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曼,德國當代知名社會學家,
他稱本書為其第一部重要的出版作品。
魯曼:「我的風格甚至是反諷式的。我想藉此告訴人們,請不要太認真對待我,或請不要太快地理解我。」
本書對於社會學的貢獻:從系統的自我指涉性運作重新理解社會,並且改寫諸多的社會學概念,例如行動、溝通、社會分化、組織、媒介。但,另一更重要的貢獻則在於此書作為一般的系統理論,讓所有的學科,無論是自然科學或人文社會科學,看見(社會)系統如何解決自身的複雜性問題,(社會)系統之間如何相互觀察與描述,如何在演化中創造各種溝通媒介。
溝通作為社會性質之後,魯曼為社會學帶來新的問題意識:社會以自我指涉的方式維持住溝通的再生產,且,自我指涉總是以區別為前提,因此,社會學的研究便在於理解社會系統如何地演化中創造各種差異,以回應它自己所面對的世界複雜性。他的理論所具有的典範意涵,一方面是對於跨科際的一般系統研究的貢獻,另一則是對於社會學研究的啟發,即,從全社會的角度思考,即,一切的思考及行動,包括魯曼自己的理論,都必須以溝通這個運作為前提。這樣的理論聽來保守,但可能比任何的實踐或理論更認真反思自身的可能性。
名人推薦
◆這是一本談自我指涉的書,導論時即表明理論立場,欲將典範轉移到自我生產式的系統理論,接著在第一章開頭更提出再素樸不過的宣稱,「存在著諸系統」,藉以提醒讀者,這本書的系統理論不只是科學陳述,同時還實現著科學系統,即,本書所描述的系統之一就是這本書正在進行著的科學溝通。科學陳述本身製造出它所要研究的對象,同樣的,這本書也製造出具有自我指涉能力的對象。它意不在發現對象的構造,也非使對象在科學面前變得透明,而是讓對象在科學觀察者面前變得複雜,變得更加不透明,也因此使觀察者自身變得更複雜與不透明。──魯貴顯(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專任副教授)
作者簡介
尼可拉斯.魯曼(Niklas Luhmann, 1927-1998)
德國當代知名社會學家,他的系統理論是二十世紀社會學的重要理論。
曾於1988年獲「黑格爾獎」(Hegel-Preis),其著作《社會的社會》於1997年獲「阿瑪菲社會學及社會科學獎」 (Premio Europeo Amalfi per la Sociologia e le Scienze Sociali)。
魯曼1970年正式獲得畢勒佛大學社會學教席後,嘗試發展出一套複雜的新社會理論,分成三大部份:一是系統理論的導論,成果即是1984年出版的《社會系統》一書,奠定他在社會學理論的重要地位;其次是社會諸不同系統的各論;第三是對現代社會重要功能的整體性分析,即《社會的社會》。
他的著作繁多,有超過50本的專書與500餘篇論文,如《愛情作為激情》、《社會之經濟》、《風險社會學...
(展开全部)
古典理論家之所以是古典理論家,是因為他們是古典理論家。
——引自章节:前言
「某事物」只存在於關係之中,才能被辨識·成為訊息·貝特森(GregoryBateson)以電燈的開關為例指出,開關這個殷備只是電路中的一個導體,當它處在開及關的狀態時,究竟說來,是不存在著開關這一實在,只有在開關切換的一刹那,才有其存在。開關這個物理装置能在電路中作為一個差異(開/關之間切換)·讓電流通過或不通過時,才成為關係中的某個實在。因此,當吾人說開關一詞時,乍聽之下是指牆上某處的物理殷備,但其實指的是另一個層次的存在,它由諸差異構成。這本書所談的概念,系統、元素、結構、全社會,皆如是解。系統只有與環境區别的刹那,才得以存在;元素只有與其它元素處在某一關係時,才得以存在;全社會只有與互動區别開來,才保證溝通持續地銜接下去。再強調一次,差異或區別不是本質性的·而是運作性的。所以,它一旦形成,必然已經為它的其中一邊選擇可能的方向,等待下一個差異出現。當差異銜接差異時,吾人就得到另一層次的差異關係。如此進行下去時,一個具有多重差異的對象就變得不透明,不再是由一般所稱的二元對立、二分法所組成的對象仿佛吾人只要舉出某些二元對立,將它們當成對象的組成成份,就可看透對象。
——引自章节:中文譯本導讀:密涅瓦的貓頭鷹們已在黑夜中飛行著
增渊龙夫(1916-1983),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部教授。1940年东京商科大学本科毕业,同年在福岛高等商业学校任德语讲师。1943年任东京商科大学东亚经济研究...
张兴东,浙江绍兴人,北京语言大学 ,硕士。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十余年,却是腔理性思维。有《用数学方法学语文》,业内小有声誉。
TheSageofWalesadventurescontinueinthisexcitingnewcollectionbyAndrewIanDodge.Inas...
埃默伦·迈耶(Emeran A. Mayer)医学博士,过去40年里一直致力于研究大脑-身体相互联系的研究,特别强调大脑-肠道联系。他被认为是脑-肠微生物群相互...
The Tiger I tank, probably the most famous German armoured vehicle of the Second...
《Sound FX 声音制作效果器:解密录音棚效果器的创作潜能》是“音频技术与录音艺术译丛”中的一本。该书从声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性讲起,系统地介绍了录音节目制...
《缤纷的语言学(中文版)》内容简介:语言学介于艺术与科学之间,这里有激动人心的发现和孜孜以求的答案。《缤纷的语言学》作者以
赵珩(1948—)作家、美食家、戏曲史研究者、文物研究专家。曾任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其间主持出版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出版物和北京史书刊。赵珩先生出身名门,赵家...
图说晚清铁路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中国铁路从十九世纪末初创到当今的高铁时代,历经了清朝末期、中华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铁路虽然诞生在...
Qian Zhongshu (b. 1910) is arguably contemporary Chinas foremost man of letters,...
作者:玛格利特•克劳登(Margaret Croyden)著名的批评家、评论员和记者,新泽西市立大学英语文学退休教授。著有《疯子、情人和诗人:当代实验戏剧》,回...
Almostallsoftwaresolutionsaredevelopedthroughacademicresearchandimplementedonlyi...
◎《你有没有见过他》是「一个」App超人气作者姬霄首部短篇故事集,由韩寒「一个」工作室、磨铁图书强强联手,重磅出品。本书收录了15个关于「Ta」故事,那些从你生...
徐凤林1964年生,黑龙江省青冈县人,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及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俄罗斯哲学、东正教及基督教哲学。...
著者:陶德民,日本关西大学名誉教授。湖北武昌人,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大阪大学文学博士和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博士,哈佛大学赖肖尔日本研究所从事博士后。主要...
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1913~1992),美国哲学家,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其主要著作有《非理性的人》、《什么是存在主义》、《自我与本...
尹洪均:韩国非常受欢迎的心理医生和作家,尹洪均精神健康医学院院长。毕业于韩国中央大学医学系,获博士学位。常在各大报纸、杂志、媒体发表文章,回答读者的问题,也参与...
马歇尔·麦克卢汉 Marshall McLuhan(1911—1980),传播学奠基人,比肩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的划时代思想家。《理解媒介》是他的代...
【编辑推荐】青铜器为何在早期中国具有重要地位?青铜冶铸技术最早在哪里发现,传播路径是怎样的?青铜礼器为何是文明的标志?青铜文明为什么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是极其重要...
不确定性是关于未来的科学,它影响着每一个人不确定的未来、不可知的风险、不可抗的变化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数学科普作家 伊恩·斯图尔特教授 全新力作【编辑推荐】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