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韩儒林先生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元史研究专家,《元史讲座》是其代表著作。作者言简意赅地讲述了自蒙古部落的兴起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再到元朝建立并统一全国的历史过程,从经济、对外交往、文化传播、历史地位等诸多方面介绍了元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作者还详细梳理了国内外史学家、汉学家的元史研究概况,简要介绍了《元史》及续修文献。作者注重对史料的研究,提出史学研究要避免闭门造车,要关注世界学术同行的研究动态,而且只能由证据而推结论,反对用教条主义式的研究方法。这些意见至今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书虽名为“讲座”,但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书中还附有作者另一部人物传记《成吉思汗》,是了解成吉思汗辉煌伟大一生的不可多得的经典文本。
元史大家韩儒林先生引领元史研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我国元史研究一个阶段性进步。元史大家的两部经典合而为一,展现元朝历史风貌及一代天骄的辉煌一生。
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韩儒林先生的《元史讲座》,系由两部小书合刊而成。**部分如书名所示为《元史讲座》,第二部分为《成吉思汗》。
《元史讲座》为半个世纪前韩儒林先生在中央党校的讲演稿,总共分为十二讲的内容。该讲座言简意赅地讲述了元朝的历史及其研究成果,虽是普及性读物,但可读性与学术性兼具。
在本书序言中,韩先生先讲元朝的起始时间。针对一些史学著述中的不同说法,如1206年(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1234年(灭金)、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1271年(建国号“大元”)与1279年(南宋残余势力被灭)诸说(其中以采用1271年的较多),明确指出元朝历史应从成吉思汗1206年建国起算,至1368年明军攻入大都,前后共一百六十余年。至于为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以前,元太祖成吉思汗、太宗窝阔台、定宗贵由、宪宗蒙哥时期的历史也计为元朝历史,陈得芝先生已有文论述甚详,可参阅。
书中韩先生讲述了元朝的疆域与多元文化。元朝疆域可分为蒙古帝国与元廷直辖区两个部分。蒙古帝国的疆域*盛时东起西太平洋,西抵东欧和地中海,北达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与东南亚,其西部实际上划分为三个半独立的汗国,即分别由成吉思汗长子朮赤(Jo?i)建立的钦察汗国、次子察合台(?aγtai)建立的察合台汗国和元世祖忽必烈同母弟旭烈兀(Hülegü)建立的伊利汗国。元廷直辖区主要包括成吉思汗的肇兴地蒙古本土、汉地(包括原金、宋统治区)、西夏、云南,以及属国如高丽、安南等。
由于元朝疆域广袤、民族众多,其历史不但关系国内各民族,还牵涉许多国家,因此记载元史的文献,不仅如历朝历代一样有汉文史料,且有当今国内其他民族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畏兀儿文史料,以及当时世界上其他文明圈所使用的文字写成的文献,如拉丁文、古俄文、波斯文、阿拉伯文、亚美尼亚文等史料。各国学者皆据己之所长开展研究,因此元史研究有很大的国际性。
韩先生从蒙古的名称及祖先传说讲起,介绍了辽金时代漠北的五大游牧部落集团,即蒙古高原东部的蒙古、塔塔儿(Tatar),北部的蔑儿乞(Merkit),西南的克烈(Kere'it)与西部的乃蛮(Naiman)部。进而讲述成吉思汗通过“十三翼之战”“斡里札河之战”等一系列的战斗,逐渐积蓄实力,打破了上述草原五大部落间的力量平衡,*终灭亡诸部落,建立大蒙古国,统一蒙古高原的历史进程。
韩先生将元朝历史划分为两段:**段为大蒙古国时期,即自成吉思汗建国至忽必烈建国号。这一时期再以1234年灭金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主要是蒙古帝国的历史。第二段则以忽必烈及其子孙统治时期为主要线索,也再细分为三个时期:**期为元世祖忽必烈朝,第二期为忽必烈孙元成宗铁穆耳(Temür)朝至文宗图帖木儿(Toq Temür)朝,第三期为元顺帝朝。
在讲述历史的同时,韩先生还在书中介绍了元朝的经济情况、统治集团间的斗争与腐化、各族人民的反元斗争、东西方交往及元朝历史地位,实事求是地讲解了元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此外,韩先生专门梳理了国内外元史的研究概况,涵盖清末至民国到当代我国的元史研究工作,以及苏俄、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汉学家的元史研究。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元史》以及此后订补续修之文献,如《元史类编》《元史新编》《元书》《元史译文证补》《新元史》《蒙兀儿史记》,蒙文史料《元朝秘史》《黄金史》,波斯文史料《世界征服者传》《史集》,以及世界著名蒙古史著作——多桑的《蒙古史》。
韩先生不仅注重对史料的研究,还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研究要避免闭门造车,要关注世界学术同行的研究动态,学习西方国家学者努力掌握语言工具的传统。史学研究只能依据材料得出结论,而不能先有结论,后找论据。他特别强调,“每个民族、每个地区有它自己的特点”,反对用教条主义式的研究方法。这些意见至今仍然有重要价值。
本书第二部分《成吉思汗》*初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系由韩先生的学生整理成文,其史料来源基本是《元史?太祖纪》《圣武亲征录》《元朝秘史》与波斯文《史集?成吉思汗纪》《世界征服者传》。
韩先生以蒙古高原上的争斗开篇,讲述了铁木真平息各部冲突的历史,即通过“十三翼之战”壮大自身的力量,在“斡里札河之战”中为父祖复仇,并在日后的地区争夺中挫败克烈、乃蛮诸部落,成为草原霸主,统一蒙古高原。铁木真于1206年建“也可蒙古兀鲁思”,即大蒙古国,并尊号“成吉思汗”,颁布施行一系列措施,使得蒙古民族共同体得以形成。
接着,韩先生讲述了蒙古帝国的对外扩张历程,包括三征西夏、南下攻金,特别是对世界中世纪后期历史有重大影响的西征——灭亡西辽、攻灭花剌子模。成吉思汗生前*后一次军事征伐即灭亡西夏。成吉思汗在西征回师后,以背盟为由,再度对西夏用兵,并包围其都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1227年,成吉思汗在六盘山区病重,病逝于出征途中。
*后,韩先生简要概括了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其要点为:**,高度评价他统一大漠南北、促进蒙古民族共同体形成的作用;第二,肯定其结束唐代“安史之乱”后中国的分裂局面,并*终由其子孙完成国家统一的贡献;第三,对西征,则提出虽然给中亚、西亚人民带来苦难,但也打破了欧亚大陆上各政权之间此疆彼界之限,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的看法。这些观点为当今元史学界所普遍接受。此外,文后还附有《成吉思汗生平大事年表》,便于读者翻阅对照。
元朝的版图很大,但时间不长。过去讲元史的,将它截头去尾,从1279年南宋*后一个皇帝帝昺投海死算起,到1368年朱元璋部下攻下北京,元顺帝北逃为止,这算作元朝。实际上,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到元朝统一中国有七十多年;从元朝统一全国到1368年元朝灭亡为止,又有近九十年。合起来共有一百六十多年的时间。时间虽然只有一百六十多年,可是它东北到朝鲜、库页岛,西到东欧、地中海,南到爪哇,北到西伯利亚等广大地区。在当时的世界上,亚、欧两大洲几乎没有一个民族和它没有发生过关系。因此,当时亚、欧两大洲文化水平较高的民族,都有关于它的记载。东方有汉文、日文的记载,中亚和西亚有波斯文、阿拉伯文、格鲁吉亚文和亚美尼亚文等诸种文字的记载,欧洲还有拉丁文、古俄文的记载。如果研究元史,想把所有有关的记载都读一遍,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世界上研究元史的人很多,日本人称为蒙古史;欧洲有所谓东方学,其中一支是蒙古史。除了中国以外,蒙古人民共和国当然用不着谈了,苏联也有很多专家研究蒙古史;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研究蒙古史的专家比我国还多,欧洲如法国、德国和英国也有很多研究蒙古史的专家,尤其是法国,从十九世纪末叶到二十世纪前半期,几乎成为研究蒙古史的一个重要地方。近二十年来,美国也开始在研究。
我们祖国的多民族大家庭中,现在有五十多个民族。从语言系统上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一个是汉藏语系,另一个是阿尔泰语系。它们的分界线大体上可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北的是阿尔泰语系,长城以南的是汉藏语系。汉藏语系包括汉、藏缅、壮侗、苗瑶等语族,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新疆维吾尔族是突厥族的一支)、蒙古、满-通古斯(女真、现在的满族都属于通古斯族)三个语族。从民族关系来看,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阿尔泰语系各族和汉族的往来*密切。
历史上的蒙古族和今天的蒙古族的分布有些不一样。今天的蒙古族分布在三个地方:一个是苏联贝加尔湖一带的布利亚特蒙古自治共和国,一个是蒙古人民共和国,一个是我国的内蒙古。在这三个地区里,内蒙古的人口*多,约有一百六七十万,蒙古人民共和国约八九十万,布利亚特蒙古自治共和国有三十万人。蒙古史所包括的范围很广,而元史只不过是蒙古史中的一部分,但是,这是蒙古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的时代。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长子朮赤在苏联境内建立了钦察汗国,次子察合台在中亚细亚建立了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在天山北麓建立了窝阔台汗国,幼子拖雷仍守蒙古祖产。拖雷的儿子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了中国,旭烈兀在波斯建立了伊利汗国。因此,研究蒙古历史就要包括这样广阔的地方。
下面我们简单地谈一谈元史的划分阶段问题。
1206年,全蒙古贵族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举行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并上尊号为成吉思汗。这一年也就是成吉思汗建国的一年。1271年忽必烈宣布改国号为大元。从1206年到1271年称为大蒙古国时代。
大蒙古国时代,还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206年到1234年灭金,为一阶段,因为金朝灭亡意味着淮河以北的整个北方为蒙古人所占领;从1234年到1279年南宋灭亡,为另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蒙古和南宋进行斗争的时期,经过四十五年的斗争,*后蒙古人统一了全国。元朝历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260年是忽必烈掌握政权的一年。从忽必烈掌握政权算起,到1368年元朝灭亡为止有一百零八年。这一百零八年可分为三个阶段:忽必烈在位时期共三十五年,可以作为一个阶段,这是他接受汉法的时期(汉法就是汉族的封建统治制度,忽必烈就用汉人的封建制度来统治汉人),时间是从1260年到1294年。从1294年忽必烈死,到1333年元顺帝即位前的三十九年间,可以作为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是皇族内部争夺王位的时期,其中大多数皇帝都是在位只几年就死了。元朝*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在位的时间也是三十五年,又可以作为另一个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全国各地人民的反元大起义蓬勃发展起来了,如红巾军的起义。起义时间是从1333年元顺帝即位到1368年元朝灭亡。
韩儒林(1903—1983),字鸿庵,著名史学家,元史专家。河南舞阳人。九三学社社员,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九年(1930)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赴比利时、法国、德国留学。民国二十五年(1936)回国。曾任燕京大学、辅仁大学讲师,华西大学、中央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内蒙古大学教授、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元史研究会第一届会长,中国史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元史、西藏史、西域史研究,著有《穹庐集》,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元史分册》《元朝史》等。
国语全译 本书特色 曲中医推荐在中华浩如烟海的文化历史典籍中,(国语)是其中优秀的一部。它是先秦时期三部历史名著(《左传》《国语》《战国策》)之一,是我国*早的...
《极端的年代(1914—1991)》内容简介:《见识丛书·极端的年代:1914—1991》是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四部。极端的年代,
淞沪会战 本书特色 1937年8月,在当时世界上*繁华的都市之一上海,中日两国之间进行了一场百万人的大会战,其战况之惨烈、牺牲之巨大,都属世所罕见。而坦克作战、...
上海鬼语 本书特色 海豚书馆系列之《上海鬼语》,徐蔚南著,李军编,全书共收入了六篇文章,分别是《上海鬼语》《上海的倭寇》《上海棉布》《顾绣考》《歇浦琐谭》《上海...
Thedailynewsplaysamajorroleinthecontinuouslychangingmixofthoughts,feelingsandbeh...
美国革命是一次奇怪的革命。“在其他的革命中,人们拔剑出鞘是为了捍卫受到侵犯的自由,反抗那正在威胁着社会核心的压迫。”但很
中华二十四节气-(第二版) 本书特色 王修筑著的《中华二十四节气(第2版)》不但详尽地解说了二十四节气和农业生产、气候变化、民间风俗,而且对民间节日和杂节气也都...
命运的决战-话说中国新世纪青少年必读-1945年至1949年的中国故事-19-(全2册) 本书特色 【解放战争时期】 从1945年9月抗战...
从《金瓶梅》到《清明上河图》:吴晗读史札记 本书特色 长久以来,历史在大多数人脑海中的印象,是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是烛照万里的规律概括,是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这...
英国史:Ⅲ:都铎王朝早期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亨利七世(一至三);亨利八世(一至七);爱德华六世(一至二);玛丽(一至二)。英国史:Ⅲ:都铎王朝早期 目...
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 本书特色《帝国的惆怅》是易中天对帝国制度的反思。中西历史的进程,是一个"交相胜"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比人家好,有时候人家比我...
1933-1950-乌扎拉日记六十年-上 本书特色 在私人领域,《乌扎拉日记六十年(1933~1950))》是一个文艺青年成为革命者的个人成长史;在公共领域,这...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
本书英文原名ModernTimes:TheWorldfromtheTwentiestotheNineties,是保罗·约翰逊较为重要的世界史著作,美国版全书厚达...
胡兰畦生于1901年,1925年大革命时期,活跃在广州。后来国民党分裂,胡兰畦追随国民党左派何香凝,何香凝让儿子廖承志先期去了德
(精)海昏侯刘贺(签名钤印本) 本书特色 《海昏侯刘贺》★ 32开精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作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
孟森讲明史 本书特色 《明史讲义》为孟森先生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孟森先生是近代中国明清史研究的开创者,成就卓著。本书虽为讲义,但却是**次用...
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1933-1945年间的德国人 本书特色 米尔顿·迈耶,德裔美国犹太人,身份复杂的著名记者和专栏作家。二战时他曾是一名拒服兵役者。“正派的...
说天国-从杨秀清到李秀成 本书特色 《说天国:从杨秀清到李秀成》为陶短房力作《说天国》系列之第二部,从历史的细节剖析太平天国的各类人物与事件,揭露光怪陆离的天国...
秦至汉初历法研究 本书特色 李忠林编著的这本《秦至汉初历法研究》依据出土历简资料对秦王政元年(前246)至汉武帝太初改历前的历法做了系统的探究。判定这一时期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