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开平装,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署“九五”规划重点图书、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
★这部皇皇6大卷400万字的人口史巨著,是中国人口史研究无愧于泱泱大国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史学界近年以来zui令人注目的成果之一
★ 主编葛剑雄在第1卷里以20余万字的《导论》,对中国人口史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总体看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导论》不仅是一部闳通的中国人口史概论,也是中国历史人口学的奠基之作
★各卷作者都分别以*后一章作为本卷的结论,读者能从这些结论章瞥见作者的宏观视野与开阔思路
★ 本书兼及人口结构、婚姻、家庭、生育、人口素质和影响人口变化、分布、迁移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因素,近代部分还运用人口统计学方法进行微观研究
国家新闻出版署“九五”规划重点图书、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由著名历史地理研究专家葛剑雄教授主编的《中国人口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试图为专业研究人员和愿意深入了解中国人口史的读者提供一种尽可能详细、全面而系统的专著。全书300余万字,分为六卷,分别为:导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葛剑雄著),隋唐五代时期(冻国栋著),辽宋金元时期(吴松弟著),明时期(曹树基著),清时期(曹树基著),1910-1953年(侯杨方著)。各卷独立成书,全书的体例基本统一,内容力求详尽。人口调查制度、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分布、人口与社会和历史的关系等方面,是本书的重点所在;在可能条件下兼及人口结构、婚姻、家庭、生育、人口素质和影响人口变化、分布、迁移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因素;近代部分还运用人口统计学方法进行微观研究。各卷的结论体现了作者的理论思考。本书充分吸收前人成果,加上大多数作者一二十年的研究积累和数年辛勤撰写,希望能成为各自领域的*佳成果。
《中国人口史(**卷) 导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本卷导论部分,包括**章至第四章。分别论述了“人口”一词的来历和现代“人口”定义、人口史学科定义,以及人口史与相关学科(如人口学、历史人口学、社会史、经济史、历史地理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界定了中国人口史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明确了中国人口史的基本内容应为: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再生产过程、人口的流动和迁移、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分布以及人口理论、思想和政策。并据作者的研究体会,归纳了研究中国人口史的基本方法(如历史学、人口学、社会学、历史地理学、人类学的方法),同时提示研究所用的基本资料及其价值的优劣利弊。结合全书内容,探讨了研究中国人口史的意义,还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周期和周期性、20世纪开始的人口转变、是否存在人口爆炸、中国人口发展变迁的决定性因素、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人口与中国疆域及外部世界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包括第五章至第九章,是该时期的人口通史。依据目前可考的史料,参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论述了该时期人口调查制度的形成和演变,通过不同的方法与途径,推算或估计了各个阶段的人口数量,分析了不同阶段的人口数量分布及其形成原因,并讨论了汉代的户均人口分布问题。
限于史料和数据的缺损,对多数人口现象还难以作量化分析,不少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葛剑雄,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生于浙江湖州。1981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83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兼任国际历史人口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等。
著有《西汉人口地理》、《普天之下:统一分裂与中国政治》、《中国人口发展史》、《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往事和近事》、《中国移民史》(主编,**、二卷作者)、《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间》、《葛剑雄自选集》、《看得见的沧桑》、《走近太阳——一阿里考察记》、《碎石集》、《行路集》、《人口与中国的现代化》(合著)、《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剑桥札记》、《临机随感》、《历史学是什么》(合著)、《千年之交在天地之极:葛剑雄南极日记》等;发表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文化史等方面的论文百余篇。
《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隋唐五代时期》
本卷依据传世文献和敦煌吐鲁番文书及墓志资料,详细地讨论了隋唐三代时期的户口统计与籍帐制度、著籍户口的变化过程与各主要时段户口变动的特点、人口的分布和不同人户的迁移背景,以及人口的家庭规模结构和城乡结构、职业结构等问题,并对隋唐三代人口现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
在学术界已有较多讨论和尚有疑义的相关问题上,本卷提出了补充意见或作出了新的解释。还努力关注以往学者较少涉及的人口问题,如对于中晚唐时期的人口发展,著籍户口与实际户之间的重大差异,隋唐时期的人口峰值,南北方人口发展的地域差异,中古人口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的基本趋向,各区域人口分布的具体状况,人口结构的主要层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为进行比较研究,本卷中追溯了汉晋时期的一些人口现象。
作者冻国栋,1957年生,原籍河南舞阳。 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执教于武汉人学历史系暨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兼任唐长孺教授学术助手,1991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教授,1995年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为教育部首批“跨世纪优秀人”培养计划入选者。历任武汉大学历史系主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人文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历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唐史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等。
主要从事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敦煌吐鲁番文书的研究,侧重于研究魏晋隋唐时期的典章制度、经济与社会变、人口问题和敦煌吐鲁番经济社会资料等。著有《唐代人口问题研究》、《唐代的商品经济与经营管理》、《中国俸禄制度》(合著)、《全唐文职官丛考》(合著)、《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合著)等;译著有《奴隶制与农奴制的理论》(合译)等;发表《麴氏高昌役制研究》、《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所见唐代前期的工匠》、《旅顺博物馆藏(馆建中五年孔目司帖)管见》、《隋唐时期的人口政策与家族法》、《六朝至唐吴郡大姓的演变》等学术论文50余篇。
《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
本卷依据史书、会要、文集、笔记及地方志,对辽、宋、金、元各朝的户口调查统计制度和能收集到的平部户口数据,进行了详细考证。不仅获得有关户口调查统计制度的比较面的认识,而已整理出自北宋初期至南宋后期的6个标准时点的全国和分区域户口数据系列,并大体恢复了金、元的全国和分区域户口数据。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辽、宋、全、元以及西夏的人口发展过程,包括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并将研究的主要范围分成16个区域,详尽地探讨了各区域人口的发展过程和相关因素,及其内部的人口公布状况。此外,对当时的城镇人口、各朝人口变动的内在规律也作了一定的探讨。
本卷就辽、宋、金、元时期的户口查统统计制度发表了一些新的见解,对原有的观点作出了较大的修正。有关户口数据均经过认真考证和鉴别,有助于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考虑到影响人口变动的社会和自然的多种因素,本卷克服以往断代研究的局限,以自然区域为单位进行长时段研究。
作者吴松弟,1954年生,浙江泰顺县人。1982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1986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工作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1992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大阪大学(1996年)、牛津大学(1998--1999年)和哈佛大学(1999年)客座研究员。
主要研究中国经济史、移民史、人口史和历史经济地理。著有《无所不在的伟力——地理环境与中国政治》、《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变迁》、《中国移民史》第三卷《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移民史》第四卷《辽宋金元时期》,以及《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合著)等著作,并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历史地理〉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中国人口史(第四卷)明时期》
本卷依据《明实录》、《明史》等官修史书 和明人文集、笔记、地方志及档案资料,深入地讨论了明代户口调查与户籍管理制度、内地各省分府人口数量、边疆地区汉族及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率、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城市人口与其他人口结构、明末人口锐减 等关于明代人口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并对影响明代人口变动的内在规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理论探讨。
本卷的研究,综合运用了历史学、人口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既注重人口制度的定性分析,也注重人口数据的定量分析。在厘定明代户口调查与户籍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户口资料的考订,尽可能复原了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分府分地区人口数据及崇祯三年(1630年)全国分省人口数据,并对明初及明末城市人口的数量和比例作出估测通过对区域人口数据的研究,求得不同地区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大致复原不同时期各地区的人口数量,获得对明代人口历史较完整的认识。
作者曹树基,1956年4月生,江西南昌人。1982年获江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1984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学硕士,1989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1984一1986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工作,1989—1996年在华东理工大学文化研究所工作,1996年9月进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工作。1993年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矾分校(UCLA)历史系客座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中国农业史、中国人口史及中国传染病流行史的研究,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和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历史地理》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著有《中国移民史》第五卷《明时期》及《中国移民史》第六卷《清、民国时期》等专著。
《中国人口史(第五卷) 清时期》
本卷依据《清实录》、《清史稿》、《清朝文献通考》、嘉庆《大清一统志》等官修史书和清人文集、笔记、地方志及档案资料,深入地讨论了清代的户口制度、各省分府人口数量、边疆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率、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城市人口数量,以及战争、瘟疫、灾荒对人口的影响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并对清代人口变动的内在规律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
本卷的研究,综合运用了历史学、人口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注重人口制度的定性分析,更注重人口数据的定量分析。通过对大量户口资料的考订,全面复原了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咸丰元年(1851年)、光绪六年(1880年)、宣统二年(l910年)各省分府人口数据,并与1953年相同政区中的人口数量进行比较。
本卷对太平天国战争、西部回民战争及光绪初年北方大旱灾所造成的各地人口损失,作出了尽可能详细的论述;对乾隆年间及光绪十九年(1893年)城市人口的数量,作出了与前人完全不同的估计,有助于人们获得对清代人口历史的新认识。
本卷作者亦为同上一卷。
《中国人口史(第六卷,1910—1953年)》
本卷收集1910-1953年期间大量的中国人口数据,并根据其来源及人口普查、登记和调查的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判别。在此基础上,主要运用人口统计学的方法,对这一时期中国人口的各项主要指标,包括人口数量、年龄、性别、婚姻、家庭、生育、死亡,人口分布、迁移、职业、素质和生活水平,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尽可能完整的研究。同时,对海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作出了评论。
本卷中**次提出中国人口模式的转变发生于20世纪上半期。随着现代公共卫生与医疗技术、现代交通工具由西方引人中国,并逐渐从城市向乡村、从沿海向内陆的普及和传播,
中国发生了流行病转变与人口转变,即死亡率渐趋下降,从此开始摆脱了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人口模式。这一转变,成为中国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的直接和主要的原因。
作者侯杨方,1970年5月生,江苏泗阳人。1992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工作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国际人口科学研究联盟(IUSSP)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历史人口和中国经济史,在《历史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葛剑雄(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15日出生于浙江湖州。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中西古典学引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名家学术文库》之一,选收了作者在1978—1996年间发表的28篇论文,因为所关注的均为中西古典学论题,所以名之为《中西古典学...
美国受众成长记 内容简介 本书对戏剧、电影、广播和电视等各种类型美国娱乐业的受众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考察和分析。对我国当前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和文化研究者具有极强的启...
中国近代宗族制度 内容简介 本书所说的中国近代,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中国100多年的时期。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统一...
一次对俄国文学巨匠生平与作品的探索之旅.生动地描述了作家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坎坷的一生.对读者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每一部长篇巨著都是一次终生难忘的阅读体验。...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1881—1973奥地利经济学家、哲学家、古典自由主义者,撰写了大量的作品,被视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领导...
社会学家茶座(2007年第6辑.总第23辑)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是一本以社会学知识分子为读者对象的学术论文著作。本辑是“社会学家茶座”总第23辑,全书共分“随笔...
理解麦克卢汉-当代西方媒介技术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马歇尔﹒麦克卢汉是20世纪加拿大原创媒介理论家、思想家,也是欧美**位名副其实的媒介技术哲学家,被称为“媒介形而...
余世维,是当今中国最受欢迎的培训师,被尊称为“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美国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2005年度荣获“...
市井江湖之流氓世家-中国底层社会与流氓群体的历史观察 内容简介 流氓世家:中国底层社会与流氓群体的历史观察。市井江湖,看天下流氓百态;草民世界,哀古来民生多艰。...
解密国际传媒集团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维亚康姆公司:全球“*受赞美”的传媒娱乐集团、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全球*大的网络传媒集团、维旺迪环球集团:从迅速崛起到濒临崩溃...
作品目录上 册照片及日记、信函手迹/(1)出版说明【余英时】/ⅰ余 序【余英时】/ⅲ编者序/简体字版弁言/编辑与校订说明
为书籍的一生 本书特色 你可以把它当作一部小说读,小说讲到一个奇怪的资本家的生平和事业,叙述他怎样被书刊的神奇力量和教育的美好思想吸引住。你也可以把它当作一部历...
禁毒社会工作实务与案例 内容简介 李晓凤主编的《禁毒社会工作实务与案例》分为上、下两篇,旨在从实务运作模式和实务操作案例入手,向读者展示禁毒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型、...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内容简介 当今时代,主持人节目正从文本话语操作向即兴话语操作转型。本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全书分为即兴语流、即兴成篇、即兴修...
隐藏的维度-詹姆斯.W.凯瑞仪式传播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对詹姆斯·凯瑞的仪式传播观作了系统、深入、全景式的分析研究,对全面了解仪式传播观有一定的帮助。隐藏的...
宗白华全集:第二卷 本书特色 《宗白华全集(第2卷)》收入宗白华先生从1932年至1950年间所创作的论文、诗歌、学术著作手稿、编辑后语等,共148篇。其中,涉...
作品目录主编寄语 引子 薰血异俗,化为蔬饭之乡;宰杀邦家,变为劝善之国 一 摩尼的生平 1 亲受明尊清净教命 2 宣说正法 二 文献
近代思潮与人物 本书特色 该书稿为台湾学者龚鹏程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在提出近代中国有无思想史这个纯粹学术性的问题后,通过指出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存在着诸多的似是而非...
护城兴市-城隍庙信仰的人类学考察 内容简介 道教是现存的中国宗教中唯一的本土宗教,它的历史非常悠久,至今已有近两千年。其思想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中华...
怎样读书 本书特色 《怎样读书》由胡适等人著,聚集了胡适、蔡元培、王云五、林语堂、丰子恺、朱光潜、马寅初等当时就令人瞩目、现在更令人追怀的学者、文化人士。在读书...