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方第一部早期中国环境史专著,本书将政治体制的比较研究与环境史的方法相结合,运用多学科方法和大量最新的考古数据、文献资料,追溯了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带——黄河流域中部——大约从一万年前农业起源到秦帝国灭亡这一长时段中农业生态系统逐步取代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
早期中国史对于理解政治组织在世界各地的相似运作、在改造环境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关中盆地为中心,本书详细考察了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再到商、周时期,特别是秦从边陲小国到称霸天下过程中,人类是如何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的,政治组织又是如何通过改造自然环境,不断增强对农民和农业资源汲取能力,从而兴起并逐步发展壮大的。通过论述国家政治结构复杂化与农业生态系统扩大化之间的关系,本书指出国家的形成是地球环境史上的重要一步,而中国帝制的建立则是东亚环境史上的关键事件。在人类世的状态,解决环境问题的希望,在于改善人类的政治制度。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
【名家推荐】
兰德将新兴的环境史领域与传统政治史研究的精髓相结合,细心关注考古学材料,为我们带来了一部长时段的关中历史。多数研究关注的是该地的人众和行政机构,偶尔涉及某几项养活大量人口的水利工程;而兰德关注的是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如何被人类改造并最终被人类重塑。
——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芝加哥大学教授,著有《西观汉记:西方汉学出土文献研究概要》等
这是西方关于早期中国环境历史的第一部专著。它不是把环境作为人的对立面,而是由人参与其中的环境史。作者充分利用了过去五十年关中平原地区考古工作的成果,以近于诗歌式的语言成功地描述了人类社会怎样一步步通过扩大农业生产的食物种类取得剩余资料,并为了控制剩余资料和增长的人口逐渐组成国家并发展到帝国。在作者笔下,遗址中发现的碳化种子变成了田里生长的谷物,孢粉遗存变成了山上的树木,残骨变成了野外奔跑的动物。在有组织地利用环境的过程中,人类自己也被秦国这样的政治机器所“驯化”。这本书的开创性毋庸置疑,而作者表现出的融会科学和历史的博学精神更是让人敬佩!
——李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著有《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机》等
本书以上古至秦代的关中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了环境史和政治学的方法,富有创意地考察了政治组织发展和生态环境演进的历程。政治组织通过开发自然资源条件兴起,以农耕创造的“天府”赢得了最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成功。自原始时代最初的河渭平原开发者到仰韶人,以至后来周人、秦人、汉人的辛苦耕耘,到了秦汉时代,营造了东方帝国最重要的生存居所和文明基地。作者在解说社会与环境之关系的演变、政体与环境之历史的互动时,颇多智慧的思考。许多论点富有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思。自然环境保护意识体现出当时涉及“天人”关系的明智理念。我们看到,与“五谷蕃熟”同时,“泱漭无疆”的绿色景观得以存在。“动物斯生,植物斯止”所表现的自然风景,展现出“方春蕃萌”的蓬勃生机。
——王子今西北大学教授,著有《秦扩张史:土地与民人》等
影响人类群团生存与发展路径的诸多因素,诸如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等,从短程到长程不一而足。若想看得真切透彻,不从长程着眼则难窥其特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优秀的长时段大历史研究成果无不重视人地关系,兰德的《惟王受年:从农业起源到秦帝国的中国政治生态学》就是这样一部佳作。作者充分运用史前至历史时代的考古与文献资料,精辟地指出塑造周秦王朝的,不惟铁器、骑兵和官僚机构,更为本源的是作为个体和集体的人,以及他们赖以生存的那山、那水、那片黄土地。而书中最后提出的问题发人深省:中华帝国如何塑造环境?政治体对环境的反作用力尤其值得重视,因为这涉及到我们的未来。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最早的帝国:二里岗文明冲击波》等
《惟王受年》一书,为中国史、环境史和农业史研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意义非凡!
——马瑞诗(Ruth Mostern) 匹兹堡大学教授,著有The Yellow River: A Natural and Unnatural History等
本书的学术基础十分扎实,反映出作者全面掌握了环境史研究和早期中国研究的前沿方法。
——穆盛博(Micah S. Muscolino)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著有The Ecology of War in China等
兰德撰写了一本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可读性极高的环境史佳作,本书综合利用了古代中国的考古学材料与文献史料,论证了“地缘政治始终是环境政治”。
——傅罗文(Rowan Flad)哈佛大学教授,著有《古代中国内陆:景观考古视角下的古代四川盆地、三峡和长江中游地区》等
兰德的《惟王受年》一书,在张光直《古代中国考古学》、伊懋可《大象的退却》的基础上勇于精进,为引起社会政治巨变的农业革新做出了合理论说。我会把这本书列入我的课程书单里。
——戴梅可(Michael Nyla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著有《幻化之龙:两千年中国历史变迁中的孔子》等
该书为我们了解古代东亚地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做出了杰出贡献。
——马硕(Maxim Korolkov)海德堡大学助理教授,著有《古代中国的帝国网络:中华帝国在东亚南部的建立》等
兰德(Brian Lander),加拿大人,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社会与环境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环境史、环境考古学研究,长期关注中国古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向人类生态系统的转变过程。2015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史博士学位,2015—2017年在哈佛大学环境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早期中国研究学会、美国环境史学会、亚洲研究协会会员。在T’oungPao, EarlyChina, Asia Major,JournalofChineseHistory,JournalofAsianStudies等期刊发表有关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学术论文十余篇。曾获2020—2021年度亨利·卢斯基金会/ACLS中国研究项目早期职业奖学金、2017年哥伦比亚大学早期中国研究中心项目资助“走马楼汉简研讨会”、2016年美国哈佛大学亨利·卢斯基金会/美国A...
(展开全部)
让别人的失败,成为你的成功之母!《创业小败局》由徐小平、何伯权等六位经验丰富的业界大佬,从《创业家》五年来跟踪的数千个创业案例中,精心挑选而来。21个最具代表性...
侯世达,美国当代著名学者、认知科学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文理学院教授。 2009年成为美国哲学学会会员。 2010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学会会员。
开封古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复兴 本书特色 《开封古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复兴》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丛书&rdq...
硅谷的游戏规则非常简单,这本书认为:投资人是钱比时间更多的人,员工是时间比钱更多的人,创业者只不过是把二者连接起来的中间人。什么是“混乱的猴子”?它是一个由Ne...
八木仁平日本Meee株式会社创始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曾一度因为找不到工作的意义而陷入抑郁情绪。为了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他开始埋头研究“自我认知”的方法,...
《新药的故事2》内容简介:1、阅读这本书,对健康多一点常识,对疾病多一份警觉。《新药的故事2》以十个扣人心弦的医学故事,清晰还
This striking new publication, a sequel to Phaidons 2000 publication "South Sout...
作品目录《活在当下的鲁迅》-钱里群 《信念的沉重:访朱天心女士》-李琳 《中国大陆自由主义者为何不支持女权主义》-李思磐 《女
刺法灸法学 本书特色 东贵荣、马铁明主编的《刺法灸法学》分为三篇。上篇是刺法灸法学的核心内容,共九章。**章概论,包括刺法灸法学的概念、作用、课程和学习特点以及...
2005年底烽火开始在起点中文网发文,后一直以挖“坑”不填而广受读者抱怨,因此被称为“大内太监总管”。 代表作《陈二狗的妖孽人生》《天神下凡》等其作品订阅极高、...
TheSageofWalesadventurescontinueinthisexcitingnewcollectionbyAndrewIanDodge.Inas...
李正学,1971 年 3 月生,山东莱芜人。山东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博士后,现任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血液病学住院医师手册 内容简介 该书由湘雅医院陈方平院长组织血液科临床一线专家编写而成。湘雅医院血液科是全国血液病医师培训基地,集医疗、教育、科研于一体,在国内...
难经理论与实践-第2版 本书特色 由翟双庆主编的《难经理论与实践(供中医药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第2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材)/经典系列》一书的**章...
大卫·李柏曼(David J.Lieberman)心理学博士,国际畅销书作者,广受欢迎的演说家和咨询顾问,人类行为学领域的全球领军人物,“神经官能分析”短期治疗...
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1964年出生于纽约,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英国保守党议员,2008年至今担任伦敦市长,被认为是下一届英国首相最...
悠世,赞赏金色国度的辉煌,亲吻赤色夕暮的苍茫。悠然寻求心灵的宁静,但一生太短,一世太长。已出版《法老的宠妃》、《法老的宠妃II荷鲁斯之眼》等作品。
乔治·桑塔亚那(George Santyanna, 1863-1952),西班牙裔美国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美国批判实在论的倡导者。代表作有《美感》、《理性的生...
小森阳一,东京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近代文学,著作有《作为事件的阅读》《重读漱石》。高桥哲哉,东京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著作有《记忆伦理学》《德里...
Usinganoriginalmodeofpresentation,andemphasizingthecomputationalnatureofthesub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