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仁和之子(1)
第二章 东渡扶桑(18)
第三章 激情“左翼”(一)(39)
第四章 激情“左翼”(二)(93)
第五章 流亡岁月(118)
第六章 重庆鏖战(149)
第七章 迎接共和国(181)
第八章 转折期的迷惑(198)
第九章 浩劫与复出(236)
综论时代之子文化巨匠(261)
夏衍笔名集录(274)
夏衍大事年表(276)
参考文献(292)
后记(294)
本书包括:仁和之子、东渡扶桑、激情“左翼”、流亡岁月、重庆鏖战、迎接共和国、转折期的迷惑、浩劫与复出等内容。勾画出夏衍生平与创作的脉络,展示了他在现代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公元1900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八),浙江杭州庆春门外严家弄(27号) 沈家,一个男婴降生了。这是沈家的第八个孩子(有两个已经夭折),其时父亲沈学诗已年过不惑,他为这个“老来子”取名乃熙,字端轩,这就是日后在现代中国的戏剧、电影和新闻领域都成绩斐然的夏衍。夏衍出生之时,正是中国饱受内忧外患的动荡时期,那一年八国联军一路攻入北京城,给现代中国史重重地抹上了一个耻辱的印记,更令诸多有识之士对清政府彻底绝望。就在这耻辱和绝望中,一股新的、革命的力量正在悄然崛起,它将引导着中国进入一个别样的天地。历史在那样一个灾难之年行进到了它关键的转折点,只是身处其中的人们未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刚刚降临人世的夏衍自不待言,不过生于如此艰难时世,却注定了他与时代、与社会息息相关的命运。 关于夏衍的出生地,据其孙女沈芸介绍应为浙江仁和县,仁和,旧县名,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名钱江县,在宋、明、清三代都是杭州的发展中心,辛亥革命后上城钱塘、下城仁和合并为杭县。夏衍有一枚收藏章,上面所刻便为“仁和沈氏曾藏”。此印章为原文化部副部长齐燕铭1976年去世前的绝作,原设计的印文是“仁和沈氏珍藏”,夏衍请他将“珍”字改为“ 曾”①,并解释说此字意味那些珍品只“曾”在他的画柜里收藏过,但不会永远归他所有,总有一天会捐献给国家的。 沈家祖籍河南,宋室南渡时移居江南,“经南宋、元、明、清王朝,至清朝末期,已成为相当富裕的中产地主阶级”②,并兼有中层官吏的身份,在当地可以说是很有影响的大户人家。沈家在仁和广置田产,还出资在严家弄西面修建了一个寺庙,名为“月塘寺”。但经太平天国战争后,沈家迅速衰败:城内骆驼桥的房产被焚毁,严家弄的房子则一度被太平军陈玉成部属作为指挥所征用,夏衍祖父沈文远也在混乱中被太平军俘去,因其知书识字而成为陈玉成的记室(秘书)。太平天国失败后,陈玉成派了一个“小把戏” (小鬼)护送沈文远回到杭州,归乡后的沈文远不久也曾考中过举人,但未曾为官。沈文远娶妻余杭章氏,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堂妹。沈文远生有三子三女③,长子沈学诗,次子及一个女儿夭折,所以童年夏衍的记忆中只有大姑母、二姑母和四叔父。大姑母嫁樊家,住在杭州斗富三桥;二姑母嫁李家,安徽人氏。樊、李两家都为官宦人家,夏衍回忆大概是道台、学台或是抚台一类的官员。夏衍12岁时,大姑母过世,但樊家仍与沈家相往来;二姑母死于安徽,姑丈续娶了一位安徽籍的女子,但这位女子对沈家一直颇多照顾,直到夏衍赴日留学,沈、李两家仍交往不绝。四叔父在苏州衙门做事,家境并不宽裕。至于祖母的娘家章氏一族,在夏衍童年时已无直接来往,不过逢婚丧大事互相通知、致送一份礼仪而已。 沈学诗,字雅言(用杭州话来读即为“夏衍”),是一个迂阔而比较恬淡的人,秀才出身,曾去应试而未中举,从此放弃功名,在家中读书自娱。他的书柜中摆满了各类书籍,除经史子集外,还有《七侠五义》、《天雨花》、《再生缘》等杂书,这些杂书顺理成章地成为夏衍的幼年读物,也为他将来走向文学之路铺就了**块基石。沈学诗对医道颇多了解,且收集了许多民间验方,但并未正式行医,只在乡间为熟悉的乡亲治病。也有人请他去坐馆(即当私塾的教师),他婉谢不就,如此坐吃山空,家境没落之势更甚。夏衍不足4岁时,父亲沈学诗于除夕之夜突然中风身亡,终年仅48岁。和现代文学史上的许多作家一样,夏衍也遭受到了幼年丧亲之痛。 沈学诗过世后,家庭的重担便压到了夏衍母亲徐绣笙的肩上。 徐绣笙是德清人氏,夏衍称她为“性格奇特的人”,当然并非指其性格有何怪异之处,而是对其非同一般的坚强表示惊讶。徐绣笙不信佛,也不敬奉耶稣,她以自己的辛勤劳作支撑着七口之家,以直面现实的态度为儿女们提供精神动力,夏衍宽厚而坚忍的个性的形成,与母亲的影响密不可分。徐绣笙是养蚕能手,每年都要养一批“头蚕”和“二蚕”,此外她还种菜、种豆,饲养鸡、鸭以贴补家用。尽管她苦苦支撑,终难维持一家的生计,长子乃雍早已去德清做了学徒,不得已又将三女儿琴轩送给苏州的四叔父抚养,同时仍然还需接受亲戚的周济方可维持。……P1-3
李四光传 内容简介 《李四光传》的五位作者都是先后在李四光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他们不局限于一时的耳闻目见,而是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做了广泛的访问调查,并结合近百...
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斯坦的缔造者 本书特色 本书描写了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出生及其成长经历,他出生于农村,年轻时当过炼钢工人和技师,历史把他推上哈萨克斯...
鲁迅回忆录 本书特色 《鲁迅回忆录(手稿本)》:尘封五十年手稿完整呈现鲁迅这个人,鲁迅那些事。鲁迅回忆录 内容简介 这本《鲁迅回忆录》母亲许广平写于五十年前的1...
《突破经典家装案例集(第2季):背景墙》内容简介:本书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家庭装修不仅要有好的设计,材料的选择更为重要,设计效
晚清民国逸史丛书-鲁将韩复榘 内容简介 三十年代初,蒋介石在江西发起新生活运动,逐步推广到全国。其中有一条关于交通规则的规定。某次会上,韩复榘发言说:“蒋委员长...
我,费利尼口述自传 内容简介 比起他的梦,费里尼的现实人生甚至更见精彩。他将梦境寄托于电影胶片之上,为我们留下丰厚的遗产。本书是作者夏洛特·钱德勒花了十四年的时...
《天才的编辑》内容简介:普利策传记奖得主,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追迹20世纪美国文学传奇“伯乐”麦克斯·珀金斯的非凡生涯。
数百年后,在老旧阁楼上的一只箱子里,简•奥斯丁的回忆录重见天日。这部单卷作品立刻被保护起来,其内容令读者震惊而又兴奋。简的
慈禧太后 本书特色 徐彻编著的《慈禧太后》内容介绍: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后抬入镶黄旗)。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后册封懿...
暴君垮台以后-赫德逊自传 本书特色 《暴君垮台以后:赫德逊自传》是威廉亨利赫德逊的自传,在自传文学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杰作,被《朗曼英国文学指南》称为现代自传文学中...
宋庆龄书信集(续集) 内容简介 宋庆龄一生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她与中外友人和亲人的大量书信往来。她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有时一天就要写十余封信,直到手...
呼兰河的女儿-献给萧红百年 本书特色 一本萧红研究中的珍贵史料,全面介绍反映萧红生活创作。本书是作者依托过去三十年间与十多位萧红生前好友叙谈印证的史料,五访萧红...
《传习录》内容简介:《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他的语录和论学书
盛世光阴-张国荣 本书特色 《盛世光阴 张国荣》2014修订终极版,“荣迷”值得珍藏的张国荣艺术评论集。谨以此书怀念张国荣先生。继续怀念、继续爱、继续张国荣!《...
《夏目漱石传》内容简介:日本国民作家、日本现代小说之父 他笔下那阵痛般的生活,那难以维持的正直和尊严,以及那总是遥不可及的幸
陈澧 本书特色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南粤先贤:陈澧》是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澧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
《郭汝瑰回忆录》是郭汝瑰的回忆录,详述传奇险难人生,同时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多次战役有精当分析,对国民党高层政争缠斗也
屈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中外名人传记 本书特色 《屈原》是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屈原是“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梁启超),是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
明代的一百个老百姓 本书特色 卷帙浩繁的史页,帝王将相充斥,老百姓而能名垂青史者,风毛麟角,史界学人首次为老百姓立传,彰显“中国的脊梁”!明代的一百个老百姓 内...
《好一个格仁》内容简介:◆优质原创主题出版,“美德少年”必备。全书18个小故事,让孩子读懂18种美德,比如爱国、明志、持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