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师侯麦发表的一系列高质量电影随笔和电影评论的结集,本次为国内首次出版。
★本书系统化地体现了侯麦的电影美学及电影哲学观点,内容体系分明,理论严谨,讨论了电影的理论和实质,立体且融洽地展示了侯麦作为电影大师与电影评论家的双重身份。
★19 48年到1979年间侯麦的电影随笔,是对电影发展史的一记鲜明侧写:包括对文学改编、边缘电影、作者电影等彼时电影风潮及新概念的刻画、阐释或批评,展开了一幅20世纪电影艺术发展的生动图景,是现代电影美学研究的有力补充。
【内容简介】
埃里克·侯麦,国际电影大师、法国新浪潮电影旗手,多次荣膺国际电影大奖。他也是一名作家、电影评论家,曾任法国电影杂志《电影手册》主编。
《美丽之味:侯麦电影随笔》汇集了侯麦于1948—1979年间撰写的重要评论文章。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包含了侯麦对电影美学的探讨,制作电影的经验,还有其对茂瑙、希区柯克、德莱叶等名导的作品评论等。此外,书中特别收录了让·纳尔博尼与侯麦在1983年的对谈,还原了侯麦作为“电影评论家”的又一面相。
【名人推荐】
侯麦是目前最好的法国导演。相比我们之中的其他人,他成名很晚,但其实在十五年的时间里,他一直站在我们的背后。很久以来,他一直默默地影响着我们。——弗朗索瓦·特吕弗
侯麦是世界上最知道如何拍电影的人。——杨德昌
埃里克·侯麦,导演、作家、法国新浪潮电影代表人物之一,曾担任《电影手册》杂志主编。主要电影作品有“道德故事”系列、“四季故事”系列等,其电影创作体现了“作者电影”的精神,其文字和其电影一样简约隽永,低调中显现出优美的品位。
巴尔扎克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对精致表达的轻蔑,足以说明构成一部小说的不是词语,而是世界的生灵和事物。
——引自章节:我们不再爱电影51
巴赞谈《沉默的世界》的时候说:“展示海的深度,展示而不是描述,这就是电影。”然而文学做的是“讲述”,绘画则是“描绘”,将其凝固,对其阐释,但电影是“展现给人看”,比如《北方的纳努克》用鱼叉刺海象的样子,这是不类似任何事物的东西,它没有对等物。在此之前,你要么是绘画,要么是讲述。能够拍照、能够将其录影,让我们得以进入一种对世界截然不同的认知,引起了一种价值观的颠覆。
——引自章节:批评的年代3
我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魔法少年,无意中破坏了黑暗之神企图称霸世界的阴谋,遭到了黑暗之神的无情报复。黑暗之神把我的爸爸、舅舅变成了蜥蜴和怪物,把妈妈活活地封在镜子里...
管理学博士,知名战略与营销管理专家。现任北京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领衔专家,北京可思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自19...
"本书属于《设计师联名书系·K经典》全6册的其中一本。《变形记》是卡夫卡著名的中篇小说,完成于1912年,1915年出版面市。小说主人公格雷戈尔是一家公司的旅行...
彼得·加伯,著名金融专家,德意志银行全球市场研究策略师。曾发表多篇颇具影响力的文章。本书原版出版后,颇受好评。
Anall-in-onereferencetothemajorHomeAreaNetworking,BuildingAutomationandAMIprotoc...
Harold Abelson 是MIT 1992年度 MacVicar Faculty Fellow。在MIT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工作,得到过重要的计算机科学...
「開創性的著作。」 —Jonathan Riley Smith「為東西兩方關係的歷史帶來卓著貢獻。」—Anne-Marie Eddet這是一本開創性的著作,它的...
科林·伦福儒剑桥大学迪士尼名誉教授暨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前所长。他撰写和主编了很多著作,包括《文明之前》(Before Civilization)、《考古与语言》...
学术界认为,这是一部极有分量的系统研究北洋海军的专著。19世纪是一个海洋发展与海权争夺的时代,世界各大海权国家无不以坚甲巨舰重炮为其海军取胜的凭借。鉴于中国海防...
精彩摘录中国的男人们最擅长逼迫爱他们的女人去死。一个原本终身仰赖的人,平日威威赫赫,无所不能的样子,一有危难就瘫软在地。
CSS是一场革命借用quirksMode的PPK(Peter-Paul Koch)的话来说:CSS是一场革命。Ajax的浪潮正在逐步改变着Web开发的方式。谈到...
约翰•奥尼尔,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知名记者,特斯拉的密友,曾获得1937年普利策奖。
口腔科精要 内容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口腔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口腔医学从业人员也在逐年增加,口腔医疗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口...
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 本书特色 2016年,首部《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成功出版,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较高认可。2017年,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
卡里•胡塔凯宁(Kari Hotakainen)是芬兰备受赞誉的畅销小说家和作家。他共著有22部作品,其中有几部还被搬上大银幕。他的作品有超过20种语言的译本。...
苏童,1963年生于江苏苏州,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主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罂粟之家》《妻妾成群》...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鎮海,五歲來港定居,曾就讀嘉道理小學、北角官小,中學畢業於何東女子職業中學,十五歲開始寫稿,第一篇小說刊登在《西點...
作者弗朗兹·法农(Frantz Fanon,1925—1961),出生于法属马提尼克岛,作家、精神分析师、革命家。法农以黑人的视角来研究非洲,使非洲研究真正受到...
戴西本名李琪,悬疑小说资深女作家,从事警局法医职业多年,目前在刑事科学研究所工作。作品以悬疑推理为主,其文风多变,笔法尖锐,情节跌宕起伏,受到众多粉丝的热力追捧...
A sweeping, atmospheric history of Bell Labs that highlights its unparalleled 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