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本"二战国际风云人物"包括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艾森豪威尔、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巴顿、朱可夫、麦克阿瑟、蒙哥马利、戈林、隆美尔、山本五十六等15个敌对双方的重要人物。这之中,有具有伟大的政治远见和惊人魄力的同盟国家的首脑。也有对人类犯下滔天罪行的罪大恶极的法西斯恶魔。该套丛书还挑选了敌对双方的军事将帅作为传主。在这场正义与邪恶、进步与反动的大厮杀和大搏斗中,站在前列披坚执锐、角力斗智的是同盟国异彩纷呈的众多将帅。他们刻苦学习,艰苦磨炼,或决胜于千里之外,或运筹于帷幄之中,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使残酷的战争闪烁出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火花。
本书讲述的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也是*有争议的将领——桀骜不驯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一1964)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也是*有争议的将领,他所受到的赞誉和非议都超过了其他美国将领。他的确是一个个性极其复杂而丰富多彩的人,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框框去套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耀眼的19颗星中,他既不像艾森豪威尔那样和颜悦色、平易近人、讨人喜欢,也不像巴顿那样个性鲜明、鲁莽率直、热情豪放,更不像马歇尔那样宽宏大度、虚怀若谷、公正无私。他是一片五彩云,集赤青黄白黑于一身;他是一杯五味酒,融酸甜苦辣咸于一体。乔治·斯科特可以把巴顿演得活灵活现、有声有色,但大明星格雷高里·派克却无法把麦克阿瑟演得真真切切、栩栩如生。
麦克阿瑟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在写作本书时始终在努力寻找答案。起初,并未完全意识到这个人有多么复杂、多么难写,脑子里浮现的只是那个嘴叼玉米芯烟斗,身着咔叽布军服,头戴一顶战斗软帽,眼卡一副黑色墨镜,神气活现、傲气十足的形象。但当我接触了越来越多的资料并稍加整理后,我才发现自己已骑上了老虎背!像派克一样,我一时很难把握这个人的个性。他忽儿彬彬有礼,忽儿趾高气扬;忽儿宽宏大度,忽儿小肚鸡肠;忽儿热情洋溢,忽儿冷若冰霜;忽儿平易谦逊,忽儿自负狂妄……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思索和揣摩,我总算对他的复杂性格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总的说来,他是一个非凡的军事天才,思维敏捷、胆略过人、统兵有方、意志坚强。他身经三次大的战争,凭着他卓越高超的领导才能和无所畏惧的勇敢精神,在美国历史上赢得了独一无二的荣誉。
他生在军营,长在军营,学在军营,志在军营。得天独厚的天资和与众不同的家教,养成了他勇敢、坚强、自信、高傲的性格。无论在哪里,他都非要表现得出人头地,争个我高你低不行。作为西点军校毕业生,他获得过学员队*高军阶,并以*优成绩毕业。从那以后,他又为自己在事业上争得了许多**。他先是有幸到陆军参谋部任职,在墨西哥勇敢地表现了一次;后是有幸作为"彩虹师"参谋长又到法国勇敢地表现了一番,成为当时美军中*年轻的准将。**次世界大战后,他更是平步青云:1919年成为*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使墨守陈规、面临垮台的西点获得新生;1925年成为*年轻的陆军少将,先后出任国内第3军区司令和驻菲律宾美军司令;1930年成为*年轻的陆军参谋长,为美军建设出了大力。在任菲律宾军事顾问期间,他曾一度退出美军现役,但却成为唯一被外国授予元帅称号的美国人。
然而,他*被世人所知的辉煌业绩是在那史无前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占领日本期间创造的。1941年7月,他被重召现役,统领远东美军。在那一年12月日本人制造的大灾难中,他的空军被摧毁殆尽,他的陆军退守巴丹半岛,他本人则像一头被拔掉了牙齿的狮子徘徊在只有1700英亩的科雷希多小岛上,成为茫茫太平洋上唯一还在与猎人周旋的困兽。1942年3月,他留下“我还要回来”的诺言离开他的部队,乘坐鱼雷快艇冲破日军封锁前往澳大利亚,随即被任命为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那以后,他念念不忘重返巴丹,这简直成了他的座右铭和行动指南。他争取太平洋战场的所有指挥权,为的是重返巴丹;他在巴布亚血战布纳,为的是重返巴丹;在洛斯内格罗斯险下赌注,为的是重返巴丹;他在新几内亚施"蛙跳",为的是重返巴丹;他在珍珠港向罗斯福力主进军菲律宾,为的是重返巴丹!所有妨碍他重返巴丹的人,他都与之为敌并怀恨在心。怀着他的信念,凭着他的智慧,带着他的勇气,为着他的荣誉,他成功地指挥他的部队实施了56次两栖登陆。当1944年10月进击莱特时,他急切地涉水上岸,并激动地大声宣告:“菲律宾人民,我回来了!”*具戏剧性的情景是他于1945年3月2日率领他的“巴丹帮”,乘坐鱼雷快艇沿着当年离开时的路线回到科雷希多岛。所不同的是,当时是在阴森的夜晚逃离,如今则是在明媚的白昼凯旋。
他因此而获得了*高荣誉:1942年3月被授予他盼望已久的国会荣誉勋章;1944年12月被晋升为他意料之中的陆军五星上将;1945年8月被任命为他日思夜想的盟军*高统帅。8月30日是他一生中*辉煌的一天:他乘坐他的“巴丹”号飞机勇敢而潇洒地在日本着陆,无限感慨地走完了他的遥远征程。9月2日,他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庄严地举行受降仪式,全世界都在倾听他的声音:“今天,枪炮沉默了,一场大悲剧结束了,一次伟大的胜利赢得了……”
如果说麦克阿瑟在战场上是位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那么他在政坛上则是位雷厉风行的改革大师,尽管罗斯福曾说他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尽管他三次竞选总统皆告惨败。研究他的人大都认为,他留给后人的*大业绩,是他成功地使日本从封建军国主义走向现代民主主义。在占领日本期间,他把天皇的权威转到自己手中,使用专制独裁的手段使日本永远摆脱封建专制独裁。在这一点上,麦克阿瑟算得上一位高瞻远瞩的英雄,他把资产阶级民主强加于日本人,从而造就了战后的新日本。当然,作为一个保守甚至反动的资产阶级卫道士,他也成功地镇压了日本历史上*大规模的民众运动,致力于把日本建成“反共堤坝”。
这种反共意识*突出地反映在他对朝鲜战争的态度上,而这态度自始至终左右了他的思维和行动。他把朝鲜战争看作是"击退共产主义浪潮"的一场大决战,关系到美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利益和命运,关系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死存亡,因此只能胜利而不能失败。基于这一认识(当然也有个性的因素),他积极地促成对朝鲜内战进行干涉,急切地调兵遣将发动一系列攻势,并极力地叫嚣把战火烧到中国。他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秘访台湾,为蒋介石撑腰打气,引来轩然大波;他在众人反对的情况下力主登陆仁川,取得极大成功,引来一片赞誉;他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向北推进,遭到志愿军的痛击,引来一片责难;他在接连失利的情况下把责任推给华盛顿,拒不承认自己有错,引来一片愤怒;他在明令禁止的情况下擅自发表声明,与杜鲁门唱对台戏,引来苦果一枚。
终于,他像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一样从权力的顶峰跌落下来,卷起他的铺盖回到他阔别十几年的祖国。他在国内受到史无前例的英雄凯旋般的欢迎,并在国会山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告别演说“老兵不死”。那以后,他虽然为重现光彩而又折腾了一阵子,但毕竟已是黄昏落日,其余辉在渐渐消逝,*终为黑暗所吞没。
纵观麦克阿瑟的一生,他的确取得过*辉煌的成就,赢得过*耀眼的荣誉。这些荣誉他当之无愧,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他本来优良的品质渐渐溶进狂妄自大、唯我独尊、好出风头、爱慕虚荣、喜欢颂扬的毛病。这些毛病带给他的倔强个性又常常使他的一些计划和设想得以强行通过并获得极大成功,这反过来更使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力和正确性,更加重了那些毛病,以致*后发展到公然抗上的地步。如此看来,正是他的高傲自负成就了他的军事奇迹,也正是他的高傲自负断送了他的军事生涯。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着重通过其成长道路和成长环境的描述,来揭示这位传奇式人物的世界观及其个性成因,并通过其丰富多彩的经历和叱咤风云的业绩来展示他的内心世界和复杂个性。
在写作风格上,本书以正史的面目出现,野史轶闻稍加点缀。所述内容力求真实、准确,并辅以适当评说和引证。文字表达力求明快、流畅,使之读来不致乏味。
1944年上半年,随着麦克阿瑟之控制新几内亚,尼米兹夺取马里亚纳,蒙巴顿进军印度支那,日本在东南亚已呈三面被围之势,*后击败日军的时刻看来已经到来。按照3月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定,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的下一步行动将是进攻菲律宾的棉兰老岛。但由于战争形势喜人,参谋长联席会议开始考虑加快太平洋战争进程的可能性。金海军上将主张绕过菲律宾,直取台湾。尼米兹原则上同意这一方案,但麦克阿瑟坚决反对。他认为菲律宾人曾在那里与美军一起同日本作战,现在要绕过菲律宾,让忠于美国的菲律宾人继续任人宰割,这是对朋友的背叛。而且,如果不尽早营救在菲律宾的被俘人员和美国侨民,就将酿成政治性错误。麦克阿瑟极力主张先于台湾攻占菲律宾,而且反对把菲律宾任何一个岛屿扔下不管的方案,他是铁了心要解放整个菲律宾。
各方相持不下,*后只好 由三军总司令罗斯福来解决这一分歧了。这位下一届总统候选人此时也意识到,对于是否绕过菲律宾,这不仅仅是个军事战略问题,而且也的确是个 政治问题,这涉及他能否连任总统的问题。如果他决定绕过菲律宾,就会背上抛弃老朋友的名声,那么在日益临近的大选中很可能使他遭受政治上的损害。另外,对于一个受到普遍尊敬的英雄,一个出尽风头的人物,他也不能不认真加以对待,以免这位惹不起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将军真的给他带来什么麻烦。因此,他决定不是在华盛顿,而是亲赴珍珠港去会晤这位将军。
7月21日,罗斯福乘"巴尔的摩"号巡洋舰离开圣迭戈。7月26日,到达珍珠港。
在两天的会议上,麦克阿瑟详细汇报了他先取菲律宾的政治、军事考虑。*后,他不但说服了总统,而且也说服了尼米兹。后者答应给麦克阿瑟以必要的运输和支援。在整个讨论期间,双方始终保持着友好的姿态。
麦克阿瑟还要罗斯福放心,他和尼米兹之间的分歧已经消除:"总统先生,我们的看法完全一致,我们彼此完全了解。"
当晚,麦克阿瑟乘"巴丹"号返回布里斯班。在飞机上,他高兴地告诉助手们说: "我们获胜了。"回到布里斯班后,他向他的参谋们宣布:"总统接受了我的建议,并且批准了菲律宾作战计划。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 本书特色 曾国藩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人们对他的关注和兴趣,正好给我们以启示: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
《硅谷简史:通往人工智能之路》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硅谷历史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路径。全书以惠普、肖克利实验室、仙童半导体
亲历者说引爆原子弹 本书特色 樊洪业主编的《亲历者说引爆原子弹》是参加我国核试验的主要亲历者——九院人群体亮相口述披露核试验的全景式回忆,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 TO新生代导演 本书特色 动人的成长故事、精彩的文艺见解 一本内含文艺见解的轻松读物,演绎一个文艺青年的梦想之路。他自我表达的冲动和...
华盛顿:描写华盛顿传奇的一生(精装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在...
我所经历的战争-国民党第十兵团总司令徐启明口述历史 本书特色 《我所经历的战争(1911-1950):国民党第十兵团总司令徐启明口述历史》:亲历李宗仁与白崇禧由...
我写《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婚姻家庭生活》没用综合叙述的方法,只是给溥仪的五位妻子每人写了一篇传记,婉容、文绣是合法而有名份
作家箴言录 本书特色 来自马克·吐温亚里士多德奥斯卡·王尔德约翰·斯坦贝克欧内斯特·海明威的智慧作家箴言录 内容简介 、侮辱等方面的论述。 从作曲家马克斯·雷格...
民国的三教九流 本书特色 本书在数以已千万计的民国人物中选取了六十人,其生平事迹多为正史所不载,但其所作所为,又与历史的风云紧密相依,并在某些历史事件或风气向化...
李鸿章-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本书特色 ★全新视角,采访过李鸿章的《泰晤士报》著名记者,从外国人的角度描写中国晚清政坛和李鸿章的生平。层层剖析晚清政坛二把手的心路...
《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卷三:1955~1959)》内容简介:兄弟间的殷勤存问,生命中的吉光片羽。一段亦师亦友的兄弟真情,一代知识分子
蒋介石家族的女人们-一路风雨托死生 本书特色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总是以男性为主,至于女子,在受到政权、族权、神权的支配以外,还受到男子的支配,即夫 权,蒋家也不...
出奇制胜:媒体天才特德.特纳传奇 内容简介 特德·特纳,美国独立独行的富豪,有线电视业大亨。他凭着高超的企业经营判断能力,以及永远坚持到底的决心,在不可思议的短...
《表现力!画出夸张百变的漫画人物表情》内容简介:在漫画作品中,夸张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法,简练而又夸张的表情能让人感受到人物的
历史的真情-毛泽东两访莫斯科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以毛泽东1949年12月-1950年2月、1957年11月两次访问莫斯科及其与斯大林、赫鲁晓夫的多次会见和交往为...
孙中山年谱长编 内容简介 本书是建国以来**部大型的孙中山年谱。根据国内外大量已经刊布和未曾发表的孙中山著述和有关档案材料,经过认真鉴别考订,全面、系统、详细地...
邓稼先传 本书特色 这本小册子出自邓稼先的妻子与孩子们之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怀念与追忆。在家人的眼里,他,一个忠厚朴实却又聪明绝顶之人,毅然决然地参与...
安内特•因斯多夫: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电影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电影研究中心主任。曾担任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翻译,为标准收藏(Crit
中国名著帝王:雍正传 本书特色 康熙生有三十五子,其中英武勇决、才情豪迈的皇子不乏其人。然而,就在这群英荟萃的储位纷争中,毫不起眼的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成为皇位...
诗歌 战争 死亡-茨维塔耶娃传 内容简介 本书: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终于被公认为这个世纪俄罗斯的大诗人之一。 她被誉为像帕斯捷尔纳克和里尔克那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