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口述史的样板,和小说一样好看!
追踪屠杀史上的“罗生门”,看被修改的集体记忆与争夺记忆的众生相。
为了33个人,杀了335个人,
十命抵一命,荒谬绝伦,却真实发生。
二百多次采访,数千份资料,
一个多世纪的记忆争夺与真相还原,一举提升口述史地位的杰出作品。
1944年3月23日,在纳粹占领的罗马,游击队员袭击了德国警察,造成33名德国人伤亡。不出24小时,德国人便展开报复,光天化日之下,在一个废弃采石场,杀害了335名囚犯。十命抵一命,这就是罗马的阿尔帖亭大屠杀。
⭐ 波尔泰利是口述史领域的福克纳,破解真相的福尔摩斯
从芜杂中理出头绪,层层剥开,作者波尔泰利是口述历史领域的福克纳,是破解历史真相的福尔摩斯!
意大利维亚雷焦国际文学奖获奖作品,一举提升口述史的独立地位,将口述历史从历史的继子,变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 无奈?报复?屠杀史上的“罗生门”
纳粹警察说,因为没有游击队员自首,他们才下令杀害无辜之人。
民众竟相信,正是因为游击队员“不负责任”,才引来无辜民众被杀。
法庭查明说,没给自首的机会,没想搜查所谓的“罪犯”。
所有的纳粹大屠杀皆有定论,唯独发生在罗马的这次陷入了罗生门。
游击队员是英雄,还是“罪犯”?
纳粹是真无奈,还是真报复?
法庭已有定论,为何民众的记忆仍未改变?
⭐ 混淆时间线、捏造因果链、制造叙事闭环,记忆可被揉捏成“正确”的形状
在故事开始之前,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事情发生,
在故事结束之后,也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叙事的开端扰乱了秩序,而结局则恢复了秩序。
行动与反应、攻击与报复、罪与罚—
这种可怕的对称性将主导人们对事件的记忆。
仿佛从袭击到屠杀的一连串事件是一个自成一体、无可避免的循环。
一旦“命令已经执行”,秩序得到恢复,就再没什么可说的—
我们不妨将整个事情埋葬,正如纳粹把尸体埋在行将崩塌的山洞里,埋在成堆的黑土和垃圾之下,以掩盖气味。
⭐ 右翼上台,荒谬记忆被再次利用、巩固,深入血脉
事件的真相被流行的信念,以及充斥着无知与误传的叙事遮蔽,这些叙事把责任颠倒过来,并不指责德国人实施了大屠杀,反倒指责游击队员造成了大屠杀。
那些同教会和天主教界关系密切的媒体和消息源,将同政治右翼一道扮演主要角色,多年来不断固化这种印象,使其渗入公众想象的血脉,毒化人们对这一事件,以及对抵抗运动、对共和国的身份与起源的记忆。而这正是纳粹报复行动真正的、长期的成功之处。
⭐ 唯一发生在大都市的纳粹屠杀,阿尔帖亭就是罗马
阿尔帖亭洞窟大屠杀是唯一的“大都市”大屠杀,是唯一在大城市的空间里冷血实施的大规模处决。
受害者形形色色,目击者多种多样,呈现了大都市里的人生百态。
335人意味着335个家庭的三代人,既包括近亲,也包括远亲;每个受害者和每个幸存者都有朋友、同事、党和工会的同志、同学、教友和邻居。
阿尔帖亭洞窟的故事如同一连串的同心圆,可以不断外扩,直到辐及整座城市。
谈论阿尔帖亭洞窟及其记忆,就是在谈论罗马。
【内容简介】
《命令已经执行》是口述历史领域和“二战”历史研究中的经典之作。
1944年3月23日,在纳粹占领罗马期间,地下抵抗团体“爱国行动组”在拉塞拉路发动炸弹袭击,造成三十三名德国人伤亡。不出二十四小时,德国人便展开报复,在阿尔帖亭路的一个废弃采石场,杀害了三百三十五名囚犯。十命抵一命的恶劣报复!
然而,民众的信念,加上大众报刊、媒体、教会和保守势力的操纵,催生了一种被广泛采信的叙事,即德国人本来要求游击队员自首,只是后者并未照做,他们才进行的报复。这种叙事反过来又滋生了大量针对相关游击队员以及整个反法西斯斗争的诋毁。但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
本书稿基于两百多个采访,通过涵盖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和记忆,来探讨这两个发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的事件,作者抽丝剥茧,仿佛探案一般,把被各方层层叠叠出于各种目的所掩盖、修改乃至篡改的真相公之于众,并进而揭示了罗马的历史和身份、意大利民主制的矛盾和冲突,以及武装抵抗的伦理问题。
【各界推荐】
亚历山德罗·波尔泰利的工作,将口述历史从历史的继子,变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主任 玛丽·马歇尔·克拉克
这是对个人经历、记忆和历史交汇的一次非凡而创新的探索。波尔泰利在让参与者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也在历史创造的理论和实践中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问题。我们和他的研究对象一起思考,当亲人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地点死去,当他们死亡的原因从记忆中消失成为历史,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戴维·西伦
一部令人不忍释手的书。波尔泰利的作品值得重视,它不仅聚焦了意大利抵抗运动的一个重要时刻,更反映了罗马工人阶级的历史。
——《现代意大利研究杂志》
既有一针见血的分析,又有触及灵魂的沉思,既透着激情,亦不乏诗意,从事实和记忆层面,探索和记录了一个对意大利、“二战”历史以及战后世界都至关重要的事件。
——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历史学教授 迈克尔·弗里施
这部作品的惊人之处在于,以一种微妙的敬重,将那些记忆仍然是深刻的个人伤痕的人与那些事件仅仅是历史的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只有波尔泰利才能编织出如此有质感的叙事。
——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前主任罗纳德·J.格雷尔
亚历山德罗·波尔泰利 (Alessandro Portelli)
意大利口述历史学家,罗马大学英美文学教授,2002—2008年担任罗马市长历史记忆顾问,2015年荣获丹·大卫奖。除了已成经典的《命令已经执行》,还著有《他们在哈伦县说》等。
作品目录#261 SWISH#262 1对2#263 言之有理#264 救世主#265 指手画脚#266 起点#267 选手生命#268 最强・山王队的体力#2...
PraisefortheFirstEdition"...anenchantingbookforthosepeopleincomputerscienceormat...
马铃薯资源化利用技术 本书特色 本书以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理论为指导,系统介绍了马铃薯的发展,马铃薯利用价值,马铃薯精深加工,马铃薯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
1917年,63岁的雅纳切克遇到了自己的音乐缪斯,卡米拉•斯托斯洛娃,来自波希米亚的一位年轻犹太女人,自此开启了一段延续至生命终点的非凡爱情故事。这段爱情促生了...
刘强,字守中,别号有竹居主人。1970年生于河南正阳。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中文系副主任,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2010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竹...
经典火神派医案点评 本书特色 本书涉猎广泛,涵盖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旨在传承、弘扬经典火神派,选辑了经典火神派名家为主的治案436则,大部分案例加以点评...
《创造的本源》内容简介:创造从何而来? 什么阻碍了创造,什么又促进了创造?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如何带来人类的演进? 爱德华·威
【编辑推荐】适读人群 :企业管理者、行业研究者、商科学生等TCL创立40周年官方授权作品 李东生40年管理思想精华和心路历程秦朔团队2021新商业文明观察成果 ...
80后北京土著,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哲学学士。自幼孤僻寡言,常常不由自主的陷入对于“自由”、“爱”等伦理概念的抽象思辨而难以自拔。自2004年第一次翻开霍克海...
★高人气推理小说家湊佳苗温情治愈系列代表作★隐藏在波澜不惊的生活下的秘密,二十年如一日的有罪之人的歉意★向在艰难的人生面前高贵而坚韧地活着的女性致敬★时间会稀释...
作品目录绪论:设计史叙述的学理依据 从艺术理论到设计理论 设计批评的历史与现代形态 作为学科的设计史第一章 西方传统设计:工
铁血阿郎,新锐悬疑女作家,同济大学毕业,曾以一篇《天都》获得A90侠少杯中国武侠新势力征文大赛特等奖。现在知名电商高科技研发部工作,逻辑思维缜密,擅长推理。
☆萧伯纳作为爱尔兰现代杰出的剧作家和批评家,却一生都竭尽全力将传记的话语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这位剧作家对他的传记作家阿齐博尔德这样说道:“有关萧伯纳的权威...
电站锅炉配煤掺烧及经济运行 本书特色 配煤掺烧是解决电厂燃煤供应紧张,煤种复杂多变,运行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欠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国内外在混煤燃烧方面已经开展...
保罗·S.芮恩施(Paul S.Reinsch)(1869--1923年)是美国学者、外交官,美国当时著名的远东事务权威。1898——1913年在威斯康星大学教...
医疗损害赔偿 本书特色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核心主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给全民提供更权威、更实用的法律帮助,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日前隆重推出重要普法读...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杰拉尔德·阿佩尔(Gerald Appel)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简称MACD)之父,Signalert公司的创始人。Signalert是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管理的...
徐向前(1901~1990)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永安村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在国民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任教导营教官、参谋、团副。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
Thisthought-provokingbookshouldberequiredreadingforalltrainers,practitioners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