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她。但我不理解她。
我的女儿为何要选择如此艰难的人生?
为何不惜置身被嫌恶、被敌视的境地?”
★关于女儿,亦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关于母女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输赢的理解之战,也关于“各式各样”的我们
母亲的期待关乎“正常”,而女儿的期待关乎“自由”;母亲往往把女儿当成自己人生的延伸,女儿却再也不想像妈妈那样活着……
—“那个在我的血肉中诞生的孩子,为何成了离我最远、无法了解的人?”
—“妈难道不能接受我本来的样子吗?你不是说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人吗?不是说跟别人不一样,不代表是坏事吗?这不都是妈说过的话吗?为什么这些话在我身上就变成了例外!”
普通母亲的独白,唤起身为女儿的我们所经历过的共同恐惧,和仍在等待的理解;叛逆女儿的反问,质疑着所有标签与偏见,也反问着整个社会的“厌女”叙事。
献给所有的“坏女儿”,和挣扎着想理解的好母亲。
★《82年生的金智英》之后最受瞩目的东亚女性书写,申东晔文学奖获奖作品,韩国四大主流媒体重磅推荐!
继“金智英”之后,再次掀起韩国女性文学阅读与讨论的新热潮。
韩国三大网路书店YES24“文学作家选定的年度作品”、“文学热销榜年度之书”;韩国最大连锁书店保教文库“年度推荐作家”。
★“即使抛开女性的故事,此类作品也能引起读者关注,在于其对性少数群体和孤寡老人等社会边缘群体强有力的叙事。”
——《82年生的金智英》《关于女儿》韩文版编辑 朴慧珍
从性别议题到职场议题,从被抛弃的老人到被榨干的底层劳动者,以小人物视角揭露一个被资本与偏见支配的东亚社会,以及我们所有人身处的现实。
30年前到遥远的石油之国赚钱的男人;退休后只能在养老院擦屎擦尿谋生的妇女;风能进雨能进只有还贷不能停的房产投资;被卡着转正日期解雇的劳务派遣讲师……
男性缺席之后,三代女性以各自的方式面对衰老、病痛与孤独,撕破东亚传统家庭的虚假温情,实现打破血缘关系的女性互助。家庭并不能拯救孤独,爱与理解才能。
★一幅燃烧母亲的自画像,一段父权制家庭的悼词,一部跨世代女性的互爱互助的接纳史
为蒙受不公的同事争取权益的勇敢女儿,没有得到过任何肯定;为国际难民儿童事业付出全部青春的独立女性,在老去后成为社会的弃品。
无论身处哪个世代,女性依然尝遍偏见、旧俗和“正常”“完整”带来的苦难。但书中的她们都有面向危险的勇气和承担各自选择后果的坚韧。
★可能是东亚文学中第一次,从孤独母亲的角度,书写“性少数派”的女儿;
突破“酷儿”和“女性主义”的标签,一部挑战传统与界限的杰作!
★母亲的掌心,亦是女儿的肌体,由内而外,都是呼吸着的女性血肉
——新锐插画师×知名设计师,匠心设计,倾情奉上
《关于女儿》整体视觉由知名设计师汐和操刀,使用新锐插画师目垂的作品。富有质感的笔触,安静而充满力量的调色,母亲的掌心,亦是女儿的肌体,由内而外,都是呼吸着的女性血肉。
【内容简介】
“我爱她。但我不理解她。
我的女儿为何要选择如此艰难的人生?
为何不惜置身被嫌恶、被敌视的境地?”
“我”作为母亲,一生都为女儿而活,对女儿抱有许多期盼。女儿却认为母亲从不聆听自己,更带回同为女性的伴侣,迫使母亲接受她们即将偏离“正常”的未来。
同时,母亲目睹着自己疗养院负责的患者珍女士因为罹患失智症,成为被机构、被社会所抛弃的包袱,在珍的身上,母亲仿彿看到了老后从孤独走向死亡的自己,也看到了以同样可以面临类似悲剧的女儿的未来……
在误解与撕裂,在对话与缝合的反复尝试中,母女俩同时被内在与外部世界的力量所推动着,前行着,逐渐逼近着彼此……
【媒体推荐】
从女性性少数群体身上,更能看清为偏见支配的社会。
——《东亚日报》
本书描写暴露在厌恶和排斥暴与力中的女性的同时,也一直着力于理解与成长。书中的母亲坚持不懈地去理解,不是希望某个人理解自己,而是希望自己能够理解他人。
——《每日经济》
本书尖锐地展示了韩国社会针对本就难以立足的少数群体设立的暴力机制。通过记述和刻画一位“酷儿”的母亲达到“最佳理解”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达成理解的更多可能性。
——《韩国日报》
每个人都可能是彼此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母亲,因为“毫不相干的外人”实际上并不存在,也许凭借这股力量,我们终能走向“宛如奇迹般的理解”的那一步。
——金申贤京(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当人们忙着对“酷儿”和女性主义争辩不休时,本书已超越了“概念”与“界限”,成为一部杰作。
——姜英淑(韩国作家)
小说中的主人公并不是用无条件的爱和牺牲描绘的“主流”母亲,女儿也不会对母亲表现出溢于言表的体谅与安慰。她们在母亲和女儿的身份之下,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也有自己的烦恼与生活。
——文允江(韩国作家)
平凡的生活或许本就是艰难的,然而艰难的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对“平凡是谁制定的”这一标准的考察。本书展现的不单纯是弱势群体遭受的偏见,还有我们在此时此刻共同所处的现实。
——《锦江日报》
金惠珍
1983年生于韩国大邱。
2013年,凭借长篇小说《中央站》获第5届“中央长篇小说文学奖”。
2018年,凭借《关于女儿》获第36届“申东晔文学奖”,该作也成为了继《82年生的金智英》之后最受关注的韩国女性小说。
2020年,再次以《9号的工作》(简中版待出)获得第28届“大山文学奖”。
《如何培养几何脑》内容简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判断物体形状和空间的情况。无论你是折叠餐桌椅、在墙上固定画框、收纳房屋
林毓生,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系荣誉教授。早年就读台大时,深受殷海光先生的启发,赴美以后,仍然经常与殷先生通信,直至殷先生逝世为止。...
张潇云编著的《就是要赢——轻松玩转人生的博弈论》通过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出博弈论对人生的巨大推动作用。
《李清照词》内容简介:唐诗宋词,为中国文学最为耀眼的双星,穿越千年的时空,而璀璨依旧。生动的意象,流畅的韵律、凝练的结构,
王纬,1985年生,江苏东台人,2016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古典学系,获古典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古希腊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哲...
WittgensteinsTractatus-theonlybookheactuallypublishedwithinhislifetime-wasanimme...
李春阳,又署春阳,字东君。文学博士,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治中国学术思想史、汉语修辞、中国传统画论兼及水墨山水的创作。作者视近代以来语言的变迁与文人画...
愤怒的香蕉,起点中文网白金级作家,擅写柴米油盐,温馨细腻;也擅写朝堂历史,纵横捭阖。他历时十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赘婿》,受到广大读者推崇。
《流萤集》与《飞鸟集》并称泰戈尔的短诗双璧。如果说《飞鸟集》是泰戈尔诸诗集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那么《流萤集》便是与中国渊源最深的一部。——————————泰...
巴史克(Basch, M.F.)是美国Rush医学院的心理治疗教授。在芝加哥精神分析学会担任教师和督导。同时,他也是一位个人执业的精神分析师。他曾经写过多本十分...
余秋雨,1946年生于浙江,当代中国文化史学者、作家。著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畅销作品,几十年热潮不退。曾应邀到美国国会图书馆、联合国总部、哈佛大学、耶鲁...
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1828.2.8.??1905)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构成市区一部分的劳阿尔河上的菲伊德岛生活学习到中学毕业。父亲是位颇...
论统一民法对于德意志的必要性 本书特色 《论统一民法对于德意志的必要性:蒂堡与萨维尼论战文选》为法学名篇小文丛之一,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论统一民法对于德意志的...
柳蔼之,又名青罗扇子。硕士,双学位。从事国际地理数据领域,参与过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多国项目。曾担任杂志主编、电影编剧,与知名大导合作。多行业、跨领域的丰富经历...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明宪宗成化年间,生于浙江余姚。父王华,在明朝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中了状元,王守仁就随父移居绍兴。生平相传,王华对儿...
作文描写词典 内容简介 一、本词典系作文描写词典,它的编写宗旨是:为它的阅读对象提供丰富的语汇,以帮助提高表达能力。 二、本词典从写作的需要出发,着重选收和写作...
堀辰雄,日本小说家、新心理主义代表作家。少年时便极具写作天赋,师从日本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童年时期的特殊经历,加之在大学期间受到的昭和文坛两大文学流派的综合影...
失效机理分析与对策 本书特色 《失效机理分析与对策分析》一书内容特色如下: 1)涵盖断裂、腐蚀、磨损三大失效类型。 2)融合现代失效机理和经典理论。 3)模型化...
作品目录楔 子 016Chapter 1 032Chapter 2 050Chapter 3 069Chapter 4 087Chapter 5 105Chap...
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1940— )当代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欧洲研究生院哲学教授,巴黎第八大学哲学荣誉教授。其写作内容主要集中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