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德、美、英、意、法、荷、挪、俄、瑞典等世界各国,考察百余种经典儿童文学与教育手册,展现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情感的认知与学习的异同。
★焦虑、信任、虔诚、同情、同理、爱、羞耻、痛苦、恐惧、勇敢、思乡、无聊,十三位情感史研究专家,勾勒十二种情绪的百年发展史。
★从《绿野仙 踪》到《霍比特人》,从《鲁滨逊漂流记》到《爱丽丝漫游奇境》……我们习以为常的情感并非天生,而是通过阅读形塑,并不断改变。
★“光启·情感史”系列第一部,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王晴佳策划作序,著名历史学者蒋竹山推荐 。填补儿童情绪史研究的空白,为儿童情感研究奠定框架。
本书研究百年来经典儿童文学如何引导孩童与青少年认识感觉、学习情绪,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情感研究中心主任、耶鲁大学德国史教授、柏林自由大学荣誉教授乌特·弗雷弗特主编,集合该中心的数位情感史研究专家共同撰写。
1870-1970年是儿童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对儿童情感的讨论最蓬勃发展的年代,儿童被视为需要教养的独立于成人的个体,无数童书与教育手册协助父母引导儿童学习情感、掌控情绪,并由此发展出“健全”的人格。本书即通过考察这一时期来自世界各国的百余种畅销儿童文学与教养手册,还原其阅读情境与读者反应,探索儿童和青少年如何通过阅读来学习感受、认识情感。在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儿童会与书中主人公一起体验成长,通过模仿与自我调整,学习各种情绪,并且将这些情绪转化成知识。作者们也将这些情感置于历史转折与社会变迁中讨论,勾勒出十二种情绪的百年发展史。
在探讨这些书籍传递出哪些情绪知识以成为儿童的情感养分时,本书分析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如儿童如何在《蝇王》中学到“羞耻”“痛苦”与“同理心”,通过《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懂得“分离焦虑”;而曾被鄙视的“胆怯”,在《绿野仙踪》里有了新的诠释,从托尔金的《魔戒》《霍比特人》到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恐惧的概念又变得更加复杂……这些作品鼓励儿童拥抱恐惧、摆脱羞耻,接受思乡病为一种合情合理的感觉,并赋予儿童掌握自我情绪的权利,儿童有了不同的选择与空间,同时也开始需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本书主编乌特·弗雷弗特是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所长及情感研究中心主任、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职耶鲁大学德国史教授、柏林自由大学荣誉教授等。1998年获莱布尼茨奖,2016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功勋勋章等。她的研究领域包括现代 社会与文化史、情绪史、性别史与政治史;代表作品有Women in German History:From Bourgeois Emancipation to Sexual Liberation、Emotions in History: Lost and Found、Emotional Lexicons: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Vocabulary of Feeling 1700-2000 等。
马普人类发展研究所情感研究中心由历史学家与教育专家、心理...
(展开全部)
正如本章即将在第一节详细考察的,海蒂的故事是一则启示,说明思乡病这种现象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一个合理且十分重要的阶段,而且能够透过正确的教育环境来加以管理;接着在第二节主要以英国校园小说为例,分析另一种关于分离与思乡病的典型情境。当思乡病在过去数十年来显现为一种女性情感时,旅行癖则主要是男孩子的冒险小说主题。这是相当典型的看法,用一种正面态度将旅行癖看作是男孩子发展的必要阶段,因此旅行癖与“男性”特性相关,比如说勇气、自力更生、刚毅以及静不下来;至于在《海蒂》故事续集中,克拉拉对于远在他方的朋友、阿尔卑斯山以及身体康复的渴望,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思乡病与旅行癖的一个共同特征:两者都向往一块有归属感与熟悉感的地方,那里还结合了快乐、保护、信任与爱的感觉。对于这块真实或想象之地的渴望——这个统称为家,或说“家乡”的地方——人出生的地方、有连系感的地方,以及他们度过了社会化形成经验的地方,这些都标示出了这种渴望的特性。第三节探讨的便是旅行癖和思乡病的纠缠与互补性质。虽然旅行癖在整个20世纪期间维持其正当性,但思乡病在50年代左右的德国儿童文学中却消失无踪。最后第四节要主张的是,实际上这种情绪在70年代带着不同涵义与不同脉络重新出现在富社会批判的童书里。除此之外,将思乡病勾勒为女性气质、旅行癖勾勒为男性气质的传统性别界限在70年代左右开始变模糊,在这之后,不论男孩女孩都被勾勒为会体验到思乡病,也会渴望冒险,不过这是作为他们面对现代生活的负面副产品——疏离感——之批判反应。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海蒂的思乡病
少女小说说明了各式各样应付思乡病的方法,把思乡病视为与父母分离并迈向成熟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情绪。思乡病的严重性取决于思乡的原因、预期的分离时间以及相关的情绪。在为了教育儿童学会独立自主而“必须”分离的情形下,无聊、愤怒与焦虑是可以预期得到的情绪。这类感觉很容易提前处理,而孩子的年纪愈小,家长与教育者对于适应过程成败与否的责任就愈大。至于从此失去家园的孩子身上的孤独、悲痛与绝望感,则需要辅以更密集的情绪性引导才能重新建立信任、信念、幸福以及熟悉感和归属感。以上所探讨的故事表明了,主角是能够成功地学会处理思乡病的,就算她们的方式有所不同也一样。女主角摆脱思乡病的危机以后成为坚强性格的可靠年轻女性,能够独立地继续追求成功与幸福的旅程。到了50年代时,思乡病在少女小说里已经失去了过渡性情绪的意义。话虽如此,轻微的思乡病是为人所接受的,它被看作是一种自然的渴望、一种与父母亲密关系的标记。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海蒂的思乡病
子敏,本名林良,生于1924年,祖籍福建省同安县,习惯以笔名“子敏”发表散文,以“林良”本名为小读者写作,小读者们则称他为“林良爷爷”。林良毕业于“国立师范大学...
精彩摘录又八啊!昨晚你看到的並不是我。而是我們沒有見面的這几年,你在脑海里捏造出來的【我】———是你腦海裡的【我】。是你腦海裡的故事。其實那個故事是在反映你自己...
设计主要解决人与物的问题。在人与物的关系中,最本质的是“人性”与“物性”的关系。设计从“人性”出发,理解、利用甚至规范“物性”,使得物为人用,物适其用。人的生存...
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 本书特色 《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 内容简介 本书在分析中国开发区发展历程与态势...
正本清源-走进中医世界.领略中药魅力-2 本书特色 中药的世界真的很神奇,一棵草、一朵花都可能是珍贵的中药材。叹服古代中医以身试药的勇气,敬佩一直以...
量子学派,一个专注于自然科学领域(数理哲)的教育平台,“典赞•2019科普中国”十大科普自媒体,公众号平台“量子学派”拥有近200万用户,平台推出了系列广受好评...
当我遇到某些人时,我该说些什么?当有人推荐我去找别人时,我真的应该去找吗?当有人不回我的电话时,我应该再打一次吗?世界著名的
看相察病全书-图文版 目录 **篇 身体变化警信、癌症信号及对策1.身体变化的警信体重突然减轻头发突然大量脱落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出现异常的眩晕小腿肚子出现痉挛口...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论提出者。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誉之为“世界积...
金占锐,河北邢台人。作家,诗人。
本套丛书由法国伽利玛出版社联合欧洲顶尖20所高等学府哲学教研团队,潜心10年创作。丛书包含了24个分册,分别涵盖了诚实、守信、正直、责任、友情、尊重、善良等24...
★女性到底在争取什么? 犀利幽默、图文并茂,讲述从18世纪至今的“法国女性主义200多年”。★原来这个问题早就有女性前辈讨论过了?!女性的权益并非与生俱来,而是...
阿城,作家,编剧,摄影师,文化项目策划者。1984年,开始发表文字,以小说《棋王》著名。其他陆续有剧本、杂文、评论等;1985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驻校...
我们终此一生都得迎接最后的大限之日,无法回头,因此当下根本无需介意年龄,只要努力、任性地活着就好,生命的滋味就在于此。我早在许久之前就已破釜沉舟,每天为了应付生...
昵称球球,晋江人气作者。巫哲总有出人意料的点子,尤擅长于细微处戳人。已出版:《狼行成双》《格格不入》《炮楼》新浪微博:@那个狗蛋儿
欧共体竞争法经典判例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对欧共体、美国反垄断法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积累了深厚的功底。以欧洲法院有关欧共体竞争法的八个著名案例为研究起点,...
●全球销量超150万册、感动多国读者的《小小巴黎书店》,作者全新小说!●弥留之际,我们或我们爱的人,会经历什么?——生死之间一片“梦海”,过去现在重叠交错,如果...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以书信形式与女性对话的心灵成长类图书。作者宸冰,作为曾经的央视主持人、金牌阅读推广人和北京读书形象大使,多年来致力于阅读研究与推广普及工作,为...
刘慈欣,祖籍河南,长于山西,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亚洲首位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得主。自1999年处女作《鲸歌》问世以来,刘慈欣已发表短篇科幻小说三十余篇、出版...
成年人脑电图谱(第二版) 内容简介 随着脑电图的图像分析技术速发展和对脑电图现象研究与认识的不断深入,要求初学者对各种正常型、异常型、可能的伪迹进行泛读、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