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沿行为科学研究成果,荣登《自然》杂志封面】
本书作者莱迪·克洛茨开创性提出减法概念,并且他关于“减法”的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了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引发国内外的关注。
·
2.【破除思维定式,解决人生难题】
莱迪·克洛茨应用了大量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发现:我们总是考虑通过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来解决问题。这解释了我们为何会受困于一些问题:我们为什么活得这么累?我们为什么内卷化这么严重?为什么我们的论文越改越长?为什么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获取信息,而不是花更多的时间提炼已知的信息?为什么我们启动的组织、计划和活动,是不是比放弃或取消的更多?为什么我们做得更多的是不是增加新规则,而不 是取消规则?
·
3.【应对无序与纷杂的减法策略,在有限的人生里轻装上阵】
《减法》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思维反转—>拓展—>提炼—>心流—>坚持—>重复;
帮助我们规避认知陷阱、忽略减法的方式,开启轻装上阵的事业和生活。
·
4.【行为科学界大咖推崇的行为学著作】
一本了不起的书能改变你所生活的世界,帮助你揭开层层帘幕,解开你连它的存在都不知道的种种谜团。
《减法》就是这样一本了不起的书。——《稀缺》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在《减法》一书中,莱迪·克洛茨让我们看到,对生活进行删减,可以让我们获得令人兴奋的体验。——《终身成长》作者卡罗尔·德韦克
《减法》将学术研究、故事,以及实用的工具和方法融合到了一起。相信读者能从本书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行为设计学》作者丹·希思
莱迪·克洛茨的《减法》一书充满了智慧。——巴里·施瓦茨,《选择的悖论》作者
————————————————————
在《自然》杂志上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被要求改进物体、想法和现状时,他们更倾向于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因此,人们可能会直接用加法来解决问题,不去考虑做减法的解决方案可能更好。
参与者之所以鲜少提出减法方案,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些方案的价值,而是因为他们压根没有考虑到这些方案。
这可能解释了我们为何会受困于一些问题,包括超负荷的时间安排,制度性的繁文缛节,以及对地球的破坏性影响。如果不做出改变,我们就会错失许多让生活更充实、机构运作更高效、地球更宜居的途径。
减法主张“少即是多”。减法是实现“少”的过程,但这与“少做事”是不同的。事实上,要实现“少”往往要做更多或者想更多。因此,减法不意味着极简主义,不意味着无所作为或者反对技术,也不意味着尊奉某种闲适之道。
《减法》这本书探讨了人们喜欢做加法的深层原因,并提供了一套反常识的减法思维法则,帮助我们规避思维陷阱,实现富足的人生。
莱迪·克洛茨(Leidy Klotz)
“减法”的提出者和倡导者,其关于“减法”的文章登上了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封面;
弗吉尼亚大学副教授,共同创立并指导了弗吉尼亚大学的融合行为科学计划。该计划从事并支持应用型的跨学科研究;
曾获得国家科学基金会一项非常有竞争力的奖项——“早期职业生涯发展奖”(CAREER)。该奖项是国家科学基金会通过INSPIRE计划颁发的首批奖项之一;同时,他还获得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竞争性研究资助;
为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兼具影响力的决策者们提供咨询,并与能源部、国土安全部、国立卫生研究院、未来资源研究所、思想42及《自然——可持续发展》等机构合作;
《行为科学家》杂志的专栏作家,也为《科学》《自然》等期刊杂志撰稿。
看见“更多”人们很容易把减少当成一种损失。缺乏对于“少”的直觉,或许是我们很难想到减法的一个原因吧。就像我们具有获取物品的本能样,我们对于数量的本能当然是求“多”,而不是求“少。第一章“少”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少”的真谛自从当上教授之后,我一直试图把对“少”的兴趣由单纯的思考转变为可行的研究。“少”其实是一种状态,达到这一状态靠的正是减法。我们选择加法,或许是因为我们更喜欢自己制作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宜家效应”(消费者对于自己投入劳动、情感而创造的物品,往往会高估其价值,从而在价值判断上产生认知偏差。)选择加法,或许是因为删减东西就意味着要承认之前添加的属于沉没成本;或许是因为我们相信:如果某个事物存在,那必定有它存在的理由;或许是因为失去比收获更令人不安。可及性也会影响我们运用各种想法的频率。引导更深层次心理探索的方法就是不断重复,是思维超越第一个跃入脑海的想法。更深层次的思考,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寻求减法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也让人们明白他们其实是喜欢减法的。第二章人类做加法的本能展示自身能力的本性它们付出大量心血修筑华丽的鸟巢,其目的就是证明自己具有良好的基因。生物体产生各种行为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因,那就是表明自身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应对环境的内在需要”不仅是为了生存,而且是为了避免无助感。成功完成任务是我们满足内在需求的一种途径。天生获取物品的本能在行为现代性的初期,生存意味着不断寻找食物,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如今,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生活不再仅仅是为了觅食,健康的身体甚至需要少吃东西。但是,我们仍然喜欢吃。在我们寻求卡路里摄的悠久历史中,饮食帮助我们生存并将基因一代又ー代地传下来。尽管我努力克制食欲,但有时还是会忍不住把一整袋薯片吃光。
——引自章节:中文版自序学会给生活做减法
图5一1满意度达成之后还要实现“更少”,是一条更加不易的道路要在满意度达成之后继续寻求“更少”,则需要更多的步骤。就算我们竭尽全力让自己去超越足够好我们也面临着那些熟悉的阻力,阻止我们实现“更少”。这些阻力包括我们忽视减法的倾向,我们喜欢做加法的本能,以及这个建立在“求多”信仰之上的社会。换言之,额外的努力可以在满意度达成之后实现“更少”,但如果我们不会做减法,额外的努力就会让我们在满意度达成之后变得“更多”
——引自章节:第四章时间、金钱与崇尚加法的现代社会
高德,英文名格兰德(Grand),旅美华人,曾经任职于美国联邦调查局,后离开了FBI,在华盛顿开办了一家神秘的培训班,报名费高达10万美金。专为北美地区的私人老...
李连杰、王菲、刘德华、金城武等各界知名人士联袂倾情推荐畅销全球1200万册的《与神对话》系列终结篇关于生命意义与生死问题的终极拷问回家的路有很多条,没有哪一条更...
作品目录第1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Web技术 11.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11.2 智能手机发展迅速 21.3 智能手机的Web浏览器 41.4 移动W
作品目录第 1章 NET Core 11.1NET Core介绍 11.2NET Core跨平台 31.3NET Core SDK下载安装 3第 2章 dotn...
門小雷,漫畫家,生於香港。中五畢業後,成為全職漫畫家。2006年出版個人畫集《彩虹》,漫畫集《666》、《Boom!邊走邊愛》及《裡裡外外》。及後在《Milk ...
北疆曾经流传这样一个传说:“在那沙漠深处,在魔鬼与天神共舞的世界尽头,埋葬着一千口棺材。”1934年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找到了这个“被魔鬼守护”的千棺坟塜,并将其...
序《中國史新論》總序幾年前,史語所同仁注意到2008年10月22日是史語所創所八十周年,希望做一點事情來慶祝這個有意義的日子,幾經商議,我們決定編纂幾種書作為慶...
三毛(1943~1991),本名陈懋平,因为学不会写“懋”字,就自己改名为陈平。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快乐与疼痛都夹杂其中,而写作之初纯粹是为了让父...
日本历史武侠双璧吉川英治、小山胜清《宫本武藏全传》中文简体版初次完整出版;全五册礼盒精装典藏未删节权威全译版,随书附赠宫本武藏霸气海报;古龙、金庸推崇备至的武侠...
编辑推荐:★梁文道《开卷八分钟》推荐★《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书评周刊》《出版人周报》《书单》等推荐★法国大革命中的科学悲剧,“近代化学之父”的戏剧人生内容简介...
In London, 1938, young and idealistic lawyer Edmund Ibbs is trying to find any s...
王学泰1942年生于北京,1964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文革”中受冲击。1970年至1980年在北京房山县中学工作,1980年调入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
《周易悬解》内容简介:《周易悬解》是周大明先生最新的研究成果。本书与以往学界对《周易》的研究有很大不同,作者综合运用了考古
《网站开发专家·JavaScript开发王》详细介绍使用JavaScript脚本开发应用程序,并融合在网页中实现动态网页,内容也包含DHTML和AJAX。这《网...
作品目录序言1 我之节烈观2 随感录二十五3 随感录三十八4 随感录四十5 随感录四十八6 随感录五十六 “来了”7 随感录五十九 “圣
财政规划:写给城市领导者 本书特色 马尔科·卡米亚、张乐因主编的《财政规划--写给城市领导者》对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进行了及时、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且提供了各...
抢劫罪专题整理 本书特色 新中国刑法学在建国初期创建之后,虽然曾因政治运动出现过一段时间的停滞,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复苏,并逐步走上繁荣发展的道路。尤其...
中华好字词 本书特色 《中华好字词》是一部体现汉字之美之好之博大精深的作品。收录了从先秦时代到现当代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中的具有文化内涵但不易被大众所熟知熟记和...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致力於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擅长融寒温於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癥。自创方剂28首,对各科疑难杂...
郑渊洁,1955年6月15日出生天河北石家庄,原籍山西临汾,现定居北京。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郑渊洁童话全集》(30卷)和《郑渊洁与皮皮鲁对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