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二十世纪文学大师,“美国的莎士比亚”
★威廉·福克纳创作生涯首部短篇小说集,还原1931年初版风貌
★上承《喧哗与骚动》,下启《八月之光》,收录福克纳写作黄金年代短篇精粹
※内容简介
《十三篇》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最早由美国Jonathan Cape & Harrison Smith出版社于1931年出版,后经企鹅兰登书屋再版。福克纳将该书题献给他的长女阿拉巴马(她在1931年1月11日出生的9天后夭折),以及他的妻子埃斯特尔。《十三篇》分为三个部分,三部分围绕的主题、人物、时间与地点都各有不同。第一部分包含《胜利》《飞向群星》《所有死去的飞行员》《裂隙》四篇,主要写的是一战右欧洲战场士兵的遭遇与精神困境,颇有“迷惘的一代”的颓废与虚无气质,语言较晦涩,象征意味浓厚;第二部分包含《红叶》《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公道》《头发》《夕阳》《干旱的九月》六篇,背景都是福克纳经典的创作内容,比如印第安人的历史、美国南方小镇的生活等,人物在各篇中串场,故事也与作家的长篇小说多有互文,语言也偏口语化;第三部分包含《密史脱拉》《那不勒斯离婚》《卡尔卡松》三篇,故事移步至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前两篇情节较为松散,气质独特,而收尾的《卡尔卡松》,更像幻想诗篇,气氛混沌、含义朦胧。
《十三篇》是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的第一次集合,成书时间介于《喧哗与骚动》(1929)、《我弥留之际》(1930)、《圣殿》(1931)与《押沙龙!押沙龙!》(1936)之间,同时期,他还在创作长篇名作《八月之光》,属于福克纳创作的第一个、并被文学圈认可的高峰期的产物。这次出版,打破了国内传统的福克纳短篇精选集的出版模式,遵循福克纳生前出版短篇小说集的编排方式,更清晰地对福克纳的短篇篇目进行时间定位,还原了福克纳短篇作品出版、传播和接受的原貌,也更突出了它们作为福克纳“长篇小说的缩影”的特质。同时,《十三篇》不仅包含了《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红叶》等名篇,而且收录了《胜利》《飞向群星》等较少为读者了解、却也十分优秀的作品,给予这些作品在福克纳创作谱系中足够的地位和关注,也有助于读者理解福克纳创作的动机,进一步体会他作品中的现代主义气质。
※评论推荐
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一位人类心灵公正的分析者,一位以辉煌的方式拓展了人类对自我的认识的伟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或许每一位长篇小说家最初都想写诗,发觉自己写不来,就尝试写短篇小说,这是除诗以外要求最高的艺术形式。——威廉·福克纳
我们生活在一个惊人的革命的时代,而福克纳运用他出众的艺术来描写一个年老垂死的世界,描写我们这些人在那里喘气和窒息。”——让-保罗·萨特
您的想象像新生出来的一样将我们包容,又一次把我们已经知道是无法磨灭的内在经验传递给我们。——尤多拉·韦尔蒂
他不是寻常意义下那种观察行动与人物,然后把他们编进一个故事的小说家。他更像是一个用散文写史诗、写谣曲的作家,他是一整套神话的创造者,他把这些神话,编进了一部南方的传奇。——马尔科姆·考利
※作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1897-1962)
二十世纪最卓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897年9月出生于美国的密西西比州,一生共创作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大多数作品都以他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在文学史上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代表作有《喧哗与骚动》(1929)、《我弥留之际》(1930)、《圣殿》(1931)、《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坟墓的闯入者》(1948)、《寓言》(1954)等。福克纳全面探讨了美国内战后的南方生活,既关注人物的个体境遇与历史,也关注一个日益分崩离析的社会中种种道德价值动荡的情形。
通过将象征主义与意识流技巧相结合,福克纳开辟了小说写作的新路径。他于1949年因“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又两次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
(展开全部)
陈鼓应,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长汀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毕业。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台湾大学哲学...
《河边的错误》收录了余华先最具代表性的四部中篇小说。小说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死亡、血腥与暴力,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一个被河溪环绕的小镇上发生...
中華書局於1912年1月1日由陸費逵籌資創辦於上海,是一家擁有百年歷史和輝煌業績的出版機構。是1958年改為以整理古籍為主的專業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學術著作...
《销售的革命》能为你的事业、人生带去一场革命!“从合格到优秀,再到卓越的营销人,5本必读书,第一本就是《影响力》。”随着《影响力》的持续热销,这句书封上的宣传语...
走进植物美学世界,远离庸常生活的典范之作。跟随植物艺术家川本谕布置空间,生活充满呼吸感。《日日是好日》介绍川本谕日本东京的二层新居,作者在纽约、东京和台湾三地都...
王小波(1952.5.13—1997.4.11)逝世已近廿年。他的全集、选集一版再版,同道、论敌遍及天下。此名一经提起,人们的第一反应不再是“北宋揭竿子的那位”...
本书是《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作者上野千鹤子的经典代表作。她通过对十一位著名思想家的十一部名著中的女性思想进行了深度剖析,从而对20世纪女性思想作了一个总结性回顾。...
作品目录第一章第二章 论自然状态第三章 论战争状态第四章 论奴役第五章 论财产第六章 论父权第七章 论政治社会或公民社会第八章
Thismulti-volumesetdealswithseveralalgorithmicapproachesfordiscreteproblemsaswel...
《法律与伦理(第一期)》内容简介:《法律与伦理》是由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主办的集刊。本书为第一期,集中于法律中如何融入伦理道
郑治桂郑治桂,画家,艺术评论家,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系教授。毕业于法国巴黎第八大学,专研十九世纪法国风景绘画史和柯罗研究。对中西方艺术史亦有相当研究,人称“小蒋勋”...
当世界迎来大变局,中国未来经济、政治当如何在风浪之中捕捉机会与空间?面向国内:如何科学准确地理解双循环?为何说需警惕“封闭”,应坚持开放?如何躲避陷阱,面对日趋...
曾彦适医学遗稿 本书特色 《曾彦适医学遗稿》为《健康成都中医药文化系列》之一。书中收集了著名老中医曾彦适的中医临床医案笔记、中医药论述、临床教学资料。这些是一代...
罗大伦中医诊断学博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嘉宾,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前主编,当归中医学堂特邀讲师。从事舌诊、外感病、历代各家学说研究多年,并一直致...
汤姆·阮(Tom Nguyen)于1976年出生在明尼苏达州(美国州名)的明尼阿波利斯市(明尼苏达州最大的城市),那时他的父母亲和他从越南移民到美国已经一年了。...
张至顺道长,号米晶子,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道长十七岁于陕西华州半截山碧云庵出家,随师父陕西山阳大天竺山刘明苍道长修行悟道。刘明苍道长得师太王圆吉道长真传。一九...
严歌苓,13岁参军。1986年发表并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绿雪》,1988年赴美留学后开始向港台的文学报刊投稿,获得海外9项文学大奖和2项电影奖。1990年入美国...
彭小蓮(1953–2019),電影導演,作家。自編自導了九部故事片,在國內外獲得多項獎項,代表作有《女人的故事》、《上海紀事》、《假裝沒感覺》、《美麗上海》(獲...
《疾痛的故事:苦难、治愈与人的境况》内容简介:鼻塞、腹痛、关节疼痛,这些对身体异常和不适反应的切身感受,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生
作者简介严敦易 江苏镇江人。曾从事银行、保险工作,并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协会上海分会,1951年后历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