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方第一部早期中国环境史专著,本书将政治体制的比较研究与环境史的方法相结合,运用多学科方法和大量最新的考古数据、文献资料,追溯了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带——黄河流域中部——大约从一万年前农业起源到秦帝国灭亡这一长时段中农业生态系统逐步取代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
早期中国史对于理解政治组织在世界各地的相似运作、在改造环境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关中盆地为中心,本书详细考察了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再到商、周时期,特别是秦从边陲小国到称霸天下过程中,人类是如何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的,政治组织又是如何通过改造自然环境,不断增强对农民和农业资源汲取能力,从而兴起并逐步发展壮大的。通过论述国家政治结构复杂化与农业生态系统扩大化之间的关系,本书指出国家的形成是地球环境史上的重要一步,而中国帝制的建立则是东亚环境史上的关键事件。在人类世的状态,解决环境问题的希望,在于改善人类的政治制度。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
【名家推荐】
兰德将新兴的环境史领域与传统政治史研究的精髓相结合,细心关注考古学材料,为我们带来了一部长时段的关中历史。多数研究关注的是该地的人众和行政机构,偶尔涉及某几项养活大量人口的水利工程;而兰德关注的是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如何被人类改造并最终被人类重塑。
——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芝加哥大学教授,著有《西观汉记:西方汉学出土文献研究概要》等
这是西方关于早期中国环境历史的第一部专著。它不是把环境作为人的对立面,而是由人参与其中的环境史。作者充分利用了过去五十年关中平原地区考古工作的成果,以近于诗歌式的语言成功地描述了人类社会怎样一步步通过扩大农业生产的食物种类取得剩余资料,并为了控制剩余资料和增长的人口逐渐组成国家并发展到帝国。在作者笔下,遗址中发现的碳化种子变成了田里生长的谷物,孢粉遗存变成了山上的树木,残骨变成了野外奔跑的动物。在有组织地利用环境的过程中,人类自己也被秦国这样的政治机器所“驯化”。这本书的开创性毋庸置疑,而作者表现出的融会科学和历史的博学精神更是让人敬佩!
——李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著有《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机》等
本书以上古至秦代的关中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了环境史和政治学的方法,富有创意地考察了政治组织发展和生态环境演进的历程。政治组织通过开发自然资源条件兴起,以农耕创造的“天府”赢得了最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成功。自原始时代最初的河渭平原开发者到仰韶人,以至后来周人、秦人、汉人的辛苦耕耘,到了秦汉时代,营造了东方帝国最重要的生存居所和文明基地。作者在解说社会与环境之关系的演变、政体与环境之历史的互动时,颇多智慧的思考。许多论点富有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思。自然环境保护意识体现出当时涉及“天人”关系的明智理念。我们看到,与“五谷蕃熟”同时,“泱漭无疆”的绿色景观得以存在。“动物斯生,植物斯止”所表现的自然风景,展现出“方春蕃萌”的蓬勃生机。
——王子今西北大学教授,著有《秦扩张史:土地与民人》等
影响人类群团生存与发展路径的诸多因素,诸如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等,从短程到长程不一而足。若想看得真切透彻,不从长程着眼则难窥其特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优秀的长时段大历史研究成果无不重视人地关系,兰德的《惟王受年:从农业起源到秦帝国的中国政治生态学》就是这样一部佳作。作者充分运用史前至历史时代的考古与文献资料,精辟地指出塑造周秦王朝的,不惟铁器、骑兵和官僚机构,更为本源的是作为个体和集体的人,以及他们赖以生存的那山、那水、那片黄土地。而书中最后提出的问题发人深省:中华帝国如何塑造环境?政治体对环境的反作用力尤其值得重视,因为这涉及到我们的未来。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最早的帝国:二里岗文明冲击波》等
《惟王受年》一书,为中国史、环境史和农业史研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意义非凡!
——马瑞诗(Ruth Mostern) 匹兹堡大学教授,著有The Yellow River: A Natural and Unnatural History等
本书的学术基础十分扎实,反映出作者全面掌握了环境史研究和早期中国研究的前沿方法。
——穆盛博(Micah S. Muscolino)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著有The Ecology of War in China等
兰德撰写了一本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可读性极高的环境史佳作,本书综合利用了古代中国的考古学材料与文献史料,论证了“地缘政治始终是环境政治”。
——傅罗文(Rowan Flad)哈佛大学教授,著有《古代中国内陆:景观考古视角下的古代四川盆地、三峡和长江中游地区》等
兰德的《惟王受年》一书,在张光直《古代中国考古学》、伊懋可《大象的退却》的基础上勇于精进,为引起社会政治巨变的农业革新做出了合理论说。我会把这本书列入我的课程书单里。
——戴梅可(Michael Nyla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著有《幻化之龙:两千年中国历史变迁中的孔子》等
该书为我们了解古代东亚地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做出了杰出贡献。
——马硕(Maxim Korolkov)海德堡大学助理教授,著有《古代中国的帝国网络:中华帝国在东亚南部的建立》等
兰德(Brian Lander),加拿大人,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社会与环境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环境史、环境考古学研究,长期关注中国古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向人类生态系统的转变过程。2015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史博士学位,2015—2017年在哈佛大学环境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早期中国研究学会、美国环境史学会、亚洲研究协会会员。在T’oungPao, EarlyChina, Asia Major,JournalofChineseHistory,JournalofAsianStudies等期刊发表有关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学术论文十余篇。曾获2020—2021年度亨利·卢斯基金会/ACLS中国研究项目早期职业奖学金、2017年哥伦比亚大学早期中国研究中心项目资助“走马楼汉简研讨会”、2016年美国哈佛大学亨利·卢斯基金会/美国A...
(展开全部)
黄裕生,男,福建平和县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1990年与199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分别获哲学硕士学位...
《郭建中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研究》内容简介:王晓凤著的《郭建中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研究》从和合翻译视角出发,追溯和合的语义演变
西原理惠子,1964年出生于高知县。武藏野美术大学毕业。作品有《油爆老妈》系列、《行吗》系列,及《YUNBO的故事》《麻雀放浪记》《怒涛之虫》《恨Micheli...
田中义成 (1860—1919),日本历史学家、文学博士、史料编纂官。治学勤奋严谨,擅长历史资料评价与鉴别,去世后,学生根据其讲义,整理出版了《南北朝时代史》《...
在華北的洞兒溝村,曾經有位傳教士為了帶走一尊聖母雕像,被當地教眾極力阻攔,結果不歡而散;離開之際,他憤而詛咒這個農村將會遭受七年天災,誰知不幸言中。為了解咒,這...
数据科学家凯西•奥尼尔认为,我们应该警惕不断渗透和深入我们生活的数学模型——它们的存在,很有可能威胁到我们的社会结构。我们生活在一个依赖“算法”的时代,它对我们...
严歌苓,著名旅美作家,出生于上海,二十岁开始发表作品,一九八六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一九八九年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艺术学院又学硕士学位。现为好莱坞专业编剧。她的代...
吴敏生于1965年,祖籍湖南湘乡。1982-1989年在北大中文系读本科、硕士。2002年在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师从黄修己教授。2004-2006年在...
祝味菊医学四书合集 内容简介 本书将《祝氏医学丛书十种》中业已刊行的《病理发挥》、《诊断提纲》、《伤寒新义》、《伤寒方解》重新加以点校、合订而成,以期为研究祝氏...
最新实用电子技术快速入门 内容简介 全书分9章,本书着重于介绍各种较简单而又实用的电子元件和电路,并从一些典型产品或制作入手加以引申。使读者对这些电路的工作原理...
《地球之光——BBC野生生物摄影年赛二十年精选》是近年来发表的最出色的一本自然摄影作品集。BBC野生生物摄影年赛是全世界自然摄影界中最重要的摄影比赛之一,这本书...
脉诀刊误集解-诊法-16 本书特色 《脉诀刊误集解》,又名《脉诀刊误》二卷。脉学*作。元·戴起宗撰。戴氏认为当时流传颇广的离阳生《脉诀》。内容虽较...
空调制冷系统运行管理与节能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学本、专科院校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空调制冷系统运行管理与节能/高等学校教材》以成熟技术和资料为基础,结合21...
本书和《中国历史研究法》一样,系梁启超先生二十多年史学研究的总结,其中所讲许多治史经验,至今仍具有指引历史研究门径、启迪后学的价值。全书分总论与分论两部分。总论...
很多人都喜欢读神秘的谋杀案,因为它们都是些难解之谜。侦探在书末才会把凶手的名字公布于众,而在此之前我们能否猜出凶手的名字
贾二强,男,汉族,中共党员,陕西户县人。1954年8月出生。1983年考取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文献学研究生,师从著名文史及古文献专家黄永年教授。毕业后...
误入古代时空的现代乐天派宅女顾清乔,为了回家目的继续不屈不挠奋斗着。她成功逃出充满险境的皇宫京城,来到遥远的江湖大派西陵山上,改名换姓潜伏学武,以期打探出四灵之...
《2017新金融案例年度报告》内容简介:本书是《经济观察报》与新金融家联盟自2015开始的“新金融案例观察五年计划系列”的第三本。
《混音指南》简介:混音的质量可以决定一个录音作品的成败。对于不够出名的艺术家和家庭录音人员来说,混音制作是让他们的录音作品出彩的最基本的催化剂;对于专业录音师而...
沃尔特·李普曼,美国著名政论家、新闻记者、专栏作家,曾于1958年和1962年两度荣获普利策奖。译者常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寒,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