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日上海战场为主线,以国际外交斗争为背景,展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万众一心的凛然正气,描写了从统帅部的高级将领到各界民众的抗日救亡活动。
凇沪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场非常重要的和令人难忘的战争。作者以详实的历史材料和文学笔法,全景式地再现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情景似历历在目。
总 序 张震
引 子 1
天通庵一江湾一吴淞
1872年至1877年
淞沪铁路的兴衰与淞沪抗战有什么联系
**章 6
江湾一天通庵一吴淞
1937年8月13日
一声枪响,揭开了淞沪抗战的序幕
第二章 33
江湾~虹口一吴淞
1937年8月13日至8月23日
攻击!攻击!攻击!
第三章 75
延安一庐山一上海
1 937年8月
国共两党,共赴国难
第四章 103
吴淞一川沙一南京一东京
1937年8月至9月
日本到上海是3天。贵州到上海走
了37天
第五章 126
陕北一上海 .
1937年8月至9月
华北与华东遥相呼应:“向所有全国
的爱国军队爱国同胞致民族革命
的敬礼。”
第六章 l58
张华浜吴淞一狮子林
1937年8月23日至9月9日
从优势进攻到弱势防御
第七章 185
苏州河以南的上海市区和租界
1937年7月至11月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第八章 237
苏州河南的租界与苏州河北的战场
1937年7月至11月
军人有枪文人有笔
第九章 276
罗店及罗店附近的阵地
1937年9月11日至10月20日
艰难的苦守,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十章 300
东京一南京上海
1937年8月至11月
另一个战场的斗智斗勇
第十一章 335
蕴藻浜的南岸和北岸
1937年10月21日至10月25日
*后的拼搏
第十二章 355
中国、日本以及英、美、德、意、
俄、比利时等国
1937年8月至11月
强权的世界没有正义
第十三章 380
大场一苏州河一京沪铁路一沪杭铁路
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2日
“兴登堡”防线在哪里
尾声 429
淞沪铁路一京沪铁路
1894年至1937年
走向文明的历程是艰难的
41.笔底烽火 和戏剧电影界并肩前进的,是以笔作枪的新闻界的记者编辑们。他们穿行于炮火弹雨,采访于指挥所的长官和战壕中的士兵,他们以心血和生命,为神圣的抗战辛劳。 上海是中国现代报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报业中心。1861年,中国**家华文报纸《上海新报》出版。接着《申报》、《新闻报》发行。至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派和鼓吹反帝爱国的进步报刊推动了历史的新潮。共产党创办了《向导》、《上海报》和《红旗日报》。“九·一八”事变后,上海的许多报纸积极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立报》、《申报》和《大公报》拥有*广泛的读者。 众多的上海报刊培育了众多的著名报人,从于右任、蔡和森、瞿秋白、邵力子、史量才、戈公振、邹韬奋、张季鸾、王芸生、范长江、金仲华、恽逸群、徐铸成和赵超构等到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和鲍威尔、伊罗生等外籍人士。他们也是明星。 新闻是时代的脉搏和民众的心声。 烽火三月的淞沪抗战,上海的报界经历了一场和军界一样的拼杀。 几十家报纸纷纷派出战地记者,大量刊登战场消息和军事评论,不断扩版增版加印“号外”。《大公报》增出《临时晚刊》;《申报》一天两次,发行“晨刊”和“夕刊”;《时事新闻》和《大晚报》印刷《联合号外》! 《大公报》记者杨纪是“八·一三”抗战的目击者。从大山勇夫和斋藤与藏驾驶挂有56号试车牌照的福特篷车被守卫虹桥机场的中国军队击毙,直到闸北撤退,他大都亲身经历并采访报P255道。 8月12日早晨,得悉吴淞口新到了20多艘日本军舰来上海增兵,又听说“京沪铁路不通了”。杨纪赶紧跑到报馆去。到了报馆,又有人说“闸北开火了。”杨纪和蒋荫恩、程玉西还有朱全康找了一辆汽车去现场采访。一到外白渡桥,就见人潮从北四川路拥过来,四川路两边的商店都关了门,到处人心惶惶。 他们转到了虬江路,路口已堆起沙袋,戴钢盔、穿黄军装的保安队全副武装占领了阵地,原先竖着许多广告牌的宝山路拐弯处,露出了钢筋水泥的机关枪工事。第二天上午9点多,闸北打响了**枪,“八·一三”的序幕在这里拉开。 8月20日,中央社发布了一条惊人的消息,说我军攻占了汇山码头,“此役敌死伤数百人,我军伤亡仅十余人,夺获军用品甚多。” 可是,24日日军的发言人组织了一批中外记者到汇山码头参观,证明汇山码头仍在他们手中。这一下舆论大哗,刊登过中央社消息的报刊不知所措了。 编辑部也质问杨纪:“汇山码头我们攻下没有?” 杨纪写了一篇《突贯攻击》的稿件,正等着发表。他立即到87师找到师长王敬久。王敬久说:“汇山码头的确被我军占领过,我是中央军的指挥官,攻入码头的部队有一连人被活活烧死。你不信,可以把作战命令给你看。” 他请参谋长夏声搬出卷宗。命令上的战斗序列是东路军36师、中央军87师和战车二连、西路军88师,中央军突击,从天德路于20日进攻得手,21日晚上9时总攻,22日凌晨3时攻入汇山码头,但中央社的消息说是20日攻占的。 杨纪更糊涂了。他又费尽周折,找到驻在江湾的36师师长宋希濂。宋希濂说:“我看*好不要报道。”他有些吞吞吐吐。P256
血雨-朝鲜战争全景纪实-IV 本书特色 自古以来,任何民族在走向复兴的道路上,没有精神上的复兴是不可能的。而朝鲜战争,则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大提供了这样的*强有...
中国与国际体系进程与实践 本书特色 中国与国际体系是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的项目,受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资助。中国外交以及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是研究基...
以大量的史料为依据,描述了1870年代到1920年代中国民间武器的概貌,全书主要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其一,重建有关清
战之王360扫描帝国间战火 本书特色 如果你对西方历史尤其是他们在军事方面的历史感兴趣,那不妨翻开由陈宇、崔陟主编的这本《360°扫描帝国间战火:战之王》看看。...
战争史笔记(元—明) 内容简介 一位威严睿智的将军,一位慧眼别具的智者以独特的笔记体讲述千年战争史记经典战役金戈铁马精彩呈现王朝更迭兴衰存亡深度评说以史为鉴,忘...
镖局春秋 内容简介 镖局作为一个古老的行当,在中国历史上生存了长达500年之久。许多民间传说故事虽然充满了神秘色彩,但惊心动魄的保镖生涯却不是局外人能够熟知的。...
平津战役秘密战 内容简介 “华北王”傅作义拥有六十几万正规军和五省的广袤土地。在解放战争的决战阶段,蒋介石千方百计要“拉”他,中共也想方设法做他的工作。于是,围...
古代兵法名句赏析 本书特色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兵家文化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在战争史上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而且与其他各种学术流派结合在一起...
战争论(全三册) 本书特色 尽管《战争论》(共3册)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但由于克劳塞维茨注意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考察战争问题,因而阐发了诸如:"战争无非是...
奔向自由:戈尔巴乔夫改革二十年后的评说 内容简介 本书的议题由戈尔巴乔夫基金会拟定,当时事件的参与者或亲历者应邀从当事人的角度,在20年后对戈尔巴乔夫当年领导并...
《李商隐诗选》内容简介:后人对李商隐的诗有千百种解读,因为他笔下有太多精彩绝伦、扣人心弦的文句:有百转千回的诉情抒意、也有
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第二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理论大厦的地基与砌块、从理想主义代现实主义、科学主义挑战历史主义等内容。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
马克思世界历史性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书特色 本书以马克思世界历史性思想为主线,深刻总结了以往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性事业建设的经验教训,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制度变迁与全球化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给人印象深刻的书,该书内容全面、论证充分、观点清晰、立场鲜明。该书对各种制度主义的观点进行了综合考察,与“全球化理论”进行了...
党支部书记实用手册-(新编本) 本书特色 《党支部书记实用手册(新编本)》主要内容包括:党支部书记的产生、必要时,党支部书记可由上级党组织指派、党支部书记被调到...
刘禾,哥伦比亚大学终身人文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1990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曾任伯克利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系跨系教授及讲座...
弗兰克·J·古德诺(Frank Johnson Goodnow,1859~1939),美国政治学家教育家 。1859 年1月18日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1939年...
台湾命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关注和研究台湾问题的系列性成果。作者本着不断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对台研究原则,在书中对台湾问题的诸方面,综合了许多研究台...
这是一部关于信息和知识的书,它告诉你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知识,怎样获取信息和知识,如何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生存,怎
M14:全能战斗步枪特性.装备和发展史 本书特色由勒罗伊·汤普森*的《M14--全能战斗步枪特 性装备和发展史(精)》全面介绍了M14步枪的研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