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玄虚概念,直面艺术本身,是全新视角的赏乐理论,也是透彻诚恳的入门之书。
——————————————————————
长久以来,非专业听众在面对古典音乐时,总会习惯性地认为感人和悦耳就是作者们的创作目标,也常以为了解到作品的意象、背景、“思想内涵”,便有了欣赏的钥匙,或者会把古典音乐看作一种超凡脱俗的象征和修养身心的良药,而一旦无法把握这些要素,听者就会感到迷茫,觉得古典音乐很难。
本书从艺术与自然状态的区分出发,逻辑清晰地破除了上述固有观念,帮助赏乐者抓住古典音乐的实质,认识其价值所在,对于入门者是实用而有效的指引,对于深思音乐之美的人亦可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
——————————————————————
著名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作序
著名诗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西渡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大提琴家张博
著名钢琴家、天津音乐学院教授吕晓亮
《读书》资深编辑曾诚
著名青年作家唐洬
专业荐读
钱浩,清华大学哲学系硕士、中文系博士,现为高校教师。致力于音乐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也涉猎文学、书法和音乐创作。
假设你收到一份问卷,上边只有一个问题:音乐的功能是什么?(即人为什么要听音乐,为什么要创作和表演音乐?)你会怎么回答呢?对此,我们会有一种发自直觉、无须论证、类似于良知的基本共识:音乐是为了传达情感和愉悦听觉。如果音乐不以此为首要目的,那就是为了实用,比如体操和广告的配乐、节目的前奏和背景音乐、生日歌、劳动号子、法事中的唱诵等等。当然就通常的创作和欣赏而言,我们还是将音乐的存在意义认定为抒情和悦耳。这两种功能自然也是我们感受和评价音乐的基本维度。在《中国好歌曲》一类的节目里,“音乐为了抒情”这一观念可谓得到了最典型的体现。一位陌生的艺人带着原创的作品登台,并且面对评委的椅背演唱(这就把先入为主的情感完全清空了),而他的最大成功就是能把各位专家和在场听众以至屏幕前的亿万观众感动得泪流满面,至少是“浑身起鸡皮疙瘩”。给这样的作者和作品戴上桂冠,推向全国,谁也不会有异议。人们对待音乐的基本逻辑在此就显现出来,即作者是因有情感要抒发才进行创作,表演是一种传达,如果听众被作品深深触动,产生强烈共鸣,这就是好的音乐,否则就不够成功。可是当这一观念与严肃音乐相遇时,就会产生一些“反常”的现象。就拿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和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来说,这两批作品的地位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分别被尊奉为音乐的“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然而当它们在舞台上被奏响时,听众都是平平静静、纹丝不动的,非但不会有眼泪掉下来,连血压和呼吸都十分平稳。从他们的心理反应来看,甚至连“共鸣”也谈不上。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音乐的目的就是感动人,那为什么催人泪下的歌声其价值和地位永远也赶不上这些叫人“无动于衷”的东西呢?
——引自章节:何必去绕半个地球?...3
仿佛是发自本能一样,我们对于那种规整、如歌的旋律会天然地抱有好感。所谓规整,就是结构端方,句读分明,末尾有稳定的收束。所谓如歌,就是抒情性较强,音线的起伏婉转而不剧烈,其连绵与间断的长度大致符合人的呼吸节奏。你只需重温一下《秋日私语》《二泉映月》《回家》这样的曲子便可理解这里所说的每个特征。你也可以感觉到,钢琴、二胡和萨克斯这时与其说是在演奏,不如说是在歌唱。在听音乐时,人们总是期待这样的“歌唱”,如果怎么也等不来它,就会觉得茫然和吃力。无需多深的理论思辨我们便可以发现,器乐作品越是接近于一个歌曲的模仿物,它就越容易被大众接受,越不会被抱怨“听不懂”。令人费解的是,对于在旋律上的这种近乎本能的审美需要,那些享有崇高地位的器乐曲偏偏是很不愿意去迎合的,这种不迎合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从手法上说,那些作曲家常把一些非歌唱性的器乐旋律或者有歌唱性但并不完整的片段式旋律作为核心素材。所谓器乐旋律,就是那种常含有大幅的跳进、快速的跑动、密集的半音、奇突的变化音等特征的乐思,非常不像歌声,叫人很难哼唱(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开头的第一主题就是个典型)。而片段式旋律就像是上下联少了下联,或者一句话只说了半句,本身没有自足性和稳定感,单听起来会有种思路中断、不了了之的感觉。不过借助它的这一性质来推动音乐发展却是严肃作曲家非常着迷的一件事。还有一种连“半句话”的规模都算不上的更短小的旋律素材,即“动机”,也常作为乐曲的胚胎或灵魂而被认真对待。从作品价值上说,旋律是否如歌以及有多美妙,向来都不是评判这类作品的首要考量。比如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最符合这个标准的要数《爱之梦》《安慰曲第三首》《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但若论他对钢琴音乐贡献最大的力作,还是那首很不如歌的《b小调奏鸣曲》。再比如变奏曲这种体裁,其主题大多是完整的歌唱性乐段,但每一首变奏曲的价值全在于后边一段段千姿百态的器乐...
——引自章节:何必去绕半个地球?...3
牡丹亭:插图版 本书特色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有揣菱花,偷人半面,施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牡丹亭:插图版 内容简介 《牡丹...
《伊索寓言》内容简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的瑰宝,深深影响了其后世界,尤其是欧洲各国的寓言创作。寓言作为人们的一种思维
新竹笛演奏曲集36首-(附1张MP4.1张CD) 内容简介 《新竹笛演奏曲集36首(部分曲目)》包括:说谎,美丽心情,希望,荷塘月色,自由飞翔,亲爱的你怎么不在...
《我的生平瓦格纳回忆录》由四个部分组成的传记都是由瓦格纳的夫人在不同年代根据我的口授直接记录下来的,旨在保存这些谈及瓦格
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1)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一年级小学生设计。*大的好处是“循序渐进”。阻碍高班学生发展的许多毛病往往是由启蒙教育时的不良习惯造成的。这样...
本书是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理论家和代表人物沃尔特・佩特(WalterPater)的代表作之一,是他历年发表的关于欧洲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中国近代音乐剧史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西苑出版社出版★ 作者的笔触一直延伸到古代,从具有原始歌舞形态的游艺滥觞开挖,高屋建瓴地论述了音乐歌舞剧在中国的起源...
一本关于字体/标志/常识/理论/讲谈/思考/经验/技巧的书籍作者简介 左佐/字体设计师/SGDA深平协会员/中国十大最具灵感
吴兆铭是一位杰出的人物画家,也是一位素描大师。他成功地借鉴了古典大师们的光影创作原则,在迂回的光线角度下,以柔和的边缘表
纽约时报古典乐评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宾根的希德嘉修女,《喔!耶路撒冷》;马肖,《圣母弥撒》;德普雷,《绝望的命运弥撒曲》;杰苏阿尔多,选自第三、四、五...
《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内容简介:《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以分析的重建的方法阐述了中国哲学的主要传统和思想的综合特征,通过分析
源于2013年十大点击率最高的TED演讲之一美国著名音乐人阿曼达·帕尔默倾情讲述一段低落与精彩、接受与给予、爱与被爱的精彩人生★
复调进阶钢琴曲集(初级中级大音符版从巴洛克时期到二十世纪) 内容简介 《复调进阶钢琴曲集:巴洛克到二十世纪钢琴复调训练(初级、中级)(大音符版)》所收录的复调钢...
中央典藏版 青鸟 本书特色 梦幻剧《青鸟》是梅特林克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戏剧史上一部融神奇、梦幻、象征于一炉的杰作。《青鸟》为六幕剧,写一对兄妹迪迪和麦迪去寻找一...
太平村的锣声-马智立剧作选 内容简介 都说编剧是难的差,写戏是苦的活,我误打误闯入了此行,写了半辈子戏,说不尽的苦辣酸甜,毕竟,坚持下来了。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
邯郸记 本书特色 《汤显祖戏剧全集:邯郸记》取材于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叙穷途潦倒的卢生在邯郸赵州桥北的一个小客店遇到来世间超度凡人的八仙之吕洞宾,卢生抱...
维奥蒂第二十三小提琴协奏曲 内容简介 维奥蒂(G·B·VIotti,1755~1824)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1755年5月12日生于丰塔内托波,1824年3...
本书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爵士乐评论家纳特·汉托夫关于美国音乐的评论结集。书中收入音乐随笔和评论文章60余篇,跨越爵士乐、布
神话-流行歌曲改编的萨克斯曲集6(含2CD) 本书特色 萨克斯管是很人性化的乐器:喜、怒、哀、乐都可用它表现。现在学习萨克斯管的人很多,考虑到广大萨克斯管音乐爱...
《漆艺》简要论述了漆艺的理论及历史,对漆艺的材料、工具和髹饰技法,漆器设计与制作,立体漆塑造型,漆画等作了系统、详细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