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玄虚概念,直面艺术本身,是全新视角的赏乐理论,也是透彻诚恳的入门之书。
——————————————————————
长久以来,非专业听众在面对古典音乐时,总会习惯性地认为感人和悦耳就是作者们的创作目标,也常以为了解到作品的意象、背景、“思想内涵”,便有了欣赏的钥匙,或者会把古典音乐看作一种超凡脱俗的象征和修养身心的良药,而一旦无法把握这些要素,听者就会感到迷茫,觉得古典音乐很难。
本书从艺术与自然状态的区分出发,逻辑清晰地破除了上述固有观念,帮助赏乐者抓住古典音乐的实质,认识其价值所在,对于入门者是实用而有效的指引,对于深思音乐之美的人亦可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
——————————————————————
著名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作序
著名诗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西渡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大提琴家张博
著名钢琴家、天津音乐学院教授吕晓亮
《读书》资深编辑曾诚
著名青年作家唐洬
专业荐读
钱浩,清华大学哲学系硕士、中文系博士,现为高校教师。致力于音乐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也涉猎文学、书法和音乐创作。
假设你收到一份问卷,上边只有一个问题:音乐的功能是什么?(即人为什么要听音乐,为什么要创作和表演音乐?)你会怎么回答呢?对此,我们会有一种发自直觉、无须论证、类似于良知的基本共识:音乐是为了传达情感和愉悦听觉。如果音乐不以此为首要目的,那就是为了实用,比如体操和广告的配乐、节目的前奏和背景音乐、生日歌、劳动号子、法事中的唱诵等等。当然就通常的创作和欣赏而言,我们还是将音乐的存在意义认定为抒情和悦耳。这两种功能自然也是我们感受和评价音乐的基本维度。在《中国好歌曲》一类的节目里,“音乐为了抒情”这一观念可谓得到了最典型的体现。一位陌生的艺人带着原创的作品登台,并且面对评委的椅背演唱(这就把先入为主的情感完全清空了),而他的最大成功就是能把各位专家和在场听众以至屏幕前的亿万观众感动得泪流满面,至少是“浑身起鸡皮疙瘩”。给这样的作者和作品戴上桂冠,推向全国,谁也不会有异议。人们对待音乐的基本逻辑在此就显现出来,即作者是因有情感要抒发才进行创作,表演是一种传达,如果听众被作品深深触动,产生强烈共鸣,这就是好的音乐,否则就不够成功。可是当这一观念与严肃音乐相遇时,就会产生一些“反常”的现象。就拿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和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来说,这两批作品的地位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分别被尊奉为音乐的“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然而当它们在舞台上被奏响时,听众都是平平静静、纹丝不动的,非但不会有眼泪掉下来,连血压和呼吸都十分平稳。从他们的心理反应来看,甚至连“共鸣”也谈不上。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音乐的目的就是感动人,那为什么催人泪下的歌声其价值和地位永远也赶不上这些叫人“无动于衷”的东西呢?
——引自章节:何必去绕半个地球?...3
仿佛是发自本能一样,我们对于那种规整、如歌的旋律会天然地抱有好感。所谓规整,就是结构端方,句读分明,末尾有稳定的收束。所谓如歌,就是抒情性较强,音线的起伏婉转而不剧烈,其连绵与间断的长度大致符合人的呼吸节奏。你只需重温一下《秋日私语》《二泉映月》《回家》这样的曲子便可理解这里所说的每个特征。你也可以感觉到,钢琴、二胡和萨克斯这时与其说是在演奏,不如说是在歌唱。在听音乐时,人们总是期待这样的“歌唱”,如果怎么也等不来它,就会觉得茫然和吃力。无需多深的理论思辨我们便可以发现,器乐作品越是接近于一个歌曲的模仿物,它就越容易被大众接受,越不会被抱怨“听不懂”。令人费解的是,对于在旋律上的这种近乎本能的审美需要,那些享有崇高地位的器乐曲偏偏是很不愿意去迎合的,这种不迎合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从手法上说,那些作曲家常把一些非歌唱性的器乐旋律或者有歌唱性但并不完整的片段式旋律作为核心素材。所谓器乐旋律,就是那种常含有大幅的跳进、快速的跑动、密集的半音、奇突的变化音等特征的乐思,非常不像歌声,叫人很难哼唱(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开头的第一主题就是个典型)。而片段式旋律就像是上下联少了下联,或者一句话只说了半句,本身没有自足性和稳定感,单听起来会有种思路中断、不了了之的感觉。不过借助它的这一性质来推动音乐发展却是严肃作曲家非常着迷的一件事。还有一种连“半句话”的规模都算不上的更短小的旋律素材,即“动机”,也常作为乐曲的胚胎或灵魂而被认真对待。从作品价值上说,旋律是否如歌以及有多美妙,向来都不是评判这类作品的首要考量。比如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最符合这个标准的要数《爱之梦》《安慰曲第三首》《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但若论他对钢琴音乐贡献最大的力作,还是那首很不如歌的《b小调奏鸣曲》。再比如变奏曲这种体裁,其主题大多是完整的歌唱性乐段,但每一首变奏曲的价值全在于后边一段段千姿百态的器乐...
——引自章节:何必去绕半个地球?...3
贡布里希的兴趣范围和成就,很难用语言概括;一般读者会觉得他的《艺术的故事》是一部介绍艺术的最清晰、最富于才智的著作,学者
1949-1966-新中国音乐文献总目-(全三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分为图书、乐谱、期刊与唱片四大类,在类目下,按书(谱...
《地狱训练•摇滚贝司(破坏与重生的古典名曲)》第一阶段是把候选曲目精减到10首,然后分别开始初步的编曲工作,探寻乐曲的意象,最
中国京剧史(全六册):中国文库.艺术类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本套书初版自问世便引起海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1991年荣获北京市第二届哲...
Haveyouheardthesaying,aSleeptight;donatletthebedbugsbitea?Couldthisreallybetrue?...
《中央公园西路》内容简介:本书是伍迪·艾伦二〇〇三年出版的戏剧作品集,收入《滨河大道》、《老塞布鲁克镇》和《中央公园西路》
《萨勒姆的女巫》内容简介:本书是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的著名戏剧家阿瑟·米勒代表作,1953年获得托尼奖最佳剧本奖。法国著名
《房龙讲述艺术的故事》是一本有关艺术的专著,优秀的艺术家是不读的,因为他们会忙于臫的事业,耐无暇读这样的书,平庸的艺术家
跟我学电子琴练习曲集 内容简介 如何选用适合的教材来规范电子琴教学并提高演奏水平,便是编著本书的目的所在。本书是根据键盘乐器的共性和电子琴的个性,结合传统经典和...
声乐曲选集:外国作品(三) 目录 1.夏季里2.我是一无所有3.小马儿4.叮铃铃5.男低音的乐趣6.小领先曲7.树8.金发的珍妮姑娘9.故乡的亲人10.沉睡的美...
Thispopularanthologyoftwentieth-centuryarttheoreticaltextshasnowbeenexpandedtota...
编辑推荐★日本摄影界一致推荐!★聚集评论家、美术馆、摄影师家属、摄影师、策划人多方力量,收录13位大师80幅代表作60段经典语
又见邓丽君-歌曲精选 本书特色 邓丽君的歌曲久唱不衰,本书汇集精选邓丽君生前演唱过的歌曲百首,及歌曲背后的小故事,让您重温当年的情景。我们用各种纪念方式怀念她,...
重冈已隔红尘断:元散曲合集 本书特色 元曲是由词变化而来的,同其他的艺术之花一样,一经出现,便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其作品,以题材的广阔、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
爵士季:C调乐器演奏 本书特色 本册乐谱适用于小提琴、长笛、吉他、钢琴、钢片琴等任何一种C调乐器。同时,你还能够使用随书附赠的CD光盘享受“古典新奏”的感觉。你...
当我们翻开这本《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时,立刻会感觉到画面的人物都用神奇的眼光注视着我们:他们似乎在邀请我们去倾听他们时代
元明杂剧 内容简介 杂剧是金末元初新兴的文艺样式,在元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元明两代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杂剧作品。本书对杂剧的渊源、产生条件、繁荣原因和思想内容作了深...
非常好的一本书,内容清晰精简,不难懂。而且无用的鬼话一句都没有。内容涉及了和声学和调式音阶,并且分别都有练习和实践。面向
金色音乐厅:第4级 本书特色 《金色音乐厅》是从音乐接受者的角度来揣摩你的心路历程。这套书音乐作品的排序是依据人们听觉领会的难易程度、以音乐的表演体裁为脉络而构...
民族魂 老同学合唱歌曲集 内容简介 该书由李岚清同志题写书名,彭珮云、孙慎、严良堃等同志分别为该书题词。《民族魂——老同学合唱歌曲选》配赠了1995年纪念反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