莫理循文件的缩微胶卷,并系统地参阅了相关时段的英文《泰晤士报》及与论题有关的各种文集、函电和档册等。此前,中西学者多有对莫理循其人其事的研究,但应该说,该书是迄今为止对莫理循的相关资料掌握得*为全面的研究作品。
其次,本书对研究对象的评价比较客观公允,结论是建立在翔实可靠的材料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作者认为,“认识中国、实践自己的认识并试图影响中国,是莫理循在华活动的三步曲”。对莫理循这样一个长期生活在中国的英国来说人,如何协调祖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是此类“两栖”人物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引起后来研究者极高兴致的问题。在这方面,本书做出如下结论:“作为一个对中国充满同情之心的英国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也热爱他生活二十载的国度。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中英双方都得到利益。然而当双方出现冲突的时候,他则毫不犹豫地向母国倾斜,莫理循始终以维护英国在华利益为其行事的基本原则”。应当说,这一结论是建立在对大量史料、史实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
再次,注重发掘、利用**手原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分析,进而提出自己独到创新的观点,是本书的另一个特点。作者也因此揭示出了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史实真相,澄清了既往研究中的一些谬误和谜团。如莫理循在辛亥革命中的作为,中日“二十一条”向外界披露的真相,莫理循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莫理循在巴黎和会上的作用,等等,都多发前人所未发。
古德诺以一篇《共和与君主论》而留下百年骂名,所以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中要为古德诺鸣冤叫屈。袁氏另一个重要的外国顾问莫理循,则长期以来被史家忽略了。莫理循在中国生活、工作了二十几年,并在这里成了有世界影响的记者,北京王府井大街曾被叫做“莫理循大街”,他本人也被称为“北京的莫理循”(或“中国的莫理循”)。北京女学者窦坤在合作翻译了莫理循的英文传记之后,又独立完成了《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这大概是**本研究上个世纪之交莫理循与中国社会转型的专著。
莫理循在中国的职业记者生涯始于1897年,他留在北京的16年,正是中国变化*急剧的年代,一方面动荡不安,一方面又在腐朽没落的夹缝中露出了希望。他见证了六君子的头颅和热血,并亲身介入了对张荫桓的救援;他曾在东交民巷的交火中受伤;1902年他**次采访袁世凯就被吸引,他对当时的改革寄予厚望,认为改革可以把衰弱老朽的中国带入新时代。他在**时间向世界提供了许多独家报道,先是他以自己的方式鼎立支持袁世凯,再是袁世凯有意利用他作为大报名牌记者的特殊身份赢得国际势力的支持。他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袁世凯的一颗重要棋子,他在《泰晤士报》连篇累牍地发表挺袁的报道、访谈,对西方列强的政策取向所产生的微妙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莫理循的重要性不仅是他留下了大量日记、书信、备忘录、照片等珍贵的历史资料,也不仅因为他与袁世凯的密切关系,以及他对清末民初的中国政局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更重要的是他对中国时局、社会变革等方方面面的报道,成为国际社会认识这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国度一个极为重要的窗口。
窦坤,1963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从事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工作。现就职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社会科学》杂志社;副研究员。已发表《评珀尔<北京的莫理循>、《中法汉学研究所与中法文化交流》等文章多篇,并翻译出版了《北京的莫理循》。
隋唐五代史-精校版(全2册) 本书特色 《隋唐五代史》分上、下两部,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兴亡盛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设施的成败得失,以及与少数民...
在郁金香与巧克力的国度-荷兰比利时历史文华之旅手册 本书特色比利时是如此年轻的平原小国,在各方强权的威胁下,几个世纪以来都在不懈抗争。首都布鲁塞尔经历了一次次洗...
《中国通史》内容简介:本书原名《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初版,畅行多年。这是史学大家吕思勉为高中生撰写
《VR爆发:当虚拟照进现实》内容简介:《VR爆发:当虚拟照进现实》将针对当下市场关注热点VR产业进行全面梳理,深入介绍VR发展历史
家国春秋 本书特色 从近代史开始,相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中国人视为奢侈品,由此中国历史图像“生成”的历程远非理想。图像作为更直观、更感性、更具实证色彩的文本,应...
明史演义:二 本书特色 一套流传较广的中华通史,自出版以来已热销数百万册,是了解中国历史政治的详实读本。史学大师顾颉刚高度评价,知名作家李敖、二月河等极为推崇。...
TheDandyTheFlaneurTheTranslator一九三○年代,上海、東京、巴黎浪蕩子、漫遊者、譯者以「跨文化現代性」重新思索「現代性」的本
《廉颇(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内容简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廉颇,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盘古开天地-漫说中国历史-01-轻松读历史 本书特色 《漫说中国历史》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中国历史,用纵横双线的结构铺叙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硅谷传奇:盖伊的创意启示录》内容简介:作为苹果公司元老(麦肯金电脑初创成员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起,盖伊·川崎就一直被视
中国历史新研究法-蔡尚思著作集 本书特色 蔡尚思编著的《中国历史新研究法(蔡尚思著作集)》为《中国思想研究法》的姊妹作,书中对中国史书进行了分类,介绍了研...
古史地理论丛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考论古代历史、地理长短散文共二十二篇,其主要意义有二:一则古代历史上之异地同名来探究古代各部族迁徙之迹,从而论究其各地经济、政治...
在文学馆听讲座2 内容简介 目录如何正确看待康雍乾“盛世”?周思源中国:被延误的现代化?雷颐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杨天石蒋介石与中国的抗战?杨天石中国的抗战:武汉...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本书特色 《剑桥中国史》是剑桥多种历史丛书中的一种,各卷由研究中国历史相应时期的学者编辑,卷内各章由各课题的专家撰写,包括世界各国的中国史...
《亚洲世界中的德川幕府》内容简介:罗纳德·托比在这本书中阐明了日本的“锁国”并非像传统研究所认为的那样得到了彻底的实施,17
《金枝》内容简介:在古罗马神话中,金枝是有着金色树叶的树枝,持有它,罗马“种族的缔造者”埃涅阿斯便可以出入地下世界。此处,
汪伪特工总部76号完全档案:抗战期间历史怪胎的覆灭 本书特色 它是一个为虎作伥、群魔乱舞的历史怪胎;它是一只作恶多端、令人发指的罪恶黑手;它是一个杀戮无数、沾满...
《中国共产党成立史》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共创建史的进一步研究均有一定的启发和推动作用。日本学者石川祯浩所著《中
证照中国1911-1949 本书特色 这是“中国证照收藏**人”许善斌继《证照中国1949-1966》、《证照中国1966-1976》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证照...
新四军重建江南大营 目录 **章 皖南事变后江南新四军分布状况**节 新四军第16旅苦斗江南第二节 浙江抗日游击区一、浙东抗日游击纵队二、浙南抗日游击队活动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