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这个来自上流社会的年轻人深受精神折磨。面对家庭中的变故,他想表现出某种情绪,却发现自己只能感受到冷漠。在痛苦怀疑之中,他完成了对自己的审判:
“这才是我真正的罪行,我犯的是冷漠罪。”
―――――
将近一个世纪过去,《冷漠的人》讲述的情感,依旧与大多数现代人感受到的一样,是人对于庸常生活的厌倦,对于无法行动的痛苦,对于真情实感的探求……
➤➤
○ 欧洲第一部存在主义小说。
○ 比加缪与萨特都更早发现了存在主义的危机。
○ 我宁愿冷漠,也不会装模作样。
○ 莫拉维亚一举震动文坛的处女作,曾因批判资产阶级被列为禁书。
○ 流传近一个世纪的经典之作,世界发行超过80个版本。
○ 特别收录莫拉维亚基金会主席致辞、译 者序言和作者年表。
○ 卡尔维诺、加缪、埃科、苏珊•桑塔格、佩内洛普……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 《冷漠的人》写的是家庭悲剧,讲的是现代人的冷漠。
○ 阅读莫拉维亚,就是阅读我们时代的精神症候:冷漠;爱无能;没有行动力;随波逐流;愁闷……
➤➤
我偏爱莫拉维亚,他是意大利罕见的一个就某个角度来说我愿称之为“风俗”派的作家:定期交出的作品中有我们这个时代时光流转间对道德所下的不同定义,与风俗、社会变动、大众思想指标息息相关。——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
莫拉维亚在今天的全部创作中,体现出一种豁达、一种由衷的热情、一种鲜明的朴实,这些是我们法国作品所略微缺乏的。——加缪(法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我们不要忘了,中流社会说的意大利语,其至为高尚的形式,其实源自一些作家朴实而且完全为大家所接受的散文,比如莫拉维亚。——翁贝托•埃科(意大利作家)
莫拉维亚的作品被看作一种对意大利社会进行批判探索的介入文学的起点。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通常是一个既头脑清晰又无能为力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他远在萨特的《恶心》和加缪的《局外人》之前,就表达出一种存在的不安。丧失行动的能力,而又对自己的不行动有负疚感,他不停而又徒劳地去适应一个离他远去的世界。对生活的愁闷和冷漠是莫拉维亚世界的中心主题。——米歇尔•玛利(《理解戈达尔》作者)
莫拉维亚被认为是“天生的叙事者”。他从道德的角度出发,将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化为各种抽象的人生态度:《冷漠的人》《鄙视》《不由自主》《同流者》和《愁闷》等。继而以叙事文学的形式,创造出无穷的人物和场景,动作与行为,以及复杂的心理活动。——魏怡(意大利文学翻译,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现代社会中的人虽与现实格格不入, 却又深深地陷在现实生活的泥潭之中, 一直走到迷宫似的人类社会的尽头。——意大利文学翻译家 沈萼梅
阅读莫拉维亚,或许不能收获愉悦,却会在让人震惊之余,对自己的生存处境有深刻的体认和洞察。——《文学报》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Alberto Moravia(1907—1990)
莫拉维亚与卡尔维诺、夏侠被评论界合称为“意大利现代文学三杰”。
22岁时,莫拉维亚出版欧陆首部存在主义小说《冷漠的人》,一举成名。书中,莫拉维亚以冷峻的笔锋书写了现代人的思想危机,痛斥腐蚀了现代社 会的“冷漠病”。20世纪中期,他在世界文坛如日中天,陆续出版了《罗马女人》《同流者》《鄙视》等巨著,冷静审视现代人的情爱世界、失意者的内心世界,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危机,探讨人的行动力、人的责任以及人如何能更好地存在。
在意大利文坛,他是公认的来不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伟大作家,诺贝尔奖档案披露,他曾获得15次提名。他获得过斯特雷加奖、马佐托奖、蒙戴洛文学奖等,更是名导宠儿,多部作品被翻拍成影视作品:马塞利翻拍《冷漠的人》,戈达尔翻拍《鄙视》,贝托鲁奇翻拍《同流者》,达米亚尼翻拍《愁闷...
(展开全部)
这儿的一切不但使人厌烦,而且也叫人恶心……不过,反抗是毫无用处的,应该慢慢养成习惯。
——引自第249页
所有与死亡有关的问题都是好问题,但最直接、最大胆的问题来自于孩子们。这本书便是愿意回答各种奇怪问题的美国传奇殡葬师凯特琳·道蒂,从她收到的所有有关死亡的问题中,...
保罗•罗西(Paolo Rossi Monti,1923—2012),意大利著名科学史家和哲学史家,1966 年至1999 年任佛罗伦萨大学文学院哲学史系主任,...
書中記載的人和事,大多反映二十世紀後半葉的香港,現在回顧,那可以說是香港的黃金時代。本書所記的人物,有因為改朝換代而來到香港的,如楊宗翰、宋淇、鄺文美、蔡思果、...
天蚕土豆,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自2012年以来,连续三年登顶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前三甲。土豆当前连载作品《大主宰》,以超过十亿的网络点击量,常年雄霸“百度小...
清末检察制度及其实践 内容简介 中国检察制度是何时建立的?清末引进检察制度的过程是怎样的?清末建立检察制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挫折,又是如何解决的?清末检察厅有...
约翰·罗尔斯(1921—2002),美国哲学家与政治理论家。罗尔斯的哲学捍卫了洛克、卢梭和康德所开创的社会契约传统,复活了人们对于系统政治理论的兴趣,其核心信念...
作品目录第1章 神经网络概述及MATLAB介绍1.1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知识1.2 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1.3 神经网络研究及其应用1.4 神经细胞
Tim Roughgarden 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也是该校管理科学和工程系的客座教授,他从2004年开始教授和研究算法。本书是他的《算法详解》四部...
作品目录译序开一代新风成短篇大家/1罗生门/1鼻子/9山药粥/17黄粱梦/31英雄之器/33戏作三昧/35袈裟与盛远/61蜘蛛之丝/
Asano Katsuya is a US trained psychiatrist who has been recruited by the Tokyo P...
“90后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们渴望被社会认可,但不愿意因此失去自我。他们追求”生活的游戏“,因为活在”照顾好自己就已经够累的世界“。90后一代中,年纪最长的已步...
赫伯特·席勒(1919-2000),长期从事美国传播和文化产业的批判性研究,被誉为20世纪最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媒体分析家。其代表作有:《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
芮传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获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西交通史”专业硕士学位及“中亚史”专业博士学位。主要学术
Naoto Fukasawa (b.1956) is one of the best-known Japanese product designers work...
著者戴维•M. 格兰茨,美国陆军退役上校,知名苏德战争史学者,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成员。曾任美国陆军战争学院苏联陆军作战研究处主任、美国陆军外国军事研究办公室主...
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 本书特色 李浈编写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第3版) 》以木作、土作、石作、砖瓦作等主要结构性匠作为 重点,系统地论述了传统建筑匠作工...
王彬彬,1962年11月生,安徽望江县人。1978年参加高考,被洛阳外语学院录取。P982年7月毕业,在部队工作四年。1986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
Semioticsisaninterpretivesciencethatprovidespowerfulanalyticaltoolsforthestudyof...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海伦娜•罗森布拉特(Helena Rosenblatt),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历史学教授,是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学
李文杰,湖北汉川人,2000年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2011年获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近代的边疆与外交,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