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反跟踪骚扰法案出台的凶杀案件!
是谁杀害了一个女孩三次?
调查记者全程追踪,直击日本官僚体制的结构性罪恶
日本纪实文学金字塔尖之作,日本记者会议大奖作品
◎编辑推荐
“我的女儿被杀害了三次。”
第一次是罪犯,
第二次是怠于调查的警方,
第三次是伤害她名誉的媒体。
前男友跟踪骚扰、买凶杀害 + 警方坐视不理 + 媒体污名化报道,无辜的受害人被一次次推向深渊。
遭遇骚扰和暴力、受到死亡威胁的女性,保留证据,奋力求救,为何无人听见?
饱受白眼的“三流”记者,为何挺身而出,站在公权力的对立面,揭露警方的一个又一个谎言?
■ 调查记者清水洁全程追踪,秉持“人”的良心而报道,传递受害人的真实声音。先于警方找到实行犯,揭露警察与官方媒体的罔顾事实、操纵舆论的“共犯”结构。
■ 十幅照片还原侦破过程,直击逮捕现场。
■ 本作“日本记者会议(JCJ)大奖”“编辑选择杂志报道奖”,被誉为“记者的教科书”“日本纪实文学的金字塔”。
■ 此案推动了日本《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出台。
◎内容简介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年轻女子猪野诗织在日本埼玉县JR桶川站前遭人持刀刺死。
受害者生前因长期受到跟踪骚扰而多次向警方报案,警方却未予重视,最终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记者清水洁在调查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依从受害者生前留下的“遗言”的引导,多方走访查证,在警方轻视线索、调查不力的情况下,以记者的身份找到了实行犯,进而揭露了警方对受害者生前报案的漠视、敷衍,以及案发后试图抹黑受害者、掩盖渎职事实的行为。
此案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推动了日本《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的出台。
本书是该事件的全记录。
◎媒体评论
此书除了让我们重新审视公权力的体制内在、媒体载舟覆舟的能力,也揭示了这样的意义:每个人都可能是促成社会之恶的原因,但每个人也都可以有所选择、选择自己不去构成社会之恶,甚至可以交付一己之力成就善的一部分。
——2019台湾OPENBOOK年度好书推荐语
清水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记者,曾采访报道过“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足利事件”等大案,放出过许多推翻警方与检方调查结论的独家特写。
——伊藤诗织在《黑箱》中评价清水洁
用这种方式,清水洁在调查上面把警方绝对不愿意别人知道的内幕给揭露出来,当然他绝对来不及救回被害者,但他尽到了作为一个调查记者最重要的责任,他不放弃把警方不愿意被大众知道的事实给揭露出来。这本书值得大家看一下,想一下。
——《杨照读书》
为了回应被害者的「遗言」而开始活动的清水记者,带着甚至是「愚直」的执念,最终将犯人和警察双方逼迫得走投无路,真的很精彩。我认为这才是记者的精神,这就是正义。我不常使用“感动”、“正义”等词语(而我这次使用了),所以我关于这部著作的感想,应该可以得到大家的信任。
——明治大学法科大学院教授 瀬木比吕志
清水洁,1958年生于东京,日本著名调查记者。曾供职于新潮社《FOCUS》杂志,后转到日本电视台社会部。自担任杂志记者以来,一直致力于以犯罪、事故为中心的调查报道。代表作有《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杀人犯就在那里——被隐蔽的北关东连续幼女诱拐杀人事件》等。曾获日本记者会议(JCJ)大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新潮纪实奖、日本民间放送联盟奖优秀奖等荣誉。
没有人想要被卷入命案。每个人都希望被害人与自己毫无共通之处,距离自己居住的世界愈遥远就愈放心。“啊,那个被害人果然是那种女人,跟我不一样,跟我女儿也不一样,所以才会被杀,是她自找的。”那些报道,是想要让世人这样想吗?
——引自第263页
说到周刊给人的印象,就是耸动的标题、愚蠢至极的丑闻、强势粗暴的采访。事实上,周刊并不是以这种方针编辑出来的,却只因为它不是政府宣传型的“公共媒体”,就冠上了这样的形象,这令我厌恶。我痛恨社会的这种成见。以前有人说:“这个国家的周刊,定冠词就是“三流’。”还说这个国家没有“一流”周刊。我也这么认为。如果不是以报道内容,而仅是以媒体形式来区分一流或三流,那么周刊作为报道媒体,岂非永远都只能屈居于“三流”?但是参与调査这起桶川命案,我得到的启发之一,就是这起命案如实揭发了这种分类的弊害。如果满足于“一流称呼的媒体只知道把政府机关公布的“公共”信息照本宣科地报道出来,当消息来源本身有问题时,报道会被扭曲得有多可怕?当消息来源发布错误信息时,“一流”媒体强大的力量,会将多少事物践踏殆尽?本书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把遭到身为公家机关的警方及受其诱导的“一流”媒体所扭曲的命案的真正面貌及被害者形象重新传达给世人。
——引自第3页
How does a neural network become a brain? While neurobiologists investigate how ...
作品目录《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第一章 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第二章 巴斯克维尔的诅咒第三章 疑案第四章 亨利・巴斯克维尔爵士第五
Everwonderifothersshareyourthoughts?Areyourthoughtssodistinctlyyoursalone?Thisbo...
刑事诉讼中的禁止双重危险规则论 内容简介 禁止双重危险规则是一国际性的刑事司法准则。本书以翔实的资料,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这一规则的概念、历史源流、价值理念、适...
百菌百诗 本书特色 中国是世界*大的食用菌生产消费大国,历史悠 久,源远流长。5000年来,产生了许多涉及蕈菌的文 字典籍,但专以蕈菌为对象的诗歌为数...
感染性疾病 内容简介 当今医学的发展,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医学本身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解决了许多以...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内容简介:1989年11月,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雷斯顿城发生过埃博拉病毒事件。这个小城位于华盛顿特区以西24公里
精彩摘录《玩具总动员》的约翰拉塞特贴切地形容:“我们这些故事作者只是碰巧用上了电脑。情节和任务是第一位的,它们决定了我们
"Think Again is a must-read for anyone who wants to create a culture of learning...
《精准电话销售》内容简介:即使在微信沟通越来越普遍的新时代下,电话沟通作为一种更直接、更快速、更具有深度互动性的沟通模式,
作品目录自序引言第一章 中道之内容及其意义第一节 中道之内容第二节 中道之意义第二章 龙树及其论典第一节 龙树论略说第二节 《
《刚刚好》是摄影师燕子镜头里的故事。这里有关于年少的梦想,青春的模样,去远方的勇敢自由,以及心中永恒的风景。每一张照片,都拍在不多一秒、不少一秒的刚刚好里。在这...
萨缪尔·诺亚·克拉莫尔(Samuel Noah Kramer,1897-1990)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近东文明系教授,国际著名的亚述学家,楔形文字研究的权威。他毕...
☆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愿你旅途漫长,充满冒险,充满发现。☆ 奥登、希尼、米沃什、布罗茨基、蒙塔莱、塞弗里斯、埃利蒂斯……众多名家推崇备至的现代诗歌先驱。...
每个人都曾经历生命中的艰难时刻,当我们感到难以独自面对和承受时,我们会想求助于心理咨询师,但很少有人知道心理治疗是如何运作并促成来访者的改变的。通过与心理咨询师...
巫鸿(Wu Hung)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
袁长津病证辨治实录 本书特色 袁长津主任医师、教授系国家级名医工作室名医,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及学术研...
【内容简介】能帮助梦想成真的手帐,是什么样子的?创刊30余年的《日经女性》杂志,选择了36位不同职业和人生阶段的女性手帐深度使用者,以其各自一页手帐为实例,分版...
约翰·艾兹摩尔(JohnEidsmoe),是美国宪法法官、宪法律师兼历史学家及知名作家,曾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前检察官和少年法庭的判决法官,并在托马斯·古岱琼斯法学...
事实证明,自杀比想象中困难得多。资深记者凯蒂·恩格尔哈特历时四年,跟踪访谈数百位不想活下去的人。他们或因疾病、或因衰老、或因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当生命注定无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