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而战,又为何战败?
★1971年普利策奖作品,《希特勒传》作者约翰·托兰巅峰之作,畅销全球半世纪的二战史写作里程碑。版本经典,作者权威!
★10年历史,100万字,近1000页。历经数年实地调研,查阅上千份档案,依据五百多次采访对话,记录从公卿贵族到士兵平民的亲历者心声,深刻反思人性与战争,历史与命运。
★跳脱盟军和中国抗战视角,从日本角度审视战争,披露不为人知的内幕。
太平洋战争本可以避免吗?外交条款的翻译错误产生了致命影响!
美、日之间的外交竟如此充满偏见与误解,意气行事?
中国局势在美、日谈判中何以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筹码?
天皇的投降诏书录音竟差点被抢走?
★书写永恒的人性故事,一本书读懂日本国民性。
日军残忍野蛮的真相,为何他们既残暴又怯懦?
神风特攻队、一亿玉碎:自杀式攻击背后的民族选择与心理画像?
天皇在日本近现代政治和战争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
佛教因果之轮是如何决定日本人的思维与行动方式的?
★历史可以写得像小说,像电影!
细腻到帧格,精确到分钟,“面对面”感受将官文臣的神态和语气,其思虑与决断的过程,全景还原美、日海陆大战场景,仿佛“亲临”现场。
文字版《硫黄岛家书》《中途岛之战》《日本最长的一天》,比电影更丰富、更饱满!
◎内容简介
约翰·托兰的代表作《日本帝国衰亡史》以日本于1936年至1945年间的一系列政治决策和军事行动为线索,全景展示了日本在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由扩张到衰败直至最终投降的历程。托兰立足于大量真实档案、访谈,经由反复调研和修订,既披露了日美高层的诸多军事外交细节,也描绘了普通士兵、平民的情感和命运,视角多元,记叙细腻。全书始终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在场感,兼具战争史与政治史的双重性质。
◎外媒好评
“本书是托兰战争史著作中最为出色也最无与伦比的一部。”——约翰·巴克汉姆,美国著名书评家、普利策奖评审
这本书很可能是关于太平洋战争最具可读性、信息量最大的记述……在眼界上可与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相媲美,并自始至终保持着新鲜感与戏剧性。《日本帝国衰亡史》不仅讲述了一次次腥风血雨的军事行动,而且还首次披露了大量前所未闻的信息。——《芝加哥太阳报》
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激动人心……在托兰的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或许还不是战争场面,而是他对东京军政高层神秘决策的揭示。——《新闻周刊》
在他的每一本书中,托兰都要采访相关历史事件的实际参与者,有时会采访好几百个,以便从最了解这件事的人中获取不同方面的看法。他尽可能地对被访者持一种客观态度。“我相信这是我的责任,”他说,“把一切都告诉你,让你自己得出结论。我把自己的意见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内。”——《当代作家传略》
约翰·托兰,美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活的历史”书写者。1912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曾从事戏剧创作,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托兰视野宏阔、写尽战争,作为一名历史写作者,托兰将历史的事实与人性的戏剧紧密编织,精心书写了一卷卷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编年史。
方宏进,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毕业,师从费孝通教授。毕业后在深圳大学管理系任教六年。1992年至2003年这十二年间,先后为中央电视台《观察思考》《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栏目总主持,四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后为上海东方卫视的创始人之一。承担本书前言、第1-2章的翻译。
何中夏,山东大学古代文学硕士,曾赴日本九州大学研修。译有约翰·托兰《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承担本书第3-17章,25-37章,以及尾声的翻译。
吴越,承担本书第18-24章翻译。
石原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历来最危险的敌人是苏联,为什么要冒同中国打仗的风险?接着又说对重工业薄弱的日本来说,同时打两场战争等于自杀。应该集中全国力量,发展生产力,直到能与苏联国力并驾齐驱。为了使日本在重工业方面能自给自足,日本应该避免与苏联和中国发生任何冲突,同时,实施一系列五年计划,开发满洲的资源,到1952年日本工业发展到最高峰时,才能发动全面的对苏战争并且打胜。只有这样才能拯救日本,而不能实行统制派所主张的向中国也许还要向东南亚扩张的政策。那样就必然会导致与英美开战。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那么唯一能得到好处的将是日本的真正敌人苏联。石原补充说,日本最大的危险不在东京,因为那里的上层人物是讲道理和听劝告的,最大的危险是在满洲。
——引自第56页
日军势如破竹的胜利是双方都没有预见到的。一个被俘的英军工兵军官对过政信中佐说,他本来估计马来亚北部至少能防守三个月。“中国军队很弱,可是日军在华作战四年还没有把他们打垮,所以我们认为日军并不是很强的劲敌。”
——引自章节:第十章飘渺的希望难逃的失败
TheOrganizationinCrisisbringstogetherateamofleadinginternationalresearchersandpr...
村上春树,1949年生于日本兵库县,早稻田大学戏剧系毕业,1979年以第一部创作小说《听风的歌》得到当年日本的群像新人奖。获得野间文艺新人奖和谷崎润一郎奖的作品...
马修•杰克逊(Matthew O. Jackson)斯坦福大学经济学William Eberle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研究经济与社会网络的领军人物,从事该领...
黄帝内经名家评注选刊:素问悬解 内容简介 本书以通行本《素问》81篇的主要内容分为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治论、刺法、雷公问、运气十类、重予编次,并...
21世纪的长江河口初探 本书特色 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出于社会责任感,对进入21世纪的长江河口现状的有关问题作了初步探索,根据研究所得组织撰写,汇编成《21世...
“寻找前世之旅”终结之作。寻找家族最后一位主角——叶宴正式登场。魔王流伽化身超级奶爸,所罗门王的七十二只轮翻登场。人类的七宗原罪被赋予在故事的寓意之中。如果你的...
杜光庭(850——933),字宾圣,一作圣宾,号东瀛子(一作登瀛子)、青城先生、广成先生等。处州缙云(今属福建)人(一曰括苍人,或云京兆杜陵人)。唐懿宗咸通年间...
作品目录一 虚构 1 花火 2 爱上层楼 3 时间自有来速 4 城市没有日出 5 风吹来的祈祷文 6 被海迷死的鱼 二 随想 …… 三 身边 …
天工开物图说 本书特色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
这是一本几乎只讲java优点的书。Jim Waldo先生是原sun微系统公司实验室的杰出工程师,他亲历并参与了java从技术萌生、发展到崛起的整个过程。在这《j...
The book focuses on the history of Zen Buddhism and Japanese militarism from the...
Now,thisisasubjectonwhichIflattermyselfIreallyamaufait.Thegentlemanwho,whenIwasy...
瑪格麗特.魏絲(Margaret Weis),1970年畢業於密蘇里州大學,主修創作與文學。目前為自由作家,與丈夫共同創作奇幻與科幻類型的小說。夫婦倆現在快樂地...
《我在云上想你》内容简介:初中的郗安与比她大三岁的顾北程早恋了,两人之间的宁静在郗安高三那年被打破。郗父赌博上瘾,郗安父母离婚。郗父与顾母商议结婚。郗安的表姐许...
《唐诗三百首》内容简介:本书采用的是清文学家蘅塘退士(孙洙)《唐诗三百首》的选本,篇目、排序一概未动。翻译成新诗是本书的重
本書作者將其登台灣五嶽和大陸五嶽的經過、風景、心得和領悟,以流暢的文筆、卓越的見解、發人深省的智慧作了詳述,既親切感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遭受过战争蹂躏的人们对战时的政治冷酷和人性扭曲进行了反思,表现在欧美文坛上,就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风靡一时,实验小说之风甚盛。其间...
安妮宝贝,自由作家。1998年开始发表小说,因作品风格独特引起广泛关注,成为畅销作家。现居北京。从事写作,摄影采访,媒体策划编剧等工作。
作品目录故事引子(来信刊登)第一章 暑假第一天的网络生活第二章 无聊又空虚的日子第三章 楼上“掉”下来的朋友第四章 和朱子同一
ThePreceptorsHandbookforSupervisingPhysicianAssistantsisahelpfulguideforclin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