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采“上帝之死”的宣言,如何催生出后现代的碎片化社会?
★ 世界“祛魅”之后,是历史终结,抑或走向新生?
★ 一部打破专业壁垒的智识全书,一场拒绝简化的思想盛宴
★ 从古典崩溃到21世纪,一百三十年间人类思想冒险家的探索之旅
★ 是灵性倒退,抑或重陷狂热,站在历史分歧点上的人类,何去何从?
* * ** * ** * * * * * * * ** * ** * * * * *
邓晓芒 / 刘擎 / 罗新 /周濂 推荐
* * ** * ** * * * * * * * ** * ** * * * * *
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
既迫在眉睫,又令人欣慰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是一个关于人类在孤立无援的世界中探索与创造、失败和成功的迷人故事。
1882年,尼采宣布 "上帝已死",以此为标志,西方世界进入无神论时代,宗教信仰坍塌带来的震荡催生了从思想界到艺术文化各个领域的百花齐放。哲学家、诗人、剧作家、画家、心理学家、科学家……数以万计杰出的个体将他们的创造性精力投入到设计没有上帝的生活方式中,在终极价值坍塌的废墟上独自面对希望与失望,拒绝妥协,展现出人类的尊严和勇气。今天,他们的事迹第一次被完整讲述了出来。
作为当代最杰出的思想史学家之一,彼得•沃森以尼采在世纪之交引发的思想震荡为起爆点,考察这一震荡如何侵入精神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将从陀思妥耶夫斯基、荣格、胡塞尔、易卜生到毕加索、鲍勃•迪伦,从心理学、现象学、神智学到印象派、波普艺术、爵士乐,从奥斯威辛、广岛、大清洗到伍德斯托克、“9•11”的点点滴滴连接起来,以优雅、精准的笔触挖掘出看似彼此无关的现象背后有章可循的脉络,绘制出一张从古典崩溃时代到光怪陆离的后现代的思想地图。
尽管无神论导向的绝非完满生活,但人类的灵魂却始终拒绝沉沦于黑暗之地。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些最优秀的头脑对生存意义的追寻和富有启示的回答,汇成一个宏大的人生主题。无论对于想知道生命意义,抑或想要理解我们生存于其中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发现“虚无时代”都将是一次令人惊喜的心灵体验。
-------------------------------------------------------------------------------------
名家推荐
没想到基督教世界也会有这种非基督教的信仰探索。作者讲的是虚无时代中的理想追寻,其实颇有点存在主义的味道,不太像是后现代主义的虚无主义。我遇到过一位东正教的牧师,他公开声称只有唯物主义者才能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当时以为是过激之言。现在看来并非空穴来风。该书的读者应该是那些既拒绝当下、又不信上帝,却仍然追求永恒的理想主义者,很适合中国目前有志于开拓精神世界的思想者阅读。
——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邓晓芒
当诸神隐退,虚无主义这个最阴森可怖的客人终于按响门铃,普通人会从狂欢中惊醒,因为过度惊吓而四肢瘫软,而真正的勇士则会挺身而出,穿越贫瘠的大地,探访精神生活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寻找生存的勇气和生活的意义。彼得•沃森就是这样的勇士,即使不接受他的结论,你也会着迷于这场由他引领的“虚无时代”的观念冒险。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周濂
-------------------------------------------------------------------------------------
国外媒体推荐
彼得•沃森对无神论者在创造我们的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后知后觉、预见性和洞察力,使《虚无时代》成为一本必读之作。读者将对我们生活的丰富世界有更深的体会。
——查尔斯•德-格鲁特(德-格鲁特基金会联合主席)
彼得•沃森的这本书实现了非凡的飞跃,评估了20世纪每一个重要的世俗哲学传统。一路走来,作为终极参考,他还为我们提供了那个世纪主要诗人、画家、音乐家和舞蹈家的直观方法和见解。也许此刻没有人有这样的冒险背景。无论是作为上个世纪思想家的指南,还是作为参考其艺术家的见解,《虚无时代》都是定位我们当下不可或缺的地图。"
——威廉-基斯特勒(诗人、散文家)
沃森对一个困难的主题进行了包罗万象的处理,在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里,他的工作令人印象深刻,并且,最终证明是令人放心的。
——《书单》
本书的妙处在于沃森将秩序强加于思想的骚动中……即使是普通的读者也会发现很多让人欣喜和启迪的东西,因为他优雅地将从尼采、威廉•詹姆斯到鲍勃•迪伦、爵士乐的点点滴滴连接起来。
——《出版者周刊》
本书可读性很强,范围极广……彼得•沃森写出了一本从各方面看都堪称鸿篇巨制的书,一本值得拿着铅笔仔细阅读的书。对于任何想知道生命意义的人——这几乎涵盖了12岁以后的所有人——来说,发现“虚无时代”都将是一次令人着迷的、拓展心灵的体验。
——《华盛顿邮报》
《虚无时代》是对上个世纪形成性思想的一个生动的引人入胜的合集,它显示了尼采的诊断是如何在文化生活的许多领域,包括政治光谱的一些令人惊讶的部分中引起反应的。
——《新政治家》
不可错过彼得•沃森所著的《虚无时代》,这本大书明快地讲述了上帝从西方文化中发生的位置变转与替代。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年度图书)
一个令人振奋的旅程,穿越了不同人的大脑……人类试图塑造一个无神但有序和可持续的世界。可以肯定,这是一本切中当下焦点的书,也是一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
——《波士顿环球报》
彼得•沃森| Peter Watson
生于1943年,英国思想史学者,《今日种族》杂志创办人和主编,《新社会》杂志的副主编,曾任《泰晤士报》《纽约时报》《观察家》等报记者、专栏作者、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以恢宏的思想史作品闻名于西方世界,著有《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德国天才》《大分离:新旧大陆分道扬镳的历史》等。
译者
高礼杰,哲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法哲学等。
桑妮女性传记文学领域知名作者。因热爱民国迄今那些芳颜傲骨的女子,一提笔便忍不住向她们的来处追寻。有着水瓶座女子的敏感,热爱文字,热爱摄影,热爱电影。文笔清丽缠绵...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制度、知识、法律人以及研究方法分为四编。集中论述了中国当代基层司法制度、中国基层法官的技术和知识、有关法官以及...
男,1979年生人,但本人向来希望自己是90後。年轻时南开、北大混过几年,随後南北浪迹若干年。写小说纯属偶然,因为太偶然就认为是命中注定的了。作为下蛋的母鸡,对...
王诺诺左手撸猫 右手写作青年科幻作家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剑桥大学环境经济硕士第二十九届中国科幻银河奖 最佳新人奖第一届“冷湖奖”一等奖得主“王诺诺科幻作品专辑”曾...
TD-LTE无线性能分析与优化 本书特色 本书立足于td-lte系统原理以及技术特点,从基本功能、信令流程和参数等方面入手,针对网络接入、功率控制、移动性管理、...
中国服饰艺术史 本书特色 中国自古以“衣冠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古代服饰,不仅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的研究与考察为...
慈怀读书会旗下有阅读、诗词、女性、国学、音乐、生活、好物等二十多个公众号和小程序,合计粉丝超过500万,其中女性读者370万。本着“因书明理,以慈怀道”的生活理...
孟慧英,女,汉族,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室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宗教学会、中国民俗学会...
◇1895~1902年‧稀見史料‧完整中譯本◇誰的血淚?誰的犧牲?彰顯殖民者苦心經營的鎮壓歷史,今人如何解讀?為確立臺灣成為日本帝國寶庫、南端鎖鑰,為了告慰苦心...
道路与桥梁工程美学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10章,包括美学基础、设计美学理论、路桥美学理论、城市道路设计美学、公路线形设计美学、公路设施设计美学、道路绿化景观、桥梁...
★ 30岁前的机会在跳槽,30岁后的关键在坐稳!★ 一部置身当代职场角力漩涡最黑最深处、却又始终坐稳的“终极职场权谋小说”。★ “职场权谋小说”类型开山之作!★...
布鲁斯•G. 崔格尔,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考古系教授。耶鲁大学博士,在埃及和苏丹从事考古工作。他的学术兴趣包括早期文明的早期研究、考古学史,以及考古学、人类学理论。...
法理学 本书特色 《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法理学》由徐显明任主编,葛洪义、孙笑侠任副主编。法理学 内容简介 《法理学》作为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20...
灯塔照射的方向不再传来惊厉的笛声,因为痴愚的阿撒托斯病了。今夜的梦里有雾,梦里的身影模糊,废弃的无名之城并非你的归宿。白船载满从乌撒来的猫,异乡人跳海去找寻那远...
为什么现在很多商家绞尽脑汁也很难让用户从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选择自己的产品?因为人们获取的有效的营销信息很少。因此,洞悉顾客的心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营销、销售、广...
色彩是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学习设计更需要掌握色彩的构成规律,通过对色彩原理清晰的讲解,大量知名设计实例的深入分析,一定能帮
肿瘤科疾病药疗食疗全书 内容简介 简介《肿瘤科疾病药疗食疗全书》对临床肿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疗、食疗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药疗方面,在明确肿瘤科疾病西医概念和中...
温尼科特(D. W. Winnicott,1896—1971)是继梅兰妮•克莱茵之后,最具原创性且为一般英国大众熟知的客体关系理论大师。在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
作品目录前言**编**章 大革命爆发之际,人们对它的评论歧异第二章 大革命的根本与*终目的并非像人们过去认为的那样,是要摧毁宗
本间至日本建筑大师,1956年生于东京,毕业于日本大学理工学部建筑学专业。1986年开创了“本间至|bleistif事务所”,曾任“NPO家庭设计建筑师协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