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田赋是清朝的“维正之供”,关系国计民生甚巨:它长期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也是民众最主要的赋税负担。田赋联系着皇帝、官僚、绅衿与小民,以其为切入点,可以观察到国家、社会的运转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清朝以“永不加赋”为祖训,雍乾之际“耗羡归公”后,田赋正额的规模相对固定 。在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地方官吏从田赋等税收中建立起额外收支体系,以应对18世纪中期以降日益显著的额定经费缺口。咸同年间的一系列财政合理化改革,也未能改变这一基本结构。田赋制度运作中的两重性(额定、额外收支并存),与高度中央集权之下的分散性(表现为“包征包解”模式),成为清代财政管理之常态,对于当日之吏治民生与国家治理产生重要而深远之影响。
本书依据大量的清代档案、政书、文集与方志,贯通“古代”与“近代”,结合制度、人物与史事,对清代田赋制度、政府财政与国家治理问题进行坚实的讨论。
【推荐语】
《维正之供》一书的最大贡献,不在于推翻前人成说,发为翻案之论,而在于在前人研究业绩基础上,以多维、平衡、缜密的思路,爬梳丰富史料,既旁征博引,亦复细针密线,解读论析,微观宏观兼顾,推陈出新,发前人未发之覆,为这一重要研究领域添补一更为完整全面而周延的解释。
————何汉威(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周健,1983年生于浙江萧山,2001年进入南开大学学习,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的教学与研究,目前关注清代以来的赋税、财政与社会,晚清漕务变革,近代中央与省、州县财政关系等问题。已在《近代史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清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一、清代的田赋1.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清代的田赋。田赋是根据土地所有而课征之税,按照田地面积与相应之科则计算税额,以户为单位进行征收。在包括清代在内的任何农业社会,田赋都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民众最主要的赋税负担。田赋是王朝国家对于编户齐民的人身支配,但到清代这种特征渐趋淡化。2.里甲制度的运作出现很大的问题,在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变动的大背景下,一条鞭法改革应运而生。从明中后期的一条鞭法到清前期的摊丁入地,总体趋势是赋役的合并、税制的简单化,以及用银缴纳。编户的赋役负担,经历了由等级户役向定额化的土地税的演变过程。由明初依据户等(由人丁、土地等决定)纳粮当差,到“一条鞭法”后转变为按照土地(或粮额)与人丁缴纳地银与丁银,至“摊丁入地”后,更简化为只需按照土地所有缴纳地丁银。3.惟正之供:田赋是国家财政中最重要的部分,其额数是固定的,征解俱有经制。田赋是清代中央政府的首要财源,本书田赋属于广义概念,项目上主体是地丁银和漕粮;构成是正项及附加税:正项,包括地丁正额与耗羡,漕粮、米粮之正米与耗米,“津贴”“捐输”为附加税之开端。二、田赋制度与财政结构1.研究梳理。既有研究主要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国家与社会之间,主要关注县以下的基层社会,围绕田赋征收过程中形成的官民关系、基层社会的治理等问题来展开,相关研究或可定义为制度史、社会史取向;二是中央与地方(包括省及省以下的州县)之间,主要关注围绕田赋收入分配形成的中央—地方关系、财政管理中的集权与分散、财政结构中的不同体系等问题,相关研究可定义为财政史取向。王业键:“制度的探索(两种制度)”与“数量的分析”王业键以财政管理中的非正规制度来理解清代的田赋附加税,颇具启发意义;陈支平:清代沿袭明代的黄册和鱼鳞图册制度,作为赋役制度的基石。但该制度无法应对频繁的土地买卖与人口流动,自明中期起便流于形式,实为一种“乌托邦式的制度设计”...
——引自章节:绪论
第一章:陋规、摊捐与19世纪初期的地方财政-以嘉庆二十五年清查陋规一事为线索1.以养廉银制度为核心的地方财政体制的演变,实为关涉乾嘉以降财政与政治的关键问题。道光帝所说的"陋规",常见于清代文献,但其含义则因语境不同而各异。时人对陋规就有多种定义,概言之,可分三层。最广义的陋规存在于清代官场的各个环节,官员于公私事务中的一切法外收支,都可视作陋规。狭义的陋规是指地方政府在各类行政事务中的惯例性征收,用以津贴衙门的公私经费。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与百姓接触最多的州县官在钱谷事务中的陋规。这些“州县陋规"便是嘉庆二十五年清查的对象,本书的考察也以此为主。7更为狭义的概念,则指"州县陋规"中的规费、规礼部分,与赋税附加、盈余相对应(详后)。2.摊捐大致可分为常年/年例摊捐、遇事摊捐及另案/奏派摊捐三类。①仅含弥补亏空、军需摊捐,另有大差及常年摊捐数万两;②仅含河工、军需摊捐;③仅含军需摊捐;④仅含军需、常年摊捐;⑤仅含常年摊捐。先行研究多认为,由于摊捐等因素,养廉银制度在清末已经有名无实,无法继续发挥原有的作用。[69]然而以上考察似可说明,这一现象至迟出现于嘉道之际(1820年前后),当日州县的摊捐负担普遍超过了廉银。3.陋规背后:财政结构与吏治(1)“无米为炊”:19世纪初年地方官员“无米为炊”,不得不唯陋规是赖的行政状态。18世纪中期以还,由于人口增长、美洲白银流入等因素的影响,物价经历了持续而温和的上涨,1750至1800年间,物价增幅达到50%,官员生活开销相对更大。由于财政结构的缺陷以及物价上涨的影响,当日地方政府的行政经费“预算”严重不足,正是在这一结构性匮乏的背景下,陋规成为地方行政经费的主要来源。(2)赔累与贪滥:滥用陋规之例,以耗羡最为典型。渐渐成为附加税的代名词。陋规有原出于公务赔累,后州县借名横取勒索,以饱私橐,即“名为赔累,实则贪滥”。其贪滥...
——引自章节:第一章陋规、摊捐与19世纪初期的地方财政——以嘉庆二十五年
作者Colin T.Flahive(范小林)通过记述在中国的见闻、在云南的生活及那些在萨尔瓦多咖啡馆工作的来自乡村的女孩子们,生动描绘了一幅中国乡城移民的进程图...
《记忆记忆》是当代俄语世界著名诗人玛丽亚·斯捷潘诺娃的新类型复合小说:既有历史,也有哲学,更是文学。小说主要由两条线串起:一条是作者对于旧物,文献,以及试图“记...
◆16位爱木职人独门秘技、工具及专业手法大传授◆从玩具、食器、杂货、家具、空间,看见台湾木功力◆提供38种台湾特有、常用木种介绍,木知识再升级◆满足喜爱木事创作...
《诗经》内容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麓麓,80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豆瓣网外国文学小组创立者。曾先后在大学与出版社工作,目前旅居美国密歇根州。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自幼修文习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书画骑射无所不精。虽生于名门望族,性...
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03年第2卷 总第14卷) 目录 [民事审判政策与精神]努力工作 开拓创新 继续推进现代民事审判制度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普利策奖得主&《阿尔比恩的种子》作者大卫·哈克特·费舍尔的集大成之作呈现人类社会的四次价格革命浪潮,重塑800年来的世界史——“改变的...
精彩摘录一个标准不仅仅是一种有形产品或技术。标准是一个行业赖以存在的基石。...标准的建立给予客户对产品兼容性和技术延续性
芭芭拉·加拉沃蒂(Barbara Gallavotti)意大利生物学家、作家、科学记者。曾担任电视节目编剧20多年,主要参与了《超级夸克》和《尤利西斯》的创作。...
医林锥指-修订版 本书特色 《医林锥指(修订版)》由柳学洙编著。《医林锥指》原书分为“产后发热证治辑要”“临证散拾”及“闲话医药”三部分。“产后发热证治辑要”专...
•“《细节》的出版一定会是艺术史界的一件大事。” ——李军•是艺术史,也是一部破译图像密码的探秘故事集!•如何get√一幅画的真相?放大镜下的细节世界打开惊奇之...
模糊水文水资源学 本书特色 本书在介绍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科学意义、哲学基础与工程基础之上,系统介绍了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相关概念与定义、模糊水文水资源的理论与模型...
名老中医方剂医案 本书特色 本书汇集近现代名老中医的典型临床方剂医案,与《方剂学》教材内容密切相关,有临证处方的思路、关键点、鉴别等,可作为学习《方剂学》教材的...
二妹姐,她曾是乐蜂历史上最年轻的保养品采购经理,她对移动互联网产品营销策划、产品销售推广、养生保健等方面有深刻研究和丰富经验,在将乐蜂打造成中国领先的女性互联网...
本书是一部探讨儒学实践方式和中国人生活世界古今变迁的学术论集。作者别具一格地以朱子学发祥地泉州的民间信仰——萧太傅信仰为切入点来考察宋明以来儒学实践方式的变化,...
她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为了什么?经历黑色七月挣扎到一流大学是为了什么?好不容易一路拼杀进了现在的公司,肉搏战似的腥风血
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工:初级技能 中级技能 高级技能 内容简介 为推动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工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在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从业人员中推行国家...
中医内科学 本书特色 教材分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简要阐述中医基础理论的病因、病机、病证及总的治则、常用治法等;各论即详细叙述中医内科常见病。本教材在总结历年...
罗马建筑 本书特色 《罗马建筑》:世界艺术手册。《罗马建筑》史料翔实,文笔优美,分册编写,易于查阅;对深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交流文化和文明大有裨益。罗马对世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