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散文集是以写人为主的。书中所写的人物——赵一凡、周(眉+阝)英以及“今天派诗歌”群体中的芒克等人,是中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涌现出的一批“新人”。
在那个年代,这一群体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以及敢于怀疑的理性精神,使许多人着迷。作者试图以个人的经历为线索,记录下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借用帕斯捷纳克的话:生活——在我的个别事件中如何转为艺术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如何从命运与经历之中诞生出来。
“首篇《永远的五月》,徐晓叙述的是一种生死间无能为力的悲壮——这死的缘起就因为一次误诊,一次误诊引发一场长达30年的苦难。让丈夫这样一个不愿麻烦别人的人越来越丧失自理能力,让一个*节俭的人承担必须每天耗费几百元维持生命的折磨,更要命的是这一切连环着全是悲剧因果——不仅是他自己浸泡在炼狱中,他妻子越是以自己的意志要去卫护这生命,就越是降临给他一次次失败和一次次更深的痛苦。她以她的意志要求他的生,他的生是他无法摆脱的对痛苦抗争的折磨。要活着还是要痛苦?她必须以牺牲她自己来拯救那生命,她说她天经地义只有为他选择生的权力,所以无从选择,一种善良与另一种善良之间永远是冲突的。这一切实在太过残酷:好像真就变成了两颗善良心灵的受难过程,在受难中才有了真实而催人泪下的崇高。
在《永远的五月》后,她又写了一篇续,这就是《爱一个人能有多久》,这是徐晓在“五月”后深一步对自己的拷问。在我读到的这篇文字,记叙那悲剧中一个更真实的女人——感人的不仅是为了让他能活下去,她那种甘愿泯灭自己的疯狂。一个人活着的价值在这个人所维系的尊严,尊严究竟是什么?他被病痛摧残的瘦弱与丑陋后是一种尊严,她为获得那脂肪乳因一杯咖啡的价格离开那酒店、在厂门口像上访者一样拦截轿车,那般蓬头垢面、忍辱负重当然也是一种尊严。她以她全部的力抵抗在他的生死之间,这种意志力,用*简单的回答,就是爱。那么除了爱还有什么?还有忏悔。除了忏悔还有什么?她说是他成全了她,使她能拥挤出所有女性的能量,而她所有被榨出来的力变成一种她的意志压倒他的意志,在这意志关系中,他又变成了一个被动而被她意志控制而强加的弱者。更折磨人的是,她守护他3年,他*痛苦的时候她却恰恰缺失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不能追问的,追问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给自己强加痛苦,可徐晓偏偏就是要追问。她追问自己*冷酷的问题是:爱一个人能有多久?在她给我看的那个原稿中,*痛苦的自责是她面对他病体时曾产生过那种本能的抗拒,心理排斥与他睡在一起。我以世俗观点理解她的痛苦,这可能完全否决她对他爱的所有努力,她无法躲避这追问中对她自己的伤害。因为这追问,她更恐惧她对他的情感所凝铸成的思恋究竟能有多久——她期望他永远是她精神的全部,寄托的全部。”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
作者试图以个人的经历为线索,记录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涌现出的一批“新人”。在那个年代,这一群体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以及敢于怀疑的理性精神,使许多人着迷。在书中,这些文字如同耳语,当我们凝神细听,它们就消失在风中;这些面孔如同倒影,当我们伸手碰触,它们就碎裂为层层涟漪……它们出现在我们的梦中,令我们辗转——它们碰触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读了徐晓才意识到,同样的人生,可以细细品味,也可以尽情挥霍。而区别仅仅在于,你是否愿意诚实地面对生活。人类试图解开时代与人生之谜的努力足以汇成一条大河,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徐晓关注的支流有特别的意义。
是对历史的礼赞,还是对逝者的悲悼?是对一代人的反思,还是对自我的救赎?你无法定义徐晓的写作,如同你无法定义人、岁月和生活。
《半生为人》:令人动容的疼痛
------------------------------------------------------------
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 18:56 中国青年报
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将“2005年度散文家”颁给了《半生为人》的作者徐晓女士。作为终审评委,我对当下散文创作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散文写作的不死不活状态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这一状况与散文文体本身并无大的关系,让散文文体蒙垢的是散文的写作者。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人预言散文解体,这些年又有人放言小说死亡,这其实都是说错了对象,散文如同小说一样并不会死亡,死亡的是散文的一些写作者。如果文学有危机,那么这种危机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作者之“死”——我长时间放弃以前
从事的散文研究工作,和我对目前散文写作状况的这一判断有关。
因此,当读到徐晓的《半生为人》这部散文集时,我为之震惊。我曾经零星地读过徐晓的一些散文,感觉她始终生存在一段历史之中,和当下的语境构成了极大的反差。在许多人已经失去了凭吊历史的勇气和能力之后,徐晓仍然如此执著,不能不让我动容。尽管我并不完全认同徐晓的价值取向,甚至认为她如果稍微放松一点笔墨,她的文体可能更漂亮。但是,这些并不重要。徐晓的散文是久违了的一种文字,那种穿心而过的文字。她在对一代人的精神史的叙述、倾诉、透析和追问中,传递了生命的疼痛感。当她在张扬个体时,她并未将个体拔出脚下的大地。这使她的疼痛感扩大而成为一种始终和历史息息相关的精神震颤。所以,我在读这本书时,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心理张力。
徐晓对今天的散文写作充满了启示:散文的艺术问题与写作者的思想、精神、生命状况密切相关,它的成熟与发达总是与知识分子的思想、情怀、胸襟和人格的状态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这样思考问题,我们或许会明白,为什么有些作者一旦进入散文领域便捉襟见肘。散文实在是一种无法遮拦的文体,如果反其道而偏要去遮拦或者搪塞,那么势必和散文越走越远。现在的问题是,汉语的表达能力和技巧已经足以承担散文的功能,但在实际的写作中恰恰相反,过度的技巧和能力缓解了生命的疼痛和精神的紧张,作者在文体中消失了。
很多人都注意到我前两年对“文化大散文”的批评,一些朋友曾经认为我所说的“文化大散文”的终结有些危言耸听。其实,我是比较早的维护这一文体的读者之一,但我仍然坚持我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大散文的式微,恰恰是因为这种文体的逐渐膨胀转化为散文写作中的“文化决定论”。当学问、知识成为散文的叙述主体时,它可能丢失写作者的情怀、胸襟和人格以及知识叙述中的文化关怀,冷淡写作者的沸沸扬扬的生命热源。
我这样说,并不是反对散文的知识性论述和文化的考古,而是强调不应当放弃用自己的灵魂去穿透论述与考古背后的东西。另外一层意思是,知识或者文化的力量在散文中应当是学养的蕴藉和价值的取舍。许多人看中张中行的散文,应当与此有关。在当代散文史上,张中行的重要性无可争议,但我同时觉得他的意义被夸大了,也被误读了。我们不必老是用国学大师的名分来评判一个写作者,在放大的历史框架论述,张中行的学问虽然很大,但并无特别强调的必要。不必说今天,知识者的几代中,上世纪30年代的看20年代的,40年代的看30年代的,50年代的看40年代的,大概都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这是教育背景的差异。张中行的重要与他是不是国学大师并无关系,而在于他的情怀,一种伤逝般的情怀。在他的笔下始终呈现的是在今天的语境中已经不复存在的一种文化传统和一代文人的心迹。他在追忆之中流淌着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是张中行式的“疼痛”。这种难以再现和复制的情怀正在逐渐消失,反映了当下文化生态的某些征候。
闲云野鹤式的文字当然好,但名士有真假之分。即便如梁实秋写出了《雅舍小品》这样的文字,但是他从来没有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散文家之一。
我们的散文实在缺少大痛苦的东西。无病呻吟自然与我说的大痛苦没有关系。(王尧)
徐晓,生于上海,长于北京。198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和散文,1982年至今,从事记者、编辑工作。
蒙田卷-蒙田随笔精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本书特色 中外名家随笔精华:开启触动灵魂的精神之旅,品悟穿越时空的性灵文字。蒙田随笔的经典选本:世界三大随笔之一,数百年...
《自然花环》内容简介:以不同花材为灵感,帮你迅速掌握自然风花环的制作方法与搭配要点。书中介绍了21种自然风格的花环设计,按照
唐宋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唐宋两代散文,是先后紧相联系在一起的极其重要的文学发展阶段。他们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作了可贵的贡献。 唐宋散文成为后世...
几米,本名廖福彬,台湾著名绘本画家,其笔名来自其英文名Jimmy。几米曾在广告公司工作,后来为报纸、杂志等各种出版品画插画,1999年出版《向左走向右走》,获选...
ThemostcomprehensiveEnglish-languagecollectionofworkeverby"thegreatestpoetofthet...
读者丛书一杯热茶里的春天 本书特色 秉持《读者》“清新、隽永、朴实、平民”的风格和“真、善、美”的价值标准,用一个个好故事拨动我们这个时代的“心弦”,倾听我们这...
本书是陈伯君先生的遗著。是第一次对阮籍的诗文进行校勘和注释,引用大量第一手史料,既能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有很多
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 目录 序绪论**章 古代中越书籍交流**节 中国典籍在越南的传播一、汉籍向越南传播的途径(一)北蜀郡系時期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 节...
《八仙的传说·铁拐李的故事》内容简介:打抱天下不平的铁拐李这天来到湘江边,得知当地的渔霸欺压百姓,气焰嚣张。铁拐李想出妙计
人民大澡堂 本书特色 《人民大澡堂》是凤凰卫视主持人尉迟琳嘉的脱口秀节目台词记录。在节目中,他精挑细选古今中外的社会民生、政经花絮、文化动态、娱乐八卦等各类资讯...
有一种候鸟 内容简介 陈少聪的散文文笔优美而不浮华,具有女性特有的细腻。她的作品中穿插有不少文化历史掌故,可读性强。作者在记录国内外生活际遇与感思中包含了独特的...
《陈继昌 丁香传》内容简介:本书为雨花台烈士传丛书之一,为陈继昌、丁香的合传。陈继昌,1906年出生于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1926年
《艾凡赫》(1819)是司各特最出名的小说,也是他描写中世纪生活的历史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我国早在一九○五年就出版了林纾和魏易合译的文言文译本,改名为《撒克逊劫...
龙腾东瓯-温州历代龙舟题咏 本书特色 中华民族对水的依赖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情结。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熏陶出了各式各样的水崇拜,升华出了名为“龙”的图腾。龙是水中神物,...
席慕容诗集:迷途诗册 本书特色 平装版独家授权席慕蓉亲自审定、亲写新序、亲画插图迄今为止*为严整、全面的席慕蓉诗集知名配音演员张震、康庄倾情朗诵席慕容诗集:迷途...
人间词话讲疏 本书特色 《小书馆:人间词话讲疏》为“小书馆”丛书之一,绝版多年。闲翻眼前许文雨先生这本书,得以望见他与王国维的相通、他们的传统和风致相通、他们的...
周作人散文-鉴赏版 本书特色 《周作人散文(鉴赏版)》由周作人所著,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创者和倡导者。他的散文继承了诗经、六朝和晚明文学的内蕴,充满着平淡如...
有一个梦想-张炜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包含了作家张炜*为内向的两部著作:《闪烁的星光》与《凝望》。它们都是自语之书,是作家内心世界的忘情流露,长长短短的文字中...
王小波精选珍藏集-(全六册)-精装修订版 本书特色 ★ 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是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кий,1821~1881),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 陀思妥耶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