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司马光领衔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编年史中具有专业性的一部巨著。它记载了1362年的史实,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书分294卷,历时19年完成。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清人王呜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这说明《通鉴》一书在社会上是何等的重要了。《通鉴》全书近四百万字,通读一遍已属不易,当时有王益柔独能对《通鉴》作了全面的考释,阅《通鉴》终篇,一时传为美谈。到了元代,浙江宁海人胡三省至元二十二年(1285)写成《资治通鉴音注》一书,对司马氏的《通鉴》作了校勘、解释、考证,对史炤的《释文》作了辩误,对史事有所评论。他在《新注资治通鉴序》中说:“凡纪事之本末,地名之同异,州县之建置离合,制度之沿革损益,悉疏其所以然。”胡氏博学多通,极著书之能事,不得不令人佩服。而明、清两代学者的拾遗补缺,固多精义,但他们都只找《胡注》中的一些问题,却没有去了解和肯定《胡注》的真正价值所在。扭转这一偏向,给胡三省作出正确评价,使其思想和学术成就大白于天下的,是陈援庵先生《通鉴胡注表微》一书的出版。
★16开精装,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正文1372页之外,另有长达170余页的笔画索引目录页
★本书是作者二十年呕心沥血的劳动成果。作者陈国本先生以花甲之年、罹病之身,以极大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编成这部《通鉴大辞典》
★本书以“通鉴学”经典著作——宋末元初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通鉴释文辩误》为主要内容,是迄今为止对“胡注”及有关《资治通鉴》研究资料*为系统、完备的整理工程
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著作。它卷帙繁浩,体大虑周,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合计1362年间的史事。全书共294卷,386万字,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典制、天文、地理、历法、职官、科教等若干方面,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自其产生九百余年来,研究者代不乏人,以致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一门学问——“通鉴学”。其中以宋末元初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通鉴释文辩误》二书成就*高,亦*为知名。
胡三省的这两部《通鉴》研究著作,有注音,有释义,有校勘,有训诂,有辩误,有点评,有解析,内容丰富,无所不包,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长期以来,学术界有志之士多想对其加以归类整理,以供后人之用。但由于“胡注”散见于《通鉴》正文之中,且总字数约有五百万之多,翻阅一遍已属不易,遑论编排查检。因此,多年来“胡注”的全面整理工作一直未有人涉足,即使有学者问津,也因其事艰难,只能从一个侧面,尝其一脔。因此,“胡注”的意义和价值长久被淹埋在《通鉴》原书的字里行间,这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
本书作者陈国本先生,以花甲之年,罹病之身,经四次手术之苦,历二十年之久,以极大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坚持不懈,编成此书——《通鉴大辞典》。
《通鉴大辞典》约四百万字,资料来源包含三个方面:司马光《通鉴》“考异”与自注,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通鉴释文辩误》,以及后人研究《通鉴》和“胡注”的主要著作,如严衍《通鉴补》、顾炎武《通鉴注》、陈景云《通鉴胡注举正》、钱大昕《通鉴注辩正》、赵绍祖《通鉴注商》、陈垣《通鉴胡注表微》等等,其中以胡三省的注释为主要内容。
本书所收词条,以上述资料为基础。每条以词目、注释、例证为基本结构。词目从现成资料中切割、提炼而成;注释即用现在“胡注”或它注,编者除给少量按语外,不加“自注”;例证以《通鉴》原文为依据。
《通鉴大辞典》是一项迄今为止对“胡注”及有关《通鉴》研究资料*为系统、完备的整理工程,凡有文献和学术价值的内容都一无遗漏地加以搜罗、整编,为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阅读和研究《通鉴》及有关通鉴学著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0世纪最负盛名的政治家,活跃在英国及世界政治舞台达半个世纪之久。他的一生,就如同一部英国现代史的缩影。英国历史学家亨利・
挪威的故事--力量,勇敢冒险精神铸就声名显赫的国家 本书特色 本书是挪威裔著名作家、教授耶尔马·H.博伊森为普通读者撰写的通俗挪威的故事,凭借生动的语言和幽默风...
读书会-民国秘史 本书特色 在民国这个风范十足的时代,文人与大师们挥动衣袖,谱写了华夏文明的又一段春秋,北大的读书声,灯火通明的长安大戏楼,默片的兴盛,国学书画...
《世界大战丛书(第2辑):德国东进》主要阐述了1941年1月至6月战争事态的发展过程。在此期间,世界格局发生惊人变化:德国撕毁此前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全十册) 内容简介 史学思想是史学的灵魂。早在20世纪初叶,梁启超、钱穆等学者在研究中国学术思想史时,就注意用近代科学的方法分析中国古代史家的...
罗香林论学书札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罗香林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及客家学的奠基人,是近现代人文社会学术界的杰出人物...
那是汉朝2 本书特色 明月式的笔法,全景展现中国古代**军事帝国的勃兴与衰落,《明朝那些事儿》之后,又一部心灵过滤的历史深度解说之作,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钱钟...
天人合一-董仲舒与两汉儒学思潮研究 本书特色 黄朴民同志的《天人合一--董仲舒与两汉儒学思潮研究》一书是全面阐述董生思想的优秀著作。他首先探索了董仲舒新儒学产生...
孙守道考古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汇编作品,主要搜录了孙守道先生曾经发表过的及一些没发表过的42篇考古学术论文。这些成果都是孙守道先生考古成就的集中体现,具有...
《新基建:中国经济新引擎》内容简介: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自1990年出版以来,已成为福利国家理论研究引用率最高的著作,并已再版6次,被译成多种外国语言出版,
清末民初以降,中国饱经战乱分合,对史料之保存及研究,局限于主客观因素而倍增困难。为恐史料为岁月淹没而不存,台湾文海出版社
《蜀鉴》校注 内容简介 南宋郭允蹈的《蜀鉴》是一部西南地区的通史著作。它记载了四川及其周边地区在宋代以前的历史发展变化,史料价值极高。在历史编纂学上,《蜀鉴》熔...
复杂社会的崩溃 本书特色 《复杂社会的崩溃》:历史上的复杂社会均易于崩溃,崩溃从本质上讲并非一场灾难,但具有强大的破坏性。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一旦崩溃,一定意味着...
甲骨文字编-全四册 本书特色 李宗焜编著的《甲骨文字编(共4册)》收录了目前所见到的几乎全部甲骨字形,总计46635文。字形据拓片原大精确摹写,依自然分类法归类...
战地记者唐师曾自1992年开始,多次赴欧美、东南亚以及国内二战战场采访,收集大量一手资料、现场照片,历时13年写成《我的诺曼底
文物与物理 内容简介 “中国文物与学科”丛书,分为《文物与语文》、《文物与数学》、《文物与物理》、《文物与化学》、《文物与生物》、《文物与历史》、《文物与地理》...
《三菱FX3U/5U PLC从入门到精通》内容简介:本书以解决读者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从工程师学习、工作的视角对三菱FX3U和FX5U PLC进行了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昆明市街道详图 内容简介 昆明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有“春城”的美誉。清朝末年,昆明已形成“三坊、二十四铺、一百五十...
1927-1937-民国首都南京的营造政治与现代想象 本书特色 本书从上古城市产生开始,梳理1927~1937年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政府和政治因素,再现当时作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