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们的身体当然是神圣的,但它们往往不只属于我们
人可以患病,但不能成为疾病:一个超越病痛抵达艺术永恒的生命故事,一场重新定义自我、救赎自我的疗愈之旅。无论是病痛还是心碎,我们都生活同一张皮囊下,知晓它的脆弱,体味它的真实,争夺它的主权。
★头发、血液、子宫、脸庞,爱与病痛构筑的女性生命星空;母职、艺术、创造、死亡,以书写逃离监禁的一次身体越狱
格利森以自己从小患病的经历出发,结合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发展中的女性身体呈现,以手术刀般的笔触书写身体在女性生命经验中的意义,展示出性别与病痛对女性身体主权的定义、侵入和相互抢夺。
★介于文学随笔与社会学之间的书写,浪漫而严谨,温柔且坚定,格利森展现出她身兼作家、说书人与诗人的神奇魅力
作为当下爱尔兰最受欢迎的女性作家之一,希内德·格利森的作品融合了散文、诗歌、文艺批评与个人回忆录等多种体裁,文字兼具理性思考和丰沛的情感。
★从身体病痛到恋爱结婚,从亲友离世到生命诞生,从社会变迁到文艺新潮,从回望历史到展望未来
通过这些文章,我们既可观望到一位女性充满苦难与幸福的丰富人生,也可透过社会观察家的智慧之眼,剖析女性身体在文化与社会中遭受的误解与伤害。
★2019年欧美年度好书,令女性落泪、男性自省的重磅力作:“女性的身体是一个战场,这本书就是灼人的证据!”
2019年爱尔兰图书奖非虚构大奖;2019爱尔兰年度畅销书NO.1
《卫报》《观察家报》《新政治家》《爱尔兰时报》 年度好书
★进口特种纸平装双封,新锐设计师汐和担纲装帧设计,欧美文学博士倾心精译
封面优雅而温柔,细腻呈现遭受误解与伤害的女性肉身。120*200细长开本,优美便携,趣味盎然。
————————————————
【内容简介】
“我们打造出自己多重的身体,如俄罗斯套娃一般,
但我们应该保留哪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版本?”
希内德·格利森在少女时代便罹患单关节炎,成年后又患上白血病,在病痛中度过了大部分青春岁月。为了寻求康复的希望,她曾到圣地卢尔德的圣泉中沐浴,却遭遇了信仰的幻灭。
她开始转向内心,探索自己的痛苦,接踵而至的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喜悦——坠入爱河,成为母亲。于是她又将目光转向身体之外,开始钻研历史、艺术、文学以及音乐,开始书写女性身体的亲密体验,从疾病中重生 在局限中寻找希望。
在个人经历与社会、历史、文化的交汇中,格利森如解剖身体般一一审视骨骼、头发、血液、子宫之于女性的意义,探讨深受爱尔兰宗教传统和父权思想影响下的当代女性,要如何在身体病痛、养育子女、身体自主、艺术创作之间寻求平衡。
——————————————————
【媒体推荐】
希内德·格利森致力于支持女性发声,这改变了爱尔兰的文学版图。而在这本书中,我们终于听到了她自己的声音,这声音源于格利森身体史中的血液与骨头。她是一道绝对的力量:如果你想知道激情和坚韧来自何处,读读这本书吧。
——安·恩莱特(2007年布克奖得主)
《我身体里的人造星星》是一本真正美丽的书。它关乎身体的巨大局限,因为宇宙中几乎所有其他事物(从歌曲到星星)都能将身体击穿。
——萨拉·鲍姆
这些精彩的文章读起来就像格利森在向她的读者发誓,要揭示在她生命中的所有日子里,寄居在一具人类躯体中意味着什么——无论好坏,无论贫富,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来看看黑色笑话和存在主义式的恐惧吧。请为美丽和柔情而停留。
——珍妮·奥菲尔
这是一部闪闪发光的作品……充满洞见、诗意、温柔、愤怒,一本了不起的书,一部令人惊叹的处女作。
——罗伯特·麦克法伦
私密而普世,多年来我读过的最有力量的散文集。
——约翰·伯恩(《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作者)
格利森是个纯熟的说书人,她笔下的故事与她对个人世界的分析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卫报》
格利森对细节的观察,尤其是对荒诞或悲剧性事物的观察,带着危险的敏锐。她是一位缜密的作家,从她的疾病中脱颖而出,坚韧而不屈。
——《泰晤士报》
你得有一颗石头般坚硬的心才能无视这些“赞美诗”和“颂歌”的魅力……这本书充满了活力和真诚。
——英国《独立报》
希内德·格利森的散文集写到了身体和艺术、鬼魂和女性身份、悲伤和母性,以及生活在一具让人失望的躯体中的感受,满怀激情、无与伦比。正如完美的书名所表明的那样,每一篇文章既独立存在、闪耀夺目,又共同构成一个强大的情感宇宙。
——Elle(英国版)
这本书就是灼人的证据——女性的身体是一个政治战场。
——《每日电讯报》
很明显,格利森的洞察力来之不易;而且,像那些激励她的女性一样,她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将自己的经验转化为强大的东西,需要被人倾听。
——《观察家报》
就像奥利维娅·莱恩的《孤独的城市》一样,这种智力和人性之间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除了娱乐和启蒙,我们的生活中还需要能深入我们内心的写作。
——《爱尔兰独立报》
这些文章关乎健康、艺术、性别、母职、悲痛、身体和格利森自己的挣扎,感人、深刻而优美……它们讲述了一个人的生命如何能够多次得救并活得精彩,尽管她经历了巨大的痛苦,遭遇了巨大的障碍。
——《爱尔兰时报》
希内德·格利森(Sinéad Gleeson)
爱尔兰著名女性作家、记者。曾在《格兰塔》等知名刊物发表作品,此前还主编过两部爱尔兰女性作家的短篇小说集,均被评为爱尔兰图书奖最佳年度出版图书。
卢一欣|译者
南京大学英美文学博士、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
译者,诗歌、小说创作者。
我们之间有距离,一种不确定的距离,但那不是因为不感兴趣。青春有它自己的专注之处;一种将生命注满的感觉,执着于某些事物,而任由其他事物从我们指间流过。我们在不同的轨道上各自行进了一段时间。我会在远处看到他那辆火车,但我们两个都在铁轨上蹦、徘徊,想着我们还会再见面。
——引自章节:我们共同的朋友
不要担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预设你的四周都是好人除非确实没有,若果真如此,你就做那个好人。
——引自章节:并非一封信:写给我的女儿
《传膳啦!(明朝篇)》依据翔实的史料,用古雅幽默的笔触介绍了明朝的饮食文化,皇帝日常的饮食搭配,以及美食背后的趣闻逸事,更收录了很多隐藏在故纸堆里的宫廷美食和养...
Thisvolumesurveysthecurrentdebateonthemorphome,bringingtogetherexpertsfromdiffer...
金子美铃(1903-1930),活跃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日本童谣诗人。去世时年仅二十七岁。其作品一度被世人遗忘。1984年,金子美铃生前留下的三本手抄童谣诗集共...
这是一部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学评论随笔集,精选作者多年来创作的文章共二十篇,全面展现了作者作为小说家、翻译家独特的文学视野和非虚构写作上的精致文笔。一方面,它对世界...
林格伦1907年出生在瑞典斯莫兰省一个农民家里,于2001年1月28日在斯德哥尔摩的家中去世。上世纪20年代到斯德哥尔摩求学。1946年至1970年间担任拉米和...
罗伯特·F.埃贝尔(Robert F. Hébert)美国奥本大学经济学荣休教授;他的研究集中在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以及最近的宗教经济学方面。在中国出版过《经济理...
精彩摘录在数百年的历史中,曾有不同方式的数学证明被认为是正确的,毫无疑问的只有一条:牵涉到数学证明时必须有个证明的程序,
张小娴,香港女作家。1995年推出第一部长篇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而走红文坛,继亦舒之后,成为香港最受欢迎的言情小说家。她的作品善于描写都市的男欢女爱,深受年轻...
刑事诉讼与证据运用(第三卷) 内容简介 《刑事诉讼与证据运用》第三卷又与读者见面了。本卷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共收入33篇专题论文、演讲和典型安全,既有名家大师的...
埃利亚斯·卡内蒂(Elias Canetti,1905—1994),德语作家,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卡内蒂是文学史上著名的“难以归属”的作家,他出生于保加...
王世襄,(1914一),号畅安,祖籍福建福州,1914年5月25日生于北京。著名学者、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出身书香门第,小学至高中,就读北京美国学校,同时家中聘请...
罗马私法中的过错要素 本书特色 《罗马私法中的过错要素》为法学名篇小文丛之一,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罗马私法中的过错要素 节选 《罗马私法中的过错要素》是耶林于...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内容简介:本书立足于《周礼》《仪礼》《礼记》等礼经,有典有则,条分缕析,梳理了古代吉、凶、宾、嘉、军五
★“平松洋艺术史”——风靡日本的主题式艺术普及系列,铁葫芦艺术馆独家引进。★绘画史上莎士比亚题材名作大搜 集,看历代绘画大师如何描绘莎翁的戏剧世界。★以莎翁作品...
InterviewingEliseasanannyforhissmallson,Ben,OwenWendronmentionshiswifeHelenevery...
……茶文化拨乱反正之作……打破传统认知,还原茶之真相——茶是雅事,但极易落俗——……茶事、茶道、茶理……宣和年间茶叶的摘制时间一直在提前,最后居然提前到了腊月,...
我有一个愿望,想写一写妈妈或祖母,很久以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女性的故事。一部女性版的《活着》,四代女性的友谊、抗争、泪水与欢笑韩国最大网络书店22万读者票选“2...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因其博学和敏锐而享誉世界,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
陈琳:心理咨询师,灵栖心理创始人,前互联网公司运营总监。以心理博主身份活跃于微博、公众号、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
《穗子》作为严歌苓的半自传式小说,是她的短篇文集序列中最为独特的一本。全书收录《灰舞鞋》《耗子》等11篇短篇,以穗子的成长为线一以贯之,将时代的碎片、精神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