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她。但我不理解她。
我的女儿为何要选择如此艰难的人生?
为何不惜置身被嫌恶、被敌视的境地?”
★关于女儿,亦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关于母女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输赢的理解之战,也关于“各式各样”的我们
母亲的期待关乎“正常”,而女儿的期待关乎“自由”;母亲往往把女儿当成自己人生的延伸,女儿却再也不想像妈妈那样活着……
—“那个在我的血肉中诞生的孩子,为何成了离我最远、无法了解的人?”
—“妈难道不能接受我本来的样子吗?你不是说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人吗?不是说跟别人不一样,不代表是坏事吗?这不都是妈说过的话吗?为什么这些话在我身上就变成了例外!”
普通母亲的独白,唤起身为女儿的我们所经历过的共同恐惧,和仍在等待的理解;叛逆女儿的反问,质疑着所有标签与偏见,也反问着整个社会的“厌女”叙事。
献给所有的“坏女儿”,和挣扎着想理解的好母亲。
★《82年生的金智英》之后最受瞩目的东亚女性书写,申东晔文学奖获奖作品,韩国四大主流媒体重磅推荐!
继“金智英”之后,再次掀起韩国女性文学阅读与讨论的新热潮。
韩国三大网路书店YES24“文学作家选定的年度作品”、“文学热销榜年度之书”;韩国最大连锁书店保教文库“年度推荐作家”。
★“即使抛开女性的故事,此类作品也能引起读者关注,在于其对性少数群体和孤寡老人等社会边缘群体强有力的叙事。”
——《82年生的金智英》《关于女儿》韩文版编辑 朴慧珍
从性别议题到职场议题,从被抛弃的老人到被榨干的底层劳动者,以小人物视角揭露一个被资本与偏见支配的东亚社会,以及我们所有人身处的现实。
30年前到遥远的石油之国赚钱的男人;退休后只能在养老院擦屎擦尿谋生的妇女;风能进雨能进只有还贷不能停的房产投资;被卡着转正日期解雇的劳务派遣讲师……
男性缺席之后,三代女性以各自的方式面对衰老、病痛与孤独,撕破东亚传统家庭的虚假温情,实现打破血缘关系的女性互助。家庭并不能拯救孤独,爱与理解才能。
★一幅燃烧母亲的自画像,一段父权制家庭的悼词,一部跨世代女性的互爱互助的接纳史
为蒙受不公的同事争取权益的勇敢女儿,没有得到过任何肯定;为国际难民儿童事业付出全部青春的独立女性,在老去后成为社会的弃品。
无论身处哪个世代,女性依然尝遍偏见、旧俗和“正常”“完整”带来的苦难。但书中的她们都有面向危险的勇气和承担各自选择后果的坚韧。
★可能是东亚文学中第一次,从孤独母亲的角度,书写“性少数派”的女儿;
突破“酷儿”和“女性主义”的标签,一部挑战传统与界限的杰作!
★母亲的掌心,亦是女儿的肌体,由内而外,都是呼吸着的女性血肉
——新锐插画师×知名设计师,匠心设计,倾情奉上
《关于女儿》整体视觉由知名设计师汐和操刀,使用新锐插画师目垂的作品。富有质感的笔触,安静而充满力量的调色,母亲的掌心,亦是女儿的肌体,由内而外,都是呼吸着的女性血肉。
【内容简介】
“我爱她。但我不理解她。
我的女儿为何要选择如此艰难的人生?
为何不惜置身被嫌恶、被敌视的境地?”
“我”作为母亲,一生都为女儿而活,对女儿抱有许多期盼。女儿却认为母亲从不聆听自己,更带回同为女性的伴侣,迫使母亲接受她们即将偏离“正常”的未来。
同时,母亲目睹着自己疗养院负责的患者珍女士因为罹患失智症,成为被机构、被社会所抛弃的包袱,在珍的身上,母亲仿彿看到了老后从孤独走向死亡的自己,也看到了以同样可以面临类似悲剧的女儿的未来……
在误解与撕裂,在对话与缝合的反复尝试中,母女俩同时被内在与外部世界的力量所推动着,前行着,逐渐逼近着彼此……
【媒体推荐】
从女性性少数群体身上,更能看清为偏见支配的社会。
——《东亚日报》
本书描写暴露在厌恶和排斥暴与力中的女性的同时,也一直着力于理解与成长。书中的母亲坚持不懈地去理解,不是希望某个人理解自己,而是希望自己能够理解他人。
——《每日经济》
本书尖锐地展示了韩国社会针对本就难以立足的少数群体设立的暴力机制。通过记述和刻画一位“酷儿”的母亲达到“最佳理解”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达成理解的更多可能性。
——《韩国日报》
每个人都可能是彼此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母亲,因为“毫不相干的外人”实际上并不存在,也许凭借这股力量,我们终能走向“宛如奇迹般的理解”的那一步。
——金申贤京(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当人们忙着对“酷儿”和女性主义争辩不休时,本书已超越了“概念”与“界限”,成为一部杰作。
——姜英淑(韩国作家)
小说中的主人公并不是用无条件的爱和牺牲描绘的“主流”母亲,女儿也不会对母亲表现出溢于言表的体谅与安慰。她们在母亲和女儿的身份之下,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也有自己的烦恼与生活。
——文允江(韩国作家)
平凡的生活或许本就是艰难的,然而艰难的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对“平凡是谁制定的”这一标准的考察。本书展现的不单纯是弱势群体遭受的偏见,还有我们在此时此刻共同所处的现实。
——《锦江日报》
金惠珍
1983年生于韩国大邱。
2013年,凭借长篇小说《中央站》获第5届“中央长篇小说文学奖”。
2018年,凭借《关于女儿》获第36届“申东晔文学奖”,该作也成为了继《82年生的金智英》之后最受关注的韩国女性小说。
2020年,再次以《9号的工作》(简中版待出)获得第28届“大山文学奖”。
男性不育诊治札记 本书特色 仅仅靠一些专业工作者,研究发现一些与男性有关的疾病的诊治,并不能够解决多大的问题。男性不育患者普遍遭遇过许多烦恼和不幸,在接受不育诊...
《喵博士中国经典·山海经探案》内容简介:本书以中国神话之源《山海经》为知识索引,通过一个跨越人、神、魔、兽四界的惊天大案,
Once upon a time, in a gloomy castle on a lonely hill, where there were thirteen...
关于财富的百页全景图钱的历史就是文明的历史◎ 内容简介百页图文,总览与货币和财富有关的方方面面,如钱是什么、有何形态、为何有价值,储蓄和保险、债券和股票的机理、...
刘克襄(1957~),绰号鸟人、山人,台湾作家、“自然观察解说员”。从事自然观察、历史旅行与旧路探勘近三十年。作品有《野狗之丘》《风鸟皮诺查》《座头鲸赫连么么》...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第二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学习中医的启蒙读物,以四言韵语文体,介绍了392味常用中药的功效和应用。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第二版) ...
保罗·贾维斯(Paul Jarvis),企业网页设计师及网络顾问,曾与雅虎、微软、梅赛德斯-奔驰,以及华纳音乐等公司合作。后来,他开始跟网络创业家配合,协助他们...
俄罗斯著名的小说和戏剧作家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1871-1919)是一位人们争论很多的作家:有人说他是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有人说他是有着浓重颓废主义倾向的印象...
著者戴维•M. 格兰茨,美国陆军退役上校,知名苏德战争史学者,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成员。曾任美国陆军战争学院苏联陆军作战研究处主任、美国陆军外国军事研究办公室主...
撰文汉娜•约翰森(Hanna Johansen)德语世界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家。1939年生于德国不来梅,在马堡和哥廷根攻读德国文学、古典哲学和教育学,现定居于邻...
大卫•梅斯特是国际公认的专业服务机构管理权威,为涵盖范围广泛的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应对各类战略及管理问题的咨询建议。他的服务覆盖全球,他将40%的时间花在北美,30...
医便-方书-15 内容简介 《医便》五卷,明代方书,为明王三才、饶景曜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重辑。《医便》分五卷,卷首为提纲,主要列述诸方主治大要。卷一至卷...
(美)乔·西普尔美国亚马逊畅销书作家、获奖作家。曾是电视体育播音员,后成为小说家和演说家。作品以感人的情节和极具共鸣性的人物而闻名。代表作《默里·麦克布莱德的五...
混沌及马尔可夫在医学影像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内容简介 全书共6章, 第1章回顾了医学图像处理中的混沌理论及电路实现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马尔可夫随机场理论在医学影像图...
伊恩•斯图尔特(Ian Stewart),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曾获英国皇家学会的“法拉第奖章”、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公众理解科学技术奖”和英国伦敦数学学会与英国数学...
杨博良医案 本书特色 《孟河医派医案:杨博良医案》是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的。杨博良医案 内容简介 杨博良先生一生,鄙仕途黄梁之梦,淡泊荣华,任医道青囊之术,慈惠苍生...
寒露时节,为寻父亲陈蕾以鉴宝为名前往抚顺,却在酒店遇上两方势力,一方要挟她鉴定字画真假,一方救她出险境,又把她带入更野蛮的隐秘赌场。为寻找陈蕾,刘亦然带神秘人送...
基于大尺度自然景观融合的城市设计 本书特色 本书从我国城市发展的现实出发, 对基于大尺度城市自然景观 融合的城市设计方法展开研究, 包括基础研究、设计方法与策略...
《数字化时代的商业模式转型》内容简介:企业的胜败存亡,本质上就是商业模式的优胜劣汰。疫情后的数字化时代,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
Thepoemsinthisdebutvolumehavebeenwrittenovermanyyearsandintroduceabold,newvoic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