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南、李连江、应星、项飙一致推荐!
☆ ☆ ☆ ☆ ☆ ☆ ☆ ☆ ☆ ☆ ☆ ☆ ☆ ☆ ☆ ☆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就连大学的象牙塔内也难以容下安静的书桌。校园的时钟滴答作响,大学变得像公司一样,不断催促教授们速度能再快些,效率能再高些,成果能再多些,却全然不考虑这些考核会如何破坏我们的学习和思考。在《慢教授》一书中,伯格和西伯两位教授呼吁在学者生活中引入“慢原则”,用“慢”来修复人文学科的生态。整本书以学者的职业生活作为方法,从教学、科研到同事相处,依次展开,揭示并分析了当今学界的绩效文化和速度焦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种种解困之道。在提升教学、科研和学院生态的同时,又能减缓个体所承受的焦虑和压力。学界朋友,在你们觉得快得停不下脚步时,不妨试着翻开这本《慢教授》。
☆ ☆ ☆ ☆ ☆ ☆ ☆ ☆ ☆ ☆ ☆ ☆ ☆ ☆ ☆ ☆
在一个推崇效率的时代中,《慢教授》带给我们不同的启示。该书就其本质而言是理想主义的。书中讨论在大学“公司化”的取向下,追求思想智识的师生如何面对今日的挑战与焦虑。作者强调学人在制度语境内的行动力,娓娓道来的是校园内习见的日常,尝试疏解的是抉择的困惑与纠结,呈现的不是答案而是贴切的建议。所谓“慢”与“宽”相关联,关系到我们对于“时间”与“空间”的重新理解与感知。自主地“慢下来”,让学术过程更从容、回旋天地更舒缓,通过情感的融通和智识的韧性,激活学人交流对话与深度思考的能动力。
——邓小南,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 ☆ ☆ ☆ ☆ ☆ ☆ ☆ ☆ ☆ ☆ ☆ ☆ ☆ ☆ ☆
田雷教授翻译《慢教授》,固然因为与作者会心不远,更多因为他自爱与博爱。自爱助他超脱,在考核杠杠重压下谋定了生存,就踏实耐心地培养发扬才能,不在虚荣鞭子驱赶下荒废生命。博爱令他度人,不忍见谋定生存的同仁匆忙依旧,费心费力分享他了然于胸的智慧。
——李连江,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教授,《不发布,就出局》作者
☆ ☆ ☆ ☆ ☆ ☆ ☆ ☆ ☆ ☆ ☆ ☆ ☆ ☆ ☆ ☆
在国内学界热火朝天、你追我赶的所谓“学科建设”中,我们实在是太需要读一读《慢教授》这样的著作了。两位作者给我们清晰地还原和展示了一个基本的常识:学术终究是比慢而非比快的。急促、焦躁与跟风不仅会毁了教授,也会毁了学科,最后只能看到一代又一代的“新父”们在学术舞台上自鸣得意的拙劣表演,而且各领风骚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促。只有慢才是真正“以科学作为天职”的学人的守身之道!
——应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清华社会科学》主编
☆ ☆ ☆ ☆ ☆ ☆ ☆ ☆ ☆ ☆ ☆ ☆ ☆ ☆ ☆ ☆
一个人走进博物馆,对讲解员的述说很不耐烦,而不断问这些展品值多少钱。只有钱数让他对艺术品产生有意义的感知。不要嘲笑这个人的无知。这正是大学教授们对待同事的研究、甚至对待自己的工作的方式。研究的具体内容不重要,脑子里想的只是发表了多少、在哪里发表、这些发表在职称和奖金上如何兑现。强调早出、快出、多出成果,不是让学者多做贡献,而是相反,是让学者避免深度分析、避免干预历史、影响现实。无法控制自己时间的人,最容易被控制。慢下来,不仅是降速,而且可能带来根本的转向。对少数以快为乐的人,《慢教授》可以是一个及时的惊醒;更少数的已经在“慢性抵制”的学者,可以从这本书里获取力量;对大部分在快和慢之间挣扎的学者,这本书也许能够为你开出一片新天地。
——项飙,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玛吉·伯格,英国牛津大学文学博士、加拿大女王大学英文系教授,多次获得学校的教学卓越奖,从2008 年至2012 年主持女王大学的教与学讲席,研究领域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文学、文学理论、性别和性态。
芭芭拉·西伯,加拿大女王大学文学博士、加拿大布鲁克大学英文系教授,2014 年曾获得布鲁克大学人文学部教学卓越奖,教研领域为18 世纪至19 世纪英国小说、简·奥斯丁、动物研究。
田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本书翻译初稿完成于在北京大学文研院驻访期间,后改定于2020年春季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时。完成本书翻译后,他开始学会理直气壮地慢下来,唯一迫不及待的是要与学界同仁分享本书,找寻慢中同道。
学术训练作为一个过程,包括了信奉一种学者个体主义以及智识精益求精的文化;如若承认了斗争,就会损及我们的教授身份。学术界作为一个整体,总是慎含蓄的,不愿意宣扬它所承受的压力;如要谈论身体和情感,也同大学格格不入,这个机构推崇的是心灵和理性。进而言之,教授群体作为一个有闲阶级的形象已经深人心,经年累月也就产生了一种防御性的文化,导向自责和过度工作。光是反驳社会大众对象牙塔的想象,就已经让我们忙得停不下来。
——引自章节:引言
那些关于时间管理的著作,在它们给出建议的部分,总是惊人的相似:保持记日志的习惯,看看你的时间到底“流向”哪儿了;安排好每一天的工作日程;建立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整理好你的工作场所;学会说“不”。要做好计划,要分清轻重缓急,要井井有条,这些至理名言从不会错,但它们也往往会加剧我们的时间稀缺焦虑,因为所谓时间管理,就是不断地测量时间。我们的时间就是一块馅饼,现在则一个劲地细分,切成更小、也更精确的份额,这可不是长久之计。在此意义上,时间管理非常像五花八门的饮食指南(事实上,不少时间管理书也明文做过这种比较),它们会劝说我们记录自己的饮食日志,就每一餐做好计划,设定目标,然后计算自己摄人了多少卡路里,又消耗了多少卡路里。同理,这些饮食指南没有什么不正确的,但这种算法却很狭,它没有充分考虑到,究竟因为什么我们オ会在一开始就饮食过量,又是什么系统性的因素促进了“肥胖症的流行”。还要记住,如果说节食方案只盯着卡路里的摄入限制,就会造成匮乏(反过来又会导致饮食报复,节食者一屁股坐下来,往往能干掉一大袋家庭装的薯片,再来上一品脱的冰淇淋),那么时间管理的招数往往也会制造贫乏,即一种时间越来越不够的感觉,且会导致越来越糟糕的结果。反反复复,我们总是听说,时间短暂易逝。如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稀缺资源,各种建议将我们包围。
——引自章节:第一章不被时间所管理
钱贡 (公元16-17世纪初)[明]字禹方,号沧洲,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山水不甚高雅,而位置可观。善人物,间仿文、唐两家,却能逼真。万历十四年(一五八六)作山...
梦溪石,晋江文学城大神级作家,作品常年位居销售金榜,以考据详实、文风诙谐、世界观大气、三观端正赢得众多读者喜爱。代表作品:《成化十四年》《千秋》《麟趾》等。
风靡全世界,简单到不可思议的人际沟通模型德国读者五颗星推荐,不吵架不生气的秘密◎ 编辑推荐☆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你听懂我说的话了吗?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惹人喜爱...
★ 2016 年世界插画大奖(书籍类专业组最高奖)获奖作品★ 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倾情翻译★ 属于读书人的唯美图画书,收录20多个关于书和阅读的奇思妙想,...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 内容简介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第3版)/高等农林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由16所院校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编写而成。《园...
精彩摘录陈璧君胃纳很强,一人尽吃一只红烧羊头,又吃了一碗半面,冷盘犹不记在内。······她食量虽大,小便却甚频,仅一顿
身为女性总是被冒犯,《好骨头》替你痛快回击!.编辑推荐颠覆厌女文化•质疑男权神话•挑战刻板观念◎在那个女作家被视为怪胎的年代,阿特伍德成为了怪胎皇冠上的明珠。◎...
奥美集团奥美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营销传播公司之一,隶属WPP集团(NASDAQ: WPPGY)。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奥美集团被授予“戛纳国际创意节年度风...
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章三十七节,主要介绍了呼吸科常见疾病的病例,包括病例介绍、诊治思维过程、点评及该病的概况。本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有临...
达利 (Dali,Salvador),西班牙画,作品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20年代末期,受弗洛伊德有关潜意识意象著作的影响,并与巴黎超现实主义者交往,使其画风...
如今是否还需要另一本关于约翰·列侬的书?是的,如果它是由莱斯莉-安·琼斯写的。——蒂姆·赖斯爵士,英国音乐剧作词家、作家创意工作者、艺术家、音乐家和披头士乐队粉...
张志雄,1960年代生人,曾任《上海证券报》编委、专题部主任;华夏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上海有线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和《财经时报》副总编,2002年创办《科学与财富》...
这本书是两个短篇的合集,其中《窗灯》是青山七惠的小说处女作,这部作品一举摘得有“芥川奖摇篮”之称的第42届日本文艺奖。它通过描写一个辍学后在一家咖啡馆打工的女大...
劉敦楨(1897-1968)字士能,號大壯室主人,湖南新寧人,中國建築學家,建築史學家,建築教育家。早年留學日本,曾任中央大學工學院院長、南京工學院建築系主任、...
莱丝丽•纽曼:美国诗人,动物爱好者。凭借《忠犬八公》获得美国最佳教育童书奖。译者简介:刘洋,四川成都人,现任大学讲师,著有二十多本译著。
精彩摘录就像童话中两个贪心的人挖地下的财宝,结果挖出一个人的骸骨,虽然迅速埋上了,甚至在上面种了树、栽了花,但两个人心里
陆可铎以独特的写作笔法影响了千万人,被喻为当今“最能激励人心作家”中的第一人。1994年,陆可铎出版了12本书,其中11本书登上不同种类书籍的畅销榜;1997年...
苏祺:旅美华人,英文名David Fincher,又名苏大卫,企业管理类图书畅销作家,《华尔街日报》特约撰稿人,曾在有“总统俱乐部”之称的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
知乎,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型讨论社区,其愿景是「帮助人们更有效、方便地分享与组织彼此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并获得新机会。」知乎的目标是将高质量的内容透过人的节点来...
应劭(约153年—196年),东汉学者,字仲远,汝南郡南顿县(今项城)人。父应奉,桓帝时(147年—167年)名臣,官至司隶校尉。应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