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身处无接触时代,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
★人为何选择成为自己的孤岛?揭示现代社会普遍孤独感的成因;
★描绘当代生活的典型场景,展现无数现代人走向孤独的旅途;
★跳出心理学的藩篱,一份社会学视角的孤独诊断书;
★从最基本的生理学角度切入,展现人与人相互接触对身心健康的巨大影响;
★深刻展现什么是国家也无法提供保护的真正的脆弱。
——————— ———
【内容简介】
万相·004号作品
人为何选择成为自己的孤岛?
不再用纸币交换商品,不再亲自去市场购物,不再与人近距离交谈,在隔离中逐渐适应居家办公、在线教育……我们似乎可以和所有人保持距离,保持一种无接触的生活。这是“社恐”的福音,还是孤独的当代症状?
本书试图告诉我们,孤独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生的,它不窥视人心,不要求个人的自省,而是从生理学、历史和文化、法律和政治的“外部视角”,为现代人普遍的孤独感做出诊断。人在生理上渴望与他人接触,抚摸、拥抱、握手……但我们的世界始终存在暴力的威胁,保护人不受伤害的制度和社会共识又姗姗来迟;城市在发展中不断压缩着个体的边界,作为资源的身体在市场上被最大化地利用,这一切都将我们推向了亲密关系的反面。当发达的社交媒体在人与人之间树起顽固的技术屏障,脆弱的现代人似乎找到了免于伤害的方式,长此以往,我们将迎来什么样的未来?是能够无所畏惧地相互关心、心甘情愿地彼此亲近,还是充满猜疑地自我封闭,保持缺乏亲密感的无接触式生活?
——————— ———
【专家、媒体推荐】
亲密的风险是伤害,安全的风险是孤独,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无解。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人类如何解决困境的知识,同时也给予我们日常生活以重大启示。
——阿乙
在后Me-too时代,我们一方面承受着孤独感对健康带来的严重伤害,另一方面因怕被侵害而不允许他人接触。接触是带菌的,无菌的孤独又是致命的。爱是自投潜布荆棘的罗网,躲在一个人的空荡角落又活得像条狗。哲学家彼得·斯劳特戴克选择早上离家时让灯亮着,好在每晚回家打开空屋的门时,会有一种有人盼着自己回来的感觉。作家伊丽莎白·塔登则对这种彼此“触不可及”的“后现代生活”,做出了包含四个向度的哲学分析。
——吴冠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冯·塔登勾勒出后现代社会人们内心的动荡不安——渴望并需要亲近,又想避免伤害。
——《情感期刊》
这本书摸到了当代社会的脉搏……如果对人类接触行为的性质感兴趣,或者想要思考孤独和亲密关系的本质,都会在这本书中找到很多思考的素材。
——《南德意志报》
本书试图综合社会学和情感研究,对场景的新闻式描述和对专家的采访来探寻“无接触社会”的真相。塔登的反思发人深省,表明了无接触式社会的利害关系,令人印象深刻。
——《法兰克福汇报》
这不是一本支持或反对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的实用书,相反,它是对身体和精神、触觉和心理亲近的一种刺激。
——socialnet
一幅聪明的社会肖像画,为任何思考孤独的人提供了许多值得了解的东西。
——zeitzeichen
一本非常聪明的书,涉及当代社会的一个基本困境——一方面我们都需要亲近、触摸、人类的温暖,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它是有风险的,甚至是危险的。非自愿的靠近往往带来对边界的侵犯,甚至是暴力。作者在书中阐述了对身体边界的尊重是如何在现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及对非自愿触摸的取缔是如何确立的。
——德意志广播电台
在这部短小精悍、高度生动的书中,冯·塔登探讨了谁能够触摸自己的问题,身体的脆弱性如何成为一个政治问题,财富和孤独如何联系在一起。警告:当你阅读时,触觉和心理反应都会不可避免地增加!
——明镜在线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就想把这个关于皮肤接触而不是展示爱抚的巧妙分析送给大家。
——《柏林日报》
[德]伊丽莎白·冯·塔登(Elisabeth von Thadden)著
德国著名记者、作家,曾在巴黎和柏林修读文学研究,现任德国知名媒体《时代周报》的政治版编辑。
顾牧 译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德文学交流与文学作品 译介,已出版《德国人写的中国文学史》《无欲的悲歌》《弗洛伊德传》等译著二十余部。
在现代爱情的大框架下,人要做的只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然后跟他或者她幸福地度过一生,并且始终能够被保护和理解。但西古希让我们看到,结成伴侣并不能为我们提供任何保护:“所有人都知道,不管结成什么形式的伴侣,都不能确保这就是个安全的港湾。”现在有些新型的、能够让人感到舒适的近距离身体接触:三两好友,一台笔记本,或许有孩子,还有年迈的父母,让人有些小兴奋的购物,耳机里的音乐,让人羡慕的工作,偶尔互相碰一碰,每周去按摩,慢跑的时候确定地感知自己身体的存在,拥有一只宠物。所有这些都是自愿的,都能让人感到舒适,没有任何强制。
——引自章节:第一章 指尖的触感
不远也不近,这种适中的距离就是后现代社会的人类想要的,他们既不喜欢孤单,也不希望自己受到伤害。
——引自章节:第一章 指尖的触感
今日说法故事精选(2)2009年版 本书特色 《今日说法故事精选(2009年版) 》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今日说法故事精选(2)2009年版 目录 “抓...
AnewlyreissuededitionofAgathaChristiesMaryWestmacottnovel,aCrimeoftheHeartnovela...
《1+12:通向常识的道路》编辑推荐:1.刘瑜诚挚推荐,著名学者型书人刘苏里国内首部作品!2.梁文道、萧瀚、于向东、高全喜、阎克文、卢跃刚、金雁、钱永祥、郑也夫...
桑琅(丧丧又浪浪),晋江小说网签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此意久久》《此心晏晏》等。笔下的故事真挚温暖,文采斐然,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继畅销十年的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天年》《异法方宜》《金匮真言》之后,徐文兵、梁冬再创经典辉煌,联袂推出《徐文兵、...
Purchaseoneof1stWorldLibrarysClassicBooksandhelpsupportourfreeinternetlibraryofd...
作者簡介作者:丸山かぐね原本筆名為「むちむちぷりりん」。在小說連載網站「小説家になろう」的作品「OVERLORD」大受讀者喜愛,點擊數突破千萬。2012以本作出...
诊断学要点速记 本书特色 此书紧密配合第8版《诊断学》教材,将教材中的学习难点、考试重点与复习要点简明精要地提炼出来,部分内容以表格形式总结归纳,对于重点内容还...
胡八一在臨行美國之際,在收拾行囊時翻開了舊日的相本,看見一張攝於內蒙古草原上的照片,想起一段腥風血雨的回憶。那時他跟胖子同為插隊的知青,一起到大興安嶺落戶,無意...
中医儿科歌括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两部分。上篇为“中医儿科诸病方歌”,包括儿科史学三字经、小儿生理和病理特点、望神色歌、望面色歌等;下篇为“家传儿科杂病方歌”,包...
菊池祐纪,80后,东京都立工艺高等学校毕业;27岁成为漫画家,连载《SUPER动物动物》《LEED Cafe》《100天后会死的鳄鱼君》;因2019年12月12...
李歐梵教授說:「陳耀成是一位奇才, 他身兼多種身分:紀錄片導演、專欄作家、橫跨香港和紐約的知識分子、受過高等理論訓練的學者 (曾在紐約著名的紐約〈社會研究新院〉...
精彩摘录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
作品目录1 Introduction2 The InterviewIntroductionQuestions About YouWhy Consulting?P...
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针灸学讲义 本书特色 民国时期针灸讲稿9种分订4册:一、梁慕周《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针灸学讲义》。二、谭志光《针灸问答》。三、承淡安《中国针...
崔莹,纪录片导演,专栏作者。 爱丁堡大学博士毕业,热爱行走和文学,常居英国爱丁堡。腾讯文化、谷雨英国作者,FT中文网撰稿人,《文汇读书周报》专栏作者。著有《英国...
亦舒,生于上海。曾在《明报》任职记者及担任电影杂志采访记者和编辑。后赴英国留学,任职酒店公关部。进入香港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七年后辞职。现为全职作家及家庭主妇...
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1895),是法国著名的戏剧家、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茶花女》、戏剧《半上流社会》、《金钱问题》、《私生子》、《欧勃莱夫人的见解...
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宏观经济学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1953年出生,1975年以优异成绩从哈佛大...
本书给出了为桌面程序和网页程序设计界面效果的灵丹妙药。对于任何想提供给用户直观和易用界面软件的人而言,这本书都是值得阅读的。软件成功的秘诀往往依赖于提供给用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