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采“上帝之死”的宣言,如何催生出后现代的碎片化社会?
★ 世界“祛魅”之后,是历史终结,抑或走向新生?
★ 一部打破专业壁垒的智识全书,一场拒绝简化的思想盛宴
★ 从古典崩溃到21世纪,一百三十年间人类思想冒险家的探索之旅
★ 是灵性倒退,抑或重陷狂热,站在历史分歧点上的人类,何去何从?
* * ** * ** * * * * * * * ** * ** * * * * *
邓晓芒 / 刘擎 / 罗新 /周濂 推荐
* * ** * ** * * * * * * * ** * ** * * * * *
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
既迫在眉睫,又令人欣慰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是一个关于人类在孤立无援的世界中探索与创造、失败和成功的迷人故事。
1882年,尼采宣布 "上帝已死",以此为标志,西方世界进入无神论时代,宗教信仰坍塌带来的震荡催生了从思想界到艺术文化各个领域的百花齐放。哲学家、诗人、剧作家、画家、心理学家、科学家……数以万计杰出的个体将他们的创造性精力投入到设计没有上帝的生活方式中,在终极价值坍塌的废墟上独自面对希望与失望,拒绝妥协,展现出人类的尊严和勇气。今天,他们的事迹第一次被完整讲述了出来。
作为当代最杰出的思想史学家之一,彼得•沃森以尼采在世纪之交引发的思想震荡为起爆点,考察这一震荡如何侵入精神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将从陀思妥耶夫斯基、荣格、胡塞尔、易卜生到毕加索、鲍勃•迪伦,从心理学、现象学、神智学到印象派、波普艺术、爵士乐,从奥斯威辛、广岛、大清洗到伍德斯托克、“9•11”的点点滴滴连接起来,以优雅、精准的笔触挖掘出看似彼此无关的现象背后有章可循的脉络,绘制出一张从古典崩溃时代到光怪陆离的后现代的思想地图。
尽管无神论导向的绝非完满生活,但人类的灵魂却始终拒绝沉沦于黑暗之地。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些最优秀的头脑对生存意义的追寻和富有启示的回答,汇成一个宏大的人生主题。无论对于想知道生命意义,抑或想要理解我们生存于其中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发现“虚无时代”都将是一次令人惊喜的心灵体验。
-------------------------------------------------------------------------------------
名家推荐
没想到基督教世界也会有这种非基督教的信仰探索。作者讲的是虚无时代中的理想追寻,其实颇有点存在主义的味道,不太像是后现代主义的虚无主义。我遇到过一位东正教的牧师,他公开声称只有唯物主义者才能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当时以为是过激之言。现在看来并非空穴来风。该书的读者应该是那些既拒绝当下、又不信上帝,却仍然追求永恒的理想主义者,很适合中国目前有志于开拓精神世界的思想者阅读。
——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邓晓芒
当诸神隐退,虚无主义这个最阴森可怖的客人终于按响门铃,普通人会从狂欢中惊醒,因为过度惊吓而四肢瘫软,而真正的勇士则会挺身而出,穿越贫瘠的大地,探访精神生活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寻找生存的勇气和生活的意义。彼得•沃森就是这样的勇士,即使不接受他的结论,你也会着迷于这场由他引领的“虚无时代”的观念冒险。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周濂
-------------------------------------------------------------------------------------
国外媒体推荐
彼得•沃森对无神论者在创造我们的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后知后觉、预见性和洞察力,使《虚无时代》成为一本必读之作。读者将对我们生活的丰富世界有更深的体会。
——查尔斯•德-格鲁特(德-格鲁特基金会联合主席)
彼得•沃森的这本书实现了非凡的飞跃,评估了20世纪每一个重要的世俗哲学传统。一路走来,作为终极参考,他还为我们提供了那个世纪主要诗人、画家、音乐家和舞蹈家的直观方法和见解。也许此刻没有人有这样的冒险背景。无论是作为上个世纪思想家的指南,还是作为参考其艺术家的见解,《虚无时代》都是定位我们当下不可或缺的地图。"
——威廉-基斯特勒(诗人、散文家)
沃森对一个困难的主题进行了包罗万象的处理,在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里,他的工作令人印象深刻,并且,最终证明是令人放心的。
——《书单》
本书的妙处在于沃森将秩序强加于思想的骚动中……即使是普通的读者也会发现很多让人欣喜和启迪的东西,因为他优雅地将从尼采、威廉•詹姆斯到鲍勃•迪伦、爵士乐的点点滴滴连接起来。
——《出版者周刊》
本书可读性很强,范围极广……彼得•沃森写出了一本从各方面看都堪称鸿篇巨制的书,一本值得拿着铅笔仔细阅读的书。对于任何想知道生命意义的人——这几乎涵盖了12岁以后的所有人——来说,发现“虚无时代”都将是一次令人着迷的、拓展心灵的体验。
——《华盛顿邮报》
《虚无时代》是对上个世纪形成性思想的一个生动的引人入胜的合集,它显示了尼采的诊断是如何在文化生活的许多领域,包括政治光谱的一些令人惊讶的部分中引起反应的。
——《新政治家》
不可错过彼得•沃森所著的《虚无时代》,这本大书明快地讲述了上帝从西方文化中发生的位置变转与替代。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年度图书)
一个令人振奋的旅程,穿越了不同人的大脑……人类试图塑造一个无神但有序和可持续的世界。可以肯定,这是一本切中当下焦点的书,也是一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
——《波士顿环球报》
彼得•沃森| Peter Watson
生于1943年,英国思想史学者,《今日种族》杂志创办人和主编,《新社会》杂志的副主编,曾任《泰晤士报》《纽约时报》《观察家》等报记者、专栏作者、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以恢宏的思想史作品闻名于西方世界,著有《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德国天才》《大分离:新旧大陆分道扬镳的历史》等。
译者
高礼杰,哲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法哲学等。
鲍勃·加勒特(Bob Garrett),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访问学者,曾任印第安纳州格林卡斯尔的德堡大学心理学教授,担任心理学系主任、教员、发展协调员和临时学术事务...
淡水珍珠高效生态养殖新技术 本书特色 李家乐、李应森等编著的《淡水珍珠高效生态养殖新技术(水产养殖新技术推广指导用书)》在介绍育珠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同时,重点...
《创造的本源》内容简介:创造从何而来? 什么阻碍了创造,什么又促进了创造?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如何带来人类的演进? 爱德华·威
David Tse博士,是无线通信领域新一代权威,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
武朝末年,岁月峥嵘,天下纷乱,金、辽相抗,局势动荡,百年屈辱,终于望见结束的第一缕曙光。天祚帝、完颜阿骨打、吴乞买、铁木真、札木合、赤老温、木华黎、博尔忽、博尔...
张晖(1977—2013) 上海崇明人,南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哲学博士、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
★ 美国《商业周刊》年度最佳作品★ 与阿伦特、哈贝马斯齐名的公共生活研究者解读打工人困境★ 从匠人精神到流水线“螺丝钉”★ 你的工作价值感是如何流失的?★ “三...
No, David!大卫不可以 本书特色 《大卫,不可以》荣获美国凯迪克大奖!1998年凯迪克银奖;199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年度好书推荐;1998年《纽约时报》...
孟中得意晋江文学城金榜作者。一个普通话不标准的普通作者,写一些普通但不标准的故事,偶尔撕开人物伤口也是为了更好地愈合。微博@孟中得意
刘忠雨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资深图神经网络技术专家,极验科技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和首席技术官。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以及图学习领域有6年以上的算法架构和研发经验,主导...
日向理惠子日本儿童文学作家,1984年生于兵库县。儿童时期起即开始创作童话,主要作品有《下雨的书店》《魔法之庭》《前进!图书俱乐部》等。吉田尚令 日本插画师,1...
就视觉效果而言,许多当代建筑要么反映了它的生产和制作体系,要么再现了过往的风格与主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生产与再现之间的分离,其实正是现代与传统之间差异的延...
米歇尔•普西(Michel Bussi) 原著法国作家,1965年出生于诺曼底。18岁进入鲁昂大学地理学系,专门研究选举地理学,后成为地理学教授。2011年,他...
埃蒙德•特拉內•巴恪思男爵(Sir Edmund Trelawny Backhouse),1873年出生於英國約克郡的列治文市(Richmond),祖上是曾經顯...
一座专门存放被出版社拒绝的手稿的图书馆一部突然出现的畅销杰作一位据说从未看过一本书的无名作者一个关于书与人的悬念迭起的故事当一部书稿被完成后,它不知道自己会去往...
中国地方官吏的政治生涯缩影改编自清代研究珍贵史料《道咸宦海见闻录》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大员张集馨的真实官场日记实录政以贿成的腐败制度、寡廉鲜耻的官场宵小、内忧外...
岩濑彰1995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文学系,后为日本共同社记者,曾至中国分部任职。现为日本NNA社长。
《结,起点亦是终点:雅鲁藏布大峡谷穿越纪实》内容简介:从空中俯瞰,雅鲁藏布江就像一条巨大的绳结,束缚着雄伟的南迦巴瓦蜂。这是一条怎样的绳结?长达五百公里的绳结勒...
《培训师的21项技能修炼》内容简介:结构混乱,黍点不明,不知如何开发课程?表情僵硬,于足无措,不知如何克服紧张?学员刁难,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当代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原籍奥地利,后于1931年迁居英国并于1938年获得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