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日上海战场为主线,以国际外交斗争为背景,展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万众一心的凛然正气,描写了从统帅部的高级将领到各界民众的抗日救亡活动。
凇沪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场非常重要的和令人难忘的战争。作者以详实的历史材料和文学笔法,全景式地再现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情景似历历在目。
总 序 张震
引 子 1
天通庵一江湾一吴淞
1872年至1877年
淞沪铁路的兴衰与淞沪抗战有什么联系
**章 6
江湾一天通庵一吴淞
1937年8月13日
一声枪响,揭开了淞沪抗战的序幕
第二章 33
江湾~虹口一吴淞
1937年8月13日至8月23日
攻击!攻击!攻击!
第三章 75
延安一庐山一上海
1 937年8月
国共两党,共赴国难
第四章 103
吴淞一川沙一南京一东京
1937年8月至9月
日本到上海是3天。贵州到上海走
了37天
第五章 126
陕北一上海 .
1937年8月至9月
华北与华东遥相呼应:“向所有全国
的爱国军队爱国同胞致民族革命
的敬礼。”
第六章 l58
张华浜吴淞一狮子林
1937年8月23日至9月9日
从优势进攻到弱势防御
第七章 185
苏州河以南的上海市区和租界
1937年7月至11月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第八章 237
苏州河南的租界与苏州河北的战场
1937年7月至11月
军人有枪文人有笔
第九章 276
罗店及罗店附近的阵地
1937年9月11日至10月20日
艰难的苦守,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十章 300
东京一南京上海
1937年8月至11月
另一个战场的斗智斗勇
第十一章 335
蕴藻浜的南岸和北岸
1937年10月21日至10月25日
*后的拼搏
第十二章 355
中国、日本以及英、美、德、意、
俄、比利时等国
1937年8月至11月
强权的世界没有正义
第十三章 380
大场一苏州河一京沪铁路一沪杭铁路
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2日
“兴登堡”防线在哪里
尾声 429
淞沪铁路一京沪铁路
1894年至1937年
走向文明的历程是艰难的
41.笔底烽火 和戏剧电影界并肩前进的,是以笔作枪的新闻界的记者编辑们。他们穿行于炮火弹雨,采访于指挥所的长官和战壕中的士兵,他们以心血和生命,为神圣的抗战辛劳。 上海是中国现代报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报业中心。1861年,中国**家华文报纸《上海新报》出版。接着《申报》、《新闻报》发行。至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派和鼓吹反帝爱国的进步报刊推动了历史的新潮。共产党创办了《向导》、《上海报》和《红旗日报》。“九·一八”事变后,上海的许多报纸积极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立报》、《申报》和《大公报》拥有*广泛的读者。 众多的上海报刊培育了众多的著名报人,从于右任、蔡和森、瞿秋白、邵力子、史量才、戈公振、邹韬奋、张季鸾、王芸生、范长江、金仲华、恽逸群、徐铸成和赵超构等到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和鲍威尔、伊罗生等外籍人士。他们也是明星。 新闻是时代的脉搏和民众的心声。 烽火三月的淞沪抗战,上海的报界经历了一场和军界一样的拼杀。 几十家报纸纷纷派出战地记者,大量刊登战场消息和军事评论,不断扩版增版加印“号外”。《大公报》增出《临时晚刊》;《申报》一天两次,发行“晨刊”和“夕刊”;《时事新闻》和《大晚报》印刷《联合号外》! 《大公报》记者杨纪是“八·一三”抗战的目击者。从大山勇夫和斋藤与藏驾驶挂有56号试车牌照的福特篷车被守卫虹桥机场的中国军队击毙,直到闸北撤退,他大都亲身经历并采访报P255道。 8月12日早晨,得悉吴淞口新到了20多艘日本军舰来上海增兵,又听说“京沪铁路不通了”。杨纪赶紧跑到报馆去。到了报馆,又有人说“闸北开火了。”杨纪和蒋荫恩、程玉西还有朱全康找了一辆汽车去现场采访。一到外白渡桥,就见人潮从北四川路拥过来,四川路两边的商店都关了门,到处人心惶惶。 他们转到了虬江路,路口已堆起沙袋,戴钢盔、穿黄军装的保安队全副武装占领了阵地,原先竖着许多广告牌的宝山路拐弯处,露出了钢筋水泥的机关枪工事。第二天上午9点多,闸北打响了**枪,“八·一三”的序幕在这里拉开。 8月20日,中央社发布了一条惊人的消息,说我军攻占了汇山码头,“此役敌死伤数百人,我军伤亡仅十余人,夺获军用品甚多。” 可是,24日日军的发言人组织了一批中外记者到汇山码头参观,证明汇山码头仍在他们手中。这一下舆论大哗,刊登过中央社消息的报刊不知所措了。 编辑部也质问杨纪:“汇山码头我们攻下没有?” 杨纪写了一篇《突贯攻击》的稿件,正等着发表。他立即到87师找到师长王敬久。王敬久说:“汇山码头的确被我军占领过,我是中央军的指挥官,攻入码头的部队有一连人被活活烧死。你不信,可以把作战命令给你看。” 他请参谋长夏声搬出卷宗。命令上的战斗序列是东路军36师、中央军87师和战车二连、西路军88师,中央军突击,从天德路于20日进攻得手,21日晚上9时总攻,22日凌晨3时攻入汇山码头,但中央社的消息说是20日攻占的。 杨纪更糊涂了。他又费尽周折,找到驻在江湾的36师师长宋希濂。宋希濂说:“我看*好不要报道。”他有些吞吞吐吐。P256
铁血千年-中日历史上的五大战争 本书特色 详析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在古代发生的摩擦与战役 揭秘唐、元、明、清跨越千年的中日两国战争史——唐代白江口战役,元代元军登...
政治兴替启示录4-明景山的晚风 本书特色 自明中期以来,开创于帝国初期的那一套基本体制,已显得僵化、落后、难以适应新的现实。于是,各种危机绘至沓来,令朝廷疲于奔...
民主的限制 本书特色 不左、不右,不“五毛”打破对“民主”、“自由”的误读和误解解答什么样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我所认识的赵鼎新教授,既有科学家的严谨,又有社会学家...
为什么是中国 本书特色 今日中国学人的历史责任就是为中华复兴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我们可以看到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集体陷入欧洲中心论的语境之中不能...
中国近代边界史-(上.下卷)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人民出版社出版★ 国内海疆问题研究权威专家穷数十年精力,钩稽中外史料,严密论证,把中国海疆发展的历史脉络...
《遇见宋版书》内容简介:宋版书是古籍文物中的佼佼者,既体现了宋代我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盛况,也体现了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
战争记忆 本书特色 男人都有英雄梦,如今许多青年人仰慕比尔·盖茨和上了《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企业家。赵兴元中将那时候和那以后一个挺长的日子里,英雄都与战争有关,...
西藏之水救中国-新版 本书特色 旱灾劫难!地震惊魂!沙尘暴肆虐!西北危急!华北危急!全中国危急!!!本书提出了未来中国30年影响中国国运和经济格局的大国策,是中...
选择战争基于规避损失的战争决策理论 本书特色 《选择战争:基于规避损失的战争决策理论》是外交学院学术丛书之一。选择战争基于规避损失的战争决策理论 目录 导论**...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方法 内容简介 公共政策是二战后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新研究领域,它的出现为人们解决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国民党那个时代:1919—1949(上、下册) 本书特色本书是作者阅读了大量历史资料,几易其稿写就的一本历史专著。作者从1919年孙中山先生重组国民党开始写起,...
基辛格-美国的全球战略-全新修订版 内容简介 博学……他似乎将整个地球置于鼓掌之间,地球缓缓旋转,他精辟地阐释着面前的每一块大陆。——斯坦·克拉克《商业周刊》基...
张灏-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 本书特色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何为“幽暗意识”,何为一“转型时代”?传统中国为何开不出民主宪政的道路?我们的民主观存在哪些问题?著...
官阶与服等 内容简介 本丛书原为陈平原先生应香港三联之约编就,并于2008年在香港出版繁体字版,反响颇佳。因为发行等方面的限制,丛书少为大陆读者所见,实在是一个...
对葛底斯堡战役最为真实和壮丽的描绘。作者历时七年潜心研究当事人的书信、自传以及其他相关历史文献,两次奔赴战场实地考察,数
法计合韵: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本书特色 毛泽东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道理。刘伯承说:《孙子兵法》这部兵法,是研究指导战争*普遍规律的...
铁血军魂-一八〇师在朝鲜 本书特色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一八〇师陷入重重围困,伤亡惨重,数千将士被俘。师长郑其贵由此成为志愿军**败将,彭德怀声称要枪...
《一个市民的自白Ⅲ:我本想沉默》内容简介:从希特勒进入维也纳之日开始,市民社会的文明到底遭遇了怎样的命运?匈牙利何以失去理
时代的空气 本书特色 2006年夏,因反对日本前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众议院员加藤纮一的老宅被右翼分子纵火梵烧。然而这一切却未能让这位坚强的政治家改变自己的...
《大城市中心区学习型城区建设》内容简介:本书系统总结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市西城区围绕推进全民学习、建设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