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丛话》是古典文学专家施蛰存先生当年为《文史知识》杂志所写的金石专题文章汇编,是古典文献学、金石学入门的经典专著。作者一面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一面用极为通畅易懂的语言把金石、碑帖、拓本、石刻、金文、摩崖、造像、塔铭等知识点作了简明扼要的讲述。内容精炼、材料丰富、深入浅出,堪称传统文化学术普及的典范之作。
古典文献、金石入门图书。传统文化学术普及典范之作。 古典文学金石碑帖专家施蛰存深入浅出的“文物小百科”。 全书有文才、有学问、有见识、有个性,博学守约,敢下评断。 用简明易懂的话讲清了金石、碑帖、拓本、石刻、金文、摩崖、造像、塔铭等专业知识点。 施蛰存先生知识修养面极广,凡所著译,都站得住,有特点,不做则已,做必有显著的个性。文词则清新俊逸,有诗情韵味,一如其人。——徐中玉 施蛰存先生为一般普及撰写的《金石丛话》,又以论说精到的学术含量、言简意赅的恰好篇幅,加上浅显生动的白话叙述,将那些繁复难懂的名词概念、必须知道的基本常识和关键所在的要领重点,以及从先秦一直到唐朝历代金石碑刻主要概况等,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故虽笺笺小册而一印再印,几成今日初问金石碑版之学的入门*选。——陈麦青 《金石丛话》这本小册子,是我金石学*初的启蒙教材,其论述的金石学基础知识,准确而翔实,在这条正路上,我一直求索至今。——施之昊
一“金石”“文物”“考古”的各自含义
二说碑
三说帖
四谈拓本
五碑额、碑阴、碑侧、碑座
六秦石刻文
七先秦金文
八汉代石刻文
九魏晋南北朝石刻
十摩崖
十一造像
十二唐碑
十三唐墓志、塔铭、经幢
十四金石小品
说碑 许多人以为凡刻有文字的石头都称为碑,这是一个长久以来错误的观念。所谓碑这个东西,本来只是一块大石板,中间上端穿一个圆洞。古人办葬事,把石板直立在墓穴四角上,利用它来扣牢粗大的绳索,慢慢地把棺材放下去。此外,公卿大夫的家门口,也有直立的石头,用来系马,这就是后世的系马桩。宗庙祠堂门前也有石头,用来拴住祭祀用的牺牲。这些石头,总名曰碑。所以《说文》给“碑”字的注解是“竖石也”。汉以前的古书中所有的“碑”字,大多数指的是这种直立的石板。大约在西汉晚期,有人开始利用这块石板,刻上了文字,记述墓中人的姓名、官位、卒葬年月,就放在墓前,不再撤除。这个东西,称为墓表。现在存有河平三年(前26)八月的《麃孝禹阙铭》,向来研究者都以为是墓阙铭文,我以为其文辞与东汉时盛行的墓阙铭不同,所以我认定它是墓表。以后,石板上刻的文辞渐渐多起来,详细地记述了墓主的姓名、家世、生平和事业,还加上些颂扬和悼念的诗铭。这样就成为一篇传记,使过路人读了,可详细地知道墓主是何等人物。这块石板,就称为墓碑。墓碑是墓表的发展。从此以后,碑的字义变了。人们以为碑是刻有文字的石板,其不刻文字的,反而不算碑了。祠堂是子孙纪念祖先,人民纪念好官的建筑物,神庙是信徒群众纪念圣贤神仙的建筑物,在这些建筑物门前的竖石上刻了文字,记述受祭祀者的道行功绩,就称为祠庙碑。在汉魏时代,人们对于碑的观念,大概只限于墓碑和祠庙碑两种,其共同点是都限于纪念过去的人物,现实的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至于记载其他事物的石刻,一般都不称为碑。因此,民间对于这个“碑”字,有了新的解释。人们以为立碑是表示悲悼。我们在汉碑的铭文中,常常可以观察到这一意义。晋代的民歌里,往往以“含碑”为“含悲”的谐声。《初学记》里便直接说出了“碑,所以悲往事也”。到晚唐的陆龟蒙,更明白地说:“碑者,悲也。”这就把汉魏以来的这个概念确定为“碑”字的释义了。汉碑《北海相景君铭》有“竖建虎”一句,这个“”字,从宋代的洪适到清代的翟云升、翁方纲,都不识得,所有的字典里也都不收。我以为这就是碑的俗体字,它反映了汉代人以悲释碑的观念。这个字如果用《说文》的成例来注解,应当是“从石,悲省声”。虎是指墓前石虎,即是墓碑。汉碑的题额,有用“碑”字的。例如《校官之碑》,是纪念溧阳县县长潘乾建造学宫的;《白石神君碑》是纪念常山相冯巡等为白石山神立祀的功德的。诸如此类的“碑”字,都是指这块石板而言,并不是指其文体。但到了南北朝,这个“碑”字的意义又转而为一种文体名词了。《昭明文选》的目录里有两卷《碑文》。这个类目,倒是经过考虑的。它表示这是一些刻在碑石上的文章,还没有把这种文体称为碑。但其中所收的碑文中,有一篇王简栖的《头陀寺碑》,内容是记述一所佛寺的,这就只能题作《头陀寺铭》而不能题作碑了。韩愈写了一篇文章,颂扬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藩镇吴元济叛乱的功绩,把这篇文章刻在碑上,而在他的文集中,仍把这篇文章题为《平淮西碑》,因而被宋代的古文家批评,说他以碑为文体,完全是错误了。这个碑是平淮西碑,这篇文章却应该题作《平淮西颂》。把一切石刻都称为碑,把碑作为文体名词,这两种都是错误的。
施蛰存(1905—2003),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在文学创作、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金石碑版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将军底头》《梅雨之夕》,散文集《灯下集》《待旦录》,译著《域外诗抄》《外国文人日记抄》,学术著作《唐诗百话》《词学名词释义》《金石丛话》等。
《回归实体》内容简介:2016年经济增长放缓,回归实体经济,企业如何实现增长是广大商业界人士共同面临的难题。本书提炼工业时代管
宿白,辽宁沈阳人。1922年生,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肄业,并任职于该所考古学研究室。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1978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
国学简史(经典插图本) 本书特色 国学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厚的学术派别,其主流被后世概括为“九流十家”。他们开创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国学*...
如烟画痕:老香烟牌子:Ⅶ:童趣 本书特色 《老香烟牌子:童趣》**辑六种《京剧》、《仕女》、《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水浒》甫一出版,即获得读者广泛好...
《红楼梦》话语标记语英译的识解对等研究 本书特色 在《话语标记语英译的识解对等研究》一书中,作者祖利军以《红楼梦》前八十回的霍译本和杨译本为语料,对其中话语标记...
经典谜语-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本书特色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终形...
郭沫若读书 本书特色 《郭沫若读书》系“名家读书系列”之一。作者郭沫若先生是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是一个激情...
財務自由的關鍵,不在你要存到多少錢,而在有沒有建立自動生財系統!★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 獲《財富》雜誌譽為「新一代的投資理財大師」★ 全球暢銷...
中国诗词曲之轻重律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作者提出强调平仄声调以加强诗歌的音乐美,是古典格律的精髓。研究平仄格律必须要搞清楚...
历代语言学文献读本 内容简介 [书摘:]《说文解字注》是清代知名学者段玉裁的代表性作品。段玉裁,生於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35年,卒於嘉庆二十年即公元1815年。...
世界当代性文化 本书特色 这本《世界当代性文化》从时间范围看,主要指20世纪,有些地方也要涉及一些19世纪中后期的事情。从地区范围来看,主要是指除中国大陆以外的...
汉学研究新视野 本书特色 顾彬教授以丰富的外文资料对西方汉学所取得的新成就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尤其是围绕近年来德语、英语世界所出版的汉学新书中所涉及的新译本、新材...
《萝卜计划:北大奇人怪招》内容简介:本书既给你以吃到干货而生发的满足感,又给你读到故事而雄起的原动力。作者吴业涛自认为天资
文言浅说 本书特色 《小书馆:文言浅说》是一本文言知识的入门读物,本书虽篇幅短小,著者却寥寥数笔,点出文言的奥窍,功底可见一斑。这本掩于尘埃半个世纪之久的戋戋小...
老北京趣闻传说 内容简介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六大古都之一。在浩瀚的历史长卷中,在北京这座城里发生了太多的趣闻,流传着太多的传说。城门牌楼、...
大国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珍贵精神财富 本书特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
丧葬习俗 本书特色 著名上海史专家薛理勇的这本《丧葬习俗》为系统介绍中国丧葬发展史的一部专著,分别为:丧仪与丧事程序;宗法制度与守丧制度;形形色色的祭祀...
卓安納.拉思 (Joanna Russ 1937-)美國女性主義科幻作家暨評論家。她在女性主義科幻小說領域與科幻新浪潮時期中都是重要人物。她的小說以強烈的女性主...
殷海光书信集 内容简介 殷海光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他继承五四的精神和传统,一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他称自...
中国民间故事史-全三卷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梳理中国民间故事发展史的同时,以一定程度的篇幅展示与之密切相关的民间故事类型的发展史以及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