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让哲学主题回到世间人际的情感中来,让哲学形式回到日常生活中来。本书乃《中国哲学如何登场?》一书之新版,以2012年《中国哲学如何登场?》为底本并插入2011年《该中国哲学登场了?》若干章节重新编辑而成。删除了原书谈论学术经历与重要著作等内容,更加凸显思想线索与思想观点。其主旨意在以转换性创造,融中国传统、康德、马克思于一炉,使哲学从二十世纪西方主流中脱身出来,走出语言,迈向心理。书稿特色:李泽厚是中国近三十年来很有影响、很受关注的哲学家。在这部访谈中,李先生总结性地、集中地谈论了他自己的哲学要点,对中国哲学对当代世界哲学的可能参与,也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他晚年的这部哲学访谈录,摆脱了世俗哲学写作繁琐无谓的论证和舞文弄墨的铺陈,以简白直接的方式,陈述了其哲学的要义,对中国哲学的当代建构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意见和主张。本次新版,李先生在结构上做出了调整,将二书精华融为一书,突出历史建构之“情本体”这一哲学主线。取舍删改之间,颇见李先生对此书的偏爱与用心。市场价值:如果说思想家的传世名著如同杜鹃啼血,那么,他的谈话录,就如同山中的清泉,在青石之间,轻松地、不经意地、鲜活地流淌着。李泽厚先生这本小小的哲学谈话录,也同样如此。李泽厚与一般的思想史学者不同,因为他有很强的史学、史识和史才,他对很多问题的看法是举重若轻的,常常几句话就点到要穴。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对哲学和人生意义感兴趣的年轻人阅读。
让哲学回到世间人际的情感中来,让哲学回到日常生活中来。本书凸显思想线索与思想观点,意在以转换性创造,融中国传统、康德、马克思于一炉,使哲学从西方主流中脱身出来,走出语言,走向心理。 李泽厚先生这本耐人寻味的哲学谈话录,对很多问题的看法是举重若轻的,常常几句话就点到要穴,尤其适合对哲学和人生意义感兴趣的年轻人阅读。
目录
新编版序
01现代哲学还剩下什么 001
广义的形而上学与狭义的形而上学 003
从理念,到生活,到解构 004
两位中国海德格尔专家的话 006
巫史传统与“为王先驱” 008
02 能不能让哲学“走出语言” 013
“太初有言”与“天行健” 015
“回到康德”是什么意思 021
“学而**” 024
从来不谈方法论 028
中国学问缺少自然科学基础 034
很多哲学名著又薄又好看 041
王浩的两难 045
玄奘怕丢人,不敢译《老子》048
“点穴法” 050
03 汉字与历史经验 053
“结绳记事”就是*初的历史记录 055
命名:走向历史经验057
“度”与人类生存直接相关 060
04 为什么“度是**范畴” 067
人类的生存延续是出发点和基础 069
大猩猩一黑猩猩一人072
理性使主客体分离 074
皮亚杰的动作与杜威的工具078
美是人对“度”的自由运用081
现代心理学还在婴儿阶段 085
05 善包容,肯学习,能吸收,可消化 089
逻辑可能性与现实可能性091
文字控制语言的原因096
凡智慧,均可学102
忽略个体是一种战争思维104
还是蔡仪能抓住要害107
“必要的余事”109
06“理性的神秘”与宗教经验113
宗教与感性的神秘经验115
个体创造性源泉118
“宇宙一自然”是我唯一信奉的神121
发现都是发明 124
07 巫史传统的情理结构 127
研究传统不能从观念、文本出发 129
巫术礼仪中的“情本体”线索131
“礼”的神圣性和神秘性135
“天道”在“人道”中 138
08 还用不用“本体”“本体论”“哲学”这些词145
冯友兰为何赞同“西体中用”147
心理形式与“抽象继承法”150
“哲学在中国”与“中国的哲学”152
中国接受怎样的哲学156
09 关于“情本体”163
哲学研究什么165
关于“外星人”的三段论167
命运,情感,人性,偶然 170
“情本体”与哲学175
“情本体”颠覆了几千年的传统哲学176
“情本体”是一种世界性视角187
10当“情本体”面对基督教精神193
“人类中心说”是西方传统 195
中国需要哪种现代性 198
人总要寻找信仰 200
11 “情本体”的外推与内推 205
“情本体”外推即政治哲学207
“两德论”是政治哲学的基础210
启蒙落实到制度才算完成214
中国也许能调解“文明的冲突”218
“四大皆空”还得活220
时间与“时间性”223
“闲愁*苦”与“何时忘却营营”230
没有人类,哪来善恶美丑235
人所培育的情感心理即“情本体” 238
新编版后记245
我提“人(我)活着”“如何活”“为什么活”“活得怎样”正是紧接着康德提的“人是什么”。所以我提出“人类视角,中国眼光”。人到底是怎么活到今天的?中国这么 大的时空实体能生存下来,道理在哪里?这一巨大时空实体能为人类提供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思考吗?例如,在政治哲学上,能否提出“乐与政通”“和谐高于正义”,即不把理性的*后审判而是把身心、人际、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后的制高点呢? 我自以为不像他们那样从“礼”“仁”“德”“道”“理”“气”等古代文献和范畴出发,不是从“子曰诗云”出发,而是从这个民族生存延续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巨大“时空实体”何以可能与问题何在出发,从这样的角度去探讨“中国古典思想”,去看孔、孟、老、庄、荀、韩、程、朱、陆、王。我重视的是儒学的“神”而非“形”,首先是从民族生存发展,而不是从文本、观念、范畴、人物出发,这大概就是我不同于“国学派”的地方。 我认为,后现代到德里达,已经到头了,应该是中国哲学登场的时候了。当然还早了一点,但可以提提。 我先喊一声,愿有志者、后来者闻鸡起舞,竞创新思,卓尔成家,走进世界。那么,我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后记”中说的想要“为王前驱”的意愿,也就可以实现了。 我的哲学构想,和国内的思潮没有太大关系,但和世界的思潮有关系。人类走到这地步,个人也走到这地步,人不能不把握自己的命运了。人的孤单、无聊,人生的荒诞、异化,都达到空前的程度。在这样的时候,我提出“情本体”,可以说是世界性问题使然。 至于未来人类的走向,这是我所不能回答的大问题。说两点期待吧:**,希望未来脑科学有突破性进展,使人类更清楚地了解人性和自己;第二,怎样走自己的路,如何“知命”和“立命”,这个问题未来的脑科学也解决不了,这是个哲学问题,今天相当突出,关乎人类、民族和个体的前景,我期待中国当代哲学对此做出贡献,登场世界。
李泽厚,1930年6月出生,湖南长沙人。中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在哲学、思想史、伦理学美学等多个领域均有重大建树。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1988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2年客居美国,先后任美国、德国等多所大学的客席讲座教授。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入选世界权威的《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 主要论著有《批判哲学的批判》、“思想史三论”、“美学三书”、《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伦理学新说述要》等。
西方美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十七八世纪和启蒙运动”和“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三个部分,对西方国家的美学史进行了探究。西方美学史...
黄宗羲年谱 内容简介 黄宗羲年谱,原名黄梨洲先生年谱,清黄炳垕撰。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不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一六一○),卒于清康熙...
陶渊明与道家文化 内容简介 走进庐山,遍揽云飘雾绕、秀峰绝壁的山川画卷,探寻庐山,透视高僧大德,鸿儒巨匠中的文化命脉;品味庐山,尽享包蕴天地、领悟真髓的精神甘霖...
圣言的无力 内容简介 《圣言的无力》,是由《第欧根尼》(DIOGENES)中文精选版编辑委员会编选的宗教卷论文集。《第欧根尼》系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会刊 D...
丹道不诀十二讲(下卷)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参透社会人生奥秘的旷世奇书。这是一份满载中华道学文明精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位学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耗时30年呕...
纪伯伦论人生 本书特色 《纪伯伦论人生》为“名家论人生”第三辑。精心选编了纪伯伦作品中的精华语段,阐述其对于爱、生活、生命、自我等命题的思考和理解,剖析人生哲理...
卢梭.康德.歌德 本书特色 伟大的心灵总是相通的,正因乎此,一位大哲学家和一位大诗人之间的距离,就比他与一位蹩脚的哲学家之间的距离为小。卡西尔的《卢梭康德歌德》...
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 本书特色 《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编辑推荐:展现胡适中古思想史的研究全貌,观点精准,资料翔实,不愧经典之作;文笔通俗,深入浅出,读者群体广泛。...
经典与解释-黑格尔的观念论 本书特色 在黑格尔的阐释历史上,本书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它当会永远终结这样一种神话:黑格尔的思辨哲学竟是向着康德视为“独断论”因...
本书讨论禅与诗学的关系,由理论篇和创作篇构成。理论篇分别为《佛学与晚唐五代诗格》、《禅学与诗话》、《禅学与宋代论诗诗》、
融合与养生 本书特色 就日本而言,尽管它是一个岛国,但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语境和话语方式,打造了独特的文化特色。从纵向的文化史的考察中,作者认为...
原始宗教的诸种理论可以较为便利地放置在心理学的和社会学的标题下以考虑,而心理学的理论则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这里,我将采用
雪域梵音:藏传佛教史 本书特色按照地域流布,佛教有三大系统,即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佛教传入藏地后,形成了具有浓厚藏族文化特色,包含显、密二教的藏传佛教...
当代哲学导论 本书特色 徐陶编著的《当代哲学导论》的内容基本包括了当前哲学研究的所有核心领域,当然还有一些哲学分支领域,例如数学哲学、逻辑哲学、管理哲学、经济哲...
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没有把王阳明纳入到写作范围,是考虑到有关王阳明的研究和成果已经太多了,笔者难以写出更新的内容来,因此没有单独成章,而...
陶伯斯(JacobTaubes,1923-1987)出生于犹太教家庭,曾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研习宗教学,于1947年在瑞士苏黎
法国汉学家的道教研究:以代表性论著为中心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以时间为轴线,分三个历史阶段勾画了自明清之际至20世纪法国汉学家对道教的认识过程,涉及明清之际法国来...
美学是什么-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 本书特色 所谓审美活动的真谛——审美活动和作为其理论形态的美学,蕴含了一种平等的对话理念。美学不是颐使气指的专断知识,也不是专家...
欧洲文学与基督教 本书特色 由肖四新编著的《欧洲文学与基督教/人文学丛书》主要内容包括:中世纪文学与基督教;人文主义文学与基督教;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17世纪...
东方智慧的崛起-揭开人和宇宙的奥秘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松长有庆教授,是日本当代密教研究的巨擘,从密教信仰者、修行者的立场,以超然、客观的角度,打破宗派藩篱,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